本篇文章将向您介绍关于儿童智力开发并非越早越好美国教育学家约翰布鲁埃尔在早期教育和大脑发育国际研讨会上指出,以往认为0岁到3岁之间是婴幼儿智能开发的最关键时期,但这种观点是片面的。他认为,过分开发3岁
【 tulaoshi.com - 越好 】
美国教育学家约翰•布鲁埃尔在早期教育和大脑发育国际研讨会上指出,以往认为0岁到3岁之间是婴幼儿智能开发的最关键时期,但这种观点是片面的。他认为,过分开发3岁以下婴幼儿的智力并不利于他们的成长。布鲁埃尔说,现在市场上有大量幼教书籍和其他益智产品声称能够开发3岁以下婴幼儿的智力。许多家长为了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争相购买。但是目前并无科学依据证实受过特殊智能训练的婴幼儿比别的孩子聪明。事实上,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只要在正常家庭环境下接受普通的启蒙教育就足够了。布鲁埃尔说,神经科学已经证实,人类生命的最初3年是脑神经细胞形成树突的关键期,而树突网络的密集程度是人类智能的决定因素。但这并不意味着人类在这个阶段能学得更多更有效,因为学习有很多种,很多学习是建立在经验的基础之上的。年龄大一些的孩子通常会学得更快。智利儿童神经学家阿曼达•塞斯佩德斯也指出,在没有认知心理学和教育心理学基础的情况下,一味给孩子进行智力训练是危险的。有很多家长轻信所谓0-3岁教育黄金期的说法,企图教给孩子一些完全不适合他们年龄的知识,这样做只会适得其反。当然,有些能力是适合早期开发的。塞斯佩德斯指出,3岁之前的儿童应着重培养开发能力,即通过自身经验进行学习,比如户外活动、玩水、玩泥巴和追赶小动物等体验性的玩耍。另外,掌握语言、学会交流也十分重要。有研究证实,人类接触外语的年龄越早,就越容易学会这门语言。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www.tulaoshi.com)
目前仍然有很多热爱孩子的家长和老师,怀着满腔的爱却用恨的方式对待孩子。当他们用伤害孩子的方式来解决完问题之后,就会用恨铁不成钢的说法来为自己的暴力开脱,其结果事与愿违,造成了许多恨的苦果。柔情如钢我本人正是有了这样一段痛彻心扉的经历之后才有了今天的感悟。我曾是一位糟糕的母亲,不懂儿童的世界,不懂教育,因而与学校的老师一起对儿子实行折磨……记得有一次,因儿子没做作业而且还撒了谎,被老师告状,我挨了老师的训,回来问他为什么不好好学习,为什么不做作业,怎么问都不吭声。我跟先生一起把儿子赶出家门,说不要他了。儿子两手死死拉着门把手,我们两人一个拉,一个抠他的手,直到把他推到门外为止。到现在我脑海里还在时不时地浮现出儿子绝望的眼神。我儿子先天身体就不太好,6岁时就像4岁的孩子一样。儿子从上幼儿园起老师就开始告状,说他上课不听讲,自己不穿衣服。其实那时儿子正是到了执拗敏感期,我们不知道,不懂,就折磨他。现在想起来是幼儿园老师做得不对,中午他们让孩子脱了衣服睡觉,怕把被子弄脏了。其实3岁的孩子脱了衣服再穿上是很麻烦的。老师告状说他不穿衣服,我就觉得丢人,觉得他故意撒懒,我就对他喊:你为什么不穿衣服?为什么?孩子浑身发抖,两只眼睛瞪着我,他被吓坏了……后来有一次,幼儿园老师说我儿子上课不看黑板,怎么说也不听,让我到医院检查一下,看看是不是脑子有问题。我绝望得不得了,骑车子回家差一点让汽车撞了。回到家我抓住他的胳膊边摇边喊,问他为什么上课不看黑板,他说老师不让动糖。现在想起来那个老师太差了,她根本不懂得儿童的特点。幼儿园午睡起来要发吃的,那天发了两块糖,平时在家里我们一般不让孩子吃糖,怕吃坏了牙,所以他觉得糖很珍贵。这个老师呢,不让孩子吃完糖了再上课,而是让孩子上完课后再吃糖,还不让动糖。3岁半的孩子哪能忍得住呢?幼儿园桌子并不像学校那样摆着,要是儿子看黑板,桌子就在他的身子背后,这样,说不定听完课后他的糖会被其他孩子拿走了。既然老师不让动,他就用眼睛盯着。这其实是一种智慧的表现,当时我意识不到,还打他。我想,我与天下所有的母亲一样是爱我的儿子的,我心中并不是没有作为母亲的柔情,但是我的柔情是以一种钢铁一样的形式显示出来的,我以为这样就能把儿子教育得很优秀,没想到却把儿子折磨成了小木头人。比如有次接他回来,削了个苹果放在他的腿上,他说:妈妈,我的腿臭。我突然想到是不是拉裤子了?用手一摸,硬硬的一块!从幼儿园到家,那么长的一段路,又是冬天,儿子坐在自行车的后架上面,屎在屁股底下该多难受啊!一个4岁的孩子,遭了这么大罪都不敢吭声,你能够想象到孩子成了什么样子了。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www.tulaoshi.com)
现在孩子们的生存、成长环境,无论是家庭还是社会,都和父母小时候不一样了。他们接触社会、接触新事物更早、更广泛,他们面对的世界更精彩。这就更容易增强好奇心,容易突发奇想,有意无意地做一些出格的事。针对这种情况,国内教育专家们指出:面对孩子的诸多出格行为,如果父母简单地看成越轨、破坏纪律而加以批评和限制,可能就会把一些孩子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扼杀在框框里。反之,如果父母能够向邓肯的父母学习,正确地对待孩子的出格行为,对他们加以正确的引导,调动他们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培养他们的创造精神和战胜困难和挫折的勇气,那么在出格的孩子们中间一定会出现更多人才。一名老师曾经给绚彩童画班的孩子们设计过一个课题:让孩子们画自己的故事绘本。老师先给孩子们讲了一个关于鸭子的故事,然后又讲了鸭子的特点,分析了怎样画鸭子,然后给他们四折的长纸,让孩子们发挥想象,自己编绘关于鸭子的故事,孩子们很兴奋,互相说笑着开始了他们的创作。伊雪想了好长时间才开始动笔,一出手就画了半只鸭子!陪孩子画画的父母们看见一张大纸上什么都没有,却在画纸边上只画了半只鸭子,都觉得不可思议,开始七嘴八舌的议论起来:怎么只画个鸭屁股呀?这孩子怎么乱画呢?好好一张纸不画,画到边边上干什么?……伊雪妈妈最爱说的就是:你看人家画的多好!你看你!这会更急了,说:哪有画半个鸭子的呢?怎么能画的这么不完整?都到纸外面去了?把纸翻过去重画吧!老师赶紧过去看了看,说:让孩子画完,不要着急!孩子一定有她自己的想法!果然,伊雪下笔后,似乎胸有成竹,很快完成了下边这幅画!老师让她给大家讲讲画的内容,伊雪简单的讲了一下她画的故事:鸭妈妈和鸭孩子出去玩,走散了,小鸭去问青蛙妈妈:你好!你看到我的妈妈了吗?青蛙妈妈没看到;小鸭又问乌龟姐姐:你好!你看到我的妈妈了吗?乌龟姐姐也说没看到!最后小鸭终于找到了自己的妈妈,原来,妈妈去找妹妹了!妈妈带着小鸭和妹妹一起去了游乐场!看着画面,老师为孩子的创意感到欣喜。伊雪的妈妈也感到震惊。对于一个六岁的孩子来说,做的事情虽然出乎父母的意料,可是这样的丰富想象力,是多么的宝贵阿!强烈的出格思想对孩子的成长是有害的,但孩子的出格思想也有其不可忽视的积极因素。认识到了这一点,有助于正确对待孩子的出格,因势利导地教育孩子。
来源:http://www.tulaoshi.com/n/20151209/10252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