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人体科学角度讲,孩子身上的任何一个部位都是打不得的。父母盛怒之下,手下无情,轻则让孩子被打部位红肿、软组织挫伤,重则脱臼、骨折,甚至造成严重的神经损伤,遗憾终生……
【 tulaoshi.com - 打孩子 】
在怎样获得快乐这个问题上,孩子有时是我们的老师。下面是一些妈妈们生活中经常碰见的场景,我们一定能从那些小家伙身上学到保持微笑的秘诀。
感到满足
有一天,我外出办事不太顺利,心里有点郁闷。回家的路上顺道去接我儿子,儿子叽叽喳喳地讲着当天开心的事情,而我则默默无语。“爸爸今晚回来吃晚饭吗?”儿子问道。“回来的。”“那太好了!我们今晚吃什么?”“呃,酸奶和牛肉面怎么样?”我答道。后座传来儿子满意的感叹声:“这样的生活真好!”他的话就像一台心理减压器,我一下子觉得释然。
选择高兴
女儿还在上学前班的时候,就开始学着做各种选择——你可以吃饼干或冰淇淋,但只能选择一种;你可以穿绿毛衫或蓝毛衫,但只能选择一种。她还要学习区分各种感情,她会问:“妈妈高兴吗?妈妈难过吗?妈妈生气了吗?”有一天我心情特别不好,暴躁不安,女儿便问道:“妈妈生气了吗?”我告诉她:“没有,妈妈不再生气了。”女儿说:“妈妈选择了高兴!”她说得没错!我尽全力平静下来,正是在选择高兴。
慷慨说出你的爱
我6岁的儿子经常教我如何表达爱——热情地、富于创造力地、大声地表达。去超市买东西时,儿子会对我喊道:“妈妈,我比所有人都爱你!”然后用他的小嘴在我面颊上咂一下。看电视时,儿子会捏着小妹妹的脸赞叹道:“你好可爱啊!”他告诉了我通向快乐的道路就是赞赏那些你爱的人。
重觅童年快乐
我3岁的儿子在荡秋千,他闭上双眼,伸开双臂,让风吹拂着他的头发。他脸上绽放出最愉快的笑容——纯粹无比的快乐——你只有在小孩的脸上才能看到这种笑容。我也试着和他一块儿荡秋千,我闭上双眼让感觉引导着我,就像儿子那样。听着风从我耳边呼啸而过,这一刻我体会到了彻底的自由和纯粹的愉悦。
坚持你的热情
我6岁的儿子很有画家的职业精神。画画成了他每天的必修课。我还记得他上幼儿园之前,好几个晚上过了睡觉时间,他已经很疲惫了,但他嘴里仍说道:“我真的很累了,但是我还得给我的画上色!”儿子对艺术的热情让我想起文字工作的快乐,而每当我的稿子被退回来时,我就会想起儿子的话。
孩子自我为中心意识强,在幼儿园和学校不合群,读书后有厌学情绪……这些让不少家长闹心的问题症结真的都是孩子“不听话”吗?
南城青少年心理健康成长指导中心的谢老师对此并不认同。从中心开设一年多来近2000个案例来看,大多数案例都能在家长身上找到原因。谢老师说:“问题家庭不一定会有问题孩子,但问题孩子背后一定有一个问题家庭。”
三大问题困扰家长
小华今年读幼儿园大班了,但妈妈觉得小华在幼儿园里和小朋友们交流比较少,在家里只能听夸奖的话,一听批评就发脾气。她尤其对自己的穿着很在意,如果小朋友说今天的裙子很漂亮,那小华会经常要求穿这条裙子上学。困惑的妈妈向指导中心老师求助:我的孩子是不是有问题?
根据指导中心统计,前来咨询的家庭中,孩子自我中心意识过强、人际关系不合、厌学这三个问题是最为普遍的,占咨询总数的七八成。以这三个问题为中心,往往会衍生出其他问题。按年龄阶段划分,咨询家庭中,孩子上小学的约占六七成,幼儿园阶段和中学阶段的大约各占一成多。
谢老师有着近十年的教育经历,据她的观察,随着独生子女家庭成为社会主体,孩子自我中心意识过强和人际关系不合成为最容易发生也是家长最担心的问题。而厌学情绪问题有低龄化的倾向,过去高中生厌学问题较多,现在小学生中厌学也成为主要问题之一。
谢老师说,这些问题和家庭环境特别是家长教育方式关系密切。比如小华家里,妈妈因异地工作关系和孩子接触相对较少,而爷爷奶奶对小华更为宠爱。“孩子会通过家长的行为感知自己在家中的地位,原来我的需要是最重要的。当孩子习惯于这个中心地位,那么在幼儿园交往中她也会对同伴有这样的期望,有所不如意就会显得不太合群。而这进一步减少了她与同伴交往的机会,让她更愿意和亲近的家人交流。”
别给孩子贴“标签”
对于小华妈妈的困惑,谢老师说,家长要学会和孩子一起找问题。
首先,家长不要急于给孩子贴上各种各样的“标签”,许多时候“标签”只是家长的个人感受。小华妈妈觉得孩子不合群,是出于对孩子的担忧情绪,但实际上,她应当征询孩子的感受:“你在幼儿园和哪些小朋友玩呀?”“你和谁玩觉得更高兴呀?”也许事实会出乎家长的预料。
“贴标签”的负面影响是可能“戏言成真”。
小明是一些人眼中的“网瘾少年”。“我有一次开机不到10秒,父母就在一边说,你又沉迷进去了。当时很委屈,很讨厌父母不分青红皂白就训斥我。”他还觉得母亲把自己“糗事”到处宣扬。“有时候我下楼买宵夜,楼下的问我怎么这么晚还不睡觉,我说在上网,别人看我的眼神就变了,那种感觉很微妙。”小明以后干脆自报“网瘾少年”家门。
谢老师说,家长的“标签”与孩子自我感受不同时,一些孩子会故意做出和“标签”描述一致的行为以“印证”家长的印象,久而久之孩子养成这种行为模式后,再想纠正就更困难了。
学会和孩子“谈判”
谢老师说,和孩子交流中尤其要注意“一事一议”,和孩子的“谈判”问题越具体越好,还要注意交流的方式。
比如小华的妈妈对于孩子的“不合群”经常说:“你不能不和别的小朋友玩,这样长大后会没有朋友的。”实际上,小华这个年龄阶段的孩子对于“长大后”,&ldquoTulaoshi.com;朋友”是没有概念的。这种家长觉得理所当然的大道理对孩子并没有效果。这也造成很多家长抱怨“我都说了很多遍了,你为什么不听?”孩子需要更直接更具体的问题交流。
有一对小姐弟,姐姐把弟弟打哭了。谢老师建议家长应当用行动制止姐姐的行为,同时告诉她:“你不能打弟弟,也不能再这样做。你这样做,我会很生气,弟弟也会生气的。”而多数家长会做的是指责姐姐:“你不要打他了,你要爱护弟弟。”谢老师说,前者清楚的告诉了孩子做法错误,同时也告诉她家长和小弟弟的感受。而后者会让姐姐觉得弟弟更受宠,将来产生更多负面影响。
谢老师强调,“谈判”的目的是要让孩子通过自己的感受来分辨事情的正确与否,同时,要培养他们自己处理困难的能力。
比如有一个“孩子王”让其他孩子给自己买玩具。孩子不愿意告诉家长,偷偷从家里拿钱。家长发现后既不能放任不管也不能责骂了事。要帮助孩子分析,为什么你要给那个小朋友买玩具?是不是不这样,你就不能和其他小朋友玩?那个小朋友有什么吸引人的地方呢?除了通过他,你还有没有别的方法能和其他小朋友一起玩呢?在分析中培养孩子在保护自己的同时保持与人交往的能力。
宫外孕 湿疹 怀孕的表现 手足口病症状 宝宝感冒流鼻涕怎么办 孕中期注意事项 怀孕吃什么好 盆腔炎有什么症状 怀孕三个月胎儿图 别让“5+2=0”
在教育界有个公式是“5+2=0”,即孩子在学校5天受到的教育,在家里5天就会被打回原形,可见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南城青少年心理健康成长指导中心有个家长学校,教授的科学教育理念和方法很受家长欢迎。
谢老师发现,家长中也有很明显的分界。40岁以下,受过相对良好教育的家长更容易接受家长学校的理念,孩子遇到问题后也更主动愿意从自己身上找原因。而40岁以上特别是爷爷奶奶辈的家长往往不太认同学校的理念。此外,家庭教育“重视问题——寻找方法——尝试解决——坚持不懈”四步中,家长学校学员大部分只能做到前三步,坚持到第四步的只有一成左右。
谢老师说:“现在每个家庭一般都只有一个孩子,一方面老人家固有观念难以改变,另一方面家长自己工作也很忙,要坚持确实不容易。”
对于近期频频曝光的女童被性侵事件,谢老师说,家长应当从小给予孩子自我保护的观念和能力,特别是对于女孩来说,教育一定要很具体很详细。“比如告诉孩子,不能让别人随便掀自己的衣服,摸自己的身体,尤其是背心和短裤覆盖的部分不能碰。”
相关推荐:
孩子不听话,家长该怎么办?
解决孩子不听话的10个妙招
>>更多早教知识
尊重孩子的意见,培养孩子自主思考的能力,让孩子从幼儿期开始保持独立性与学会选择是非常必要的,但是如果孩子的自主选择与独立行为与家长的评价标准不一致的时候,你将如何引导孩子接受你的意见?“平等地对待孩子”究竟要做到哪种程度呢?
第一招:无声胜有声,道理“行”自明。
妈妈带果果逛商场,果果看中了一双红色的高跟小皮鞋,眼睛里全是喜欢与志在必得的神情。妈妈知道孩子还在长身体不宜穿高跟鞋,但是果果表示“非它不可”。妈妈说:“如果买了这双鞋,就不能再买别的鞋子了。”果果郑重表态,“只要给我买了这双鞋子,我什么鞋都不要了。”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坚决地对孩子说“不”,一味的讲道理只会让果果不开心,并不能让她真正明白高跟鞋并不适合她。
妈妈想了想,忍下了自己想要说的话,买下了那双高跟鞋。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www.tulaoshi.com)第二天,果果上幼儿园,早早地就穿上了那双鞋子,还特意配了一条白色的连衣裙,站在镜子前面照了又照,“妈妈,你看我美吧。”
妈妈说“穿上它,很漂亮,但是脚会疼。”
果果想了想,“可是漂亮啊,我可以忍的!”
妈妈在果果的书包里悄悄塞上一双小布鞋。
幼儿园里,果果很开心地向老师和小朋友们展示她的新鞋。起初的时候她很高兴,但是在户外做游戏的时候,没过多久就觉得脚疼开始踮着脚走路了。快到中午的时候,便一瘸一拐地苦着脸坐到旁边休息了。
老师拿出妈妈事先准备的小布鞋帮果果换好,“怎么样,穿高跟鞋不舒服吧?”
果果点了点头,脸上是若有所思的神情。
晚上妈妈来接她,果果看到妈妈说的第一句话就是,“妈妈,我以后再也不穿高跟鞋了。”
果果妈妈是一位很有心的家长,当孩子的选择与自己的意见相左时,她没有强迫孩子服从自己的意愿,也没有长篇累赎地讲道理,而是让孩子自己选择并在生活中面对“选择”所带来的结果。妈妈和老师适时地提供帮助,让孩子自己通过“对比”进行“反思”,取得预期的结果。
有的时候,道理是不需要用语言来讲解的,在具体的行为与实践中让孩子自己体会效果更好。然而前提是,果果的选择不能说错,只能说是现阶段对她来说不适合。在这样的情况下,给孩子空间,让她自己意识到什么才是适合自己的。这种方法适用于不涉及“事与非”、“对与错”的前提。
如果孩子本身的选择或言行不管是以成人还是孩子的标准来衡量都是错误、负面的,那么处理方法又另当别论。
第二招:事后沟通,意识最重要。
壮壮妈妈最近很苦恼,壮壮四岁半了,以前人人都说他是一个内向的小绅士,可是现在性格却很暴躁,动不动就乱发脾气。晚上跟妈妈下棋,第一局,妈妈让他赢了,他显得很开心。第二局,妈妈赢了,他立即摔了棋盘,大哭大闹起来。在路上看到喜羊羊电影的海报,也不管原来的计划是去做什么,就非要立即拉着妈妈去电影院看电影,搞的妈妈很狼狈。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www.tulaoshi.com)听了妈妈的讲述,老师仔细回想了壮壮在学校里的学习和生活,认为壮壮自尊心特别强,虽然不爱表达,看起来很乖、很内向,但内心是很重视别人对自己的评价的。他觉得只有赢才能证明他的能力,一次失败就会让他产生消极的情绪。自尊心强、不够自信,需要外界的肯定。对于自己的要求非常坚定,如果得不到满足便会有强烈的失落感,反应激烈。
面对壮壮的情况,当他大发脾气时,要对他暂时不予理睬,冷处理可以让他感觉到并没有人因此而特别关注他,从而停止哭闹。在他生气乱发脾气时,家长尽量不要责怪他,要正面引导或转移他的注意力,通过亲近让他感受到父母的关爱和温暖,帮助孩子稳定情绪。但不要出现,孩子一哭一闹一发脾气,家长就第一时间冲到孩子面前解决问题,嘘寒问暖,这样会给孩子一个暗示,今后遇到问题就以这样的方式来引导家长关注。
在孩子平静下来以后,心平气和地与孩子交谈,讲到不良行为的害处,教育孩子要学会自我控制,包容他人,理解他人。要清楚地告诉他哪里错了,愤怒是不能解决问题的,脾气发完以后还要道歉,还要继续做完。也不要一味批评,要挖掘孩子身上的闪光点,进行肯定和鼓励。
12来源:http://www.tulaoshi.com/n/20151212/10374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