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孕 孕期 分娩 月子 新生儿 0-1岁 1-3岁 3-6岁 快速怀孕 怀孕初期症状 怀孕同房 宝宝起名 孕妇食谱 孕妇水果 孕妇感冒 孕妇便秘 月子餐 宝宝食谱 宝宝发烧 宝宝咳嗽 宝宝腹泻 疫苗 产后同房 幼儿早教 生男生女 婴儿湿疹

有钱也不要“富养”孩子

2015-12-12 12:44 91 1 收藏

什么是高风险孩子呢?高风险孩子也就是指那些脾气很大,动辄发火的孩子。这些高风险孩子是引入“孩子中心育儿法”并付诸实施的国家特有的现象,已经成为棘手的问题。这些高风险孩子在性格方面会有很多缺陷,导致学校

【 tulaoshi.com - 避免 】

“粗养”的孩子更健康

  很多人会有这样的一个感慨:如今生活条件好了,小病不断的孩子却似乎越来越多了。爷爷奶奶辈的老人都记得,他们那时候带孩子没有现在这么用心,营养也没现在这么好,但那时候的孩子几乎很少生病。即使偶然生病,也没有整天泡在“药罐子”里。这是什么原因呢?

  最近美国有研究发现,“脏一点的孩子”更健康。研究发现在皮肤表面有一种叫葡萄球菌的细菌,让孩子适当接触这些细菌,可以增强免疫力。由此可见,农村的孩子,整天在外面滚爬摸打的,看上去脏兮兮的,但他们并没有因此而生病。相反,在城市里,我们经常会见到这样的场景:在公园、小区里,妈妈带着孩子在玩,手里还拿着一包消毒湿巾,只要孩子碰一下他们认为脏的东西,就随时擦一下孩子的手;家有婴儿的父母,更是把消毒做为头等大事,把各项消毒措施做得滴水不漏。

  我市著名产科专家林莲莲介绍,都说“病从口入”,这对于免疫力相对较弱的儿童来说,是有科学依据的;但也不能洁净过度。因为科学证明,如果婴儿首次接触细菌的时间太晚,患病几率反而会增大;同时,在婴幼儿时期的成长环境如果过于洁净,将影响其免疫系统发育。

  孩子感冒了,家长如何处理?在我们记忆中,小时候感冒了,就喝一大碗热的姜葱水,睡上一觉,过几天也就好了。而现在,儿童感冒药品种多样,美林、泰诺林、金克诺……很多家庭里都常备这些药品,退烧的、镇咳的……家长一看到孩子发烧、咳嗽,就紧张得不行,赶紧给孩子喂药,殊不知,这样更容易损伤孩子的免疫力。

  市二医儿科主任邵山鹰介绍,孩子感冒发热并不全是坏事,因为它可以刺激孩子的免疫力,免疫力从而得到增强。而且,80%的上呼吸道感染都属病毒性感冒,病毒感冒本身就是一种自限性疾病,通常在3-7天之内就可以自愈。而如果家长盲目给孩子用药,尤其是用抗生素,反倒会损伤孩子的免疫力。现在很多家长一来医院,就要求医生马上给孩子输液退烧。这样的结果是,形成了恶性循环:孩子感冒必须得服药,不然很难靠自身的免疫力消灭病毒;服了药,免疫力随之也变差了。

  邵山鹰认为,养孩子也是一门学问,太放任和太关注都不好,而如何掌握好这个平衡点,就需要家长懂得积累经验,做个有心人。

www.Tulaoshi.com

孩子“照书养”对不对?

  Peter妈:27岁,银行职员

  Peter:男,18个月

  我和我先生老家都不在这里,生完孩子婆婆来照顾了半年就回老家了。宝宝只能托付给保姆。好在我的工作能准时上下班,所以时间上还比较宽松。

  我的育儿经验就来自书籍和杂志。奶奶和姥姥都靠不到,而且他们的观念很旧,比如宝宝是7月份出生的,婆婆居然想用被单包个“蜡烛包”,那还不中暑啊。亏她想得出来。

  而且男宝宝小时候的问题很多,比如包皮过长、隐睾之类的,到底怎样的情况比较严重,怎样的情况必须去医院,书上和杂志上都有介绍,根本不用发愁。但是让婆婆知道这些事情,那就够呛,够麻烦了。所以我是宁可苦我自己,自己看书,自己指导保姆的好。

  句句妈妈:32岁,公司主管

  句句:女,10个月

  我是不管女儿的,工作那么忙,那里有空管啊。当时我就和我先生说,我不要孩子,但是架不住4位老人吵啊闹啊的,所以还是生了。

  不过我跟我妈说,要孩子可以,我是不带的,你们带。现在女儿的事情都是我妈说了算。有时候在家里比较空,要给宝宝换尿布啊,喂奶啊,我妈就非要我去做,说要培养亲子感情,那就在我妈的指导下进行。

  至于上网查育儿资料,看书啊什么的,真是没有空啊,而且我觉得没有必要。我妈把我带得挺好的,大学毕业,工作也算体面,我妈的经验足够了。

  丫丫妈:30岁,大学教师

  丫丫:女,26个月

  我的宝宝已经两岁多了,吃喝拉撒的难关已经过去了,现在我们关注的是她的个性发展和能力发展。我们希望对她的教育,能让她更独立、更勇敢。

  这样的要求,祖辈那里的经验完全派不上用场,只能自己摸索。育儿书籍一般又比较注重传统的吃喝拉撒等保育内容,对教育的关注实在很少。没有办法,只能到网上去搜。以前没有这样的习惯,现在才发现网上的育儿内容真是多,真有老鼠掉到米缸里的感觉。

  但是时间长了,问题又来了,网上的资讯虽然多,但很多是自相矛盾的。有的说要多鼓励宝宝,可以让宝宝建立自信;有的又说宝宝还是需要批评的,否则就太容易骄傲了……我现在迷茫中,到底听谁的好?

  育儿资讯,究竟该听谁的?

  三位妈妈的情况各不相同,所以处理的方式也各不相同。无法说谁的做法就一定好,谁的做法就一定不好,只能说适合自己的做法才是理想的。

  养育宝宝,是非常浩大的工程,所需要的知识也包括多个方面。医学的、营养的、教育的、心理的、生活常识的,哪些方面少了都不可行。简单的一个人、一本书、一个话题都不能彻底解决孩子发展中的问题,因而育儿资讯的收集应该是多元化的。

  书本和杂志的优缺点:内容比较准确。一般来讲,作者都是相关领域的专业人员,而且有专业编辑的把关,育儿知识都是有依据的。内容涉及面会比较广,但是一些生活中的具体问题,可能没有确切的、针对性十分强的答案。

  祖辈经验的优缺点:对于生活中的具体事件,都有很实际、很操作化的解决办法。同时有些经验可能有偏差,并不正确。

  网络的优缺点:内容丰富,能反映一些最新的育儿理念,但是由于人人都有言论的自由,因而内容的准确性有疑问。

  基于育儿资讯的来源处都有一定的缺点,所以新手妈妈和准妈妈们应该多接触各种信息,不要把自己局限于一种信息渠道。

  总之,孩子的教育不要迷信于某一本书,或者某一个专家,多看看多听听,尽可能筛选到育儿方面的正确知识。

怎样避免养出高风险的孩子?

  动辄发火的孩子在增加

  1966年秋,日本引入了《斯伯克博士育儿经》(本杰明·斯伯克著),其中一个章节——“身体的接触和心灵的纽带”,引起了大家的共鸣,于是在日本“skinship”这个英文词典里没有的和式英语被创造出来,大家开始实践基于“父母的爱和身体接触”的“孩子中心育儿法”。

  从那以后经过了40年,育儿问题越来越成为深刻的社会问题,“动辄发火”的孩子在继续增加,而且趋于低龄化,现在即使在1到2岁的幼儿中也能看到很多“动不动就发火”的孩子。在日本过去30年中,“家庭内暴力”、“校内暴力”不断上演,家庭瓦解、学校教育荒废,这都是因为这些孩子存在的缘故。

  现在,不去学校、不上学、闷在家中、欺负他人以及虐待儿童等严重的问题几乎淹没了家庭和学校教育,这些都是“孩子中心育儿法”养育出来的孩子身上的问题。动辄发火的孩子不仅在日本,以美国为主,瑞典、德国等欧洲国家也同样发生着由他们引发的校园暴力以及过激暴力行为。

  在日本,当初动辄发火的孩子们到了生育年龄,变成了“动辄发火的父母”,在家庭中滑向虐待儿童的危险。“动辄发火的孩子”在传向第二代。

  放弃了“孩子中心主义”的国家

  “孩子中心育儿法”到底错在哪里呢?

  我想在第一部就澄清这个问题。用现在的认知神经科学(脑科学)信息来验证(演绎),也会发现这一方法存在很大的缺陷。了解其真相,你就会充分理解今后怎样育儿才不会失败。我相信这一点。

  美国在20世纪90年代以后,以认知神经科学和认知心理学提供的很多依据,认识到了“孩子中心主义”育儿方式的错误,反省之余,从www.tulaoshi.com1997年开始另谋他途,那就是教育第一线的“零宽容方式”。(参考第十八章)同时,美国家庭内的“孩子中心育儿法”也改变了方向。到现在过了10多年,再没有产生大量的高风险孩子,教育第一线也恢复了平静,学校教育质量也得到改善。

  英国的撒切尔夫人在担任首相时,也曾强烈批判“孩子中心主义”,认为它是教育荒废的根本原因,她设立了教育水准局,以此纠正教育偏颇,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10年前走偏的瑞典也采取了各种对策,现在都得到了改善。数年前一直为校园暴力所困的德国也在采取紧急的对应措施。

  可以肯定的是,许多国家都收到了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传达的信息,从幼儿阶段就纠正了“孩子中心育儿法”,所以他们的“动辄发火儿童”在锐减。

  日本的对策不进反退

  日本还在拘泥于“孩子中心育儿法”,甚至还大力推介这种育儿方式,母子必读手册上也是如此。所以在家庭中,育儿对父母特别是母亲来说是件“严酷的劳动”。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www.tulaoshi.com)

  与此同时,学校教育的状况更是一味恶化,校园暴力持续增加,原因在于孩子们的忍耐力低下,“不能抑制自己的感情”。利用手机暗地欺负同学的事情也在增加。

  对于突发的“是谁都行”的冲动杀人案件,以及因为琐碎理由就“杀害父母”的案件,日本一直没有具体的解决对策。

  日本的判断失误带来错误的决策。日本错将原因归于“学校教育”不好,2000年4月开始改原有的“填充式教育(重视死记硬背——译者注)”为“轻松教育(重视学生的自主学习——译者注)”,降低了教育水准,试图解决问题。在之前,20世纪80年代以后也曾实行阶段性的教育课程变更和削减,这是大家都知道的事情。

  但是,这些到底都是预测失误。教育水准的降低只会使孩子的学习能力下降,在问题的解决方面根本于事无补。

  于是,人们又将原因转向家庭教育,变本加厉地追捧“孩子中心主义”。借此东风,社会上推荐的“孩子中心主义”的育儿书泛滥成灾,现在书店里的育儿书有9成以上都是那种书。2000年以后这种倾向愈加明显,甚至出现了畅销书。

  不幸正在于此,这使原来的难题更加难以解决。很多父母都认为正确的育儿方针就是“让孩子想怎样就怎样”,这就等同于放任自流。随后,“动辄发火的孩子”越来越低龄化,最终连1到2岁的幼儿中也出现了这样的情形。到底为什么会变成这样?

  原因在于孩子自身

  “后进生”,“校园暴力”的根本原因在于孩子自身。学校的“填充式教育”、“偏差值教育”等都不是原因。教育困难的原因其实在于孩子,教育困难就是孩子自己的困难。

  “踏实不下来,不听老师的话,没有同情心,没有合作精神,不体贴人,不守规则,自私任性,动辄生气,暴力,没有耐性,不能忍耐和坚持,没有包容性,容易厌倦,没有干劲,缺乏自我抑制力,也就是说不能抑制自己的感情”——所有这些“不适合教育的性格群”都是高风险孩子的共同特征。

  高风险孩子所抱有的这些性格缺陷,多多少少也存在于很多普通孩子的身上。这些现实的问题是造成教育困难的最大原因。

  “为什么必须得学习啊?”“为什么必须要上大学?”“为什么不能杀人啊?”……为了反抗大人,孩子们会反问“为什么,为什么”。乍看像是蛮有哲理的,其实完全不是那么回事。

  连常识性的价值观都不能共享的结果是,这些孩子的共鸣能力很差。就是说,他们不能感受和理解别人的感情、心情以及思想,不能产生共鸣。这不是教育的问题,而是因为他们的心理处于不是说教就可以理解事情的状态。

  孩子、社会、学校、家庭都走向不幸?

  过去30年中,日本孩子的品性越来越坏。同时,教育的质量也变得越来越坏。

  现在新上班的年轻人身上有很多缺点,比如水平低、放纵自己、自私任性、自我中心、协调性差、没有责任感、不体贴人、没有耐性、粗暴、易怒、言语不慎、冷漠、不能融入企业、很快辞职等等,不胜枚举,企业也觉得很头疼。这些性格都是高风险孩子的共同特征。

  日本几乎所有的大学都在为学生质量的恶劣而烦恼。稍微严厉指导一下就会被控“权利侵犯”,而学生自己又毫无学习意愿,简直不知道他们究竟为什么要来上大学。

  不仅如此,学生入学时就没有什么学习能力,教师连普通的讲义也进行不下去的大学并不少见。比如,数学连简单的分数乘除都不会,只好花半年时间先补习初高中的东西,然后再开始大学的讲义。特别是国语和英文的水平低下,几乎惨不忍睹,不会的字,只好拿同音字来代替,论文写得也是一塌糊涂。

  大学的教授说这是高中教育不合格的缘故;高中的老师说这是初中教育不好的缘故;初中老师说这是因为小学教育不好;当然,小学老师会说这是幼儿园或托儿所的问题……所以才出现了“班级崩溃”(指课堂秩序混乱,导致无法上课——译者注),“小1问题”(指小学一年级学生不能好好上课——译者注)。但是,离震源最近的幼儿园的老师们只能三缄其口。因为前边的震中是不能碰的圣地,那就是家庭——那些不好惹的孩子监护人。

  如果孩子父母说:“你们自己的责任干吗要转嫁给父母!”那所有的教师都得后退三步,无言以对。文部科学省(相当于中国的文化部——译者注)也对这个问题保持沉默,一味地把责任推到教师身上。

  其实根本的原因在于家庭,特别是错误的“孩子中心育儿法”。学校只不过成了二次受害者。而企业则是三次受害者。

  家庭、学校、社会,从更广更远的角度看的话,大家都很不幸。而更重要的是,孩子们将终身背负不幸的包袱。

  教育如果短见必定失败。三岁之前的养育方式给孩子的一生带来影响。

  当务之急

  日本在改革教育之前,还有更重要的事要做,那就是先要站在“不适合教育的性格群”的立场,然后改善它。否则无论怎样尝试教育改革或重建,无论怎样施行道德教育,无论怎样强调家庭的管教,都是徒劳无功的。因为后续部队还在不断生成。

  首先要纠正日本式“孩子中心主义”指导下的育儿方式,改善孕育出“不适合教育的性格群”的育儿法,切断持续增加的高风险孩子的后续部队。如果不这么做,无论怎么进行教育改革最终都会从根源上崩溃。

  照现在这样下去的话,会有更多的“无秩序班级”和“小1问题”,以及“校内暴力”增加,“班级崩溃”也会持续增加,家庭和学校的“教育困难”状况波及全国,变得更不好收拾。

  这种状况下,班主任对班级状况的调整改善已经无济于事了。

  因为正如预测那样,现在由幼儿期向学龄前过渡的“暴戾孩子”的预备军,也就是高风险孩子正在增加。美国、英国、瑞典等国家已经经历的事,10年以后正在德国、日本上演。

  既然“孩子中心育儿法”造就了这么多“高风险孩子”让我们的教育进行得非常困难,那么就拒绝这种育儿方法吧。

如今孩子也能“拼”着养了?

  渐渐长成的“独一代”80后,纷纷初为人父母。但一方面疲于应付职场和生活上的诸多压力,另一方面自己还没享受够青春年华,于是乎“拼养”成了众多潮人辣妈踊跃尝试的育儿方式。本期就让我们来看看几位“拼妈”“拼养”的 经历, “拼养”看看 是否值得一试。

  ■“拼妈”心声

  渴望个人空间,“拼”养受益无穷

  舟舟孩子7岁“拼龄”2年

  自从有了孩子之后,我基本上就没逃脱过“孩奴”的境地。我又不是全职太太,平时在单位低声下气、拼死拼活,下班还得死命往幼儿园冲,唯恐接晚了老师给孩子脸色看。好容易盼来个周末、假期的,只能比平时更忙。要带着孩子奔波于各种兴趣班之间,偶尔有那么点豆腐块儿大小的时间,孩子吵着去翻斗城玩。看她一天到晚苦得跟个小大人一样,就带她去乐一乐吧,然后就是半天休息又没了。和人“拼养”之后,时间就相对灵活一点了。我“拼”的主要是平时晚上八点半前接下课并照顾孩子和双休日接送兴趣班,这样我下班后要么可以奔奔事业加个小班,要么可以和老公有点二人世界。而且轮流负责也相互制约,大家总是能够将心比心善待别人的孩子。

  ■“拼养”利弊面面观

  “拼养”之后孩子的习惯、性格大进步

  Kaka孩子4岁“拼龄”半年

  孩子进幼儿园不久,刚形成比较规律的生活习惯。但一遇到长假放到爷爷奶奶家没几天,回来的时候生物钟都要重新调整,往往得折腾上一个星期。而且父母烧菜都是浓油赤酱,又喜欢给孩子填饭,加上缺乏运动,真怕宝宝长成小胖墩。尝试拼养半年,发现孩子在生活习惯上都大有进步。因为“拼”的伙伴都有比较接近的育儿观,大家都能在负责带孩子的一天甚至几天中督促孩子保持良好的作息时间、合理的饮食。另外一个意外收获就是孩子更加独立了。有时候孩子需要住在别人家里的,这样就不得不自己解决一些问题,而不能动不动就撒娇、耍赖。以前不给买玩具他就能当众躺在地上大哭大闹,现在虽然也会哭,但不会有“大闹天宫”的情况了。屡教不改的“小霸王”现在已经没有什么影子了。

  “拼养”的时候孩子受伤

  小欣孩子6岁“拼龄”1个月

  说到“拼养”,我可是“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了。孩子大班暑假的时候我正好被派到欧洲学习,又怕放到长辈那里寄养被宠坏了,一上小学就跟不上,就和小区里的一对夫妇结对“拼养”。那户人家的孩子也是开学上小学,而且家长还是教师,暑假自己在家会辅导一下。所以我们就约定由我先生每天早上把孩子送到他们家,晚上接回来。周末由我先生负责照顾两家的孩子。结果有一天下午先生接到电话,说孩子在小区里被车撞了。吓得他风急火燎地赶回家。原来是那家父亲让两个孩子独自下楼买冰棒,小孩一路打闹导致我儿子被过路的助动车挂了一下。虽然最后只是缝了两针,但我还是后怕无穷:如果当时是一辆汽车呢?而且“拼养”这种事,也没有什么正式的协议或者合同,完全是看个人的责任心了。遇上不负责的,出了事都没地方哭。

  专家意见

  现在独生子女居多,邻里又相互隔绝,容易造成孩子大多数性格内向、过分自我等问题。“拼养”可以弥补这代孩子没有兄弟姐妹的遗憾,并让孩子在与玩伴的相处中,培塑性格,改掉自私、任性、蛮不讲理等许多恶习。

  但“拼养”中也存在一些“雷区”。比如被“拼养”的孩子主要集中在3到8岁,并不具备独立生活能力,“拼养”过程中的幼儿安全多依靠各个家长的责任心。一旦出现问题,并没有明确的法律规定来界定责任。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www.tulaoshi.com)

  而且太长时间得不到亲生父母的照顾,也容易让孩子疏远家长。抚养孩子是每个家长的责任,而不是一个负担。只有明确了这一点,“拼养”才不会损害到孩子与父母的关系。

养一个孩子究竟要花多少钱?

  据媒体报道,从直接经济成本看,0~16岁孩子的抚养总成本将达到25万元左右。如估算到子女上高等院校的家庭支出,则高达48万元。估算30岁前的未婚不在读的子女的总成本达到49万元。

  孩子们花了多少钱?

  这是一笔苦中有甜的糊涂账,专家勉为其难推算大致费用。日前,中国社科院社会学研究所刊发了一份调研报告,称根据对上海市徐汇区的一项社会调查显示,父母养大一个身体健康的孩子平均要花掉49万元。

  此报道一出,立即引起强烈反响。那么,在深圳养一个孩子的花费又如何?记者对深圳诸多家长的采访中了解,尽管因收入水平、经济状况不同,各家用在孩子身上的支出也不一样,但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社会的发展,养孩子的成本也越来越高。这是深圳家长的普遍反映。

  零岁工程:生孩子是笔大投资

  生个孩子可以说是“零岁工程”。下决心生个孩子需要一定的金钱储备做后盾,而怀孕后又往往意味着要放弃一些收入高但强度大的职位,这样算下来,生孩子实在是笔不小的投资。记者在采访中得知,在深圳,大多数中等收入家庭花在从准备怀孕到孩子满6个月前的钱差不多,大概是4~6万元,其中大的花费主要体现在几块:孕前、孕期及哺乳期的营养费,产前的检查费和住院生产费,婴儿的奶粉、尿片、衣物等用品费。

  记者在医院妇产科看到张小姐时,她正满脸幸福地在做产检。当记者问她怀孕有没有提前做准备、工作职位是否受到影响时,她的脸上掠过一丝无奈:“医生建议,怀孕后工作不能太累。我所在的公司部门业务繁忙,应酬多、出差多,半年前我准备怀孕,只好申请调到行政部门,奖金也减少了近一半,等到我一年以后休完产假再上班时,将很难重新回到原来的职位。”

  幼儿园:三年花费超过6万元

  谈起宝宝的开销,住在莲花一村的张女士给记者算了一笔账:她年仅5岁的儿子,目前所有的花费已经超过10万元。据她估算,待孩子幼儿园毕业时,其养育费可能超过13万元

  张女士的孩子目前入读的彩田村幼儿园,是一家公费幼儿园,在同类幼儿园中收费偏低。按这一学期收费计算,一学期入园费为4500元,另加课本费、兴趣班费、订奶费、班费等费用,这一学期孩子入读费用为5200元。这样,她孩子一年仅读幼儿园的费用就达1万多元。而此前一年,张女士儿子在莲花一村一家省一级幼儿园就读,一学期收费更是高达7000多元。

  张女士说,如果再加上平时零花、衣服、医疗、保险等费用,孩子一年的养育费则会超过2万元。这样,在三年读幼儿园期间,孩子养育费超过6万元左右。

  小学:月培训费近两千

  家住梅林一村的王女士和丈夫都在事业单位工作,家庭年收入约10万元。她告诉记者,在深圳,这一收入水平平平安安地过日子问题不大,但上小学六年级的女儿开支日益增多,养孩子成本越来越高,已让她感到一些压力。

  为培养孩子的兴趣,从女儿小郦5岁时,王女士就花3万多元买了一架进口钢琴,并请了老师教孩子,每周一次,每次学费120元,这样一年下来的花费就超过6000元。孩子上小学后,她又颇费一番周折地请到了知名学校的老师为孩子补习英语。按老师的安排,每周女儿要上两次补习课,每次两小时,收费150元。这样,一个月的英语补习费就达1200元,一年下来费用达到了1.5万元.

  王女士表示,女儿长到12岁,粗略算一下,花费还真不少。从出生到现在,女儿每年生活费、服装费、学费、过生日、买玩具、购买课外学习书籍等,年平均消费在1万元以上,到目前为止,已超过12万。

   123

来源:http://www.tulaoshi.com/n/20151212/1038768.html

延伸阅读
标签: 分娩
富养的目的是要让女孩成长为知性高贵独立的优秀女性。这样无论她最终嫁给谁,幸福的几率都会比较高。 “富”并不完全指金钱 网上经常有网友在BBS上讨论穷养富养的问题,一般世俗一点的说法是,富养就是要让女儿吃好用好,开眼界,以后不会贪图小利,被小金钱所蒙骗,面对诱惑能坚持自我。 其实,热衷讨论这些话题的父...
标签: 分娩
据某媒体报道,武汉一位“80后”父亲在今年春节长假,带女儿去海南旅游,并给女儿买名牌服装、买ipad2,7天下来,花掉了3万元的年终奖。但他认为很值得,用他的话说,“女儿一定要富养,全部给她最好的”。 只是,31岁的万先生并非大款,他只是名月薪5000元左右就职于一家广告公司的员工,而4岁的女儿目前还在上幼儿园。万先生的妻子...
标签: 育儿知识
大家都说“儿要穷样,女儿要富养”,这种说法意思就是要从小给女儿一个优越的环境,让女儿在这种环境中成长会有好处,小编虽然不否认这种说法,但是小编更认为让女儿学会理财也是女儿富养中必须要学习的一项课程。 科学研究证实,3岁左右的儿童开始具有独立意识,其行动表现幽明显的自我独立意识,并要求得到父母的关注和认可。七八岁的儿...
珍惜宝贝的“宝贝” 对宝贝来说,玩具不仅仅是摆在商场里的那些琳琅满目的商品,任何他感兴趣的事物都可以成为玩具或者制作玩具的材料。只要宝贝能发现某一物件包含有某种有趣的元素,这个物件就很容易成为宝贝珍爱的玩具,即便它一钱不值。 宝贝的思维方式与成人完全不同,因此,他们衡量事物价值的观念也与成人相去甚远。在宝贝的小脑瓜里,...
标签: 分娩
“富”并不完全指金钱 富养为了嫁得好? 富养穷养的罗生门 富养的目的是要让女孩成长为知性高贵独立的优秀女性。这样无论她最终嫁给谁,幸福的几率都会比较高。 “富”并不完全指金钱 网上经常有网友在BBS上讨论穷养富养的问题,一般世俗一点的说法是,富养就是要让女儿吃好用好,开眼界,以后不...

经验教程

92

收藏

72
微博分享 QQ分享 QQ空间 手机页面 收藏网站 回到头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