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将向您介绍关于好的家庭教育浓缩五句话(一)好父母都是学出来的 进入了21世纪,信息社会对人的素质要求越来越高,任何岗位都要求培训、考核,但似乎只有生养、教育孩子不需要培训,好像自动就会上岗而且
【 tulaoshi.com - 句话 】
(一)好父母都是学出来的进入了21世纪,信息社会对人的素质要求越来越高,任何岗位都要求培训、考核,但似乎只有生养、教育孩子不需要培训,好像自动就会上岗而且永远不会下岗,其实这种认识是错误的。每一个人在做父母之前都要学习相关的知识,关于怎样做父母的意识和知识准备得越早越好,越充分越好。一位优秀的母亲甚至说:很多人都认为我很轻松,说你的孩子那么优秀,根本就不要你管,殊不知,我连晚上睡觉其实都有一个眼睛是睁着的!(二)好孩子都是教出来的优秀的父母,他们的一个共同点就是在教育孩子上费尽心思。有些人可能会说,有那么多父母大字不识一个,不也教育出好孩子了吗?其实,文盲并非不会教育,这些父母同样是教育孩子的高手。世界中学生数学奥数竞赛金牌获得者安金鹏的母亲初中都没毕业,但她却让孩子上小学之前就把四则运算做得滚瓜烂熟。仅此一点又有几个大学毕业的父母能做到呢?(三)好习惯都是养出来的其实孩子身上的多数习惯无论是好习惯还是坏习惯都是我们做父母的有意无意培养出来的。父母每时每刻都在教,以至于自己都没有意识到在教,这就是潜教育,比显教育威力大得多的、更本质的教育。优秀孩子多是优质教育的结果,问题孩子多是问题家庭的产物。孩子的问题大多不是孩子自身造成的,而是父母问题的折射,父母常常是孩子问题的最大制造者,同时也是孩子改正错误与缺点的最大障碍者。当务之急的不是教育孩子,而是教育父母,没有父母的改变就没有孩子的改变。(四)好沟通都是听出来的优秀的父母在这些方面大都做得较好,他们的良好沟通来源于自觉地遵守了这样三个步骤。第一个步骤是倾听,就是让孩子把话说出来,并且听懂孩子话里的真实意思。第二个步骤是理解,就是站在孩子的角度想想是不是有道理,结果往往是有道理的。第三个步骤是建议,就是有道理孩子并不一定就能采取正确的行动,因此父母这时应该给以建议。(五)好成就都是化出来的智力不是最重要的,比智力重要的是意志,比意志重要的是品德,比品德重要的是一个人的胸襟和抱负。意志、品德、胸襟等这些最重要的因素不是通过父母的说教等显教育就能产生效果的,而是通过父母的行为即潜教育化进孩子的血肉里的。因此孩子是站在父母的肩膀上的,父母能走多远有多高,孩子就能走多远有多高。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www.tulaoshi.com)藏猫猫升级版● 找爸爸,爸爸藏在妈妈身后,妈妈对着宝宝说:爸爸哪里去了?宝宝会到处搜寻,爸爸突然出现了:爸爸在这里呢。宝宝高兴得手舞足蹈,脸上露出了欢快的笑容,甚至咯咯笑出声来。● 寻找妈妈手,妈妈把手藏在身后,问宝宝:妈妈的手哪去了?宝宝不知道,这时妈妈把手拿出来:妈妈的手在这里呢。在游戏中宝宝认识了妈妈的手。● 寻找宝宝手,妈妈拿着宝宝的手,放到宝宝的身后:宝宝的手哪去了?再把宝宝的手拿过来:宝宝的手在这里。宝宝也开始认识自己的手。● 寻找玩具奶瓶,妈妈可以把玩具、奶瓶等物品藏到身后,再把它拿出来。在游戏中让宝宝认识更多的物品,知道更多物品的名称,这比单纯教宝宝认识东西要有趣得多。认识人教宝宝认识人,可以让宝宝理解人与称谓的关系。当外公外婆来到时,妈妈对着宝宝说:宝宝,你看谁来了?是宝宝的外公和外婆。以后随着年龄的增长,宝宝就会知道他的外公外婆就是他妈妈的父母。这样逐渐建立宝宝与人的交往。玩两块积木妈妈递给宝宝积木A,当宝宝握住后,再递给宝宝积木B。宝宝可能有三种接积木的方式:(1)把积木A扔掉,再接积木B;(2)用另一只手接积木B;积木A仍然握在手里;(3)把积木A传到另一只手,腾出手来接积木B。三种不同接法,揭示三种不同含义:● 如果用另一只手接积木B,表明宝宝已经懂得了两只手可以分开使用;● 如果把积木A传到另一只手,再去接积木B,宝宝已经会两手配合使用了;● 如果把积木A扔掉,再接积木B,说明宝宝可能还没有学会运用一双手。妈妈就要告诉宝宝,宝宝还有一只手啊,并把积木递到另外一只手里。这个游戏对手的锻炼非常有意义。玩抓积木手抓物体的动作先是大把的抓,后是拇指和其他四指对捏,然后是拇指食指对捏。这个月可能会拇指和其他四指对捏,拇指和食指对捏能力还要经过2~3个月的时间。让宝宝练习抓小积木,能够锻炼宝宝手指的运动能力。锻炼指尖细小肌肉的协调动作,促进神经系统的发育。亲子游戏第一步:妈妈仰卧在床上,两腿屈曲;第二步:让宝宝坐在妈妈的腹部,背靠在妈妈的大腿上,妈妈两手握住宝宝的小手;第三步:当妈妈的两腿慢慢伸直的同时,妈妈也逐渐向上坐起(就像仰卧起坐),这时宝宝就成仰卧位躺在了妈妈的腿上;第四步:妈妈再慢慢躺下,躺下的同时两腿慢慢屈曲。两手轻轻拉着宝宝的手(不要用力拽,以免拽伤宝宝的关节),宝宝又重新坐在了妈妈的腹部,靠在妈妈的腿上。这个游戏,会锻炼婴儿的仰卧起坐,妈妈也锻炼了腹肌,宝宝会高兴地大笑。这是在愉快的亲子游戏中锻炼身体。打转游戏这个月的婴儿,会有一种让妈妈爸爸捧腹大笑的动作,当宝宝俯卧位时,会把下肢和上肢同时腾空离开床面,只是腹部着床。这时,妈妈爸爸拿一个好玩的东西或吃的东西,在宝宝的眼前,宝宝会用手去够,妈妈爸爸就向一边移动手里的东西,宝宝就会跟着移动。这时,宝宝就是以肚子为支点在床上打转,真是可爱极了。妈妈爸爸会高兴地笑,宝宝也会被妈妈爸爸的喜悦所感染,也高兴地笑。如果妈妈爸爸总让宝宝够不到东西,宝宝就会失去乐趣,还会因为受挫而哭。这时宝宝就会生气,对这种游戏失去兴趣。所以,妈妈爸爸要把握时机,适时让宝宝够到东西。点头yes,摇头no妈妈爸爸站在宝宝跟前,妈妈指着爸爸问宝宝:他是妈妈吗?爸爸就摇摇头,并说不。妈妈又问:他是爸爸吗?爸爸点点头,并说是。游戏规则提示:● 爸爸不要说:是的或说我是爸爸,也不要说我不是妈妈,我是爸爸或说我是的,因为,这么大的宝宝对一句话的理解比较难,对单字理解容易些。● 用单字是或不配合点头或摇头,使宝宝很快学会摇头和点头的含义。● 不要用复杂的事物教宝宝,那会让宝宝感到为难。● 反过来,爸爸也可以这样指着妈妈问。● 用妈妈和爸爸来练习,宝宝最容易区分,因为这个时期婴儿对爸爸妈妈已经比较熟悉了。宝宝第一个认识的是爸爸妈妈,会说的第一句话也是爸爸妈妈。利用宝宝对爸爸妈妈的认识和依恋来开发婴儿的智能是最好的办法。照镜子照镜子是婴儿喜欢的一项游戏,当看到镜子里的宝宝时,虽然宝宝意识不到这就是他自己,但宝宝会非常兴奋。对着镜子里的宝宝又是笑,又是说(发出音节,好像要和镜子里的宝宝说话),又是拍打,又是往镜子里抓。这是天性,婴儿都喜欢和婴儿在一起,小婴儿也是一样,看到小婴儿要比看到大人兴奋得多。妈妈可以利用这一点。教宝宝认识五官的名称和作用。妈妈对着镜子,指着宝宝(宝宝本人,而不是指向镜子)的鼻子、眼睛、嘴等部位,告诉宝宝,它们的名称和作用。这是很有趣的活动。宝宝不但看到镜子中妈妈指的五官部位,还能感受到五官的存在。如果指向镜子,一是宝宝感觉不多,二是指的部位不准确。当宝宝看到镜子里的妈妈时,会现出惊讶的神情:这是怎么回事,怎么有两个妈妈?这时,宝宝会看看镜子里的妈妈,再看看抱着他的妈妈:哇!太不可思议了,妈妈和镜子里的人一模一样!妈妈就告诉宝宝,这是镜子,镜子能把人照出来,镜子里的人就是妈妈,镜子里的小孩就是宝宝。随着年龄的增长,慢慢的,宝宝就会悟出这个道理。唱儿歌学动作如小白兔,白又白,两只耳朵立起来,立呀立,跑下去。妈妈一边唱着,一边比划着。这个儿歌使宝宝认识了小动物兔子,接触白色概念,熟悉耳朵的位置,知道什么是跑。妈妈可以买一只玩具兔,唱小白兔,白又白。然后,把两只手的食指和中指伸开,做成剪子样,放在自己头顶上,唱着两只耳朵立起来。这时妈妈就站起来,做出跑的样子,边唱着立呀立,跑下去,边跑几步,让宝宝知道跑是怎么回事。这比摸着玩具兔的耳朵,让白兔跑更能引起宝宝的兴趣,因为婴儿持久的注意能力很差。不断变化事物和场景,宝宝不感到疲劳,不会失去兴趣。
周末,豆豆乖巧地凑到我身边来,问:妈妈,我能请你帮个忙吗?我笑着说:当然,要妈妈帮什么忙呢?豆豆小心翼翼地说:我想请你再给我买一个文具盒,还有铅笔、铅笔削和橡皮擦。我听了很奇怪,前天才刚刚帮她买了的,这么快又要买?豆豆吞吞吐吐地说出事情的原委。原来,她的同桌雯雯把文具盒丢了,不敢告诉妈妈,只好借用豆豆的,结果豆豆一时大方,将整个文具盒都送给了雯雯。我问:为什么雯雯不把丢了文具盒的事告诉她妈妈呢。豆豆一副很同情的样子,说:雯雯的妈可凶了,雯雯怕挨骂,所以不敢跟她说。豆豆的话让我陷入沉思,孩子丢了东西,怕挨骂而瞒着自己的亲妈,究其实质,也许是雯雯妈妈平时太严厉了,不允许她出任何差错,所以孩子丢了东西,才会想方设法去掩盖。晚上,检查豆豆的数学作业,发现豆豆有点粗心大意,不是将加号看成减号,就是将减号看成加号。我的耐心有限,正要呵斥她,忽然想起雯雯来,只好强压火气,和颜悦色地对她说:宝贝,你作业里有两个错误,来,妈妈陪你将错误挑出来好吗?豆豆正乐意我陪着她呢。在我的指点下,她终于改正了作业里的错误。我长长地打了个呵欠,对她说:你看你一马虎,就把妈妈累得够呛的。豆豆听了,揽着我的脖颈,满眼的痛惜。从那天起,豆豆变得越来越细心,作业做得越来越漂亮了。过分严厉地要求孩子必须做到事事完美,会使孩子在错误面前,成为惶恐的惊弓之鸟。作为家长,我们不妨宽容孩子的错误,孩子的成长总是磕磕碰碰的,这过程中,他们自己会从错误中获得经验和教训。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www.tulaoshi.com)来源:http://www.tulaoshi.com/n/20151209/1025526.html
看过《宽容孩子的错误让孩子成长》的人还看了以下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