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调皮捣蛋时家长们都很头疼的,有时候家长们都会责骂孩子的。可是家长们在教育孩子,应该站在孩子的角度想想,应该了解孩子的心理。那么,我们与孩子平等交流的过程中,应该注意哪些问题呢?
【 tulaoshi.com - 育儿 】
第一种境界——长于育儿之术
长于育儿之术的家长多长了一双眼睛,发现自己的宝宝原来不是个机器,而是那么生动和多变的一个生命。家长知道是生命就有个性,就不能照本宣科的对待,于是认真学习各种育儿的方法和技巧。
这个圈子中,有自信的家长,但这时自信不再盲目,他们知道随机应变,懂得举一反三,只是容易陶醉于眼前的成绩,而可能忘记经常抬头望望远方以保护视力。有些时候家长也会丧失自信,因为宝宝变的太快了,昨天还很灵验的妙方可能突然间毫无功效了,但问题还必须解决,于是挖空心思变招儿,这一变也许就成了,也许就走上了一条不归路。
真正长于育儿之术的家长是个“育儿匠”,追求雕琢出精妙的作品,他们也有这个本事,于是不小心就会被戴上漂亮的荣誉桂冠成为别人的榜样,对于家长来说得了荣誉只要不沾沾自喜,仍然知道进取的话也不是坏事,但若一门心思维护名誉那就是另外一种景象了。
这种情况如果不是落在家长而是落在专家头上,即便称得上“育儿大匠”,因为太怕有辱英明而追求立竿见影,相对考虑孩子长远发展就少,这样就难免落入误人子弟的泥潭。
第二种境界——忙于育儿之事
忙于育儿之事的家长埋头于具体的事物,但常常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他们只管自己努力做事,很少顾及宝宝的真正需要和体验,常常犯下过度保护或给宝宝施压的错误,不遇到问题还好,真的遭遇麻烦就大有一招走错功亏一篑的危险。
这个圈子中,有些家长很自信,因为他们熟练的象个“八级工”,饮食起居安排得井井有条,吃喝拉撒照顾的得心应手,书桌上摆着育儿条例一二三,身后还站着头戴各种专家高帽的人士担当后盾,以至于自信得四处传播自己的育儿“条例”,自信到听不进任何逆耳的忠告,直到孩子被判定有情绪行为问题、缺乏创造力、交往困难,甚至智力发育迟缓或存在各种健康问题时才大梦初醒。
还有的家长正相反,他们常常满腹狐疑,因为自己潜心学来的招数在宝宝那里总是碰壁,明明书上写着向东,可宝宝偏偏就要向西,而且那么多的现象都跟宝宝有“毛病”似的,于是难免有病乱投医,东家的膏药西家的汤、南家的法宝北家的秘方,一股脑灌到孩子身上,结果只见东边日出西边雨,问题去了还复来。
整天埋头育儿之事的家长是个“育儿工”,发达了四肢简单了头脑。这本也无可厚非,带孩子就是有那么多事情要做嘛,可怕的是假如他们的“专家顾问”也是个“育儿大工”,不管张三李四青红皂白,就是甲乙丙丁那么一套方子。结果受牵连的只能是孩子——不在沉没中爆发就在沉没中“消亡”。
第三种境界——精于育儿之道
精于育儿之道的家长既不是天生的,也不是后天培养的,而是先后天合力发展的成果。他们育儿不仅动手、用眼看,更会用头脑思考,更懂得用心感悟。他们能够真正进入孩子的世界,理解宝宝的需求,懂得引导的办法,明确发展的方向。对这些称得上“育儿师”的家长来说,做每一件事情都不仅仅为了这件事情本身,他们的每件工作既顾及到昨天,适应于今天,又服务于明天,因为他们更懂得从全局的角度,从长远的目标去看待和对待孩子的发展,对待现实问题最大的优势在于不求完美又懂得取舍。
亲子故事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www.tulaoshi.com/yuer/)亲子之间有一条小河,小河里涓涓流淌着的就是彼此的爱。所有的孩子都需要父母的爱,需要经常和父母亲密接触,进行情感交流与沟通。当我们理解孩子的时候,孩子就能按着自身的发展规律、不受压抑地自由成长;如果我们不理解孩子,孩子就会觉得受到了伤害,感到非常委屈。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www.tulaoshi.com/yuer/)那天,爸爸喝过酒,身体陷进沙发里,对儿子说:“儿子,把你的考卷拿过来,让爸爸看看!”接过试卷,爸爸看到一个赫然的“65分”,顿时怒火中烧。他用力拉过儿子,用食指点着他的脑门说:“你这个孩子,怎么才考了这么一点呀!”那语气就像无良老板在役使自己雇来的小工人一样。
儿子心里有些不悦,心想:还嫌分数低?这是全班最高分呢!这次题目那么难,我能考这么多分,很不容易了!眼泪在儿子眼底打晃晃,他心里有点恨自己这个爸爸!他讨厌爸爸那副高高在上的样子,也不问自己喜不喜欢,就为自己买回了钢琴,还逢人便说:“儿子5岁的时候就给他买了钢琴,无奈这小子根本就不学!”爸爸这些话让儿子觉得自己特别没面子!在别人眼里好像自己就是一个不学无术的人!
爸爸来劲了,说:“我每天辛辛苦苦,累死累活,不都是为了你吗?你怎么这么不争气呀!你说说,我什么时候在家里吃过晚饭?”……
听着爸爸一大堆的抱怨,儿子生气了,摔门走进了自己的房间。
爸爸还在那里生气,心想:也不知道这孩子怎么了?学习成绩下降了这么多!父母说什么还不听!父母体谅他每天上学读书很辛苦,周末推掉工作上的事情,想带他郊游,去他最喜欢的湖边钓鱼。谁知他连一声“谢谢”都不说,就一口拒绝了,还口口声声说,有什么好玩的,还不如让他在家里玩玩电脑、睡睡觉呢!他小的时候,可是一天到晚吵着要父母带他出去玩的!现在怎么就变成这个样子了呢?
以前,他一听去爷爷奶奶家,会立马放下手中的玩具就走。现在可好,喊半天也不动。爷爷奶奶说错话,他马上就纠正,根本不理会长辈的感受。那次被爸爸批评,他还振振有词,说什么就是爷爷说的不对嘛!
“哎,这孩子!怎么这么让人操心呢?”爸爸一口干掉杯子里的酒,扬起脸自言自语。
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可能给家长带来麻烦。不管怎样,我们都要站在孩子的角度考虑问题,与孩子平等交流,多听听孩子的心里话。那么,我们与孩子平等交流的过程中,应该注意哪些问题呢?
沟通技巧
1.不要忽视孩子
家长如果忽视孩子,那么,随时都有伤害孩子的可能。在不被重视的环境中长大的孩子,性格难免懦弱,所tuLaoShi.com以和孩子交流的时候,不妨告诉孩子:“孩子,爸爸妈妈很爱你!你是我们最爱的人!”“你是爸爸妈妈的宝贝!”
和孩子沟通,态度要平和。如果谈的是孩子反感的事情,就要从孩子喜欢的事情入手,或者制造一些令孩子开心的小插曲,比如陪孩子去电影院看他喜欢的电影、送孩子一件小礼物、和孩子外出旅游等等。让孩子感到自己是被父母重视的人,这样孩子就会愿意与父母交流,也有耐心倾听父母的讲述了。
2.“爱”不代表管制
如果家长每天对孩子念叨的就是考个好大学、找个好工作、和别人拼才艺什么的,那么,无论家长对孩子的关爱多么的无微不至,在孩子眼里,这样的爱都不是那么纯粹了。因为这样的家长见不得孩子没出息,一旦孩子达不到他们的期望,便觉得孩子辜负了他们。于是,他们从各个方面对孩子进行管教,限制孩子这样、限制孩子那样。做家长的要明白,要想孩子成才,就需要无私地关爱孩子。
3.回应孩子的爱
当孩子放学回家问:“妈妈呢?爸爸呢?”当你很晚回到家,孩子就从房间出来问:“怎么回来这么晚呢?”当你喝酒,孩子说:“爸,喝了多少了?”当孩子把你最爱吃的菜端到你面前,当雨天孩子给没带伞的你送去雨具……这都是孩子在向我们表达自己的爱。如果我们能够给予回应,孩子的心就会暖暖的。
当家长为孩子毫无保留地付出的时候,最期望的是孩子能感到的幸福与快乐;同样,所有的父母都是孩子生命中最重要的人,他也期望自己能给父母带来幸福快乐!对孩子来说,家长的珍视、回应,能让孩子感受到父母对他的尊重和理解。
4.让孩子了解过程
当家长安排一件事情或者做出一个决定的时候,家长会把自己的决定告诉孩子。这个时候,家长不要忘记,孩子现在迫切地想知道你的想法、目的、目标,只有孩子通过判断觉得可行,才会配合家长去行动。
当家长在事业、生活等方面发生改变的时候,家长不妨事先和孩子说一说,以便增强他对世事的理解,丰富他的人生阅历。
因此,家长们应该掌握上面的注意事项,不能忽视的,这样才能教育好孩子,这样才能让孩子健康成长。
亲子故事
亲子之间有一条小河,小河里涓涓流淌着的就是彼此的爱。所有的孩子都需要父母的爱,需要经常和父母亲密接触,进行情感交流与沟通。当我们理解孩子的时候,孩子就能按着自身的发展规律、不受压抑地自由成长;如果我们不理解孩子,孩子就会觉得受到了伤害,感到非常委屈。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www.tulaoshi.com/yuer/)那天,爸爸喝过酒,身体陷进沙发里,对儿子说:“儿子,把你的考卷拿过来,让爸爸看看!”接过试卷,爸爸看到一个赫然的“65分”,顿时怒火中烧。他用力拉过儿子,用食指点着他的脑门说:“你这个孩子,怎么才考了这么一点呀!”那语气就像无良老板在役使自己雇来的小工人一样。
儿子心里有些不悦,心想:还嫌分数低?这是全班最高分呢!这次题目那么难,我能考这么多分,很不容易了!眼泪在儿子眼底打晃晃,他心里有点恨自己这个爸爸!他讨厌爸爸那副高高在上的样子,也不问自己喜不喜欢,就为自己买回了钢琴,还逢人便说:“儿子5岁的时候就给他买了钢琴,无奈这小子根本就不学!”爸爸这些话让儿子觉得自己特别没面子!在别人眼里好像自己就是一个不学无术的人!
爸爸来劲了,说:“我每天辛辛苦苦,累死累活,不都是为了你吗?你怎么这么不争气呀!你说说,我什么时候在家里吃过晚饭?”……
听着爸爸一大堆的抱怨,儿子生气了,摔门走进了自己的房间。
爸爸还在那里生气,心想:也不知道这孩子怎么了?学习成绩下降了这么多!父母说什么还不听!父母体谅他每天上学读书很辛苦,周末推掉工作上的事情,想带他郊游,去他最喜欢的湖边钓鱼。谁知他连一声“谢谢”都不说,就一口拒绝了,还口口声声说,有什么好玩的,还不如让他在家里玩玩电脑、睡睡觉呢!他小的时候,可是一天到晚吵着要父母带他出去玩的!现在怎么就变成这个样子了呢?
以前,他一听去爷爷奶奶家,会立马放下手中的玩具就走。现在可好,喊半天也不动。爷爷奶奶说错话,他马上就纠正,根本不理会长辈的感受。那次被爸爸批评,他还振振有词,说什么就是爷爷说的不对嘛!
“哎,这孩子!怎么这么让人操心呢?”爸爸一口干掉杯子里的酒,扬起脸自言自语。
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可能给家长带来麻烦。不管怎样,我们都要站在孩子的角度考虑问题,与孩子平等交流,多听听孩子的心里话。那么,我们与孩子平等交流的过程中,应该注意哪些问题呢?
12理财锦囊
去年以来,物价持续上涨给许多家庭带来了压力,而对于去年新添了宝宝的家庭来说,更是感觉到肩上的担子沉重。广州市民苏小姐给记者算了一笔账,女儿刚满一岁,从出生至今直接用在她身上的钱就已经2万多元,“我们还没有去上什么早教课程,也没有请保姆。”事实上,对于许多新晋爸妈来说,往往由于心里没谱而在孩子身上投入了过多的金钱,甚至为了给孩子买贵的食品和用品,宁可自己省吃俭用。“这其实是一种浪费,还不如将钱存给孩子上学花。而且养孩子是项长期工程,如果刚开始就透支,什么时候才能熬到孩子长大?”
第1招
尿布纸尿片巧搭配
年省2800元
小菲的女儿今年两岁,第一年消费的大头在奶粉、尿片等吃喝拉撒方面。小菲说,女儿出生的第一个月,光是买进口奶粉和进口纸尿片就花掉了1500元。“尤其是纸尿片,现在很多家长都愿意买贵一些的牌子,折算下来大概要2元一片。一个月纸尿片的开销将近400元”。
那么,应该怎样节省这部分开销?小菲建议,宝宝过了3个月之后,家长就可以开始尝试给宝宝把大小便。具体做法是,将可循环使用的尿布和一次性纸尿片搭配使用,“白天把尿布放在纸尿片里面用,而且定时把尿和换尿布。晚上睡觉前直接换一条干净的纸尿片,让宝宝一觉睡到天亮。”这样一来每个月的花费只需要原来的1/3,即便是用2元一条的进口纸尿片,一年下来也可以节省2800元。
第2招
自己动手做婴儿食品
年省3000多元
至于食物方面,对于不是以母乳为主的宝宝来说,奶粉的开销固然无法节省,但在辅食环节却大有省钱的空间。
小菲表示,很多家长首选都是包装好的婴儿辅食成品,这些产品都比较贵,如某品牌113克装的肉泥罐头市场售价每瓶9元,225克装的米粉每盒20元左右,营养面条每盒也要20元,果汁每瓶要5元。如果宝宝全部食用该品牌的辅食,七八个月大的宝宝每月大概需要米粉5盒,共计100元;瓶装产品大约34瓶,一共约306元;面条约3盒,共60元。每月在辅食上的开销大概要466元。
其实,哪怕是价格再贵的婴儿食品,宝宝也会吃腻。小菲认为,家长们还不如自己多花点心思和时间,亲自动手为宝宝做辅食。小菲举例,她每天在家烹煮搅拌蔬菜和肉类,再和米粉或米粥拌在一起。此外,她用新鲜水果榨汁给宝宝喝,还经常自己做一些馒头、包子。如此算下来,一个月宝宝的食品开销大概在200元左右,比全部使用包装婴儿辅食每月至少节省266元,一年下来,就能省3192元。
第3招
衣服裤子买大码
把握反季节促销机会
宝宝的衣服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也许不少家长都感觉宝宝衣服不够穿,还要不停地买,然后感慨孩子长得太快了。
对此,小菲给出的建议是,在给宝宝买衣服的时候要有原则、有计划和有策略。原则是要谨记宝宝长得很快,所以衣服不能一次性买太多,否则一下子就不合穿了。有计划是指要把握商场和商家反季节促销的机会,分外套、内衣、毛衣等不同类别来购买,每一类大概买两三件就可以了。策略是指最起码要买大1个码到2个码的衣服,这样就适当延长了使用时间,相当于省了一笔钱。当然,鞋子不能一下子买太大。她表示,如果只买当季的衣服,以1岁孩子的冬装来计算,衣服、裤子、毛衣和外套一整套的花费大概要250元。如果这些衣服都能穿上两季,那么相当于价格便宜了一半,也就是说能省下170元。
想教育出优秀的宝宝,妈妈首先要学会对孩子说以下五句话!
1.“自己来做决定吧。”(www.tulaoshi.com)
如果你想让孩子做某件事,或停止做某件事,建议你这样说。这么说是为了让孩子了解,他要为自己的行为负责任,从而培养孩子的责任感。
2.“妈妈爱你,但妈妈不喜欢你这样做。”
身为父母,总免不了会责备孩子。这个时候,最重要的是就事论事,这样,孩子会知道自己做了一件不好的事,但这并不意味着自己是个不好的人。在批评孩子的同时告诉他“妈妈爱你”,这样做也能提醒你自己,批评孩子的目的是帮助他分清对错,而不是处罚他。
3.“你其实是想说什么?”
有时候,孩子会无法说清自己的感受,只是不停大喊:“我不要你!”“我不喜欢!”这个时候,就需要你来帮助孩子更好地了解和表达自己的情绪。等孩子逐渐学会了解自己的内心感受,那么即使你不在旁边,他也可以清楚地向周围的人表达自己的感觉了。
4.“你来试试帮我解决这个问题。”
这是个有魔力的句子,它可以让孩子感觉到自己的行为是受欢迎和受尊重的,让他可以不把你看做是他的对立面。当孩子在做不恰当的事情时,这样说还能让孩子懂得什么事情在什么时间不能做。
5.“不同的人有不同的需要。”
当孩子又在跟你讨价还价时,你一定要清楚地告诉他这句话。你要让孩子了解,每个人只有在他真正需要的时候才能得到。比如孩子的表哥买了双新鞋,那是因为鞋子小了,并不意味着所有的小孩子都需要买双新鞋。
来源:http://www.tulaoshi.com/n/20151212/1038826.html
看过《好父母育儿要常说“五句话”》的人还看了以下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