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龄前儿童正是探索和学习的时间,在这时家长要扮演好自己的角色。适当的表扬和鼓励孩子是有益无害的,但是也要注意方法,以免孩子出现骄傲心理。
【 tulaoshi.com - 表扬鼓励 】
促进亲子关系的重要技巧之一,就是鼓励。鼓励就是将你的注意力放在宝宝的天赋与能力上,帮助他们在成长过程中,建立自信与自尊。鼓励可以让宝宝信任自己的能力,并且能够帮助宝宝学习并接纳自己的错误,进一步从错误中学习,同时也可让宝宝培养出接纳不完美的勇气。表扬孩子也是一门学问。
赞美,鼓励,大不相同
很多父母以为赞美就是鼓励,其实赞美跟鼓励并不相同,赞美可能会使人挫败、气馁,但鼓励就不会出现这些负面的效果。为了区分两者之间的差异,让我们先来讨论一下赞美与鼓励的目的与效果。
赞美是一种奖赏方式,是在竞争后获得的东西,它只提供给胜利者与最优秀的人。赞美型的父母常对宝宝说:“如果你做了什么什么,你将会得到奖赏!”而这些事往往是从父母的观点与角度出发,认为那是不错的事情,所以赞美是一种促使宝宝去追求外在奖赏的方式,尤其是父母所认定的好的事物。
鼓励是针对宝宝的努力或进步所做的,当然也包括小小的进步,只不过,重点在于对宝宝潜在的能力与价值的肯定上,所以说,鼓励是一种促使宝宝发挥及贡献自己潜能的方式。鼓励型的父母对宝宝与别人之间的比较不太感兴趣,他们关心的是:宝宝是否能够自我接纳?是否有足够的勇气来面对困难?鼓励的目的,在于帮助宝宝发现自己有价值。因此,鼓励是通过内在的自我奖励来激励宝宝的,和赞美是不一样的。
学龄前儿童正是探索和学习的时间,在这时家长要扮演好自己的角色。适当的表扬和鼓励孩子是有益无害的,但是也要注意方法,以免孩子出现骄傲心理。
一、家长如何表扬鼓励孩子
1、整体性的表扬:就是对幼儿做出一种整体性的判断,强调他个人的能力,如“某某真聪明!”“某某真能干,加油!”“你真棒!”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www.tulaoshi.com)2、强调过程的表扬:幼儿在完成某一任务或从事某一行为的过程中,对他所付出的努力程度或所运用的方法进行评价,强调他的努力。如“你真努力!”“你今天很认真,不错!”“这件事情你做得挺好,因为动了小脑筋!”
3、强调结果的表扬:即对幼儿某种行为的结果图老师进行反馈和评价,强调他的成绩。如“全答对了,很好!”“今天你玩玩具的时候没有去争抢,真好!”“你今天吃饭很快很干净,不错哦。”
除了之外,为了避免造成孩子骄傲心理,在表扬鼓励孩子时要注意什么呢?
宫外孕 湿疹 怀孕的表现 手足口病症状 宝宝感冒流鼻涕怎么办 孕中期注意事项 怀孕吃什么好 盆腔炎有什么症状 怀孕三个月胎儿图 二、家长表扬鼓励孩子的注意事项
1、孩子有天生的感悟力。不要认为孩子还小,看不出个阴晴冷暖来,其实人的感悟力和交流能力天生就存在了。也许小宝宝还不会说话,但他已经可以通过你的语音和表情来感知喜悦还是忧伤,比如笑脸和高昂快速的声音一般都代表快乐的情绪,当宝宝感受到愉悦的信息时,他也会感到快乐。
2、注意用多元化的表达方式。宝宝的年龄越小,我们给予他鼓励的方式就越要多元化,这样他才能从感官上得到最大程度的接受,比如鼓掌、微笑、拥抱、眼神的交流、说“你真棒”等等,动作和语言相结合的话,效果会更好,因为宝宝会感觉到更大力度的鼓励。
3、鼓励要发自内心。虽然鼓励并不需要额外花费什么,但是请记住,所有的鼓励和赞美都要是发自内心的真诚的鼓励,一味地鼓励个不停并不一定都是正向的积极的鼓励,反而可能让孩子对大人产生质疑和不信任感。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www.tulaoshi.com) 家长表扬鼓励孩子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哦,方法是很重要的。
精彩推荐:
赞美不如鼓励,正确表扬孩子
过分的鼓励妨碍孩子内在责任感的形成
过度的鼓励往往意味着过度的关注,而在幼儿园,老师要照管三四十个孩子,不会单单关注你的宝宝,因此,在家中受到如影随形的密集夸赞的孩子,在幼儿园往往会有这样天真地发问:“老师,我把上衣穿好了,你还没表扬我呢,你为什么不夸我是天使?”“老师,洗手前我帮彬彬卷了袖子,你为什么不夸我‘真了不起’?”表扬当然会强化好行为,但如果孩子是为了赢得夸赞而去刻意表现,好行为依旧缺乏内在动力,好行为依旧是脆弱的。
我们不得不承认,过多过滥的鼓励削弱了孩子的责任感的形成,他甚至会因此变成一个“小两面派”,大人看得见的时候是积极和无私的,大人看不见的时候就变成唯我、自私和惰性十足。
过多物质激励,生成“凡事先讲条件”的秉性
有的父母为强化宝宝的好行为,经常投其所好地用孩子喜欢的玩具、食物、童车等来“笼络”他。这种“鼓励”行为偶尔为之是可以的,也会为亲子关系创造一番惊喜。但如果形成了习惯,反而会削弱孩子从做事的过程中获得快乐,并可能让他养成做什么事情都会索要“奖品”,并讨价还价一番的毛病。比如宝宝尝试着用小肥皂洗袜子,原本可能是因为这是一种“全新的游戏”,“很有趣”,你如果大惊小怪地为此奖励他一辆遥控汽车,也许宝宝下次会为了洗手帕再跟你要一辆玩具汽车,而自由自在地与肥皂、清水玩耍的乐趣,反而在此功利的目的下大大地减少了。
所以,记得不要将物质奖励与宝宝的做事欲望挂起钩来,下一次,他再有“嘻(洗)刷刷”的欲望,对他说一声,“你真能干,能自己做事情了,真让妈妈高兴。再说,洗袜子本身也很有趣。”这就够了。
在宝宝的成长过程中,越来越多的父母认识到,鼓励要具体、真切和低调,不要使用不着边际的夸张口吻,鼓励应有度。具体到我们表扬孩子的行为上,我们不妨做到:
偶尔表扬就可以
心理学家早就发现,表扬带来的“喜悦度”,常常是跟表扬的频密度成反比的。因此,当宝宝的好行为逐渐巩固后,就不必经常表扬他了,免得表扬慢慢成为“鸡肋”。偶尔的表扬,足以让宝宝明白,父母仍在关注他,但,好行为是让他自己受益,不是为了父母的欢心。比如,孩子有5次或10次做得不错,只表扬他一次就可以,亲子双方都会觉得这样“更自然”。
更多地使用“身体语言”
宝宝越大,感觉得到父母的口头鼓励越容易,而亲密的“身体勉励”越难。也是,父母会觉得5岁以后的宝宝不再喜欢搂抱、亲吻这样的表扬和鼓励方式,“在公开场合,这令他们害羞”,不过,这并不等于孩子只期待口头表扬的方式。可使用更巧妙的身体语言来说明“你真棒!我为你刚才的行为骄傲!”父母可以使用更有默契感的手势和动作,如对孩子眨眨眼睛、竖起大拇指,这可以让孩子知道,你一点也没有漏看他的表现,这比当众赞扬他更令孩子欣喜。
下面就给大家介绍5个方法:
一、坚持原则。由于溺爱,有些父母无原则地对孩子的种种行为加以赞美,造成孩子是非不清,骄横跋扈的坏习惯。孩子按大人的要求去做了并做得很好,就应该及时赞美,做了不对的事情,即使孩子哭闹,耍赖皮也千万不要迁就他、说好话。否则,赞美就会失去原有的积极意义。
二、及时赞美。孩子做完某件事或正在进行中,就给以适当的赞美和鼓励,效果很好。如果一时忘记了,应该设法补上去。如:孩子在老师的说服下,吃饭时终于肯吃蔬菜了,父母应立即予以赞美。
三、就事论事。不要直接赞美孩子整个人,而应该赞美孩子的具体行为。也不要夸大其词,这样会使孩子沾沾自喜,自以为了不起。如:孩子对七巧板十分感兴趣,常常拼出一些新颖的图案,“这孩子真聪明。”这种赞美就显然不恰当,而应当就事论事,可以这样说:“这个图案真不错。”否则,言过其实的赞美会给孩子播下虚荣的种子。
四、当众赞美。孩子应当得到赞美时,应当着别人的面前得到。孩子的成绩当众传播了,这就是双重的奖励。如,孩子的妈妈说:“孩子很懂礼貌。”以后孩子总是十分小心地维(图老师整理)持这种赞美,并且养成懂礼貌的好习惯,每次将客人送到门外,都会说:“再见,请以后再来玩。”
五、掌握分寸。孩子经过努力做出了成绩,或者他做完了他理所应当做的事情,他都应该得到赞美。但在日常生活中,注意不要重复赞某件事情,当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后,就可以适当减少对孩子这一方面的赞美。赞美孩子并给以适当的奖励或是亲吻或是搂抱,都会给孩子以奇妙的力量。
赞美就是这么容易,可以是一句温暖的话,也可以是一个轻轻的拥抱。学会赞美,让孩子更加进步!
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常常会犯很多的错误,大部分家长都会怒火中烧,而且,怒火中烧的程度是随着孩子的年龄而逐步增长的。在孩子小的时候,学会一点点本事,家长都会欣喜若狂,为孩子的进步鼓掌高兴。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对孩子的要求也渐渐提高了。第一个分水岭是孩子上幼儿园后,身边有同龄的小朋友做参照,家长对孩子的态度也发生了微妙的变化。很多家长会对孩子说,你怎么就是学不会这个呢,我说了多少遍了,你怎么就记不住呢……这时候,要家长耐心地等待孩子每一点一滴的进步,真的需要家长有非常好的心态,和极高的涵养。很多孩子会受到越来越多的责骂,但是,责骂解决不了任何问题,孩子还是老样子。对于大人,批评可能是促进我们成长的一个方式,然而,对于孩子幼小的心灵,他们不懂得生活的粗砾,生活对他们来说,就是探索,他们要在这个并不熟悉的世界上,一点点的学会,一点点的接受。如果家长用过高的标准来要求孩子,没有鼓励,没有表扬,只有批评,孩子会渐渐丧失探索的兴趣。鼓励有的时候也是一种信任,孩子不愿意辜负信任他的人,为此会调动自己所有的能量,让自己符合信任者对他的鼓励。
近代教育学家第斯多惠就曾经说过:“我们的教育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鼓励、唤醒、鼓舞。”对于儿童,鼓励、唤醒、鼓舞尤其重要。
我记得有一次看撒贝宁的专访,谈到他的高中时代。撒贝宁说,一直到高二,他都属于班上最调皮的学生,学习成绩也不好,所有人都看不到他的希望,包括他自己。高三时,换班主任了,是一名非常有经验的全国优秀教师,他摸着撒贝宁的头说,这孩子聪明呀。那天,撒贝宁从老师眼里,看到了久违了的信任和鼓励。从此他一改常态,把所有的心思都放在学习上,一年后,撒贝宁考上了北大法律系。他说,是这个老师改变了他的人生,其实,是鼓励改变了撒贝宁。每个孩子内心,都有一盏灯,但是,可能这灯有油,有灯芯,却没有火苗,处于暗晦的状态,这盏灯就叫希望。家长最主要的任务就是点燃孩子心里的这盏灯,让它发出万丈的光芒,永远照亮孩子生命的道路。
儿童时期,心理不成熟,不稳定,没有是非标准,青春期以前的儿童,对自己的认识,完全来自外界的反馈。父母老师认为他们是什么样的孩子,他们就认为自己就是什么样的,他们需要在大人的鼓励中确定自己的自信,他们是通过成人的认可和肯定而确认正面的信息,鼓励会让他们认识自己的优点,拥有成就感。所以,如果要养育一个好的孩子,就一定要多用鼓励,多挖掘孩子身上的优点。
琪琪是个性格温顺的女孩,不爱说话,不自信,在班上属于不调皮,不捣乱,也不突出的孩子,不需要老师很用心的关照。琪琪的性格不是妈妈的理想状态,琪琪爸爸妈妈都是少言寡语的,但是他们希望女儿能活跃。琪琪妈妈曾经失望的说:“看来孩子的性格更多的还是要受到父母亲的影响,虽然我希望琪琪能活泼开朗,但事实上,她还是跟我非常像”。琪琪是个心里很有数的小东西,有一段时间,琪琪闹情绪了,她说上试唱课时,因为听不准音阶,老师总批评她,她不想再上试唱课了。琪琪的妈妈做了很多工作,让琪琪相信,老师还是喜欢她的,但是她做错了就要批评。琪琪勉为其难地去了,但是课堂上,她非常紧张,害怕自己再犯错误,于是,她更分不清听到的音阶。琪琪的妈妈发现,思想工作解决不了琪琪的问题,让琪琪从心里喜欢试唱课,这才是最根本的解决办法。她妈妈买了很多小礼物,然后就去同老师沟通,请老师在下一次课上重点关注琪琪。琪琪完全是在妈妈的哄骗和保证下,硬被塞进教室的。看着战战兢兢的琪琪,试唱老师笑了,他在钢琴上轻轻弹了两个非常简单的音,请琪琪听,琪琪不费力气就听出来了,老师拿出一个小礼物,作为琪琪进步的奖赏。琪琪的脸上,马上就出现了光芒,听出来的音也越来越多。下课时,琪琪像小燕子一样从教室里飞奔出来,她激动地告诉妈妈,今天试唱课,她表现最好,老师不停地夸奖她,全班就她得到的礼物最多。看着站在一旁,对着她们母女微笑的试唱老师,琪琪妈妈长出了一口气。鼓励在琪琪身上拥有了效果,琪琪妈妈很高兴,她决定以后对女儿一定要多鼓励,少批评。
鼓励非常重要,鼓励可以增加儿童的信心,可以提高兴趣。其实不只对孩子,就是大人,鼓励都能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曾明确指出:“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依赖于兴趣。”而鼓励是提高兴趣的最好的方法。
有一天,一个小女孩碰到了一个吉普赛女人,这女人摸着女孩的额头说:你将来会是一个了不起的女人。这个小女孩就是后来的居里夫人。
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发现,一个没有受到激励的人,仅能发挥其能力的20%至30(图老师整理)%,而当他受得激励时,其能力可以发挥至80%。因而,即便有完善的个性,极高的能力,完美的条件,但是,只要缺乏前进的动力,一样难以实现最后的目标。鼓励就可以让我们的孩子在漫长的人生之路,不断地加油,不断地前进,不断地充满活动和动力。
鼓励教育在目前的教育中,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老师父母,都认识到鼓励能产生前所未有的效果,但是,只有鼓励就足够了吗?鼓励的背后,还需要家长做什么样的努力呢!这可能是很多家长都未来得及仔细考虑的问题。
1234
成年人会有自己的社交群,小孩也有自己的伙伴群体。在与伙伴的相处中,孩子已经在不知不觉中锻炼着自己的社交能力。可是,我们也看到有些小孩似乎很不受别的小朋友欢迎,常常只能一个人玩,这样长久发展下去可能会对宝宝的健康成长造成阴影。因此,如何帮助宝宝愉快地和同伴相处,提高他的社交能力,就成为了父母们必须要关心的问题。
温尼伯大学发展学教授黛布拉·迈尔认为,假想游戏的开始似乎标志着孩子的互动能力正在逐步培养起来。一些孩子会玩带有角色(你当小孩,我当爸爸)和情节(买锤子)的假装游戏。在表演一个故事时假想旁边有一个朋友可以帮助孩子了解他自己,以及他和他周围的人的感受。迈尔解释说,不要低估这些早期友谊的价值。它对孩子们感情和社会意识的发展以及了解周围的世界很有帮助。那么,怎样帮助孩子与伙伴建立友谊呢?结合迈尔的看法,小编推荐以下8个方法:
1、教导孩子主动与他人交往。孩子适当主动地跟其他小朋友接触、熟悉,能让小朋友觉得自己受重视,也会对对方有个良好的第一印象,这对能成为朋友是有很大的帮助的。
乐乐是家里的独生子,习惯了别人以自己为中心,事事顺着自己,没有主动跟人表示友好的想法。但在与伙伴相处时,其他小朋友并不这样想,他们常常会忽略在一旁不说话的乐乐。乐乐没得到想象中的“照顾”很难过,开始排斥与伙伴的交往,乐乐妈察觉到乐乐的异状后,鼓励乐乐主动跟伙伴说话、主动说出自己的想法、主动参与到游戏中,刚开始,乐乐会不习惯,但当乐乐体验到与伙伴相处的乐趣后,就变得更擅长主动与别人交往了。
2、教育孩子在加入一个游戏前先问一问“我可以帮什么忙吗?”或是“我可以一起玩吗?”。有些孩子对于自己正在玩的游戏有非常明确的想法,他们会因为其他孩子的突然加入而不高兴。试想一下,孩子们正玩得起兴,突然被人打断,肯定很不开心,也很烦躁,怎么能心平气和地接受闯入者呢?因此,找好时机事前询问,让其他小孩有心理准备,就会让孩子比较容易被伙伴接受。
3、教导孩子轮流玩的概念。对于一些没有耐心的孩子来说,在其他孩子骑着小三轮车的时候干等是十分痛苦的。因此他们或许需要一些你的帮助:“还有一分钟就轮到你了。你打算在哪里骑?”。或者是鼓励自家孩子与其他孩子趁这段时间聊天,减少无聊感。在家里父母也可以教导孩子“轮流玩”的概念,在看动画片遇到广告时、在做菜时等等,可告诉孩子:有很多事是需要时间的,着急是解决不了问题的,要耐心等待。自己想玩,别人也想玩,最公平的方法就是轮流玩。
4、为减少争执,在开始玩之前问问孩子,哪些玩具是他特别喜欢的。并且尽量准备两倍的玩具。这样,就可合理分配玩具,避免孩子们在玩时因玩具不足或争夺同一玩具而发生争执。现实中孩子因为玩具起争执甚至出现意外,是不少见的事。知心的妈妈应该在类似的情况下多考虑点,为孩子们创造一个和谐的环境,这对刚认识的孩子们进一步的熟悉是尤为重要。
5、让孩子学会关心别人。这一点要让孩子从一点一滴做起,比如说,小弟弟的玩具掉了,你可让他帮助捡起来;小弟弟小妹妹摔倒了,鼓励孩子去扶;老人家要拿远一点的东西,鼓励孩子帮忙拿,他如果这样做了,可以好好表扬一下,让他知道这是很对的,是好的做法。让孩子体会到任何人之间是一种相互依存的关系,每个人都需要别人的帮助,每个人都应该尽可能帮助别人。因此,感恩教育对孩子也是很重要的。
6、许多善于交朋友的小孩都很有礼貌——— 经常说“对不起”和“谢谢”。无论碰到认识也好,不认识也罢,主动地和人家打招呼,“哥哥好、姐姐好、弟弟妹妹好、阿姨好、奶奶好”等等。对人说话彬彬有礼是有教养的表现,也能受到其他小孩的欢迎。有时,一些赞美的话也很有效,比如说“我很喜欢你的洋娃娃”等。可以教导你的小孩用这些话来和他喜欢的孩子交朋友。赞美不是奉承,而是要引导孩子发现同伴的优点,能够发自内心地赞美别人,如果孩子不是很能发现别人的优点,家长可以适当地提示,但不要一味的表扬别人,否则会引起孩子的不满。
7、准备好坐在地上和你的小孩以及他的朋友一起开始游戏。当游戏步入正轨,孩子们都投入进去之后,你就可以悄悄地离开了。刚开始和孩子们在一起是在帮孩子能够自然一点进入伙伴中,游戏开始时离开能让孩子们放开自然地玩,也是让自己的孩子独立地面对与同伴交往,真正提高自己的社交能力。不然,一味地期待父母的帮助,孩子是学不会交往的,也得不到持久的友谊。
8、尊重个人的性格。某些孩子只是比别人更善于交际。而有一些孩子则需要大量单独玩的时间来平衡他们与朋友的相互影响。因此,也不要一味地催促孩子去与其他孩子玩,适当的社交经验已经是足够的了,如果太频繁,孩子可能会反感或养成不恋家的心理。如:有些家长为了培养活泼开朗的孩子,总是准备一大堆的室外活动,让孩子接触各色各样的人。以至于孩子产生了厌烦心理,进一步发展为事事反抗父母,亲子关系变得紧张起来。
来源:http://www.tulaoshi.com/n/20151212/10382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