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孩子还是婴儿时,他们就会有种本能的冲动去吮吸物体。这无可厚非,但是如果3岁半的孩子,还喜欢吮吸手指呢?这属于正常现象吗?作为家长,很担心这样下去对宝宝的成长不利。
【 tulaoshi.com - 宝宝吃手 】
很多几个月及1周岁左右的宝宝都爱吃手,有的孩子甚至4-5岁了,还叼着小手不放。稍有空闲,就会去啃或吮手指。而我们对这个习惯常常深恶痛绝,巴不得立刻就给孩子纠正过来。可无论好说歹说,或者在手指上涂辣椒油或抹黄连水等苦味剂,甚至不惜打骂孩子,干预措施却未必能见效。
目前认为1岁前的婴儿吃手是正常生理现象,可不少孩子过了1岁还有吃手习惯,就应该找找原因。“缺铁、缺锌或许是常见的问题,但更要警惕的是潜在的心理问题,尤其对于2岁以上的孩子,很可能因为精神压力大养成吃手癖好。”
当孩子还是婴儿时,他们就会有种本能的冲动去吮吸物体,在6个月以后,这种现象会逐渐减少,但许多孩子还是会继续保持吮吸手指的习惯,直到3—6岁才逐渐停止。
孩子在4岁以下,吮吸手指都属于正常现象。如果孩子在5岁以后还吮吸手指,很可能是他们的情绪表达出现了障碍,家长就需要特别注意了。你家(图老师整理)宝宝现在才3岁半,这个年龄阶段的孩子,吮吸手指实属正常,家长不用太过担心。
至于如何改掉这个坏毛病,你首先要做的,是找到女儿爱吮吸手指的原因。孩子爱吃手指的原因,分为身体和心理两种。如果是体内缺少锌、铁等微量元素,最好先带孩子去做微量元素测定检查。
孩子觉得无聊,情感需求未得到满足,或者心理压力较大,也会通过吃手来排遣内心的压力。不管原因如何,父母都需要让孩子知道,吃手指是不好的习惯。而你的女儿,在已经知道吃手指不好的情况下,仍然不肯改变,这就需要家长反思,是否对孩子比较严厉?没有满足孩子的情感需求呢?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www.tulaoshi.com)家长给孩子创设一个宽松、温馨的家庭环境,有助于孩子释放压力。在与孩子相处时,父母面带微笑,语调轻松,蹲下来与她说话,保持与宝宝平等的姿态,都有助于满足孩子多方面的情感需求。而适当改善对孩子的要求,不对孩子太过严厉,不过分强调竞争,不给孩子施加压力,不要求孩子尽善尽美等,也利于给宝宝营造一个温暖、舒适、稳定、宽松的成长氛围。
此外,拒绝一些不必要的聚会与应酬,多抽出时间来陪伴宝宝,大到求学问诊,小到穿衣梳头,父母多花点心思,仔细分辨宝宝的各种要求,多多搂抱一下孩子,满足她的各种需要,睡前给宝宝讲轻松愉快的故事,读一些朗朗上口的儿歌,甚至帮宝宝做做抚触按摩,帮助孩子建立良好的生活习惯,让宝宝觉得安全、幸福、满足。
也不要总是让宝宝宅在家里,带她多出门走走,接触新鲜的大自然。路边的野花野草,活蹦乱跳的同龄小朋友,丰富多彩的娱乐活动,都能够转移宝宝的注意力,只要不让孩子一个人闲着,她就想不起来吃手了。
在帮助孩子改正坏毛病的过程中,切忌操之过急,因为贸然打断她的固有动作,孩子没有适应过程,会感到焦虑和没有安全感。而粗暴的斥责与恐吓,也会加重孩子的心理压力,甚至使其产生逆反心理,加重吃手指的坏毛病。家长充满耐心、态度和蔼、语言动作轻柔,则会更加有利于宝宝的进步。
孩子把手放进了嘴巴里,
妈妈:宝宝乖,不吃手指,脏……。
孩子又把手放进了嘴巴里。
妈妈就强行将孩子手拿出:不准吃手。。。。。。
这种外在表现的本质原因:
原因一:这个时期孩子的逻辑思维肢体外在表现还处于生存遗传的本能和简单的复制表现状态,逻辑思维语言外在表现还没有形成,但孩子为了能够满足自觉地提高复制采集、收集和储存信息的速度和效率的需要,就要依托一种方式来实现逻辑思维经常性地处于自我锻炼的过程中;这种方式就是:孩子运用了极为简单和容易的“吸吮手指”。简单的说,“吸吮手指”是孩子逻辑思维基本结构创建和成长的本能,从这个角度上说,孩子的这种行为是积极的。
原因二:孩子在复制采集、收集和储存到成年人所呈现的“咀嚼”逻辑思维外在表现这个外在表现现象后,所进行复制逻辑思维外在表现(模仿)的结果。也就是模仿大人获得的。
原因三:孩子在乳牙初期成长过程中,牙龈所出现的不适感造成的。
原因四:孩子感到紧张和不安的时候,会相对普遍地呈现出“吸吮手指”现象来缓解。
载体培育建议:
首先请父母分析确认一下孩子产生这种行为的原因是上述那种。
如果是第一种:首先孩子喜欢把手放进嘴巴里,最好不要强行阻止,只要保持手的卫生,防止把病毒带入口中就可以了;然后,父母可以准备一些仿生性安全材料制作的手指,材料尽可能地实现表面光滑、富有弹性和合理的凹凸不平,便于消毒。这些准备好后,父母逐步用这些准备好的“吸吮”类替代材料,引导帮助孩子进行合理的替换。只有这样,才能在尽可能保持孩子逻辑思维健康成长的过程中,同时实现孩子身体健康得到保障的需要。
如果是第二种或者第三种:请父母对孩子这种外在表现现象予以忽视,引导其好奇心进行自然转移就可以了。
如果是第四种:请父母先寻找并确认引发孩子“畏惧采集”的信息,从而对这些信息进行取代或改善。
需要提醒父母的是:通常父母在不了解孩子产生这种行为本质原因的情况下,会在关注性的趋使下对孩子“吸吮手指”现象进行阻断,并反复提醒,这反而会使孩子更加好奇而关注,如果这样,问题不但没有解决,其后果可能会导致部分孩子逐步形成依赖性的习惯性外在表现现象,形成这样的结果调整起来就比较复杂、周期也相对较长。
本文摘自天津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富母之路》一书,由作者顾宏翔授权图老师育儿网发表,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多数婴儿是从3个月开始吸吮手指,到6个月添加辅食后表现明显,伴随出牙将逐渐形成高峰。在这个过程中,吸吮手指既是习惯使然,同时也有缓解出牙不适的效果,但更多的是消除不安、烦躁、紧张的情绪,具有镇静作用。
据国外研究发现,在这个时期若强制性地让宝宝停止吃手,会使得宝宝产生逆反心理,长大后更易形成具攻击力的性格。因此,2岁以前的宝宝有吃手的行为,父母不必过于焦虑,更不能粗暴对待。
不过,对小孩吃手伴随有吃纸、抓墙、食欲差、头发黄、个子矮的现象,父母不要轻视,最好带孩子做一个微量元素检测,看看是否缺锌。1-3岁是长身体的关键时期,缺锌会影响孩子的生长发育,应该及时干预。此外,3岁后的孩子和外界的接触更多,因吮手指导致寄生虫病比较常见,这也是父母要考虑的因素。
纠正第一步:教育引导
不同年龄阶段的孩子“吮指癖”的原因不尽相同,但于力认为,如果没有什么异常的症状,应该以教育引导为首要方式,并注意经常帮孩子洗手,以防细菌入侵引起胃肠道感染。
第一步是父母自我检查,有没有给予孩子一定的关怀和体贴,让孩子获得爱和安全感。如果父母陪伴孩子的时间很少,父母之间的感情不和谐,对孩子的管教过于紧张或粗暴,孩子在外面或在家受了委屈,所处的环境和面对的人很陌生等等,都会使小孩产生恐惧、不安的心理,从而强化吸吮手指的不良习惯。对此,父母要做的是多关心孩子,尽量减少孩子无聊、寂寞的时候,温和地引导他们理解吃手指的坏处,并鼓励他们坚持改正。恰当的表扬和足够的耐心是必不可少的。如果孩子仍然不听,让医生告诉他们吃手的危害会更管用。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www.tulaoshi.com)纠正第二步:转移注意力
比起严厉指责、打骂,转移注tuLaoShi.com意力是一种明智的做法。比如,多让孩子进行动手游戏,让他双手都不得闲,或者用其他的玩具吸引他,还可以多带孩子出去游玩,让他在五彩缤纷的世界里获得知识,增长见识,逐渐忘记原来的坏习惯。对于小婴儿,还可以做个小布手套,或者用纱布缠住手指,直接防止他吃手。但是,不主张给孩子手指上“涂味”,比如黄连水、辣椒水等,以免影响孩子的胃口,黄连有清热解毒的功效,吃多了还可导致腹泻、呕吐。
纠正第三步:适当补锌
当教育引导和转移注意力都不解决问题时,要看看孩子有没有微量元素缺乏。据介绍,一两岁的小孩吮手指、乱咬东西、磨牙很有可能是缺锌的表现,有些还合并缺铁、缺铜、缺钙。
缺锌最典型的特点是“异食癖”,小孩食欲不好,却喜欢吃不正常的东西,比如纸片、墙灰、泥土等。因为缺锌会影响小孩的生长发育,这类孩子往往看上去头发黄、不长高,发育比正常小孩要落后。”于力说,对1-3岁的孩子,建议父母给他们适当补锌。即使微量检测说没有缺锌,也可以少量补。正常情况下,隔天喝一包葡萄糖酸锌冲剂(可分次当水喝),连续喝1-2个月,对这个年龄阶段的小孩有利。父母若是觉得不放心,给孩子多吃海鲜产品也不错,但前提是食欲好,能吃东西。
网友提问:我们家的女儿已经一岁三个月了,也是从小就吸吮大拇指,饿了困了是尤其严重的,不知道该怎么办。
赵红梅:她也有这种吸的习惯,如果频次不是很高,不用去管,因为小孩有一个毛病,就是越关注,他越出现这种东西,有的时候他可能在做这种不好的行为的时候,也是要引起父母的关注。这个孩子是饿了困了,可能在生理上有一些需求的时候,饿的时候其实你给他准备一些奶或者食物的时候,可以跟他保持语言沟通,比如说把你的声言拖长,说宝宝,再等一下,妈妈马上就来了,12345,可以用数学的这种方式,也能让他学数学,让他学会等待,学会延迟满足也是很重要的。还有困了,他可能是需要一种安抚,这个时候如果是妈妈或者其他的保姆,可以拍拍他或者是这样的抱在怀里晃一晃,这个完全是可以的,可能有的家长就担心,我如果晃的时间久了,会不会就养成习惯了?我觉得一般不会,你看很少说一个小学生还让父母去晃着睡觉,跟他年龄是有很大关系的,父母完全不要吝惜这种爱抚,这种关爱,完全可以拍拍他,跟他说说悄悄话,给他唱唱歌,这样他的注意力就转移了,可能对奶嘴的需要就会降低。
赵红梅:北京大学儿童发展心理学博士,中国心理学会会员,现任北大幼教特教资源中心副主任。
本文来自图老师育儿网专家在线聊天
淡定!“吃手”也不一定是坏事
其实,纠结不已的妈咪们大可不必如此焦虑,宝宝爱吃手其实并不一定是坏事。“吃手”标志着宝宝的心理发育进入到一个新阶段——手指功能的分化和初期的手眼协调阶段,是智力发展的一种信号。新生儿期大脑尚未发育成熟,还不能指挥自己的小手。生后2~3个月随着大脑的发育,宝宝开始出现了手的动作,“手”在宝宝眼里其实是一种非常有趣的玩具。
把手指放在嘴里在大人看来是再简单不过的事,可对宝宝来说,则表示他的运动肌群与肌肉控制能力相互配合取得了巨大成就。这需要有四种反射行为的协调才能完成的:将手臂弯屈成小圆弧形、放松运动肌群伸出指头、搜寻并将手伸至小嘴里、开始吸吮。这对于宝宝而言是完成了一种非常了不起的“进步”,家长不应该为宝宝爱吃手而纠结,反而应该感到高兴。
“吃手”其实是宝宝一种健康的自我安慰的方式。著名心理学家弗洛伊德认为,吃活动是婴儿期获得满足的最佳、最主要途径。2~3个月宝宝正处于口唇快感期,如果吸吮的需要得不到满足会影响其身心发展,以致产生暴躁、消沉的负面情绪。家长若能细心观察,就会发现当宝宝感到不安、烦躁、紧张时,吃手会镇静宝宝的情绪。有的宝宝在浅睡状态时,会用吮手指来寻求自我安慰而重新入睡。
对于爱吃手的宝宝,该怎样引导?
3~4个月的宝宝:家长可拿着宝宝的小手去触摸眼前色彩鲜艳、带着响儿悬挂的玩具,慢慢地宝宝会主动去够摸。
5~6个月的宝宝:家长可抱宝宝在桌前,鼓励宝宝主动伸手够取桌上的玩具,当宝宝小手够取技能大了,会以更大兴趣去触摸,探索和认识周围各种新奇的物体和玩具。这样,宝宝小手忙起来就顾不上吃手了。
1岁以上的宝宝:如果1岁以上的宝宝还对“吃手”情有独钟的话,家长就一定要重视了。主动寻找原因,会不会是因为和宝宝的关系出现了不够“融洽”的一面,还是因为对宝宝的限制过多,要求有些严格而导致宝宝不够开心。有关调查发现,缺少父母关爱和心灵上慰藉的幼儿易养成吮手习惯。这时,吃手能够使宝宝感到安慰,释放紧张和沮丧情绪。
注意:吃手可能是宝宝对你不够信任
对于一岁多的宝宝而言,如果还保持着“吃手”的习惯,可能是宝宝对你还不够信任。专家表示,如果像本文开头案例中的宝宝一样,在游乐场里不能和其他小朋友“打成一片”,而是只会站在一旁“吃手”,说明宝宝对于“你”可能还不够信任。一岁多的孩子在感到恐惧时应该会立刻要求身边的大人把他抱起来,而不是简单的采用“吃手”的方式站在一边。在这样的情况下,妈咪们应该“看”一下自己是不是对宝宝还不够敏感,又或者在一些场合给宝宝造成了不良情绪。
家长要尽可能多花一些时间和宝宝一起游戏,给他更多的爱,可以带他一起玩动手的游戏:拍手、编绳、手影游戏,一起边拍手边说儿歌,玩小白兔搔耳朵的手影,宝宝会乐此不疲。
对宝宝吃手行为,家长应理解和宽容,不可强行干涉,见到较大的宝宝“吃手”也不要反复念叨“怎么又吃手了”。这样不仅不能奏效,反而会强化这一行为,甚至影响宝宝未来情绪和心理的正常发展。
来源:http://www.tulaoshi.com/n/20151212/10381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