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婴儿还不能选择自己感到舒服的睡位时,家长可以帮他采用左、右侧位相交替的方法,以防婴儿的脊柱发育偏向一侧。
【 tulaoshi.com - 睡姿 】
人的睡姿无非就3种:仰睡、侧睡、趴睡。到底哪种睡姿才能让宝宝睡得香甜、健康又安全呢?天津市妇女儿童保健中心儿童保健科主治医师李楠介绍说,西方国家的家长认为趴着睡觉对宝宝更好。而中国妈妈却会因自己的孩子趴着睡觉而忧心忡忡,因为中国宝宝都是仰睡或侧睡的,她们认为趴着睡觉不健康。其实,3种睡姿各有利弊。
————三种睡姿各有利弊————
1仰睡
★优点
身心放松:无压迫感,自然放松,让宝宝感到比较舒服;
安全性高:宝宝的口鼻不会被棉被等外物遮掩而导致窒息,安全性较高;
减少压迫:不会对宝宝的心、肺、胃肠和膀胱等全身各脏腑器官造成压迫;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www.tulaoshi.com)便于照顾:父母可以一目了然地看到宝宝的睡眠状态,随时给予呵护。
☆缺点
缺少安全感:新生宝宝仰睡时,刚离开母体失去狭小空间的束缚,宝宝会感觉没有依靠,缺少安全感;
阻碍呼吸:仰睡使宝宝身心放松,可能会使已经放松的舌根后坠,有阻塞呼吸道的顾虑。溢奶时容易回流、阻塞口鼻,严重者导致吸入性肺炎。
2趴睡
★优点
富有安全感:胎儿在子宫里就是腹面部朝内,背部朝外的姿势,这种姿势是与生俱来的自我保护;
减少呕吐:趴睡时,胃溶物不易留在食道及口中而引起呕吐,而会蠕动到小肠,有利于消化吸收;
帮助身体发育:俯卧可帮助宝宝练习抬头挺胸,增强颈、胸、背部及四肢等大肌肉群,有利于翻身和爬行训练。
☆缺点
容易窒息:宝宝头部大,颈部力量相对不足,翻转不及时的情况下,口鼻易被枕头、毛巾堵住,引起窒息,危及生命;
不易散热:宝宝趴睡时腹部紧贴床铺,容易引起体温升高,汗液不能及时散发,容易引发湿疹;
难以观察:趴睡让父母不太容易直接看到宝宝的睡眠状况,不利于及时照顾。
3侧睡
★优点
避免窒息:宝宝万一发生呕吐,右侧卧可使口腔内的呕吐物从嘴角流出,不会流入咽喉,从而避免引起呛咳、窒息;
停止呼噜:如果宝宝有打鼾的现象,可以试着把他的身体侧过来,小呼噜就可以停止了,呼吸也会更顺畅;
有助消化:让宝宝右侧卧,有利于胃内食物顺利进入肠道。
☆缺点
影响耳形:长时间侧睡,会使宝宝的耳部轮廓经常受压,可能导致变形。
———避免婴儿猝死综合征———
当宝宝很小还不会翻身时,仰睡和侧睡会更健康,因为这样可以尽可能避免小儿猝死综合征。而且,仰睡和侧睡并不会影响宝宝头骨的形状。对于经常吐奶溢奶的宝宝,家长可以让宝宝侧身睡觉,防止溢出的奶液堵塞气管。侧睡对患有舌后坠、腺样体肥大等影响睡眠的呼吸道疾病的婴儿同样适合。
最后,李医师提醒妈妈们,对于还不会翻身的小婴儿,建议仰卧或侧卧。对于已经会翻身的宝宝,用哪种睡姿由宝宝决定,即使家长给宝宝固定睡姿,宝宝睡着后也会采取他自己认为舒服的姿势。但是不论让宝宝采取哪种姿势睡觉,家长都要在夜间留意宝宝的睡眠状况,有情况发生时可以及早发现。
————图老师图老师温馨提示————
婴儿猝死综合征是指一个健康婴儿没有任何明显的原因而突然死亡。研究表明,下列因素会增加猝死的危险性:1.吸烟;2.婴儿体温过热。
下列措施可以减小婴儿猝死的危险性:
避免过热:让婴儿平躺着睡觉,脚在小床下端,胳膊放在被子外面。在室内不要用任何东西蒙上婴儿的头,包括帽子和毯子。保持室温在16-20℃左右。不要用热水瓶和电热毯。不要给婴儿穿太多。把手放在婴儿胸前或肚子上检查婴儿的体温。1岁后才使用羽绒被和枕头。
避免吸烟:怀孕期间和在有婴儿的房间均应避免吸烟。
环境安全:避免使用塑料布。如果家长极度疲劳,不要和婴儿睡。如果婴儿裹在襁褓中或放在一个沙发上,不要让婴儿一个人待着。
在婴儿还不能选择自己感到舒服的睡位时,家长可以帮他采用左、右侧位相交替的方法,以防婴儿的脊柱发育偏向一侧。
婴儿卧姿一直是母亲们议论的话题,有的说仰着好,有的说侧着好,各说各有理,究竟应该怎样呢?
其实,只要婴儿健康发育,取侧卧、仰卧和短时间的俯卧位均可。在俯卧的婴儿的突然死亡的事件发生后,有人主张婴儿在1周岁之内最好不要采用此种睡姿。其实,卧姿本身并不是婴儿在睡觉时死亡的原因,因为大多数采取俯卧的婴儿并没有遭此厄运,也有采用侧卧和仰卧的婴儿在睡眠时突然死亡的报道。所以,卧姿存在的危险大概与孩子的其他的疾病有关。
在婴儿还不能选择自己感到舒服的睡位时,家长可以帮他采用左、右侧位相交替的方法,以防婴儿的脊柱TuLaoShi.com发育偏向一侧。
如果婴儿从一开始就习惯于仰卧,或是经常从侧卧滚向仰卧时,也不必介意,我们可认为,仰卧比以前所断定的危险性要小,只有在孩子有明显的吐涎和呕吐倾向时,才应改为侧位。
俯卧对婴儿的运动和精神机能有积极的影响,并可避免姿势性的损伤。在婴儿醒着的时候或对他进行护理时,要有规律地使他取一会俯卧的姿势,这可以帮助孩子学习抬头、直立和用胳膊支撑的动作,也可以帮助孩子更好地了解周围的环境,获得更多的乐趣。在6~8个月时,婴儿可独立地翻身以后,他就可以选取自己最喜欢的卧姿了。如果婴儿总喜欢朝向光线,可改变一下床的位置。
初为人母的爸爸妈妈们,时刻关注着宝宝的一举一动。在日常的照料过程中,除了宝宝的吃喝拉撒以外,就连宝宝如何睡觉,也是许多新手爸爸妈妈非常关注、又把握不定的一件大事:仰卧?俯卧?还是侧卧?究竟哪种睡眠姿式既不会造成安全隐患,又可以给宝宝睡个漂亮的头形呢?
给宝宝选择睡姿前的考虑
我们先来看看宝宝头部骨骼的发育:宝宝在成长的过程中,头形会有所变化,这与宝宝头颅骨的发育有关。刚出生的小宝宝头颅骨尚未完全骨化,尤其是6个月以内的婴儿,头颅骨质地比较软,有相当的可塑性。随着月龄的增加,骨骼逐渐钙化,头颅骨才渐渐变得坚硬起来。因此,在出生后的头几个月内,如果头部某方位长期承受整个头部重量的压力时,比如一直仰卧的话,那娇嫩的枕骨(后脑勺)长期受压,其正常的弧度将逐渐被压平,并随着月龄的增加,骨骼钙化成形,就会形成扁头。
我们再了解一下宝宝头颈部肌肉的发育。刚出生的宝宝头颈肌肉软弱无力,不管是睡在床上,还是在妈妈怀中,宝宝没有一点控制能力,需要借劲外界力量的支撑。满月时,宝宝俯卧位时可以稍微抬一下头,时间非常短暂,很快就又趴在床上了。妈妈竖抱宝宝时,需要时时用手托住宝宝的头部,使他的头不会被动地左摇右摆。满月以后,妈妈天天让宝宝进行俯卧或仰卧抬头训练,这样使其头颈部肌肉得到锻炼。到3个月时,宝宝不仅俯卧位时抬头很好,而且妈妈竖抱时,也能自己控制头部,不需要妈妈的手来扶持了。也就是说,到了3个月以后,宝宝在睡觉过程中,自己有能力来主动移动头部位置了。
俯、仰、侧卧,各有特点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www.tulaoshi.com)俯卧
通常俯卧是宝宝自己最喜欢采用的一种睡觉姿势,将自己身体的柔软部分——胸部和腹部放在下面,背部和臀部向上,脸颊侧贴在床面,这个姿势最不易产生扁头。但由于宝宝头颈肌肉无力,特别是在3个月以内,宝宝自己转动头部的能力非常有限,如果床褥过于柔软,宝宝在睡眠过程中旦将头埋在其中,则很容易发生窒息。
仰卧
仰卧呼吸通畅,看似安全,但我们知道宝宝非常容易回奶,在睡眠中一旦发生回奶,仰卧位很容易因回奶而堵住宝宝的口鼻,引起窒息。同时,长期采用仰卧位也最容易造成后脑勺扁平,形成小扁头。
侧卧
宝宝睡在自己头部的颞侧,小脸转向一边,身体侧卧,在睡眠中万一发生回奶,奶液会顺着嘴角流到口腔外,不易发生口鼻堵塞,比较安全。同时侧卧不会使枕骨(后脑勺)受到挤压,较少出现正扁头。但如果长期固定一侧方向,也容易出现“歪扁头”
可以让宝宝这样睡
一般来讲,宝宝采用两侧适时交替的侧卧是个安全而理想的睡姿,而且可以塑造宝宝头形轮廓优美。
同时,宝宝睡觉具有好动的特点,对此,我们应该给宝宝正确选择和使用枕头,它可以使宝宝在睡眠中适当固定身体和头部。刚出生的宝宝平躺时,背和后脑勺在同一平面;同样;婴儿头大,几乎与肩同宽,所以在侧卧时头和身体也处在同平面,因此,这个阶段没有必要使用枕头,只要在宝宝侧卧时,用个稍硬的枕头拥住其背、臀部即可,这样可以让宝宝的身体有所依靠,不会随意被动翻转。待宝宝长大至3个月后,头与身体比例发生变化,此时可以开始在头部使用枕头。小枕头的高度只需3~4厘米就可以了,枕头不要太软,要吸汗、透气,外面应该是纯棉软布材料制作,里面可以填充荞麦皮或木棉等。
6个月以上的宝宝头形基本固定,头颈部的肌肉也已发育到一定程度,宝宝睡觉的姿势可以自由一些,在这时候,我们就可以让宝宝自己选择他觉得最舒服的睡姿了。
头型漂亮程度:★★ 安全指数:★★★
仰睡优点
高安全性。宝宝的口鼻不会被棉被等外物遮掩而导致窒息,安全性较高。
减少压迫。不会对宝宝的心、肺、胃肠和膀胱等全身各脏腑器官造成压迫。
便于照顾。父母可以一目了然地看到宝宝的睡眠状态,随时给予呵护。
仰睡缺点
影响头型。长期仰睡,头型容易睡扁;缺少安全感。仰睡时,因为没有任何束缚,宝宝会感觉没有依靠。
阻碍呼吸。仰睡使宝宝身心放松,可能会使已经放松的舌根后坠,有阻塞呼吸道的顾虑。
如果宝宝感冒鼻塞,仰睡会使呼吸比较费力,引起小呼噜,所以鼻塞时最好不要仰睡。
喂奶后,不要马上让宝宝(尤其新生儿)平躺睡觉,可先右侧睡。
123俯卧位睡姿优点:
有安全感 胎儿在妈妈子宫里就是腹面部朝内、背部朝外的蜷曲姿势。因为人体的腹面部相对于背部来说缺少骨骼的保护,容易受到外界伤害,且比较敏感。这种睡势是最自然的自我保护姿势,把身体最脆弱的部分保护起来,睡熟时更有安全感,容易睡得深,有利于神经系统的发育。
益于胃的蠕动及消化 俯卧睡时胃内容物不容易反流到食道及口中而引起呕吐,反而蠕动到小肠中,有利于消化吸收。
俯卧位睡姿缺点:
易引起窒息 在西方,小儿科医师都会告诉家长不要让宝宝趴着睡。因为趴着睡导致宝宝猝死的几率比较高。虽然睡姿本身并不是宝宝猝死发生的必要条件,但还是有某种程度的关联。宝宝的头较重,而颈部力量不足,在不会自如地转头、抬头或翻身时,尚无保护自己的能力,口鼻易被枕头、毛巾等物体堵住,因此,趴着睡觉容易发生意外窒息。
不利于散热 胸腹部紧贴床铺,不易散热,容易引起体温升高,或者由于汗液积于胸腹而产生湿疹。
四肢手脚不易活动 由于俯卧限制了四肢的活动,因此孩子手脚活动相对来说偏少。趴着睡觉会压迫内脏,不利于宝宝的生长发育。
侧卧位睡姿优点:
右侧卧可减少呕吐或溢奶 由于新生宝宝的胃呈水平位,胃的入口贲门肌肉松弛,而出口幽门肌肉较紧张,且胃的出口与十二指肠均在腹部右侧,所以,喂奶后可让宝宝右侧卧,使胃内容物更易流到小肠。同时,万一发生呕吐,侧卧可使口腔内的呕吐物由低的一侧口角流出,而不至于流入咽喉、气管,发生误吸或者窒息等意外。
帮助肺部痰的引流 如果一侧肺部发生炎症,可采取另一侧卧姿,使发炎部位的分泌物(痰)易于流出气管,从而TuLaoShi.com减少对气管的刺激,缓解咳嗽等呼吸道不适。
减少打鼾 宝宝打鼾多由咽喉部分泌物及软组织相互振动产生。侧卧可以改变咽喉软组织的位置,减少分泌物的滞留,使呼吸更顺畅,也就不会打鼾了。
头形好看 宝宝的头形与枕头无关,与宝宝的睡姿有关。刚出生的宝宝头颅骨尚未完全骨化,各个骨片之间仍有成长空隙,直到15个月左右时囟门闭合前,宝宝头部都有相当的可塑性。宝宝头部某一方位的骨片由于长期承受整个头部重量的压力,其生长的形状必然会受影响,容易把头形睡扁、睡偏。从小就习惯仰着睡的宝宝,头形通常会比较扁。如果想要改变宝宝的头形,可以每2~3个小时给宝宝更换一次睡眠姿势,最好仰卧与侧卧交替,睡出漂亮的头形。
侧卧位睡姿缺点:
左侧卧易引起呕吐或溢奶 因为胃与食道的交界偏左侧,左侧卧时胃内容物易回流到食道中。
维持姿态比较累 宝宝的身体是滚圆的,四肢又比较短,维持侧卧姿势并不容易,需要在宝宝背部放一个枕头,帮助撑住背部,来维持侧着睡的姿势。
仰卧位睡姿优点:
不必担心窒息 仰卧时孩子口鼻直接向上接触空气,一般不会有外物遮堵而影响呼吸。
直接观察睡眠情况 口鼻是否有过多分泌物、有没有呕吐、头部是否离开枕头了、是否有怪异表情或脸色不正常等均可立即发现,并采取措施。
较放松 这种睡觉姿势可使全身肌肉放松,对宝宝的内脏,如心脏、胃肠道和膀胱的压迫最小;四肢活动灵活,不受局限,睡眠比较放松、自在。
仰卧位睡姿缺点:
易呕吐 胃的生理结构使仰卧时胃内容物易回流到食道而造成呕吐,而且吐出物不易流出口外,易呛入气管及肺,发生窒息等危险。
心理上安全感较小 因为把人体较脆弱的部位全暴露在外,心理上缺乏安全感,不易熟睡,容易惊醒,睡眠质量欠佳。
每一个关系到宝宝健康成长的细节,父母都不会忽略,这其中当然也包括宝宝的睡姿。据医学临床观察发现,在颅骨缝尚未关闭定型前,不同的睡姿会对未来颜面和头颅的生长有所影响。
除了婴儿的外观,睡姿对健康及智力方面的影响亦是父母所关心的。事实上,不论是仰睡或是趴睡,从健康角度来看,都不会影响婴儿的健康。
对婴儿智力是否有影响呢?据美国《小儿科医学》期刊报告,研究人员对350个健康宝宝进行睡姿研究,发现趴睡的婴儿可能智力发育较快,但仰着睡的宝宝能够逐日赶上趴着睡的宝宝。
趴睡
胎儿在母亲的子宫内就是腹部朝内,背部朝外的蜷曲姿势,这种姿势是最自然的自我保护姿势,所以宝宝趴睡时更有安全感,容易睡得熟,不易惊醒,有利于宝宝神经系统的发育。趴睡还能使宝宝抬头挺胸,锻炼颈部、胸部、背部及四肢等大肌肉群,促进宝宝肌肉张力的发展。趴睡还能防止因胃部食物倒流到食道及口中引发的呕吐及窒息,消除胀气。
婴儿趴睡时,妈妈们需要注意的是:
——哪些宝宝不适合趴睡:患先天性心脏病、先天性喘鸣、肺炎、感冒咳嗽时痰多、脑性麻痹的宝宝,以及某些病态腹胀的宝宝,例如患先天肥大性幽门狭窄、十二指肠阻塞、先天性巨结肠症、胎便阻塞、坏死性肠炎、肠套叠和其它如腹水、血液肿瘤、肾脏疾病及腹部肿块等疾病的宝宝,不适合趴睡。
——哪些宝宝很适合趴睡:患胃食道逆流、阻塞性呼吸道异常、斜颈等的宝宝,可以尝试趴睡,以帮助缓解病情。下巴小、舌头大、呕吐情形严重的小孩,必须趴睡。另一种状况要特别注意,幼儿有痰时,常常会呕吐,一旦有呕吐,要让幼儿趴下,使食物流出,才可再躺下,否则容易引起窒息。
——环境:一般认为,婴儿在两三个月时头部的控制还不是很好。若头部的周围有柔软的东西(例如棉被、枕头、玩具等)遮住或压住鼻孔,婴儿容易因为没有能力抬高头颈部转个方向换气,因而让被褥堵塞口鼻引起窒息。所以床铺不能过软,周围也不可以放置任何毛巾或玩具,更不可以用所谓的婴儿专用枕头(即中央凹陷状似甜甜圈的枕头)让婴儿趴睡,以免发生意外。
1234
来源:http://www.tulaoshi.com/n/20151212/10357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