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宝宝发烧时,把医疗的部分交给医师处理,父母们则照顾宝宝的饮食起居,帮助宝宝一起战胜疾病。退烧的居家处理包括:1、在38.5℃以上给予一般退烧药剂,如口服或肛门塞剂。2、可考虑以多喝开水...
【 tulaoshi.com - 发烧 】
1、维持家中的空气流通:
若家有冷气,维持房间温度于25--27℃之间。可将幼儿置于冷气房中或以电扇绕转着吹,使体温慢慢地下降,如此幼儿也会感觉舒适些。但如果其四肢冰凉又猛打寒颤,则表示需要温热,所以要外加毛毯覆盖。
2、脱掉过多的衣物:
如果宝宝四肢及手脚温热且全身出汗,表示需要散热,可以少穿点衣物。
3、温水拭浴:
将宝宝身上衣物解开,用温水(37℃)毛巾全身上下搓揉,如此可使宝宝皮肤的血管扩张将体气散出,另外水气由体表蒸发时,也会吸收体热。
4、用退热贴:
有助于散热,但对较小的幼儿并不建议,因幼儿不易转动身体,冰枕易造成局部过冷或致体温过低。使用退热贴也可以,退热贴的胶状物质中的水份汽化时可以将热量带走,不会出现过分冷却的情况。
5、多喝水:
以助发汗,并防脱水。水有调节温度的功能,可使体温下降及补充宝宝体内的失水。
6、使用退烧药:
当婴幼儿中心温度(肛温或耳温)超过38.5℃时,可以适度的使用退烧药水或栓剂。
新生儿是一个生命的开始,他们刚刚脱离母体那舒适的宫腔,来到这个喧闹纷杂的世界,在各个方面适应性都非常差,尤其是抵抗力。要使新生儿能尽快地适应环境,健康地成长,主要靠精心护理,而在我国传统的习惯中存在着许多误区,直接关系到新生儿的健康成长,因此,必须走出误区。
1.不能将新生儿捆绑
许多家长都把新生儿用包布或棉被包得严严的,捆得紧紧的。家长们之所以这样做,主要是怕孩子长成“X”型或“O”型腿,其实这种做法是不科学的。把新生儿捆起来,使其失去自由活动的能力,不利于孩子的呼吸和活动,妨碍包裹内湿热的消散,影响神经系统的正常发育。胎儿呈弯曲的、椭圆形的球体形,出生后,他仍保持这种屈曲状态,这是新生儿正常的生理现象,没有必要加以纠正。
2. “马牙、板牙”挑不得
新生儿出生后不久,在其口腔中牙龈部可见散在的、淡黄色的微隆起的米粒大小的颗粒,此系上皮细胞堆积所致“马牙”。有时见白色斑块,隐约见于齿龈黏膜下,此为黏液腺潴留肿胀所致,通常称为“板牙”。它们在出生后数月内自行消失,不必处理。 但有些母亲以为是病,甚至用针挑,这是很危险的。因为孩子口腔黏膜比较柔嫩,唾液分泌又少,容易损伤而引起感染,甚至败血症。因此,千万不可挑“马牙、板牙”。
3. 乳腺肿大挤不得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www.tulaoshi.com)男女新生儿都可于出生3~5天在乳腺部位出现蚕豆至鸽蛋大小的肿块,若强力挤出,尚可挤出点乳汁。对于这种现象,有的家长尤其是老人,根据传统说法要对女婴的奶头挤一挤,否则女孩子成人后奶头会凹陷或奶腺管不通等。这种说法和做法是错误的。因为这是孕妇雌激素对胎儿影响中断所致,多于生后2~3周消退,若强挤会使细菌侵入乳腺引起发炎,甚至化脓,严重的可导致败血症。因此,不能给新生儿挤奶头或乳房。
4. 适宜时机剃胎发
新生儿何时理胎发好?有人认为经常剃发可以刺激头发长得快、长得黑。其实经常剃发可以刺激头发长得快,但并不一定黑,头发黑与黄主要决定于父母的遗传基因,剃胎发早些晚些都可以,不存在过多利弊。民间相传新生儿满月时要剃满月头,即用剃头刀刮净新生儿头上的胎发。认为这样可以使以后的头发增多、变粗。事实证明,这种说法是不科学的。
值得注意的是,新生儿头皮嫩,用未经消毒的剃刀剃发,容易刮伤头发,引起细菌感染,发炎化脓。所以,给宝宝剃头时一定要注意。
5. 洗澡后臀部、大腿根处不宜用爽身粉
众所周知,婴儿洗完澡后,为了减少皮肤皱折处的水分刺激,要在一些部位,如颈部、腋下、后背等处涂些滑石粉。有些家长,在孩子的臀部、大腿根处也涂上,这就不对了。因为在这些部位的滑石粉可吸取尿液紧贴皮肤引起刺激而产生红臀和尿布皮疹等。所以,这两个部位不能涂爽身粉,而应涂以油脂保护皮肤、隔离尿液刺激。
6. 3小时喂奶1次不科学
理论上,母乳在胃内排空的时间为3小时左右,故3小时喂奶1次是可以的。但这种做法,却忽视了宝宝的个体差异,如果机械地照搬,势必给部分母亲和婴儿都带来不利。所以要采用不定时按需喂养。采用这种方法,既能满足婴儿的营养需要,又使母亲经常得到婴儿吸吮乳头的刺激,反射性引起体内催乳素的产生,增加乳汁的分泌。吸吮次数越多,愈有利于乳汁的分泌。
7. 新生儿不宜用中草药针剂
不少父母以为中草药的副作用小,所以常常要求医生医生选用板蓝根、鱼腥草、蒲公英、大青叶等中草药针剂。其实,这些针剂并不全是无毒的。
临床上应用的不少中草药针剂,在制剂过程中都加上了一种叫苯甲醇的药物。这是一种常用的局部止痛药,经肝脏氧化,代谢产物再由肾排出体外。由于新生儿各种生理功能尚未健全,难以对苯甲醇分解,容易积蓄造成中毒。而且,某些中草药含有氧化物质的成分,会诱发或加重新生儿的黄疸,所以说,新生儿不宜用中草药针剂。
8. 误擦胎脂
刚生下来的新生儿皮肤上有一层白色油腻的东西,医学上称为“胎脂”。胎脂在白白胖胖的孩子身上,看起来总觉得不舒服,可否把它擦去?除胎脂较厚,皮肤皱褶多的大腿根,腋下及脖子等处,略加擦拭,以防胎脂分解成脂肪酸刺激局部皮肤而发生糜烂,其它部位的胎位的胎脂不宜擦去,因为:
(1)胎儿身上一层薄薄的胎脂是保护胎儿皮肤不受羊水浸润的影响,出生后仍能起到保护皮肤的作用。
(2)出生后环境的温度较低,身体的热量要向四周散发,使体温降低。这一层胎脂有减少身体热量的散发,维持体温的恒定作用。
胎脂对新生儿有许多好处,不能轻易把它擦掉。转自新浪育儿/《完美孕妇》
发烧是因各种疾病引起的身体防卫性反应。研究显示,身体负责吞食细菌的白血球,在体温升高时(38℃~39℃)其吞食能力加强。因此当小孩因感冒或其他感染疾患引起体温升高时,运用各种可能的方法,要把体温立即降到正常范围,并非明智之举。因为这样可能降低病童本身的抵抗能力。
有些父母会使用民间流传的一些退烧方法,例如冷水或酒精拭浴来为孩子退烧,这是不适当的。宝宝发烧时烫热的皮肤突然碰到冷水或酒精,宝宝反应会很剧烈,可能会造成抽搐;而酒精的气味又会使幼儿昏睡,像喝醉了一般。
此外,传统老一辈的“寒到”的观念,造成一般误以为发烧时必须多穿衣服,其实刚好相反。他说,发烧时全身能散热的地方以皮肤的表面积最大,散热效TuLaoShi.com果最好,假使能将过多的衣服剥除,大量身体的热可经由宽松清凉的外表排除,体温很容易下降。
真正危险的发烧讯号
婴儿发烧病理原因可大可小,严重者败血症、脑炎脑膜炎、心肌发炎等,不处理会导致残废或死亡;轻者只是轻微感冒,不理它也会自己好。但这中间的差异若非专业人员实难判断,有时更须借助检验技术才能确实区别。
宝宝发烧,父母固不必大惊小怪,却也不能掉以轻心,导致病情不可收拾。父母应学会如何有技巧、有知识、有智慧的面对它。当小孩子发烧时会合并其他的表现:如心跳加速、呼吸加快,身体感觉极度不舒服,有食欲不振全身无力的现象,幼小一点的婴儿不会说话,甚至变得躁动哭闹不安。此时,适度的处理,使体温不要太高是合理的,尤其具有发热痉挛或先天性心脏病的婴幼儿,更是需要。
六招简单正确的退烧法
那么哪些方法是爸妈在未带宝宝就医前,可在家中事先处理的呢?综合专家的建议,作为父母的您,正确的退烧方法应该是:
1、维持家中的空气流通:
若家有冷气,维持房间温度于25~27℃之间。可将幼儿置于冷气房中或以电扇绕转着吹,使体温慢慢地下降,如此幼儿也会感觉舒适些。但如果其四肢冰凉又猛打寒颤,则表示需要温热,所以要外加毛毯覆盖。
2、脱掉过多的衣物:
如果宝宝四肢及手脚温热且全身出汗,表示需要散热,可以少穿点衣物。
3、温水拭浴:
将宝宝身上衣物解开,用温水(37℃)毛巾全身上下搓揉,如此可使宝宝皮肤的血管扩张将体气散出,另外水气由体表蒸发时,也会吸收体热。
4、睡冰枕:
有助于散热,但对较小的幼儿并不建议,因幼儿不易转动身体,冰枕易造成局部过冷或致体温过低。使用退热贴也可以,退热贴的胶状物质中的水份汽化时可以将热量带走,不会出现过分冷却的情况。
5、多喝水:
以助发汗,并防脱水。水有调节温度的功能,可使体温下降及补充宝宝体内的失水。
6、使用退烧药:
当婴幼儿中心温度(肛温或耳温)超过38.5℃时,可以适度的使用退烧药水或栓剂。
烫伤
一个1岁宝宝因洗澡时父母不注意,手脚被烫伤了。这天晚上,正准备帮宝宝洗澡的奶奶先把热水放到盆里,宝宝正好在一边玩耍,正当奶奶准备加冷水的那几秒钟,宝宝就把手脚都伸到脸盆里去了……
对策:急诊医生提醒,父母给孩子洗澡时,应该先在卫生间调好水,再端来给孩子洗澡。如果不方便,也要先放冷水,而后慢慢放入热水。在给孩子洗澡前,用手或手腕测试一下水温,确保温度适中。
另外,热水瓶应放在孩子够不到的地方,如厨房里的桌子或高台上。煮熟的热粥、热汤也要放在高处。在吃饭的时候,不要在餐桌上与孩子玩耍,以免不小心碰到汤碗。还要把热汤放在孩子够不到的地方,等温度适中,再放到孩子跟前。
摔伤
好动是孩子的天性,当孩子会翻身的时候,就有可能从床上跌落。尤其是孩子的好奇心随着年龄的增大越来越强,老想抓东西,摔伤的几率也越来越大。一个2岁的宝宝就因从折叠椅上摔下来,下巴被缝了3针。由于孩子太小,医生推荐不使用麻药,直接缝合伤口,听着孩子在急救室里撕心裂肺地哭喊,在外等待的母亲很后悔,为什么孩子在眼皮底下都会受伤?
对策:医生提醒,父母亲最好准备稳当安全的大小凳子,尽量不用折叠椅,床的两端最好有护栏,坐在小车、高脚椅或其他较高的地方,身边最好有人看护。
另外,在家具的边缘、有凸出部分的柜子、有尖角的窗户上加装防护设施,如包防护棉垫,防治小孩磕伤。
摔伤或者磕伤后,如果产生伤口,对于很浅、面积较小的伤口,可用碘油、酒精涂伤口周围的皮肤,用干净消毒纱布包扎好。如果擦伤面积太大,伤口上沾有无法自行清洗掉的沙粒、脏物,或受伤位置重要(如脸部),建议还是带宝宝就医。对于大而深的伤口,父母应及时带孩子去外科做局部清创处理,并注射破伤风针剂。
拽伤
在家庭聚会上,当2岁半的孩子咿咿呀呀地在家人面前唱完一首歌后,父亲一兴奋,就拽住孩子的两只手转了一圈。过了10分钟,细心的孩子母亲忽然发现孩子的双手举不起来了,摸一下都喊疼。父母赶紧打的把孩子送来了急诊科,医生一检查,孩子两只手都脱臼了,诊断是桡骨头半脱位。
对策:医生提醒,婴幼儿正在处于发育期,骨骼、骨关节很容易发生骨折或者脱臼,有时候,随便用力,可能就会造成受伤。比如,在孩子摔倒时,父母忽然拉住孩子的手,或者帮孩子穿衣服时太用力,尤其是一些父亲喜欢抱着孩子转、举起孩子再放下,都是很危险的举动,轻则扭伤,重则脱臼甚至骨折。
如何判断孩子扭伤了?父母可以观察孩子的行动,如果关节出现肿胀,孩子感觉疼痛,就是受伤的表现。孩子受伤后该如何急救呢?在受伤早期的时候,父母不要对受伤的地方做热敷,而应该做适当的冷敷,同时用绷带包扎好。有条件的,应该去医院就诊。
吃伤
对于一些不懂事的孩子,父母们还应该预防他们不要乱偷吃东西。一位4岁的小女孩,年纪小小的她因为偷吃了父母的避孕药,乳房已经开始发育了,乳头发育变大、变黑。小女孩的父母过了2个月才发现,放在抽屉里的避孕药数量不对,孩子发育也不正常,这才上医院检查。
对策:在家里,成人使用的药物一定要放在柜子里收好,或放到比较高的地方,尽量远离孩子的视线。另外,对洗洁精、消毒水等物品,也要收好。
对4岁以下的小宝宝,父母可以通过游戏让宝宝明白药物中毒的危害,说明药不是糖。
如果孩子开始认字了,父母可和孩子一起认药瓶上的药名、有效时间、使用量及禁忌症,告诉他们不要乱吃。
来源:http://www.tulaoshi.com/n/20151212/10371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