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ulaoshi.com - 孩子性格 】
孩子行为不一致时怎么办
对面房间里突然传出婴儿的尖叫声。妈妈急忙跑过去一看,四岁的小姐姐玲玲正坐在旁边抚摸婴儿的头。
“她怎么了?”
“小妹妹,真乖啊!我哄她玩儿哪。”
“不知道。”
“她不是大声哭了吗?”
“嗯。”
“发生了什么事情?”
“没什么事儿。”
儿童的心理分析:
玲玲经常帮助妈妈照料婴儿。给她喝牛奶,抱她,抚摸着她的头呢喃着说:“好孩子,乖孩子”。在母亲眼睛所及的范围之内,她的确是非常疼爱婴儿的。问她时,她也回答说:“小宝宝真可爱。”并且还要加上一句,说,“我非常喜欢这个小宝宝。”
但是,她也常常掐婴儿的大腿,掐得青一块,紫一块的。抱得也不得法儿,常常把婴儿掉在地上。
母亲也觉得有可疑之处,弄不清她究竟是否喜爱婴儿。因此,有时候无意中就斥责玲玲几句。而玲玲心里,既有疼爱婴儿的心情,也有憎恨婴儿的心情。处于前者的时候,就抚爱她;处于后者时,就会做出一些错误的举动来。
妈妈的高招:
很明显,玲玲的内心感情是矛盾的。她觉得婴儿可爱是真情;有时觉得她可恨也是真情。感到可爱时就抚摸她的头部;感到可恨时就掐她的大腿。
我们应该理解她的这种矛盾感情(对同一对象所抱的两种相反的感情)是真实的。不要“疑心生暗鬼”,怀疑玲玲姑娘的感情而让她远离婴儿。应该为她喜爱婴儿时的心情表示高兴。
关键是,不要忘记玲玲姑娘还不嫉妒的感情!妈妈怀抱婴儿、照料婴儿是当然之举、不可避免的,但是应注意别燃起她的“嫉妒之火”。尽量使她的爱心和嫉妒心取得平衡,因为这种矛盾心理是无法消除的。
孩子的选择与你不一致时(中)
东东妈妈 的回复: (写于4/22/2002 3:02:34 PM)
一直关注这个帖子的回复,我发现摇篮里的妈妈们大多是受过良好教育的,观念比较西化,但对很多职业以及兴趣的在选择上还是比较功利的。
我有同事,年少时曾经是银河少年合唱团的成员,如今很出名的张也、红豆等人都是她的同学,本来她也很想发展文艺爱好,但工程师出身的父亲认为那不是正业(正经职业),读书是不二的选择。现在问她后悔吗?她说不知道。是的,现在的她平淡的生活着,学历很高,收入很高,虽然没有鲜花和掌声,不是舆论的焦点,但我知道她其实还是有遗憾的,我们无法判断哪个人生更适合她。但她父亲的话代表了很多读书人出身的家长的心声。
我自己也在反思自己的选择,如果让我从小练体操或者花样滑冰,也许我会成为莫慧兰或陈露,如果当初学习了梦寐以求的生物学,现在的我也在实验室里刷烧杯,我们只能顺应命运的安排,不知道哪个是好,哪个是坏。上帝关上了门,一定再会为你开一扇窗的。
翩翩妈 的回复: (写于4/23/2002 2:41:35 PM)
我也正在反省我的想法——即是否太功利了。
你的帖子让我往更深一层想。其实,每个人对成功的理解都不一样,像你和你老公,对“另类”的渴望,也定位在塔尖位置。
如果,只是为了爱好与兴趣,连“另类”的成功也不在乎,还是不是值得付出一生呢?这个问题很深,深得我不敢多想。因为心爱的孩子,毕竟只有一个人生图老师,不敢用来尝试。我欣赏马克思的“理想”:上午打鱼、下午当哲学家,晚上拉小提琴(大意如此)。理想的社会,应该给人提供多种选择,当职业不再是谋生的手段,人生的丰富与美好便是可期的了。否则,当人必须用自己的童年爱好去辛苦谋生时,恐怕快乐会大打折扣。我极喜爱邓肯,她的自传,是我对舞蹈的启蒙教材。但有几人能达到她的境界?
tt801 的回复: (写于4/19/2002 3:51:36 PM)
翩翩妈妈,其实我一直想发个贴子讲讲我的表弟和侄儿的故事,但却总也没空静下心来写。看到你提的这个话题,我又想起这事来。
我的表弟和侄儿同年同月出生。两个多月前,我妈打电话来同时告诉我两个消息:一个是表弟担任男一号的舞剧《情天恨海圆明园》在北京天桥剧场首演,一个是侄子参军去了昆明。这两个孩子都是我看着长大的,从智力来说,侄儿明显地比表弟聪明机灵很多。但两个孩子所处的家庭环境大不相同,侄儿的父母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所持的观念是"树大自然直",唯一对孩子要求的是学习成绩,结果搞得孩子极端厌学(其实这孩子在他感兴趣的方面显得极有天份),初中毕业勉强考上了技校,技校毕业后找了个公司当司机,后来终于对自己的前途有所设想,便主动要求去参军了,但从他写来的信看,仍然对未来很迷惘。而表弟的父母一心扑在孩子的教育上,从小带着他参加了很多的兴趣班,却发现这孩子对其他都不感兴趣,唯独对舞蹈情有独钟,于是父母不遗余力地支持他跳舞。可能正是因为自己有兴趣,这孩子参加舞蹈训练特别不怕吃苦,先在少年宫跳,后来拨了尖,小学毕业就直接进了艺术学校,艺校毕业后被重庆市歌舞团选中,小小年纪就可以挣工资了。可这孩子一心要在舞蹈方面有所成就,眼巴巴地要考北京舞蹈学院,可摆在面前的困难一个是他的文化课成绩并不理想,二来是家庭经济条件较差,但这孩子凭着一股子执著劲,在功课上好好地下了一番功夫,同时也赢得了一大家子人的支持,最后如愿以偿。
呵呵,我讲的故事跟翩翩的情况很不一样,但想表达的意思只有一个: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翩翩的选择尽管不合妈妈的心意,但相信看到女儿执著的热情能够尽情的释放,翩翩妈妈的看法一定会有所改变的。
翩翩妈 的回复: (写于4/17/2002 11:39:22 AM)
孩子可能是五分钟热度,但愿!我从未想过让她以舞蹈为业,她条件并不好。可我想,如果今后她真的一意孤行,我怎么办?
在翩儿面前,我一点儿都没打击她,当然也没有特别鼓励,只是微笑着看她练,表示些许的欣赏。却不免心怀“鬼胎”:我有个同事,儿子做了摇滚歌手,而她原本当然是想让他学些“正经专业”的,所以经常和孩子有冲突。我劝她,要尊重孩子的选择,不要把你的想法强加于人。今天她“幸灾乐祸”地说:哈,你也开始头疼了吧?头疼开始得比我还早呢。
这个社会,种种“另类”的诱惑太多(当然,舞蹈之类还不在其列,但是摇滚……)。如果将来真的与孩子为某项选择有冲突的话,我恐怕做不到像劝别人那样从容——特别是你明知道她不会成功或享受真正的快乐,而她自己又根本不这样认为的话。
翩翩考舞蹈学校这件事,最终的结果可能是淡化或被她忘掉。我是从这件事想到后面:我真的能在孩子选择与自己不一致的时候,依然保持平常心吗?——我是不信任自己呵!而且翩翩是个很固执的孩子。
孩子的选择与妈妈不一致时(下)
孩子太乖巧不一定是好事
爸爸妈妈总希望自家的孩子能够乖巧可爱,特别是家有女儿。但你可知道,太过娇弱、乖巧的孩子很可www.Tulaoshi.com能是出现了“性格偏向”。这可能会让孩子在人际交往上出现障碍,不利于孩子健康成长。爸爸妈妈妈莫因为孩子安静的表现就忽视了这些状况。
孩子太乖也会有问题?
在孩子性格定型的阶段,父母可能会掉以轻心,因为孩子在平时显得乖巧、文静,但往往这种单方面的性格一旦发展起来,会产生偏向行为。所以父母要时刻关注孩子的成长发展,培养孩子性格的全面性。
性格偏向1:娇弱惹人怜的敏感性格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www.tulaoshi.com) 真实案例
娇娇,名如其人,忸怩羞涩地躲在妈妈的身后,紧紧拽着妈妈的衣角,探着半个小脑袋看着初次见面的陌生人。妈妈努力挣脱开她的牵拉,想促使她主动与陌生人打招呼,但这立刻使她非常紧张,整个人躲在了妈妈的身后。无奈的妈妈只好一边解释“这个孩子就是这个样,特别胆小”,一边又转身再次用力把娇娇拖到自己的面前来,“出来啊,怕什么!”可是就是在这样一个过程中,娇娇低声委屈地哭了起来——
“不要怕,胆子大点”是妈妈对娇娇的殷切希望,可这何尝不是娇娇自己的希望呢!但是在很多场合下,娇娇会经常地、自然地表现出一种紧张不安、退缩,这是她的一种性格倾向,所表现出来的典型特征就是:
1、对外界环境表现出异常的敏感,外界稍微有变化就使她紧张与不安;
2、人际交往的能力比较差,喜欢独自安静地玩一些自己比较熟悉的游戏;
3、行为比较缓慢退缩,情绪比较平静;
4、依赖性高,不愿意表达自己的要求。
宫外孕 湿疹 怀孕的表现 手足口病症状 宝宝感冒流鼻涕怎么办 孕中期注意事项 怀孕吃什么好 盆腔炎有什么症状 怀孕三个月胎儿图 爱心提醒: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www.tulaoshi.com) 面对娇娇的胆小与敏感,脾气急躁的妈妈常常控制不住自己而发脾气,但是妈妈的急躁越发使娇娇变得更胆小,而不能真正地帮助娇娇成长。克服性格偏差是一个比较缓慢的过程中,在这个过程中,妈妈可能也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作出新的调整:
1、娇娇在接触和适应新的环境的过程中,需要妈妈前期陪伴,在娇娇渐渐熟悉的基础上,妈妈有意识地让娇娇表现自己。例如娇娇要进幼儿园了,妈妈可以先提前带娇娇去幼儿园中玩几次;进入幼儿园之后,妈妈可以陪娇娇在班级中玩一会再离开,使娇娇对新的环境有一个逐渐熟悉的过程。
2、设置“最近发展区”的任务给予挑战,激发娇娇内在的能力。所谓最近发展区,是指娇娇目前没有达到但是经过自己的努力而可以达到的一种发展水平。例如娇娇目前不愿意和陌生人打招呼,妈妈可以引导娇娇拉着妈妈的手而转到前面来。
精彩推荐:
孩子太听话反而不好
导读:经常听到妈妈们唠叨:“你这孩子怎么这么不听话!”可专家们告诫父母,“太听话的孩子问题更大,因为他们很可能失去更重要的东西——创造力。”
请告诉孩子 你不要太顺从
导读:对于年幼的孩子,总有许多事物会被家长贴上禁止询问、禁止触碰,甚至禁止知晓的标签。而所有的禁止,都会因为孩子的好奇心和家长的一时疏忽,而成为危险的可能性。
>>更多早教知识
12
孩子太“独”怎么办
图老师育儿网友:我的孩子在与同龄孩子相处时,不肯把自己的玩具给其他的孩子玩。有时甚至与别的孩子争抢游乐设施,我在旁边怎样劝说都无济于事,我该怎样做?
茅于燕:你没有说孩子几岁,是男孩还是女孩,所以只能泛泛回答。
孩子不肯把自己的玩具给其他小朋友玩甚至争抢游乐设施,是很常见的。从他来讲,我的玩具我要玩、滑梯我要玩,秋千我要玩,为什么要给“你”呢?
共享玩具、同玩游乐设施是文明社会的行为准则,在儿童从自然人到社会人的过程中经过教育、学习,才能做到。
这里有几个方法供你参考:
1、在家里应该让他把玩具拿来和爸爸、妈妈、甚至爷爷、奶奶一起玩,让他感受到和他人(哪怕是年龄相差很大的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共享玩具的乐趣。
2、假日里带孩子到有小孩的朋友家作客,带几件玩具去,由你组织他们一起玩。一开始一定不习惯,但次数多了会有改变。独生子家庭本来只有一个孩子,什么都是他的,他已经习惯了,现在要改变这个习惯,是会感到不适应的。从不适应到适应要有一个过程,经常提供机会,会缩短这个过程。
3、有时也要带他到公共场所玩游乐设施。开始一定会争抢,因为在家里什么都是他的,现在怎么有人要玩我玩的滑梯、秋千……?不行,就抢,这时要冷静地和他讲道理,一次不行,多次会有效。也要和小朋友讲道理。
4、平时和他讲共享的故事,对他也有用。
5、如果你的孩子已经两岁半了,我建议送他上幼儿园,这对培养他良好的礼貌行为有很大好处。家里的环境是“独”,容易养成孩子自顾自,不尊重其他儿童的毛病,而幼儿园是有很多小朋友,容易养成谦让、共享、关心他人的好品德。
孩子的选择与你不一致时(下)
悄悄 的回复: (写于4/18/2002 11:51:07 AM)
你说的问题让我一下子回想起80年代中期我还是一个初中生的时候。一天,爸爸同事的爱人来我家送东西,委托即将出差到深圳的爸爸给她的儿子带去。(东西之多让人恐怖)。妈妈陪这位优雅的阿姨聊天时得知,她的儿子毕业于一个重点大学的城市环保系,这在80年代中期已经是非常不错的了,而他毕业后却非要选择当一名流行歌手(那时这个词汇差不多是个贬义词),阿姨强装笑脸地答应了。那天两位母亲聊了很长时间,阿姨一脸愁容、无奈和忧伤。我看着两位忧郁的母亲纳闷,在初中女生看来这位哥哥简直是弃暗投明。我记住了他的名字,心想有一天他出名了你们就会觉得自己今天可笑了。十几年过去了,他没有出名,因为父亲工作变动我们也和她家再没联系。我现在深深理解了这位阿姨当时的心情,如果有一天换了我们面对,我们会如何做……
从翩翩目前看,似乎只是感兴趣而已。让她自己选择吧,也许真的学的很出色,老师要破格录取不是没有道理的啊。也许过段时间翩翩又对国际象棋呀、武术呀感兴趣呢,让她多接触形体的美,各种形式的美,不是很好的事情吗?
翩翩妈 的回复: (写于4/18/2002 10:37:21 AM)
其实,正是因为不想伤害翩翩的“执着”与“理想”,我才如此犯难。
今天早晨,翩翩一起床,听外婆说“两年以后,小兔子就长大了!”(我家养了一只兔子)翩翩立即宣布说:两年以后,我已经在北京了!全家人都奇怪,她说:你们怎么忘了?两年以后,我就去爱莲舞蹈学校了!我对翩翩说:妈妈原来以为和你能一起呆到你18岁,没想到8岁你就要出家门啦!她同情地看着我:是啊,而且学舞蹈的话,寒暑假可能也要在学校练功的!
翩翩从前可不是这样的,她的“恋母”情结重极了!对有人劝她住校、妈妈出差,都会泪眼婆娑。现在,为了学舞蹈,她居然全都不在乎!我真是见识了她的“执着”。姐妹们,如果你们的宝宝,8岁就要脱离原来的学习轨道,弃学到另一个城市从事她并不适合的“专业舞蹈”学习,很可能这个选择,会影响她的一生。你们真的会鼓励并支持吗?我原以为翩翩只是一时热情,我只是担心将来会有类似的冲突,现在,我是在为两年后担心了。如果我真的鼓励这份热情,翩翩会不会在20年以后,冲我嚷嚷:你是妈妈呀,怎么能由着一个六岁女孩儿任性呢?
S&J 的回复: (写于4/18/2002 1:52:26 PM)
我在美国念书时,曾经亲眼看着一个男孩子在足球场上摔伤颈椎,差点全身瘫痪,后来他好了,可是我无法忘怀,当时才18岁的我就决心如果以后有儿子,决不让他踢美式足球。如今我真有个儿子,还就偏爱踢球,虽然还不是美式,可是我已经开始担心……
我妈妈有个老朋友,儿子22岁,跳芭蕾舞的。我妈每次提起他就说那孩子可惜了,好像他做了什么坏事!可以想象他父母这么多年承受了多少压力,那男孩子现在去了法国深造,在我看还挺有成就嘛!呵呵,好像我比我妈还进步了一点点?!
翩翩还小,2年里变化可能很大。如果两年后她真的还要走这条路,你也只能支持她了,谁让我们是父母呢?至于她以后会不会埋怨你不拉住她,我想你也想不了那么远了,真有这么一天,你也只能说:妈妈不是完美的,妈妈做妈妈时也是边学边做的,错误肯定有。不过妈妈是尽了心的。我想翩翩会明白的!
hxysbaby 的回复: (写于4/18/2002 12:01:02 PM)
你说的这种情况,我曾经见到过。我的一个同学的儿子拉小提琴,拉的非常好,无论乐感和练习的自觉性都非常棒,教他的老师建议孩子报考中央音乐学院附属小学,孩子的妈妈比较犹豫,因为孩子的功课同样非常优秀(我想你的翩翩也如此),孩子的妈妈觉得孩子的能力比较强,希望孩子不只专业于提琴,希望他能上大学,在其它方面都有所长,我认同孩子妈妈的想法,英国前首相希思不也同时是一个小提琴家吗。
孩子的妈妈没有武断地阻止孩子报考,因孩子那时还小,不到考试的年龄,而是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慢慢的引导孩子,让他自己逐步去发现提琴外的其它精彩世界,现在孩子六年级了,已经放弃报考中央音乐学院附小的念头,但这并不影响孩子拉小提琴,他图老师现在已被北京青少年乐团破格录取成为团里年龄最小的小提琴手,并准备考北京的八中。
我想你的翩翩还小,有这样那样关于学习舞蹈的幻想是很正常的,鼓励她继续跳舞的同时,应要求她不能荒疏功课,经常给孩子讲讲其他有艺术才能但在非艺术领域做出贡献的人的例子,这样的人很多呀。
这个阶段的孩子有一定的逆反心理,强制反对反而会产生副作用。况且,从现在到翩翩下次考舞蹈学校的时间还有两年,难保她不会对其它产生兴趣呢。鼓励孩子把一件事情做好,也是培养孩子的毅力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