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家长认为,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不能溺爱他。相反,多多打击,让孩子经受较多的挫折,才对孩子的成长有利。殊不知,过多的挫折教育对孩子的成长并不利,打击过大,只会让孩子失去前进的动力。
【 tulaoshi.com - 幼儿挫折教育 】
随着李某某案的告一段落,现如今,越来越多的父母意识到了溺爱孩子的危害性。于是,他们开始反思自己,在教育孩子的时候,是不是应该让孩子多吃点苦头?让他们提高应对挫折的能力呢?于是,很多父母开始有意识地挑孩子的毛病,并设置了种种障碍,以此来培养他们应对挫折的能力。
家长的本意是好的,但一味地“找茬”,“鸡蛋里面挑骨头”,老是抓着孩子的错误不放,却会对孩子的心灵,造成一定的伤害。下面就一起来看看,老挑错的父母会给孩子带来什么伤害吧。
一、不利于孩子良好“自我意象”的形成
孩子是一个不成熟的个体,尤其是幼儿,自我意识正处于客观化时期,即使是在孩子上小学之后,“他人的评价”也仍然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家长若老是认为孩子这也不好,那也不行,孩子的自信心受到了打击,就会真的认为自己是个笨蛋,是个什么也不行的人。
二、孩子前进没有了动力
很多孩子之所以很努力,原因很简单,就是为了老师的表扬,为了家长的夸奖以及同学的赞美。正像一首歌所唱的那样:“为了母亲的微笑”。若老师家长一味地贬低他,孩子容易破罐子破摔,甚至用恶作剧的方式引起别人的注意。
三、孩子容易同家长抬扛
孩子还小的时候,他们对家长高度依恋,有时候家长批评完了,他们委屈地哭两声就完事了。随着年龄的逐渐增长,他们的独立意识增强,从自我意识的客观化时期向主观化时期转变,他们对待问题,有了自己的观点。于是,开始与家长乃至老师对着干,你说我不好,我还认为你不好呢!
尤其是初中二、三年级和高中阶段的前期,他们在问题的归因上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一切好事愿意归功于自己,一切失败和不好的事情,喜欢归因于别人或者客观环境。这时家长在一味地挑错,那就加剧了矛盾。轻则亲子之间发生冷战,重则孩子离家出走,发生轻生。
一些家长以为,孩子像小树,只要把他身上的枝枝杈杈全去掉,就长直了,只要把孩子的错全挑光,孩子就完美了。同时,更直接的原因是他们望子成龙,恨铁不成钢。这一望、一恨、一挑的结果是什么呢?他们不懂得,小树的枝杈也不可以全去掉的。否则就没有光合作用了,树就会不再生长,甚至会死掉。
有些家长,一味地给孩子挑错,即使孩子再怎么努力,在他们的心目中,孩子都是一无是处,总能挑出孩子的错误和不足。比如,孩子学习已经很努力了,考试成绩全班第二,他们马上会说,人家怎么能第一,你怎么不能第一!
家长以为,孩子像小树,只要把他身上的枝枝杈杈全去掉,就长直了,只要把孩子的错全挑光,孩子就完美了。同时,更直接的原因是他们望子成龙,恨铁不成钢。这一望、一恨、一挑的结果是什么呢?他们不懂得,小树的枝杈也不可以全去掉的。否则就没有光合作用了,树就会不再生长,甚至会死掉。
这种挑错教育有几大弊端:
一是不利于孩子良好“自我意象”的形成。孩子是一个不成熟的个体,尤其是小学生,自我意识正处于客观化时期,即使是中学生也是“他评”占重要的地位。家长认为孩子这也不好,那也不行,结果孩子就真的认为自己是个笨蛋,是个什么也不行的人。没有了自信,没有了自尊,或者说自尊与自信受到打击。以后的发展可想而知了。
二是孩子前进没有了动力。很多孩子之所以很努力,原因很简单,就是为了老师表扬,为了家长夸奖,同学的赞美。正像一首歌所唱的那样:“为了母亲的微笑”。老师、家长都一味地贬低他,看不起他,他会怎样呢?他会破罐子破摔。甚至用恶作剧的方式引起别人的注意。你不是说我不好吗,我就给你来个不好的,让你见识见识。
三是孩子容易同家长顶牛。孩子还小的时候,他们没有主见,对家长高度依恋,有时候家长批评完了,他们委屈地哭两声就完事了。到了青春期,独立意识增强,反抗心理开始发挥作用。他们也从自我意识的客观化时期向主观化时期转变,他们对待问题,有了自己的观点,有了自己的主见,于是,开始与家长乃至老师对着干,你说我们不好,我还认为你不好呢!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www.tulaoshi.com)尤其是初中的高年级和高中阶段的前期,他们在问题的归因上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一切好事愿意归功于自己,一切失败和不好的事情,他们愿意归因于别人或者客观环境,因此,孩子同家长顶牛现象很严重。这时家长在一味地挑错,那就加剧了矛盾。轻则亲子之间冷战,重则孩子离家出走,甚至自杀。
四是容易导致孩子心理疾病。家长的一味挑错,孩子始终处在负情绪中,久而久之,极容易导致心理疾病。诸如自卑、焦虑、孤独、冲动、嫉妒等。
家长声音
让孩子向自己学习
曹钢:
“身教胜于言传”。家长对待挫折的态度和行为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的态度和行为。同时,也可以让孩子成为自己的榜样。比如,每逢孩子战胜一次挫折,家长就可以指导孩子把事情记录下来。这样,当孩子以后面临挫折时,家长就可以提醒他看看这些记录,向自己学习。在生活中父母可以做孩子的“顾问”,教给孩子一些克服困难的方法,但最后还应让孩子自己做决定并实施。
理性评价孩子
睿思妈妈:
心理学上,有种被称为“孔雀心态”的现象也正是如此。这些孩子通常比较争强好胜,非得事事都争第一,容不得别人比自己强。联想到很多人在遭遇挫折时一蹶不振,tulaoshi甚至以自杀来结束自己年轻的生命,培养孩子的抗挫能力事不宜迟。
作为家长,要抓住有利的时机,让孩子正视挫折。比如,年幼的孩子不小心摔倒,有些家长急于把孩子抱起来,还拼命地跺跺脚,指责地板的过错。实际上,孩子在以后的成长过程中很容易把过错推到别人身上。我觉得正确的做法是鼓励孩子自己勇敢地爬起来。如果摔得很痛,让他们痛痛快快地哭几声也没关系。对稍大的孩子来说,可以让他们学学象棋和围棋等,在下的过程中,不断地承受失败和胜利。有时候,家长也可以在适当的时候主动创设条件,让他们尝尝失败的滋味。
在失意时给予足够的爱
清漪:上次,女儿幼儿园评选“微笑天使”,她没有评上,非常非常伤心。我足足花了两三天的时间才抚平她那颗受挫的小心灵。其实这个时候孩子最需要父母的爱。同时,作为家长,我们要平和地对待孩子的荣誉,孩子得了奖固然可喜,但父母也没必要心花怒放,适当还可低调点,但孩子失败了,受挫折了,这时要引起重视,特别是当孩子已经尽力而为了,我们可以适当地奖励她,鼓励她,让她知道父母并不是因为她的优秀而爱她多一些,而是时刻关心她。
那天我女儿非常失落,第二天我就带她上书店买书作为奖励,因为她在幼儿园都挺乖的,好像效果不错哦。 123
这段时间我发现川川很爱发脾气,也很爱哭。刚开始我有点百思不得其解,川川一向是很少乱发脾气,也很少哭闹的,怎么最近这么烦躁呢?后来每次他哭的时候,我就仔细观察和寻找原因,才发现,原来川川的哭和发脾气来源于他的挫折感。
有一次,我和川川正兴冲冲地堆积木。我堆到了第三层,川川也要来堆,我便把机会给他。他开心地把手一按,结果积木不但没有堆上去,反而倒了。于是小家伙特别生气,用手把积木扔开,还狠狠地用脚一踢,脾气之大,是我以前所没有见到过的。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www.tulaoshi.com)我试图去安慰他或是拥抱鼓励他,可是我忽略了他正处于愤怒期,任何的语言和行动在这一刻都是无效的。所以当我试图拥抱他的时候,他反而推开我,一个人趴在地上伤心地哭起来。
于是我冷静下来,默默地坐在原地看着他。我知道此时他的内心是挫折感非常强的,他恼怒为什么堆不上积木。他的这种情绪是正常的,我必须等待他把这种恼怒的情绪发泄完。在他发泄的时候,我也在想,或许从一开始我就错了,我应该堆到第二层的时候再让他堆,可能他就堆上去了,也就不会产生这种挫折感了。
我一边静静地等待着他发泄完毕,一边在一旁默默地又堆起积木。川川发泄完了以后,看见我又在堆,早已经忘了之前的挫折,迅速地爬到我身边,又跃跃欲试地要来堆。
我笑了,此刻我知道是帮他重新树立信心的时候:“宝宝,咱们重新再来堆一下,好不好?”
川川疑惑地看着我,也许刚才的失败还有点让他不敢再堆,怕又会倒下来,他把积木捡起来一个一个递到我的手上,看着我堆,他自己就是不堆。我也不着急,因为我知道他的心理调整是有个过程的。我每堆好一堆,我就问川川:“妈妈棒不棒?”川川就会拍起他的小手掌。
经过几轮以后,我看时机差不多了,再次鼓励川川:“你也来试一下,好吗?川川也是最棒的哦!”
有了第一次的经验,这次我只堆了两层,就把积木递给川川,川川从我手上拿过积木,还是用巴掌一把按在下面两层积木上(其实我早就知道这是他的方法不正确,可是我并不想直接告诉他,我想让他自己去尝试什么样的方法最好,说不定他还能比我做得更好),这一次,积木没有倒。那一刻,我看到川川的眼里是放着光芒的,兴奋和骄傲的光芒。
我赶紧拍起了手,川川真棒。我没有让川川再往上堆,而是推倒了这个积木,让他重新再堆。因为如果再往上堆,可能又会再次引起他的挫折感,而推倒重新再来就可以让他多累积一点信心,然后再进行更高层的堆积,这样即便是他堆不上去,也不会有第一次那么强烈的挫折感了。 123
来源:http://www.tulaoshi.com/n/20151212/10381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