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成长的过程中,几乎所有的孩子都骂过人。孩子骂人的情形大约有以下几种:随口而出,不假思索;怒不可遏,发泄不满;觉得好玩,有口无心。一些父母认为孩子偶尔骂几句,并不要紧,因此并不在意;而另外一些父母却把
【 tulaoshi.com - 孩子骂人 】
1.家长应该认真倾听孩子的问题。无论孩子的问题,是属于对一些事物不认识而问“这是什么?”、“那是什么?”,还是属于要究其根源问“为什么?”、“怎么回事?”家长都要耐心地听完,如果听不明白,可以让孩子重复一遍。这个年龄的孩子,还不能清楚地用语言表达自己的要求、愿望,也不能清楚地提出问题。
家长遇到这种情况时,可以让孩子重复一遍问题,甚至可以帮助孩子把问题说得更明确,然后根据孩子的接受能力,予以回答,或是帮助孩子自己找到问题的答案。问题如属于要求知道某些物体,就正确地告诉孩子物体的名称,最好伴随讲解,用跟孩子交谈的方式,引导孩子对物体认识得更全面。例如,孩子见到洒水车,问:“这是什么?”家长不但告诉他:“这叫洒水车”,还要讲解,或是引导孩子自己说出为什么叫洒水车,最后启发孩子,观察洒水车怎样工作。有些问题,是孩子要求了解事情的原因而提出来的,这时,家长可以尽量引导孩子,通过观察,或动手去做,来求得问题的解决。
例如,孩子看见爷爷把花放在有阳光的窗台上而提出为什么,就可以让他在花盆里种两瓣蒜或两粒豆,分别放在有阳光的窗台和没有阳光的窗台上。以后让孩子观察它们的生长变化,最后自己找到问题的答案。这样做,比直接告诉孩子答案要好,不但能给他留下深刻印象,还能进一步培养孩子对周围事物的兴趣和求知欲望。
2.家长不能对孩子提的问题敷衍应付。无论孩子的提问属于哪种情况,家长都要认真对待,因为这是向孩子进行教育的极好机会。如果家长敷衍应付,顺口应付地对待,不但容易造成孩子错误的印象和概念,而且不利于孩子求知欲的培养。如果家长对孩子的好问表示出厌烦,则会挫伤孩子的积极性,压抑孩子的求知欲望。
在成长的过程中,几乎所有的孩子都骂过人。孩子骂人的情形大约有以下几种:随口而出,不假思索;怒不可遏,发泄不满;觉得好玩,有口无心。一些父母认为孩子偶尔骂几句,并不要紧,因此并不在意;而另外一些父母却把孩子骂人视为洪水猛兽,严厉惩罚孩子。教育孩子应该讲求艺术。这两种做法都有过犹不及之嫌。放任自流肯定不可取,过于严厉也行不通。
几天前,3岁的男孩小磊和他的邻居家儿子小辉在一起玩耍时,小磊搬着小椅子不小心碰到了小辉。小磊并没有在意,继续在玩耍。这时,小辉冲上来对小磊破口大骂,正在不远处和别人聊天的小辉的妈妈徐女士看到后,马上过来制止小辉,小辉气呼呼地说:“谁让他碰我了,他碰我我就得骂他!”徐女士很生气,不由分说就打了儿子一巴掌,这下好了,小辉闹个不停了。对儿子这样的骂人行为,徐女士不知如何纠正,感到很苦恼。
类似徐女士这样的苦恼,想必还有不少的父母在体会着。那么,孩子为什么会出现骂人的行为呢?分析起来,不外乎以下几种情况。
1、是没有是非观念,是儿童的特点。别人骂,我也跟着骂,是孩子学骂人的一种普通心理。孩子刚学说话,好奇心强,有一种情不自禁的模仿本能,偶尔听见别人说一句脏话,他并不知道这句话的意思就跟着学了。
2、是有的父母平时不太检点自己的言行,孩子受其影响,也学会了说脏话。孩子生活在社会的大环境中,难免受到各种不良言行的影响,说脏话也是如此。
3、是被迫骂人。这种情况一般发生在小伙伴之间:发生了矛盾,以牙还牙;受了欺负,借骂人来发泄自己的不满;……
我们都知道,骂人是一种不文明的行为,是缺乏教养的表现,它直接影响到人与人之间的交往。轻者有伤和气、重者引发他人怨恨和报复。生活中许多人际冲突往往就是从互骂开始的。所以,当发现孩子出现骂人行为时,做父母的如果不对孩子进行教育,是非常错误的,也是很危险的,因为,时间长了,孩子容易养成骂人的坏习惯。那么,父母怎样才能纠正孩子骂人的行为呢?我们给父母的建议是:
教育孩子尊重他人
要想从根本上杜绝孩子骂人的行为发生,首先要教育孩子懂得尊重他人。父母也要培养孩子谦TuLaoShi.com虚谨慎的好品格,不骄傲自满,不以自己的长处比他人的短处,让孩子明白“金无足赤,人无完人”的道理,正确看待他人的缺点和不足,绝不拿他人的过失或不幸做笑料。同时,更重要的是要在日常生活中训练和督促孩子尊重他人。如:上学时主动向老师同学问好,遇到熟人热情打招呼,请人帮助要先用礼貌称呼、再说明事由、事后要道谢,家中来客人要热情迎送等。
把孩子骂人的行为消灭在萌芽状态
有些父母听到孩子说几句脏话,特别是幼儿,觉得挺好玩,不但不制止,反而进行鼓励。这是极不可取的。所以,父母切忌觉得孩子说脏话、骂人好玩而故意引逗他或哄然大笑,这样会强化他的这种行为,而是应该告诉他:“这句话是骂人的话,不好听,宝宝不学。”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www.tulaoshi.com)教育孩子正确对待与他人的摩擦
在多数情况下,孩子骂人是对自己受到伤害的一种宣泄反应,如:东西被他人偷走、走路不小心被他人撞倒等等,往往就会骂人。父母应教育孩子以善良之心看待与他人的摩擦,让孩子明白生活中难免会发生不愉快的事情,让孩子学会宽容他人的过失,不要为这些小事而生气骂人。如果孩子与他的小伙伴发生了矛盾,这时父母也千万不能劈头盖脸地训斥一通,或袒护自己的孩子,而要耐心地进行说服教育,教孩子用谦让的态度来解决小伙伴之间的纠纷,并应明确表态。孩子一般都有害怕失去父母的爱、害怕失去小伙伴的心理,这样就会促使孩子改掉自己的不良言行。
在成长的过程中,几乎所有的孩子都骂过人。孩子骂人的情形大约有以下几种:随口而出,不假思索;怒不可遏,发泄不满;觉得好玩,有口无心。一些父母认为孩子偶尔骂几句,并不要紧,因此并不在意;而另外一些父母却把孩子骂人视为洪水猛兽,严厉惩罚孩子。教育孩子应该讲求艺术。这两种做法都有过犹不及之嫌。放任自流肯定不可取,过于严厉也行不通。
几天前,3岁的男孩小磊和他的邻居家儿子小辉在一起玩耍时,小磊搬着小椅子不小心碰到了小辉。小磊并没有在意,继续在玩耍。这时,小辉冲上来对小磊破口大骂,正在不远处和别人聊天的小辉的妈妈徐女士看到后,马上过来制止小辉,小辉气呼呼地说:“谁让他碰我了,他碰我我就得骂他!”徐女士很生气,不由分说就打了儿子一巴掌,这下好了,小辉闹个不停了。对儿子这样的骂人行为,徐女士不知如何纠正,感到很苦恼。
类似徐女士这样的苦恼,想必还有不少的父母在体会着。那么,孩子为什么会出现骂人的行为呢?分析起来,不外乎以下几种情况。
一是没有是非观念,是儿童的特点。别人骂,我也跟着骂,是孩子学骂人的一种普通心理。孩子刚学说话,好奇心强,有一种情不自禁的模仿本能,偶尔听见别人说一句脏话,他并不知道这句话的意思就跟着学了。
二是有的父母平时不太检点自己的言行,孩子受其影响,也学会了说脏话。孩子生活在社会的大环境中,难免受到各种不良言行的影响,说脏话也是如此。
三是被迫骂人。这种情况一般发生在小伙伴之间:发生了矛盾,以牙还牙;受了欺负,借骂人来发泄自己的不满;……
我们都知道,骂人是一种不文明的行为,是缺乏教养的表现,它直接影响到人与人之间的交往。轻者有伤和气、重者引发他人怨恨和报复。生活中许多人际冲突往往就是从互骂开始的。所以,当发现孩子出现骂人行为时,做父母的如果不对孩子进行教育,是非常错误的,也是很危险的,因为,时间长了,孩子容易养成骂人的坏习惯。那么,父母怎样才能纠正孩子骂人的行为呢?我们给父母的建议是:
教育孩子尊重他人
要想从根本上杜绝孩子骂人的行为发生,首先要教育孩子懂得尊重他人。父母也要培养孩子谦虚谨慎的好品格,不骄傲自满,不以自己的长处比他人的短处,让孩子明白“金无足赤,人无完人”的道理,正确看待他人的缺点和不足,绝不拿他人的过失或不幸做笑料。同时,更重要的是要在日常生活中训练和督促孩子尊重他人。如:上学时主动向老师同学问好,遇到熟人热情打招呼,请人帮助要先用礼貌称呼、再说明事由、事后要道谢,家中来客人要热情迎送等。
把孩子骂人的行为消灭在萌芽状态
有些父母听到孩子说几句脏话,特别是幼儿,觉得挺好玩,不但不制止,反而进行鼓励。这是极不可取的。所以,父母切忌觉得孩子说脏话、骂人好玩而故意引逗他或哄然大笑,这样会强化他的这种行为,而是应该告诉他:“这句话是骂人的话,不好听,宝宝不学。”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www.tulaoshi.com)教育孩子正确对待与他人的摩擦
在多数情况下,孩子骂人是对自己受到伤害的一种宣泄反应,如:东西被他人偷走、走路不小心被他人撞倒等等,往往就会骂人。父母应教育孩子以善良之心看待与他人的摩擦,让孩子明白生活中难免会发生不愉快的事情,让孩子学会宽容他人的过失,不要为这些小事而生气骂人。如果孩子与他的小伙伴发生了矛盾,这时父母也千万不能劈头盖脸地训斥一通,或袒护自己的孩子,而要耐心地进行说服教育,教孩子用谦让的态度来解决小伙伴之间的纠纷,并应明确表态。孩子一般都有害怕失去父母的爱、害怕失去小伙伴的心理,这样就会促使孩子改掉自己的不良言行。
小孩子常常要别人的东西,尤其是吃的东西,弄得父母很难堪,常常骂孩子没出息。
其实,孩子要别人的东西和有没有出息没有必然的联系,小孩要别人的东西是一种很普遍的现象,同样的东西也总是觉得别人的好。这主要是孩子缺乏知识经验而好奇心又特别强所致,随着孩子年龄增长和知识范围扩大,这种现象就消失了。但是父母决不能因此而放任自流,等待孩子的自然过度和消失,而是要采取正确的态度和处理办法。放任自流和管得过严都会使孩子形成对别人所有物的占有欲,看见别人有什么东西部想据为己有,那是一种危险的人格特征,甚至会导致犯罪。
孩子向别人讨要东西,究其原因大致有以下几方面:
1、对所要的东西特别喜爱,控制不住自己的占有欲望。
2、由于父母对孩子的一切要求都给予满足,致使孩子判别是非的能力较差,造成了他形成想要的就必须给他的错误认识。
3、由于父母过于严格,给孩子的东西太少。
要克服孩子的这种现象,关键在于正确引导。
1、增加孩子有关的知识。通过比较使孩子知道自己手里的东西到了别人手里还是那个样子,不会变。如孩子想要别人的饼干,明明家里有,可他偏要别人的,这时,父母不要太强硬,而是在接受了别人的东西后和自己家里的作对比,让孩子亲口尝。亲身体会到味道是一样的,以后他就不再要了。
2、不要压制而要引导。压制会使孩子产生常说的“逆反心理”,更想得到它。因此,在孩子要别人的东西时,可以温和地提醒他,使他回忆起曾经吃过或玩过这种东西,有助于解除孩子的强烈要求。
3、转移注意力。有时孩子要别人的东西,这种东西自己家确实没有,如果经济条件允许,就答应(并做到)给他买一个。如果条件不允许,应尽可能把孩子的注意力引向别处。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www.tulaoshi.com)4、试用交换法。交换玩具或食物可以满足孩子的好奇心,还可以防止孩子独霸和占有欲的产生。如孩子要别人的玩具,就让孩子自己拿着玩具用商量的口吻,友好的态度和小朋友交换着玩,使双方都受益。
来源:http://www.tulaoshi.com/n/20151212/1036237.html
看过《父母应正确对待孩子骂人的行为》的人还看了以下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