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些青少年涉嫌犯罪引起社会关注,由此引发“下一代”如何教育的大讨论。许多家长表示知道溺爱孩子有危害,也知道“慈母多败儿”,但在实际操作中,还是分不清什么是溺爱,不知道自己是否正在溺爱孩子。
【 tulaoshi.com - 儿童性格培养 】
90、00后大多都是独生子女,父母要么是溺爱,要么盲目教育,什么都顺着孩子,甚至有时允许孩子做跨过道德的事情甚至拍手叫好。溺爱之举毫无界限。
那到底什么是溺爱呢?如果父母的爱没有真理引导而横溢泛滥起来,那就会“淹没”孩子,这就是溺爱,是一种失去理智,直接摧残儿童身心健康的爱。
不过人也得有理性的一面,为了孩子的将来,作父母的有时还真的必须恨下心来理性一点,适当地宠爱孩子是应该,但不能过度,要把握其中的分寸,毫无原则的过度宠溺,对孩子有百害无一利,对此必须要有充分的认识,不要等到孩子长大不成器了才后悔莫及。父母过度宠溺孩子会有些什么后果?
孩子变得自私自利
被过度宠溺的孩子,由于长期被父母的溺爱所包围,根本不知道为人着想,不会将心比心,不会站在他人角度考虑问题,一切以自我为中心,自私又自利。也许有人会说,这个社会就应该自私一点,这样才不会吃亏,实在是大错特错,自私也许能谋一时之利,但自私之人的事业必定迟早会失败,感情生活也一样,所以孩子可以学习不够好,或者不够聪明,但绝对不能过于自私自利,否则将来后果难以设想。
孩子性格骄横乖张
孩子被宠溺直接的后果就是骄横,由于父母一切让步,也满足其一切要求,包括很多的无理要求,其骨子里就养成他是老大的思想,父母得听他的,敢于骑在父母头上说话做事,不懂得让步,不懂得宽容,更受不了委屈,性格骄横目中无人,行为乖张专横。
孩子做事懒散无纪律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www.tulaoshi.com)在父母的眼里,他就是老大,谁也管不了他,而且吃喝拉撒行食住行都有父母代办,什么事也不想做,日益变得懒散,偶尔做一点事也是丢三拉四,更没有纪律性,在他眼中,他就是纪律,他可以不听别人的,别人却必须听他的,将来在社会上势必难于立足。
孩子不懂礼节目无长辈
由于父母的过度宠溺,对于孩子的一些不良行为和不礼貌行为也没有阻止,孩子根本不知道什么是礼貌,目无长辈,口无遮拦,更没有基本的做人礼节,因为他压根儿不知道礼节礼貌为何物。
孩子懦弱不能经受困难
长期生活在父母的呵护宠溺下,从小不知道什么是困难,因为一切有父母代为解决,一旦遇到困难就会手足无措,性格变得懦弱,根本无法行大器,成不了大事业,经受不了任何一点小小的困难,就像温室里的花朵,一旦开温室就必然被暴风雨摧毁。
孩子人际关系障碍
由于自私自利,一切以自我为中心,行事专横无纪律,目中无人,自然无法与人和谐相处,与他人的交流也变得障碍,人际关系是一种互动和互利的交流,而被过度宠溺的孩子总以为自已是皇帝老大,不肯委屈自已,不肯为人着想,总站在不平等的角度来行事,自然没人愿意和他交往,其人际关系必然一塌糊涂,必然成了孤家寡人,学习就业以及爱情婚姻可能都变得困难。
孩子健康状况不良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www.tulaoshi.com)孩子被宠溺过度一个最直接的后果也许就是对孩子身体的损害,要么过于挑食,营养不良,要么就是任性暴饮暴食,过于肥胖,两者都是健康的大敌;由于懒惰,更不会去锻炼身体,于是健康状况越来越差,从小就落下病根子,对今后一辈子的身体状况都会有影响。
12近日,一些青少年涉嫌犯罪引起社会关注,由此引发“下一代”如何教育的大讨论。许多家长表示知道溺爱孩子有危害,也知道“慈母多败儿”,但在实际操作中,还是分不清什么是溺爱,不知道自己是否正在溺爱孩子。
“溺”,词典上解释为&ldqtulaoshi.comuo;淹没”的意思。人被水淹没了叫“溺毙”,如果父母的爱泛滥,对孩子就是一种伤害。溺爱是孩子成长的毒药。“慈母多败儿”是流传在我国民间的一句谚语,这里的慈不是慈祥的意思,而是对孩子一味迁就,包庇纵容,就是“溺爱”。
过度关怀也是病
初春的北京,乍暖还寒。在医院采访中,记者看到了这样一幕:两岁的儿子感冒了,妈妈抱着来看病,尽管症状很平常,可是后面跟着一大拨“相关人等”,爸爸、爷爷、奶奶、姥姥、姥爷、还有家里的小保姆。弄得医生哭笑不得,明明10分钟的看病时间,为了应付家属左右开弓的“盘问”硬是拖了25分钟。
儿科专家告诉记者,对下一代的异常关注也是一种病。爷爷奶奶姥姥姥爷祖辈4人、爸爸妈妈父辈2人对独生宝贝1人,“421综合征”形象地概括了这种现代家庭爱儿过甚的情形。
儿童心理专家李公正教授表示,这样的溺爱不利于孩子独立。孩子受到两代人的“呵护”,在家是“小皇帝”、“小霸王”,可是出门后就表现为六神无主,因为他们再也不知道依靠谁,感到非常无助。
“关怀强迫、溺爱过度其实也是一种软暴力。”教育学者裴秀芬认为,父母溺爱的抚养方式,剥夺了孩子生活中许多重要的东西。溺爱孩子的家长常担心孩子拿这摸那不卫生,跑东跑西不安全,限制孩子的活动,致使孩子运动游戏的能力差,和同伴玩不到一起,内心因此自卑孤独。
溺爱的父母还喜欢包揽孩子生活中的大小事务,情愿自己多累点,也不愿意孩子辛苦。这样做一方面让孩子有“只有你们会做,我不会做”的自卑感,另一方面理所当然地认为父母应该为他做一切,不懂得感恩,如果父母或别人做得不如他的意,就会很不满。
溺爱的两种现象
在相关文章中,溺爱分两种——包办型溺爱和放纵型溺爱。包办型溺爱中,父母将孩子当成了“自我的延伸”,孩子成了父母的复制品;而在放纵型溺爱中,父母自愿做孩子的“自我的延伸”,他们是孩子的手和脚,心甘情愿地去接受孩子的指挥。放纵型溺爱发展到最后,还会培养出“父母的敌人”。
“放纵型溺爱会导致孩子心中根本没有其他人。”心理咨询师袁荣玲说,“如果父母不早点意识到这一点,他们最终也会发现,他们的孩子也是他们的地狱。”并且,放纵型溺爱中长大的孩子,经常伪装得很强大,但实际上他们难逃放纵型溺爱带来的三个常见的恶果。
依赖,他们先是依赖父母,最终是依赖配偶或自己的孩子。他是配偶和孩子的地狱,因为他只知道提要求,让亲人关注自己,但他们却对亲人的感受视而不见。自卑,他们会发现,一旦离开亲人自己什么都不是,所以会出现严重的自卑心理。但他们自大惯了,不能接受这种自卑,所以会把自卑转嫁到别人身上,并变本加厉地伤害别人。任性,父母的溺爱让他们养成了自私自利的自我中心主义,这导致他们严重缺乏同情心。“我要,我立即要”,成了他们的习惯。
问:我的宝宝5岁了,孩子不想吃饭奶奶就给喂,说多少吃点。我坚决让她自己吃(我是听了老师说她在学校吃的慢才想训练她),她就哭,奶奶、爷爷齐上阵:“别惹她哭了。”我说哭了也不行,哭也要把道理讲清楚,要不哭了也白哭。反正趁我不在家肯定是喂的,我在家她就自己吃。还有说话问题,奶奶老是替她说话,你问她一个问题想启发她一下,她还没吱声奶奶就替她说了!然后她就学着重复一句!总之一句话,她要干什么你不让,爷爷、奶奶肯定护着她,理由就为了不让她哭!搞得我都快哭了!老公常不在家搞得我单枪匹马。
答:爷爷奶奶可能是有些溺爱孩子了,这与你教育孩子的方式正好相矛盾,而大家又住在一起,一同教育孩子,所以经常会出现观点和态度打架的情况。这的确让人烦恼。教育的道理固然很重要,但对孩子的人格发育来说,更为重要的是亲密依恋的建立。因为孩子从小不在您身边长大,对于他的亲密依恋的建立会有一定不利影响,现在,孩子与您在一起了,您因为孩子与爷奶在一起形成的一些“坏”习惯而对他严格管教,表现得对他严厉,不接纳,您在道理是上对的,但在情感上,却会是对孩子的一种伤害。有一句话,叫“家是讲情的地方,不是讲理的地方”,您这样要求孩子固然是好心,但从心理是很可能会进一www.tulaoshi.com步拉开您与孩子本不太近的亲密距离。对于从小不在父母身边长大,又回到父母身边的孩子,心理学家会有一个建议,对于这种孩子,首先的是无条件接纳,因为这个时候他最需要的是接纳和认可,而不是道理和规举。只有在孩子与您重建了亲密依恋之后,您再对他讲道理,对他的成长才是有益的。总之,您需要赢得孩子的心,而是靠自己母亲的身份强制让他遵守,其实,因为孩子从小与爷奶生活,您是他的生理父母,而他们才是他的心理父母。如果您要取孩子的心理父母的地位,就得先无条件接纳他,从而让他也接纳您。(龚雪梅回答)
俄罗斯科学家在莫斯科市内和市郊所进行的研究证实:孩子在奶奶的影响下只会变得更具有天赋。
奶奶带大的孩子更有天赋
“任何一个父母都爱说:奶奶只会宠坏孙子。其实这种说法是错误的。”俄罗斯科学院心理学研究所科研人员塔季扬娜·季霍米罗娃如是说。她先在莫斯科市内一家私立学校进行研究,从一年级和二年级12
来源:http://www.tulaoshi.com/n/20151212/1038080.html
看过《家长溺爱孩子的十“典型”》的人还看了以下文章 更多>>
如果您有什么好的建议或者疑问,可以联系我们。 商务合作QQ:3272218541;3282258740。商务合作微信:13319608704;13319603564。
加好友请备注机构名称。让我们一起学习、一起进步tulaoshi.com 版权所有 © 2019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9009391号-3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