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饮食文化博大精深,而用筷子进餐也是中国人饮食文化的一大特色。两根不起眼的小棍儿,在国人手中运用自如,将食物夹起并送至口中,连幼儿园里的小朋友也能掌握这个技巧,这让用惯刀叉进餐、不会拿筷子的“老外
【 tulaoshi.com - 宝宝多大用筷子 】
有许多年轻父母认为,孩子应从小养成用筷子的习惯,这有助于孩子的智力开发。殊不知,筷子的使用是手部的精细协调动作。用筷子夹菜这一动作,需要牵动多个关节。它不仅是5个手指的简单屈伸动作,腕、肩及肘关节也要同时参加,完成这一动作是相当复杂的。
手动作的训练虽然可以促进大脑发育,但也要以大脑发育至一定水平为前提,“越早越好”的“早”也应有一定的度。在一般情况下,幼儿可从3岁起练习使用筷子吃饭。若过早逼孩子用筷子,由于手的动作还未发育完好,不但学习起来困难,还可能会因为动作不协调把饭碗弄翻。如果此时父母不够耐心,责怪或训斥孩子,会挫伤孩子进餐的积极性,影响进餐情绪。
相关阅读:用筷子有助于宝宝智力开发
筷子古名箸,是我国的传统餐具。对于孩子来说,学习使用筷子不仅仅是一个继承传统的问题,而且事关其身体和智力发育。
国内曾有学者调查过50个不同层次家庭72名子女,让家长们回忆其子女用筷子进餐开始时间的早晚。
统计发现,使用筷子进餐时间越早的孩子,其智商和动手能力均优于其他的孩子。在日本,学习使用筷子很早就成为了一种幼教措施,而且还规定每年8月4日为“筷子节”。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www.tulaoshi.com)那么,使用筷子对孩子有哪些好处呢?笔者以为起码有以下3点:
1、强化手的精细协调动作:
使用筷子夹食物时,不仅是5个手指的活动,腕、肩及肘关节也要同时参与。 日本科学家研究发现,使用筷子是一种复杂、精细的运动,可涉及肩部、臂部、手腕、手掌和手指等30多个大小关节50多条肌肉,一日三餐使用筷子,对儿童来说,是锻炼手功能的好机会。这就解释了为什么使用筷子越早的孩子,动手能力就越强?
2、促进视觉发育: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www.tulaoshi.com)其实在使用筷子夹食物之前,离不开眼睛的视觉定位,即两眼注视同一目标,再将它们分别所得的物像融合成一个单一具三维空间完整的像。这一过程看似简单,但需要两眼外肌的平衡协调,视网膜黄斑中心凹有共同的视觉方向,以及大脑皮层中枢对成像的完善的融合机制,绝非一日之功!因此,经常使用筷子能促进视觉的发育,对于预防斜视和弱视都是大有帮助的!
3、健脑益智:
正如前面所讲,使用筷子需要依赖手部的精细动作和眼睛的视觉定位,但更离不开脑部通过神经反射,对它们的调节和修正,此即手脑和眼脑反射。从大脑皮层各区分工情况来看,控制手和眼部肌肉活动的区域要比其他肌肉运动区域大得多,肌肉活动时刺激了脑细胞,有肋于大脑的发育,从而起到健脑益智的作用。
一般孩子到了2-3岁,就喜欢模仿大人用筷子吃饭,有拿筷子的要求,这时父母就应当因势利导,让他们学习用筷子进餐。对初学用(www.tulaoshi.com)筷的小孩来说,用毛竹筷为宜,一是四方形的筷子夹住东西后不容易滑掉,二是无色无毒。初学时,先让小孩夹一些较大的、容易夹起的食物,即使半途掉下来,家长也不要责怪。应给予必要的鼓励。
著名的物理学家李政通博土,曾对我们日常进餐使用的筷子,作过高度评价,他说:“如此简单的两根本西,却奇妙绝伦地应用了物理学杠杆原理,它是人类手指的延长tulaoshi.com,手指能做的画,它都能做……西方人大概到十六七世纪才发明了刀叉,但刀叉又怎能跟筷子相比呢!”
筷子是我国独特的一种餐具。它作为中华文明古国传统的饮食文化的特征之一,源远流长。据记载,早在3500多年前的春秋占国时期,我们的祖先就发明了筷子。 用筷子是手的复杂而精细的动作,必须用力得当和动作协调。才能夹起食物并送至口中。科学家研究表明,用筷子夹食物,牵涉到肩部、胳膊、手掌、手指等 30多个大小关节和50多条肌肉的运动。科学家研究证实,人的大脑皮质和手指相关连的神经所占面积最广泛,大拇指运动区相当于大腿运动区的10倍,可见手和大脑有千丝万缕的联系。著名的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儿童的智慧在手指头上”。有位对手脑关系作过多年研究的学者指出,要培养聪明伶俐、才智过人的儿童,就必须让他们锻炼手指的活动能力,因手指活动能刺激大脑皮质运动区,促使某些特殊、积极而富于创造性的区域更加活跃。进一步增强大脑的思维能力,手脑并用的结果,必然使儿童心灵手巧。
有人调查50个不同层次的家庭,让家长回顾其子女用筷子进餐开始的时间,发现在72名子女中9人用筷子进餐极早,结果其中5人考上大学,3人考上中专,后来8人做专业技术工作,1人做普通工作;其余63名用筷子较晚,结果他们只进入普通中学学习,其中59人从事普通工作。由此可见,用筷子早晚与儿童智力开发关系密切。
日本入将筷子视为国粹,把日本人机灵胜过西方人归功于筷子。日本社会上出现用筷子热,还规定每年8月4日为筷子节,文部大臣提出恢复使用筷子, 90%以上学校在午餐桌上收掉勺和叉子。而放上筷子,并要求家长协助,让孩子在家里也使用筷子进餐。作为筷子故乡的我国,更应当鼓励儿童用筷子进餐。孩子到了两三岁时,他们自己也不满足用小勺进餐。喜欢模仿大人吃饭的动作,有拿筷子的要求。作为家长就应当因势利导,让孩子用筷子进餐。
婴幼儿时期是大脑发育最快的时期,皮质细胞在3岁时已基本分化完成,故此期是儿童智力发育的关键时期,儿童心里学家和教育学家产张,对3岁前幼儿开展早期教育,以便更好更快地促进其身心全面发展。开发智力让儿童学习使用筷子,可以作为训练手脑并用的内容之一。然而有些家庭迟迟不让孩子用筷子进餐,主要因孩子用筷子不熟练。边吃边掉饭粒,吃得太慢,于是家长老是让孩子用小勺进餐,这种因噎废食的做法,显然是不对的。
我的宝宝1岁2个月,前两天我的一个朋友带孩子来我家玩玩,他根本不让小朋友动他的玩具,即使小朋友拿了他平常根本就不玩的玩具,他都要马上抢过来。平时我经常带他到外边玩,他不是那种不合群的孩子。我应该如何教育孩子学会分享呢?
专家回答:
这是一个社会行为问题。宝宝不愿让小朋友动他的玩具,这是儿童在社会化过程中的一种正常现象。一般儿童在2岁左右自我意识开始萌芽,懂得“我”、“我的”、“我要”、“我不要”、“我不给”,宝宝出现这种意识,比较早一些。
家长看见孩子有这种行为,可以试试以下方法:
1、不要强迫孩子把玩具拿给小朋友玩,这会使他产生逆反心理,讨厌那个小朋友,还会把玩具枪过来。最好是自己参与进去,说“看啊!咱们一块儿玩小火车,宝宝在这边,小朋友在那边,我给你们开来开去。现在,接好!“他可能不懂,可以由家长带领玩。
2、引导孩子去体验别人的感情。可以说:“宝宝,小朋友很喜欢你的玩具,咱们让他玩一玩,他一定高兴,好吗?”家长经常让孩子体验别人的感情,使孩子产生同情心,主动拿出玩具来和小朋友分享快乐。这种体验要长时间培养。
3、现在,绝大多数家庭都是独生子女家庭,孩子没有同龄小伙伴,不管什么东西,包括吃的、穿的、用的、玩的,都是他一个人的,因此,“什么都是我的“正是他的理解,这无可非议,关键在大人,要创造机会让他和别的小朋友一起玩,假日里带孩子到亲友家去串门,请有小孩的同事、朋友带孩子到家里来做客,让孩子把自己的玩具、图书拿出来与小伙伴分享。开始一定很困难,次数多了,孩子不仅愿意拿出玩具和大家玩,而且会很高兴。
4、一旦发现孩子愿意拿出玩具来和小朋友一块玩,应该及时表扬,让他知道这是好行为,把分享看成快乐的事。家长要表现出大方的态度,不要让孩子感到妈妈舍不得拿出玩具来给小朋友玩(主要是怕玩坏了),这个年龄的儿童已经很敏感,您的态度会给他暗示。
5、另外也可以采用目标转移法,让宝宝玩一些别的玩具,不和小朋友抢。
来源:http://www.tulaoshi.com/n/20151212/1037914.html
看过《三四岁 开始教孩子用筷子》的人还看了以下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