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孕 孕期 分娩 月子 新生儿 0-1岁 1-3岁 3-6岁 快速怀孕 怀孕初期症状 怀孕同房 宝宝起名 孕妇食谱 孕妇水果 孕妇感冒 孕妇便秘 月子餐 宝宝食谱 宝宝发烧 宝宝咳嗽 宝宝腹泻 疫苗 产后同房 幼儿早教 生男生女 婴儿湿疹

正确应对孩子的完美敏感期

2015-12-11 10:45 38 1 收藏

从小培养孩子平和地与人相处和体贴别人的情操,是父母送给孩子这一生最佳的瑰宝。     情商(EQ)发展始于出生一刻    多年前,在一场幼教研习会中,曾经观赏了一盘录像带,其中有一段镜头是这样的

【 tulaoshi.com - 育儿 】

培养一个合群的小宝宝

  从小培养孩子平和地与人相处和体贴别人的情操,是父母送给孩子这一生最佳的瑰宝。 
     
  情商(EQ)发展始于出生一刻 
 
  多年前,在一场幼教研习会中,曾经观赏了一盘录像带,其中有一段镜头是这样的: 
 
  一位呱呱坠地的婴儿,在脐带未被剪断前,从医护人员手中抱给妈妈,妈妈口中开始以怀胎时的称呼叫他,并抱着他靠近胸部。当妈妈叫他时,他突然停止哭声,眼神为之一亮,缓缓地转动着头,搜寻声音的来源,面部的肌肉压力也顿时消失。 
 
  其平和、安全的感觉与母子交会的真情,让我激动地流下了眼泪。这就是新生儿在初到人世,找到的“参照点”,即胎儿时期的记忆。这样的短期经验,对经过生产危机,来到茫茫世界的新生儿来说,就如同吃了一颗定心丸似的,他的感受是:我在这里是安全的,而这样的感受是建立他对人信赖的第一步。 
 
  社会化敏感期从坐月子开始 
 
  在研读与教育相关的课程、书籍与实际教学生活中,我常常会停下来赞叹老祖宗的“智慧”。就以中国人的坐月子来说,有很多的规矩,比如: 
 
  1.除了至亲,如孩子的父亲、祖母、外婆外,其他亲人最好不要进“月内房”,以免孩子受惊吓。 
 
  2.“月内房”灯光不宜太亮。 
 
  3.在“月内房”内,不可大声说话。 
 
  我仔细去想这些规矩,深深地体会到,这和人类发展学中所说的,新生儿前6-8周的生活属“共生期”,是不谋而合的。其生长的环境是胎儿期和婴儿期的衔接期,因此环境上必须和子宫的环境类似,不宜太亮。而这个时期,固定的照顾者和适时回应新生儿的生理需求,是其发展“基本信赖”的关键时刻。因此,最好是父母和婴儿三人共同以爱的方式度过这个时期,因为这个“基本信赖”,是将来孩子能和父母以外的人建立良性互动的基石。 
 
  如果坐月子期间,孩子的生活充满混乱与不和谐,换句话说,他得不到适当的照顾,则孩子接受到的讯息是:“人的世界是无情的。”如此,在他幼小的心灵中,慢慢地对周遭世界产生怀疑,最后发展出不信任,这样的结果将进入他的潜意识,是成为他日后不能合群的主要原因之一。 
 
  因此在这段期间,父母亲和婴儿的生活应该是—— 
 
  1.从生活中找出婴儿的作息节奏,比如:进食和排泄的规律性。 
 
  2.从哭声中理解孩子的需求,是肚子饿了?还是尿布湿了?并给予正确与恒定的语言回应和生理需求的回应,让孩子生理与心理同时获得满足,如此一来,信任心就在其中滋长。一个人若无法在婴儿期学习信任他人,则终其一生就可能无法和人群快乐地相处。 
 
  3.固定的照顾者,特别是父母的照顾能帮助他成为一个有自信心的孩子。一个有信心的孩子才会感知别人的存在,也才能适当地在别人面前展现自己,体贴别人。 
 
  4.及时回应婴儿的需求,能够带给孩子一个很重要的讯息是:我的讯息可以引起别人的注意,并因此获得开心,我是一个具有沟通能力的人。这样的因果关系是增加婴儿对社会化产生浓厚兴趣的催化剂。 
 
  幼儿园生活是孩子社会化经验演练的最佳环境 
 
  远足是孩子的最爱,因为其中的乐事之一,是可以携带自己喜欢吃的零食;而在远足活动中,可观察到孩子的社会化行为。 
 
  通常小班的幼儿是独自享受自己所带的食物,而中班的孩子则会说:“我请你吃糖,你和我做朋友好吗?”大班的孩子则会很大方地拿出食物请客,而且会有差别待遇,也就是自己的好朋友会多给一些。 
 
  3岁以前的孩子几乎完全以自我为中心,因为他们的任务是建构自己各项身体机能,使自己成为独立的个体——可以自己穿衣、吃饭、活动、表达自己的想法。当孩子发展到这个阶段,蒙特梭利博士说:“他们就像一个充满信心的英雄。”具备这样能力的小孩,再也不愿被关在家中,因为他意识到自己需要同伴,而且重视同伴的存在,并且有所依赖。 
 
  3岁半的小因,刚开学时因为连续感冒,妈妈为了健康着想,让她在家休息,过了一个月才入学。一向喜欢上学的小因突然变得不开心,有一天,小因心情不错,妈妈就问她:“小因为什么最近不喜欢去学校呢?”小因说:“妈妈,你记得我有两个好朋友吗?”妈妈很快回答:“是啊!我记得是小宜和小萍啊!”小因说:“他们现在都到楼上的教室了!”妈妈总算找到答案,原来小因是因为朋友不在同一个班级的关系,才会拒绝上学。 
 
  了解这情形后,妈妈和小因沟通并建议她:“你想找这两位同学时,告诉老师后就可上楼。”同时也引导两位好朋友邀请她上楼去,并在户外活动时间,提醒她可以找两位同学一起玩。如此,小因再也不排斥上学。 
 
  有一天,一向思路清晰,学习能力均衡正向发展的小珍突然大哭起来,并无助地叫在学校服务的妈妈:“妈妈!君君不跟我好!”(学校规定老师的孩子在学校必须称呼自己的妈妈为老师,一则为让孩子公私分明,再则不让其他孩子因而见景伤情),因为小珍的妈妈正忙着准备午餐,所以我就抱着她问:“君君不是你最好的朋友吗?”小珍哭着说:“是啊!可是今天小岑请她吃软糖,然后她就听小岑的话,对我说不跟我好!”我一边安抚她,一边思考这个问题。 
 
  由这些例子,可以感知这个时期的孩子,很积极地想要和同伴建立良好的互动关系。从发展上来说,4岁左右的孩子,已开始觉得需要交朋友,所以有的小孩会因为不知如何和别人相处,觉得自己没有朋友而不想上学。有的会因为是家中惟一的宠儿,凡事不会和人分享,说话的语气、用词较霸气,所以无法成为小团体中的一员,因此产生拒绝上学的现象。有的更会因为想和自己喜欢的同学一起玩,结果被拒绝,而觉得伤心、无趣,不想上学。 
 
  这个阶段的孩子,也常会要求父母让他带东西到学校请小朋友吃;有时也会早早向父母恳求在学校过生日,为的是要请朋友吃蛋糕,或其他自己喜欢吃的东西,实现受同学重视的感觉。 
 
  我们常常笑谈孩子第一个想交的朋友是“酒肉朋友”,因为只要孩子拿Tulaoshi.com一大包食物,分给一位同学,大家都会奔走相告,他立刻会听到“××我和你做朋友!”“××我是你的好朋友对不对?”一下子他就成为最有人缘的人。 
 
  当孩子出现这样的行为时,我们并不极力反对,但会在适当的时机告诉他们如何交朋友,特别是当孩子之间有冲突时,更是引导他如何学习交朋友的好时机。 
 
  另外,这个时期的孩子,常会为了获得同伴的青睐,而渐渐修正自己的粗暴行为。所以成人如何引导孩子,从与人冲突的事例中,学习适当表达自己、尊重别人,成为一个合群的人,是在幼儿阶段就必须开始的。

BB处在敏感期 爸妈怎么应对?

  处于敏感期的孩子,总会做出一些让爸爸妈妈头疼的事情。那么孩子会经历哪些敏感期呢?作为爸妈又该如何去应对这些事情呢?现在就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希望爸妈们都能够沉着应对。

  一、孩子们经历的敏感期

  敏感期的孩子会做出一些非常古怪的事情,而且这些事情要么令爸妈头疼,要么令爸妈尴尬。现在我们先来看看孩子们会经历的敏感期。

  1. 手部敏感期

  爸妈们会发现,孩子到了一岁左右,他们们的小手就会出现一个敏感期。这个时候的宝宝喜欢啃自己的小手,不仅如此,孩子们孩子喜欢把手能够到的东西放到嘴巴里吃。除了用手拿东西吃,孩子们还喜欢用手去捏东西,特别是妈妈的乳房。除了妈妈的乳房,孩子们还喜欢去捏其它柔软的东西。他们在享受着这个捏的过程;最后孩子们喜欢用手丢东西,然后享受着爸妈把东西捡起来给他们再次丢出去的欢乐。

  2.感官敏感期

  大约在2岁到6岁左右,孩子们容易出现感官敏感期。这个时候的孩子喜欢用眼睛注视世界,他们对于喜欢观看的电视节目会目不转睛;他们喜欢用嘴巴去探索世界,于是他们喜欢啃东西;最后他们喜欢用耳朵聆听世界,当出现音乐时他们扭动身躯,当出现刺耳的声音时他们会烦躁。

  3.语言敏感期

  半岁到5岁的宝宝会出现语言敏感期。这个时候的宝宝会注意大人们的语言。有时候他们还会咿咿呀呀的学说话。

  二、爸妈正确应对孩子敏感期?

  孩子们出现敏感期,那是正常现象。爸妈们该怎么应对呢?

  1. 别发脾气

  爸妈们工作累,生活压力大,所以有时候看见孩子出现这些敏感期时,爸妈们可能会失去耐心。特别是在孩子出现手部敏感期时,爸妈们可能会责骂孩子,会打孩子的手。其实手是孩子们探索世界的工具,如果爸妈此时责打孩子,那么孩子们可能就会变得小心翼翼,变得内向。

  2.正确引导

  当孩子们出现感官和语言www.tulaoshi.com敏感期时,爸妈们要给予孩子正确的指导。如果孩子语言出现了错误,那么爸妈们要给予纠正。在感官敏感期时尽量少让噪音干扰孩子,应该让孩子多听音乐或多亲近大自然,减少孩子看电视的时间。

  总之爸妈们对待敏感期的孩子要多一些包容和理解。

正确应对孩子的完美敏感期

  美术课上,果果在画油彩画,花瓶。

  果果拿着自己的画儿跑过来:“老师,我画错了。"

  老师接过来一看,只是花瓶稍微小了点,不会妨碍作品的完整,于是轻描淡写地说:“不要紧,就只是小了一点点。你可以从旁边再画了一个大的呀!”

  “老师,我画错了,给我换张纸吧!”

  说完,眼巴巴地看着桌上的白纸。

  “你没画错呀,你从花瓶里画点花,‘不就显得大啦?你要是觉得小,你也可以从旁边画一个啊!”老师的劝说终于让果果有一点功心了。

  她转身刚要走,却又站住了,她停了一会儿,毅然转过身来,径直走到了白纸跟前,悄悄拿走了一张白纸。

  果果的举动早就被小朋友看在眼里。

  “老师,果果换纸了!”“老师,果果拿你的纸!”

  一时之间,告状的声音此起彼伏。

  果果把手放进嘴里,很不好意思地用脚尖碾着地,一声不吭。

  老师看到这样,对孩子们点点头,示意孩子们自己已经知道了。

  看到老师的默许,孩子们就像炸了锅:“老师,我也画错了!”“老师,我也想换一张纸!”

  几乎半数的孩子都要求换~张纸,原因仅仅是因为有一笔或几笔画得不理想。

  在家里,这样的情况会更多。

  吃米饭的时候,有的孩子会用勺子柄把米饭弄得平平的,没吃几口,再用勺子柄弄整齐。许多家长和老师认为孩子这是在“玩”,是调皮。其实,孩子只是想用勺子柄把被破坏掉的大米饭重新变得完美。什么是完美呢?光滑,像没吃过一样。

  我们之中很多人,觉得孩子太挑剔,太调皮,也太浪费了。一张画了几笔的纸,便成了废纸;饼干掰开了,就不想吃;吃饭要边吃边玩……可是我们要了解,孩子之所以这样,都是因为完美的敏感期在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以上提到的这些问题都是家长感到非常困惑和头疼的事,对于这些我们关注的比较多。其实,在完美敏感期,孩子还有一些特别的表现。比如,他们会特别重视别人对他的看法,许多孩子出现了“输不起”,“批评不得”的状况,过分的争强好胜。“皮格玛丽翁”效应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www.tulaoshi.com/yuer/)

  完美敏感期对孩子的心理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追求完美是一种内在的,自律的力量。如果这个时期,孩子追求完美的心得到满足,孩子就会自己产生“完美自律”。

  当孩子上了小学后,“完美自律”对孩子的影响会更大。比如做作业时、画画时、做练习时,孩子都会力求做到让自己满意。就如同刚刚看到的果果的案例。我们看到,许多人表现出对自己的要求非常严格.这些都和“完美敏感期”的发展有着密切关系。

  如果这个时期孩子追求完美的心没有得到满足,也就错过了这一关键时期。但同样的,如果在这个时期没有得到正确的指导,甚至得到负面的强化,那这种行为有可能往畸形的方向去发展。

  孩子处于完美的关键期,作为家长我们可以做什么呢?怎样帮助孩子更有效地度过这一时期?

  “完美,,是这个时期孩子心理发展的需要,因此,在大方向上,我们簧顺应孩子这一需要。比如在做点心、面食、菜品上,都应当为孩子考虑,可以相对来说做得小巧一些,一次给孩子的是完整的。当孩子因为饼干碎了而不想再吃的时候,不应当勉强孩子吃碎掉的饼干;孩子的这一心理得到满足,对于孩子心理发展是很重要的。

  有的家长看到孩子在这个时期的表现时,会觉得孩子挑剔、浪费。很多家长并不了解孩子这样做的原因,一遇到孩子“挑剔”便呵斥孩子,搬出“锄禾日当午”的大道理,数落孩子的挑剔和浪费。但其实这样的教育不但没有好的效果,反而会有负面影响。它会强化孩子这一行为,并且在小小的心田里认定自己就是一个“挑剔”“浪费”的孩子。

像崇敬大自然那样崇敬儿童

  帮助是孩子成长的需要

  对于家长而言,如果没有必要的启蒙,就是好的教育到了他的面前他也不认识,反而将不好的教育认成好的教育。

  我认为应该把主要的精力放在教育家长上面,改变孩子,首先要从改变自己开始。家长的改变得有个前提,就是:承认自己在理解、掌握好的教育方面的不足,甚至空白,甚至背道而驰。只有这样,才能放下架子,将心抽空,然后才能从零起步,重新学习,才能听得进好的意见和建议。

  给无助的心灵带来希望

  真正的教育、好的教育,是帮助孩子成长的。但怎样帮助呢?这就像有位教育专家所说的,是给无助的心灵带来希望,给稚嫩的双手带来力量,给迷茫的眼睛带来光明。

  孩子像一棵幼苗,很无助,要是成人再给他脸色,给他打骂,就会加倍无助。所以,我们家长要给孩子的心灵带来希望,要成为一把火炬,在孩子心中燃起希望。

  怎样给稚嫩的双手带来力量?家长就是这个力量的源泉!怎样成为源泉呢?比如农民,如果一点也不了解庄稼的特性,本来二月份下种,三月下了;本来出苗之后三十天锄草,第二天就锄了……你下了最大的功夫,给它施肥,给它呵护,它还是长不好,甚至死了。你气得破口大骂:怎么搞的?我对你这样好,为什么不好好长啊!这个农民是不是力量的源泉呢?不是,他是破坏的源泉!对人的教育,教育孩子,首先应该像农民清楚庄稼一样清楚人的特性,清楚他的精神世界,不然,你怎能成为力量的源泉,又怎能给稚嫩的双手带来力量呢?

  怎样给迷茫的眼睛带来光明?好的教育是建立在孩子的心理世界与成长机制之上的。每个时期,每个环节,你都要知道用什么方法帮助他,并非只把你知道的东西告诉他了就是教育,并非只会说“孩子,走路要慢一点,坑坑洼洼会把你绊倒”“要走大路,不要走小路,小路上有坏人”“喝水要喝开水,别喝生水,喝了生水会拉肚子……”就行了。要是人的一生中一次生水不让他喝,他从来不知道喝了生水会有什么反应……要是所有的事情都这样对待,从没有实体化的过程,你说他的眼睛能不迷茫?他那双迷茫的眼睛里又怎能现出光明呢?

  我们对孩子的培养都有着整体的计划,对家长也是这样,是与孩子的培养同步进行的,也有整体的计划。

  家长沙龙一般是一月一次。刚开始时,主要是让家长了解什么是孩子,明白孩子心灵与身体一样,都有一个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法则,这个法则不受成人左右,不要以为你想让孩子怎样孩子就能怎样。后来就讲教育学,再后来,进行艺术欣赏。

  无法遏止的动力

  孩子从出生到学会走路、说话、吃饭、写字,一切从无开始,就像生命之树,只要你种下种子,什么时候发芽,什么时候出土,什么时候抽叶,什么时候开花结果都是由内在预先设定好了的机制在起作用。婴儿实际上就是一颗准备长成精神大树的种子。他们是怎样让自己发展起来的呢?按照蒙台梭利的说法,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敏感力,一是吸收性心智。其中的敏感力是指一个人在生命的发展过程中,会对外在环境的某些刺激产生特别敏锐的感受力,以至影响其心智的运作或生理的反应,而出现特殊的好恶或感受,这种力量的强弱,就是敏感力。当敏感力产生时,孩子的内心会有一股无法遏止的动力,驱使他们对感兴趣的特定事物,产生尝试或学习的狂热,直到满足内在需求或敏感力减弱,这股动力才会消逝。这个时期就叫敏感期,它被一些教育家称为学习的关键期或教育的关键期。

  敏感期是自然赋予儿童的生命助力,它有许多个阶段,比如语言敏感期、秩序敏感期、感官敏感期、对细微事物感兴趣的敏感期、动作敏感期、社会规范敏感期、书写敏感期、阅读敏感期、文化敏感期等。这只是大的分法,每个敏感期里又可以分出许多阶段,比如感官敏感期里还有口的敏感期、手的敏感期、腿的敏感期等,文化敏感期里有绘画敏感期、音乐敏感期、认字敏感期等。

  孩子进入敏感期,吸收遇到的所有事物,并使之成为人格的一个部分。比如孩子处在“对细小事物敏感期”时,如果父母不给他提供这方面的帮助甚至认为无用而强行打断,这个孩子长大之后就会心粗如筛,成为“马大哈”;进入“对大事物的敏感期”时,如果采用上述方式,孩子长大之后就会眼光狭窄,成为“小气鬼”;五六岁的孩子处在“婚姻敏感期”,如果遭到了破坏,长大之后就不会做男人或女人,组织不起幸福的家庭。

  教育只能分为两种,一种是好的教育,一种是不好的教育。好的教育是成熟的、建设性的,不好的教育是不成熟的、掠夺性的。建设性教育促进孩子成长,帮助孩子进行内在建构;掠夺性教育阻碍孩子成长,破坏孩子的内在建构。眼下许多用人单位抱怨现在大学生大多不能用,主要原因就是他们的自然属性从小被不正确的教育破坏了。

  而大多数教育者(尤其是家长)此时逼着孩子认字、计算,完全违背了人的自然属性。人的生理生长机制不但是预先设置好的,精神的机制也是预先设置好的。它就像一棵树,何时发芽、何时出土、何时抽叶、何时开花都由其内在预先设置好了的机制所决定的。这个阶段的孩子是处于感性认知阶段,还没有发展起逻辑思维的能力,如果逼着他们算算术,无疑是赶着鸭子上架,结果只能徒劳无功。不遵从孩子成长机制的行为是愚蠢的,皮亚杰也把孩子的精神成长划分为许许多多的阶段,处在某一阶段孩子表现出这个阶段特有的认知状态,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由“机制”给出严格的限定,教育者必须清楚这一点而因“时”施教。他指出:任何试图跨越某一阶段提前进入下一阶段的努力只会导致孩子潜能的严重破坏,用这种方式教育出的孩子只能暂时优秀,一旦遇到挑战性问题便会自行崩溃。过分强调阅读和书写以及言语应答只会用虚假的理解来掩盖根本的困惑。

  孩子刚出生时,第一个敏感期就是嘴,嘴的吮吸。他不清楚自己还有别的,只知道有一张嘴。碰到乳头,就开始吮吸,这是天生的反射,由这个反射孩子开始了用他的感觉器官认识周围的世界。因为在这个时期,他的大脑里还没有储存下作为一个人的经验和关于事物的信息。所以大自然安排人类从一出生起就先用他们生命中最需要的器官——嘴巴来进行工作:从一出生,人的嘴没有经过学习就会吸吮;紧接着由于嘴的敏感需求,儿童开始用他们的嘴巴来认识周围的世界。由于手拿到东西送给嘴巴去啃,儿童逐渐习得了使用自己手的模式。经过几个月到一年的嘴的工作之后,嘴唇不再变得那么敏感,儿童的注意力转向了手,于是手变得敏感起来……接着敏感的是腿。这也就是大家所说的口、手、腿的敏感期。在这一过程中,人类不光习得使用自己肢体的能力,还为大脑收集了事物的信息,同时使自己的大脑工作形成了模式,使心理走向成熟。人类的发展无论高低都不外乎延续着这一模式。了解并认同这一模式,我们就会了解并信任儿童,相信他们所做的一定是人类发展所设定的模式,这就叫信任儿童。尽管我们不知道,他们所使用的模式是否与我们的童年相似,但这都不太重要。只要我们相信我们的孩子一定会按照人的机制在发展着,我们就敢于给我们孩子发展的自由,敢于让他们成为自己的样子。

  学会倾听

  这样看来,孩子似乎跟我们成人是完全不同的人类,我们的行为是在使用能力,而儿童的行为是发展和创造自己。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成人必须像崇敬大自然那样崇敬儿童,这并不等于说我们要把儿童作为上帝那样去敬仰,而是要像科学家对待他们的研究对象那样给予尊重和观察了解。儿童是一个有思想有感受并且需要表达自己的动物,需要我们成人无私地关怀他们,并帮助他们成长。这个关怀的一部分就是要学会倾听儿童。

  首先我们要了解儿童的诉说是什么样的。在以往的教育观念中,成人是不给儿童诉说机会的,而且我们认为诉说就是讲述。但儿童的诉说却是多种多样的,他们用纠缠成人来诉说失去了安全感;用发脾气诉说自己被干预的烦恼;用不停地索要物质诉说自己精神的空虚;用尿床和夜惊来诉说自己承受了过多的压力。如果我们成人不懂得这些孩子的诉说形式,就无法倾听孩子。成人是需要被倾听的,孩子则更需要被倾听。有人说,没有什么比让一个刚会说话的孩子闭嘴更难的事,因为这正是孩子语言发展的关键期。而孩子说话时需要有对象的反应,这时就需要我们成人给孩子以发展的配合,来使孩子发现他的诉说对象的反应与他的表达之间的关系。

  其次,在孩子童年时,需要与成人分享他们的心灵。如果成人不能站在儿童的立场上去与儿童分享,就会觉得他们那些心灵的表白显得唠叨和幼稚可笑,很难使成人集中精力坚持去听完他们的讲话。大多数情况下作为听众的成人会想办法打断孩子的诉说或转移话题。《窗边小豆豆》之所以感动了那么多人,就是教育者对儿童的那份理解和尊重。在那本书里,小豆豆在老校长的倾听下,竟然连续讲了4个小时。那次成功的倾听,让小豆豆感到自己生平第一次遇到了真正喜欢自己的人。在这之前,小豆豆虽说性格开朗,但她总是隐约地有一种被排斥的感觉,仿佛她和别的孩子是不一样的。而在得到老校长真正的倾听之后,她感觉非常安心,非常温暖,心情好极了,她甚至在心里幻想“能和这个人永远在一起就好了”。

  被倾听的效果之Tulaoshi.Com所以这么好,是因为“无论是从前,还是这以后,没有一个大人这么认真地听小豆豆说话”。而且,在那么长的时间里,“校长先生一次也没有打哈欠,一次也没有露出不耐烦的样子。他也像小豆豆那样,把身体向前探出来,专注地听着”。这个经典的例子,是孩子需要被倾听的最好的证明。

宝宝情商高 妈妈有妙招

  

     情商和智商同等的重要。智商大部分靠先天因素,但是情商却大部分靠后天培养。爸妈们如果想要宝宝们日后成功,那么培养宝宝的高情商是非常重要的。那么有什么妙招可以提高宝宝的情商呢?现在我们一起来探究吧。

  孩子们的情商并不是天生的,大部分人的情商是靠后天培养的。因此妈妈们要多加努力哦。

  提高宝宝情商妙招一:提高宝宝语言能力

  想要情商高,那么必须要具备能说会道的能力。因此爸妈从小就应该培养孩子说话的能力。要让宝贝们变成有礼貌,会说话的孩子。从小见到人就要让宝宝们礼貌的称呼别人。只有从小懂得了礼貌用语,长大后孩子们才能够情商更高。

  提高宝宝情商的妙招二:提高宝宝的合群能力

  想要情商高,那么必定是要和众人接触。从小就应该让孩子们多接触外面的世界。让孩子们明白为人处世的道理和应对困难的能力。要让孩子懂得更多的与众人相处的能力。孩子们想要情商高,那么必先要懂得和众人相处。所以想要孩子情商高,别整天关孩子在家里。

  提高宝宝情商的妙招三:让孩子学有所长

  情商高并不意味着说让孩子们处处迎合别人,处处恭维别人。真正的情商高的孩子应该是有能力的,说话恰到好处的孩子。所以情商高并不意味着会说话就好,还要把话说的漂亮,让人听的舒服。试问一个一无是处的人是不可能情商很高的。

  提高宝宝情商的妙招四:懂得为别人着想

  孩子们可能都有自私的心理。但是一个非常自私的人是不可能受到别人的欢迎的。所以爸妈们要懂得培养孩子的无私心理。让孩子们懂得为他人思考,不要处处只考虑自己的利益。

  提高宝宝情商妙招五:让孩子充满自信

  自信的人是最美丽的。孩子们只有自信了,那么他们的话语才会有权威,别人才会听信。因此想要情商高,那么必须要对自己有信心。

  提高孩子情商妙招六:启发孩子善于用脑

  情商高的人一定要懂得思考,要学会用自己的脑力去解决问题。如果孩子们遇到问题只会退缩,那么他们是不可能成为情商高的人的。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www.tulaoshi.com/yuer/)

  想要孩子们变成高情商的人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爸妈们在对待孩子时一定要有耐心,懂得支持孩子赞扬孩子,让孩子们在自信中成为高情商的人。

来源:http://www.tulaoshi.com/n/20151211/1029057.html

延伸阅读
幼儿敏感期的定义 幼儿敏感期的定义:       孩子成长过程中的某些时间范围内,他会只对环境中的某一项特质专心,而拒绝接受其他特征的事物;他还会不需要特定的理由而对某种行为产生强烈的兴趣,不厌其烦地重复,直到突然爆发出来某种新的动机为止,这就是孩子的某个敏感期。 ...
学画画的敏感期 一般地讲,儿童过了周岁就能够画画了。幼儿2岁以后就开始会使用铅笔或蜡笔,画一些圆圈或直线,并试图用自己所画的简单线条来表示周围的事物。此时儿童就进入了发展书写、绘画能力的关键时期。在这一时期内,只要给儿童铅笔或蜡笔,儿童就学着大人的样子在纸上画出线条和写出"字"来。当孩子自己发现胳膊一动就能画出...
宝宝感官敏感期 孩子从出生起,就会借着听觉、视觉、味觉、触觉等感官来熟悉环境、了解事物。感官包括耳、眼、舌、鼻、身等,即听觉、视觉、味觉、嗅觉、触觉。它们的敏感期开始时间各不相同,各有特点。 三岁前,孩子透过潜意识的“吸收性心智”吸收周遭事物;三~六岁则更能具体的透过感官分析、判断环境里的事...
标签: 分娩
老师在课堂上问学生将如何表达自己对母亲的孝心。同学们举手答道:“考个好成绩!” “那么弥认为是考试重要,还是母亲重要?”老师再问。 “我妈认为考试重要!”同学们毫不犹豫地回答。孩子一进小学就面临考试,孩子可能从此踏上了一条令他们恐惧忐忑的道路。孩子兴冲冲来到学校,老师却严厉地说:“你们要好好学,要不然考...
宝宝的敏感期特点 婴儿刚出生时喜欢看黑白相界的地方,婴儿为什么总爱吃手?为什么对非常微小的东西感兴趣?为什么他不断扔掉手里的东西? 所谓敏感期,是指在0—6岁的成长过程中,儿童受内在生命力的驱使,在某个时间段内,专心吸收环境中某一事物的特质,并不断重复实践的过程。顺利通过一个敏感期后,儿童的心...

经验教程

748

收藏

39
微博分享 QQ分享 QQ空间 手机页面 收藏网站 回到头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