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孕 孕期 分娩 月子 新生儿 0-1岁 1-3岁 3-6岁 快速怀孕 怀孕初期症状 怀孕同房 宝宝起名 孕妇食谱 孕妇水果 孕妇感冒 孕妇便秘 月子餐 宝宝食谱 宝宝发烧 宝宝咳嗽 宝宝腹泻 疫苗 产后同房 幼儿早教 生男生女 婴儿湿疹

新生儿黄疸的原因

2015-12-11 11:09 3 1 收藏

新生儿发生黄疸可能是生理性的,也可能是病理性的,尽管都表现为黄疸,但两者之间是有区别的,通过以下的特点可以识别的。新生儿生理性黄疸一般不深,且有以下这些特点:①黄疸一般在生后2-3天开始出现。②黄疸逐

【 tulaoshi.com - 育儿 】

生理性黄疸与病理性黄疸的区别

  新生儿发生黄疸可能是生理性的,也可能是病理性的,尽管都表现为黄疸,但两者之间是有区别的,通过以下的特点可以识别的。

  新生儿生理性黄疸一般不深,且有以下这些特点:①黄疸一般在生后2-3天开始出现。②黄疸逐渐加深,在第4-6天达高峰,以后逐渐减轻。③足月出生的新生儿,黄疸一般在生后2周消退,早产儿一般在生后3周消退。④黄疸程度一般不深,皮肤颜色呈淡黄色,黄疸常只限于面部和上半身,黄疸时孩子的一般情况良好,体温正常,食欲正常,大小便的颜色正常,生长发育正常。⑤化验血清胆红素超过正常2mg/dl,但小于12mg/d1。如果孩子的黄疸属于这种情况,父母即不必担心。

  病理性黄疸是由于疾病所引起的,使胆红素的代谢出现异常,它发生在新生儿的特定时期,使生理性黄疸明显加重,并与生理性黄疸相混淆,给黄疸的诊tulaoshi.com断造成了困难。但病理性黄疸有一些特征与生理性黄疸不同:①黄疸出现时间过早,于生后24小时内出现。②黄疸消退时间过晚,持续时间过长,超过正常的消退时间,或黄疸已经消退而又出现,或黄疸在高峰时间后渐退而又进行性加重。③黄疸程度过重,常波及全身,且皮肤黏膜明显发黄。④检查血清胆红素时,胆红素超过12mg/dl,或上升过快,每日上升超过5mg/dl。⑤除黄疸外,伴有其他异常情况。因此,当孩子出现黄疸时,如有以上5个方面中的任何一项,就应该引起父母的高度重视,这样就能早期发现病理性黄疸以便及时治疗。

新生儿母乳喂养后出现黄疸怎么办

tuLaoShi.com

  新生儿一般在生后2~3天会出现皮肤黄疸,10~15天消退(早产儿消退要晚些,约3周左右)。一些喂母乳的新生儿黄疸程度会较人工喂养宝宝深,而且持续时间长一些。这究竟是什么原因呢?医学研究发现,其中的主要原因可能是与新生儿小肠对胆红素的吸收有关,母乳性黄疸是由于母亲乳汁中含有的葡萄糖醛酸苷酶的活性特别高,使胆红素在宝宝的小肠中被重复吸收,于是宝宝便出现了黄疸深而且持续不退。

  出现此现象并不主张宝宝因此而放弃宝贵的母乳。首先建议咨询医生,若宝宝全身情况较好,能吃能哭,体重增加,黄疸不是很重,属于生理性黄疸,可以继续吃母乳观察,可采取多次少量的母乳喂养的方法,或将挤出的母乳用摄氏60度的水加热15分钟或煮沸几秒钟后再喂。但若黄疸严重,或持续不退,或消退后又复出者,应进一步检查,明确黄疸的原因和程度,以决定是否需要停喂母乳并治疗。

  温馨提醒

  母乳是宝宝最理想的营养品,为宝宝提供了必需的营养,暂停母乳喂养期间,应该将母乳吸出,保证乳汁持续分泌,等宝宝黄疽减轻或消退后,再继续母乳喂养。

母乳性黄疸的特点、病理与治疗

  母乳性黄疸的特点

  母乳性黄疸是指与母乳喂养有关的特发性黄疸,其特点有:母乳喂养,足月儿多见。

  1、 黄疸在生理性黄疸期间,即出生后2天至2周发生,但不随生理性黄疸的消失而消失。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www.tulaoshi.com/yuer/)

  2、 黄疸以轻、中度为主,重度少见(大于或等于342umol/L),以未结合胆红素升高多见。

  3、 患儿一般情况好,肝脾不大,肝功能正常,HbsAg阴性。停母乳48-72小时后黄疸明显减轻,如再喂母乳黄疸反复。

  母乳性黄疸的发病机制

  最近几年研究认为,母乳性黄疸是在多种因素作用下,由胆红素肝肠循环增加所致,这种学说较为成熟,并得到验证,β-葡萄糖醛酸苷酶(β-GD)在发病机制中起主要作用。病机制中起主要作用。

  1、新生儿肠道内β-GD极丰富,主要来源为母乳(新生儿自身也可产生,正常肠道菌群建立后也可产生,但产生较少),β-GD分解结合胆红素,还原为未结合胆红素,经小肠再吸收进入肝肠循环,使血清未结合胆红素增多,引起黄疸。

  2、新生儿小肠中β-GD活性高,为成人10倍。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www.tulaoshi.com/yuer/)

  3、新生儿摄入不足,肠内蠕动减少或开奶延迟,肠道菌群建立晚,缺乏转化胆红素的菌群,可使结合胆红素排泄减少。

  4、 有人发现母乳中有特殊的脂肪酸、胆固醇,促进了未结合胆红素的重吸收。

  母乳性黄疸需要干预吗?

  对足月健康儿,增加喂养次数,刺激肠蠕动,减少胆红素吸收可预防早发性母乳性黄疸。当胆红素升至250-270 umol/L时暂停母乳喂养,48小时改配方奶直到胆红素降到安全范围再恢复母乳,当胆红素升至256-342umol/L时,暂停母乳改配方奶同时给予光疗或不停母乳加光疗。早产未成熟儿,血清胆红素达170umol/L时应停母乳给予光疗。

  母乳性黄疸的愈后

  愈后良好。但最近仍有测定脑干听觉诱发电位,发现一组胆红素浓度256-427umol/L(15-25mg /dl)母乳性黄疸患儿有1/3异常,将胆红素降至正常,则此改变消失。提示母乳性黄疸有导致轻微中枢神经系统损害的可能,应注意合理处理。

新生儿黄疸

  当血中胆红素量过多时,皮肤呈现黄色,即称黄疸。黄疸出现在新生儿阶段,称为新生儿黄疸。

  新生儿由于肝内酶活力不足,肝功能不健全等因素,于生后2~3天开始面、颈部、继之躯干及四肢轻度发黄,但全身情况良好,7~10天艰险消退,称生理性黄疸,不需任何治疗。但有些病理情况也可引直新生儿黄疸:

  A、 新生儿溶血病。由于母子血型不合(ABO或RH系统),引起的溶血性黄疸,多发生在生后24小时以内,黄疸出现早且较严重。可用吃鲁米那、照蓝光、输液(内加葡萄糖及活跃肝酶的药物保守治疗,若无效则需换血治疗。

  B、 新生儿早期感染引起的黄疸。任何早期感染均可引起败血症及严重黄疸,如新生儿皮肤感染、脐炎、新生儿病毒性肝炎等。一经综合性治疗,感染控制住,黄疸即消退(因感染可抑帛肝酶对胆红素的代谢)。

  C、 其它原因引起的黄疸。新生儿在下例情况也可引起黄疸,如新生儿窒、颅内出血、低血糖(多因生后呕吐、不能进食引起),头颅血肿或其它部位皮下血肿及维生素K3,磺胺等药物引起。

  家长要特别注意,掌握生理性黄疸及病理性黄疸的区别:如果黄疸出现得过早(生后24小时以内)、过重、消退时间延迟、黄疸退而复现,日益加重就不是生理性黄疸,必须速去医院检查。

  D、 与母乳喂养相关的黄疸。临床与母乳喂养相关的黄疸有母乳喂养性黄疸每一个乳性黄疸综合症两种,有时这两种可同时存在。

  母乳喂养性黄疸也称为“缺乏”母乳的黄疸 一般发生在生后3~4天,持续时间一般不超过10天,胆红素最高峰在15~20毫克%,多发生初产妇的新生儿。

  病因有“添加了口服葡萄糖液等,黄疸不能自然消退,如使血中胆红素超过纯母乳喂养儿的水平;不经常哺乳所致,黄疸轻重(血胆红素养含量高低)与每天哺乳次数多少有一定关系,母乳喂养次数频繁的小儿胆红素水平低;胎便排泄延迟,新生儿肠道的胎便中含有大量胆红素,可通过肠肝循环,重新吸收入血,使血中胆红素增高。

  处理:勤喂哺婴儿,白天晚上都要喂奶,24小时哺乳在8~12次或更多;仔细观察新生儿是否确实有效地吸吮到乳汁;注意大便性状,对胎便排泄延迟的新生儿抱到医院去灌肠。

  母乳性黄疸综合症 比综合症发率率为1%,一般发生在生后7天左右,黄疸可持续3周到3个月,胆红素养高峰可达到20毫克%,不需停止母乳喟养胆红素浓度也能逐渐恢复正常。如果暂停母乳喂养,胆红素水平会有一个明显的下降。再继续哺乳,胆红素水平会又轻度上升,但不会超过原有水平。此病多见于经产妇的新生儿,都是足月的,完全母乳喂养的新生儿,全身情况良好,生长发育正常。

  病因:母乳性黄疸综合症与某些物质存在于成熟乳中有关。如孕酮的代谢产物,可使肝脏减少结合性胆红不的分泌,使血中胆红素滞留。最新研究认为是母他中的β葡萄糖醛酸酶分裂肠道内的结合红素,增加了胆红素的肠到肝循环,升高了血中的胆红素水平。

  处理:首先要请医生明确诊断,排除其他引起黄疸的病下。如果胆红素小于20毫克%,不必停止母乳喂养;如果超过20毫克%,可暂停母乳喂养24~48小时,但母亲仍须挤空乳房内乳汁,以免日后分泌减少。由于母乳性黄疸综合症的黄疸高峰往往出现在出生7天以后,这时足月新生儿的血脑图老师屏障已发育完善,所以游离的胆红素不容易透过血脑屏障到达颅内引起核黄疸,如新生儿出现嗜睡和喂养困难时,需要进一步检查做出处理。

母乳喂养能加重新生儿黄疸吗?

  新生儿出现黄疸是很普遍的现象,其中绝大多数属于生理现象,只有极少数为病理性黄疸。其中生理性黄疸一般维持一周左右。为什麽会出现黄疸呢?这是因为胎儿在母体内,通过大量红细胞携带氧气,分娩后,新生儿建立了自己的呼吸,过多的红细胞破坏释放出较多胆红素,又由于肝脏功能发育不完善,不能排出过多的胆红素,所以导致血液中胆红素浓度过高,浸染皮肤、粘膜呈现黄疸。新生儿生理性黄胆,大多数在生后2~3天出现,4~5天达到高峰,7~10天自然消退,婴儿一般情况好,不需要特殊治疗,不造成脑损伤。

  研究发现,有些母乳喂养的新生儿胆红素的浓度往往比人工喂养的要高,因此发生黄疸的时间比较长,往往7~8天达到高峰,20天左右或更长时间才能消退,这种黄疸被称为母乳性黄疸。发生这类黄疸的新生儿,一般情况好,不会引起大脑损伤,大多数情况下,不需要特别处理,根据目前研究认为,母乳性黄疸的发生可能与母乳中脂肪酸浓度较高,抑制对胆红素的排泄有关。而真正的母乳性黄疸发生率仅占母乳喂养儿的1%~2%。

  那麽如何区分母乳性黄疸和病理性黄疸呢?如果您的孩子黄疸的表现,基本与母乳性黄疸相似,精神好,吃奶好,就不必过分焦虑,只有当黄疸特别严重的时候,以及孩子的精神状态不好时,该考虑病理性黄疸,当然,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最好有专业人员帮助,正确区分母乳性和病理性黄疸。

  病理性黄疸多因血型不合或感染等因素引起。黄疸多在24小时内出现,进展快,程度重,孩子一般情况不好,可出现嗜睡、食欲下降、抽搐等现象,这是因为过高的胆红素通过血脑屏障,造成脑细胞损害,后果较为严重。但是,一般病理性黄疸发生率很低,新妈妈不必为此过分紧张,如果在月子中心度产假,会有经验丰富的医护人员为您分忧,使您的宝宝安全度过新生儿期。

来源:http://www.tulaoshi.com/n/20151211/1029561.html

延伸阅读
产生新生儿黄疸的原因有哪些 很多 新生儿 都有黄疸,那么,产生新生儿黄疸的原因有哪些?请看下面详细介绍:   1、生理性黄疸:是新生儿时期特有的一种现象,由于胎儿在宫内低氧环境下,血液中的红细胞生成过多,且这类红细胞多不成熟,易被破坏,胎儿出生后,造成胆红素生成过多,约为成人的两倍;...
标签: 小孩
新生儿黄疸正常值 如何预防新生儿黄疸 在新生儿刚出现不久的时候,往往患上黄疸症状。可能有很多对于黄疸不是很了解。因此都不知道新生儿黄疸的正常值是多少,也不知道新生儿黄疸的症状以及治疗方法有哪些。不过没关系,图老师小编今天就来为大家一一介绍一下。想知道的朋友就来看一下吧。 新生儿黄疸正常值 ...
新生儿黄疸简介 生理性黄疸是新生儿出生24小时后血清胆红素由出生时的17~51μmol/L(1~3mg/dl)逐步上升到86μmol/L(5mg/dl)或以上,临床上出现黄疸而无其它症状,1~2周内消退。生理性黄疸的血清胆红互足月儿不超过204μmol/L(12mg/dl),早产儿不超过255μmol/L(15mg/dl)。但个别早产儿血清胆红素不到204μmol/L(12mg/dl)...
标签: 新生儿
什么是新生儿黄疸 新生儿黄疸是一种常见的生理现象,它分为生理性和病理性两种,生理性无需治疗自己会慢慢消退,而病理性黄疸则一般需要进行治疗,黄疸是因为胆红素代谢障碍,从而导致胆红素的浓度升高,将一些皮肤或其它组织染成黄色,具体如下: 新生儿发生胆红素代谢紊乱,致使血液中胆红素浓度升高,进而使皮肤、粘膜、眼球等处出现异...
标签: 小孩
新生儿黄疸治疗 中医如何治新生儿黄疸 新生儿黄疸是很多人新生儿都会患上的一种疾病。那患上新生儿黄疸的时候应该怎么治疗呢?新生儿黄疸应该怎么护理呢?今天图老师小编就为大家一一介绍一下。想知道的朋友就赶紧来看一下吧。 新生儿黄疸治疗 新生儿患上黄疸应该怎么治疗呢?其实在我们生活中,治疗新生儿黄疸有...

经验教程

232

收藏

14
微博分享 QQ分享 QQ空间 手机页面 收藏网站 回到头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