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地方该宽,什么地方该严,这是家教的大问题。有人对孩子在课堂知识的学习上从严,品德和生活习惯、独立生活能力的培养上从宽,实在是本末倒置的原则性错误。
【 tulaoshi.com - 管教 】
管教宽严的范围问题,总的来说,对孩子从宽的地方较多,从严之处较少。作为家长,只要明确什么应从严要求,注意鼓励和监督,其它方面的就可放手让孩子去闯。如此,我们乐于做天使身边的守望者就是了。
一般来说,安全的自我保护和防范措施,身体的锻炼,品德,独立生活能力,时间管理这五方面应从严。
安全问题——人的生命只有一次,“安全第一”绝非儿戏。重视安全不是百般呵护,什么也不让孩子做,而是结合实践教给孩子基本的安全知识和安全规则,训练孩子形成基本的自我保护能力,学会防患于未然、化解风险。
身体的锻炼问题——身体和锻炼身体的重要性,怎样估价也不过分。这是受益终生的,最有价值的。
品德问题——千里之堤,溃于蚁穴。防微杜渐,避免小错发展为大错,丝毫不能松懈。品行端正的人,才能真正融入社会。胡适的母亲,要胡适检点、反省当天犯的错,就是这个道理。
独立生活能力的培养问题——独立生活能力是独立能力的基础。孩子要早日独立,必须“应该能做的事自己做”!绝不能以“还做不好”为借口推托。饮食得当,注意节制,少吃零食,应属独立生活能力的要求,也要从严。
时间管理问题——时间无价。按时作息,大致上该做什么就专心做什么,松紧有序,动静分明,是时间管理的基本要求。
要重申的是,这里的从严要求,是指提出严格要求,孩子犯错从严纠正,适当惩罚,而不是为了避免犯错而严加约束孩子,什么也不让孩子尝试。事实上,成年人也会因经验、自制力等原因而犯错,也会“不听话”,何况是孩子呢?
什么地方该宽,什么地方该严,这是家教的大问题。有人对孩子在课堂知识的学习上从严,品德和生活习惯、独立生活能力的培养上从宽,实在是本末倒置的原则性错误啊!朋友, “事事管、时时管”和“什么都不管,不闻不问”这两个极端都是错误的。有人从优秀父母之中,总结出他们主要就是做好三件事:培养良好的亲子关系;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引导孩子热爱学习、学会学习。这就是“管但不全管,做得不多,但都切中要害,起到关键作用”的结果。朋友,这才是科学合理的管教之道啊。
在宽严尺度的把握上,一些不当的现象,除了溺爱和放任自流,以下的情形应引起我们的警惕:
1、某时期过宽的:在3岁前百般呵护,万般宠爱。
孩子刚来到这个世界上,一家人特别高兴,往往是不知不觉就这样。结果小孩子要么形成了自我为中心的思维习惯,常用哭闹、撒野等手段达到不合理要求,要么不懂得尊重别人,要么胆小、懦弱。这种宽,糟蹋了孩子的生命力,错过了最容易教育的时期,也使以后的教育和矫治,倍加艰难。
我认识一位颇有见地的农村少妇,前期教育做得很好。她大伯夫妇外出做工,大伯的儿女,都是在爷爷奶奶的娇宠中长大,好吃懒做,脾气不好。她吸取了这个教训,一方面孝敬家公家婆,做好各种活儿,一方面亲自管教自己的孩子。她经常是干农活也背着孩子去,途中将小孩放在做工的田地,任由婴孩爬玩、哭喊。她偶尔让家公家婆带的孩子,但要家公家婆不能乱拿东西给孩子吃,该骂tulaoShi.com则骂,该打则打。她的孩子稍大一点儿,就要自己吃饭、洗澡,2、3岁就帮摘菜、喂鸡等。结果,她的儿子随着年龄的增长,干越来越多的家务农活,入学后,身体结实,勤奋好学,朴素大方,惹人喜爱。
2、方法不当的:用惩罚、压服、打骂为主的手段。
这种“严”,缺乏摆事实讲道理,孩子得不到应有的鼓励、赞赏,只会损害孩子的自尊,使孩子产生恐惧、缺乏主见,甚至逆反。孩子在这种教育方式下,老是担心犯错受责罚,处于消极的自我否定状态,还有什么自信呢?又怎能畅快玩乐、放松身心呢?如此,又怎能专心学习、不断进步呢?
3、缺乏适当、稳定的宽严标准,宽严无常。
有的父母,心情好时就对孩子百依百顺,孩子犯错也不以为然,而心情不好时,就借题发挥,斥骂一番。也有的在平时放任自流,当孩子犯了大错就用严惩、打骂来管教。一家人当中,有人持纵容的态度,有人十分严厉。
4、缺乏美国规则意识、制度意识、独立意识的教育(这其实是自由发展的前提和根本),却片面模仿美国式的自由发展、赞扬等教育方法。
李双江对李天一的家庭教育,就有这方面的错误。这是一个很大、很重要的话题,也是当今很多对美国教育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的中国人,很容易犯的错误。本人水平有限,不敢再妄语。
纪念诸葛亮的武侯祠里,有“不审势即宽严皆误,后来治蜀要深思” 的对联,其意思是指:如果不正确了解形势,不按形势发展状况制定国策,无论采用宽松的政策,还是采用严厉的政策,都会造成失误,治理国家的后来者要通过深入思考而明白其中的道理啊!这启发我们,在家庭教育上,在什么方面、什么时候或宽或严,应结合孩子、环境等实际情况,审时度势,灵活运用。
家长朋友们,就让我们在实践中探索吧!(文/新平民家教)
在管教孩子的同时我们大人又该如何管理自己的情绪?
但凡孩子有需要管教的时候,就一定牵涉到不愉快,一不愉快,情绪失控就在所难免。但就像我在前文中提到的,管教孩子时若情绪失控,我们很有可能就说了不该说的话,或做了不该做的事,除了事后后悔之外,还会让管教的局面更难收拾,或让管教的结果变得更糟。
以下是几个控制情绪的小秘诀:
·感觉自己快要失控时,立刻停下来,深呼吸几次。不要告诉我这很难做到,你只要试过几次,就会知道它的效果有多好,也会发现它并不困难。
·深呼吸之后,心里默念,并且告诉自己:我爱我的孩子,我爱他,我爱他,我真的好爱他。你会发现:首先,原来高耸的肩膀肌肉会柔软下来;接着,脸部的线条会由“狰狞”变得“柔和”;最后,连声音也会由尖锐高亢变得平缓温和一些。
·如果你真的很难稳定下来,就赶快警告一下孩子:“妈妈现在很累,可能要发脾气了,请你不要再继续这样!”。如果你真的是很严肃的说,而且也不是一年到头把这样的话挂在嘴边,(例如,你再不乖,我就要生气了!这两种说话的认真度、强度和恫吓度完全不一样!)。一般,孩子会很识时务的立刻收敛下来,毕竟,谁也不会傻到拿脑袋硬往墙上去撞。
·预警之后,可以给孩子一点反应的时间。你可以说:“妈妈现在很累,快要发脾气了,我现在慢慢的数到三,然后你就停下来好吗?1……2……3……”。你慢慢的从一数到三的过程中,一方面孩子可以从极活动的状态下慢慢的缓下来,对孩子来说,他不可能一下子就静如处子、动如脱兔,他需要放缓和收敛的过程;而对我们来说,慢慢的数1、2、3,也是争取时间、调息呼吸的方法。
不过,我所说的数数,并不是语带威胁的数数:“快下来,我数到3,如果你还不下来我就告诉你爸爸?1、2、3”。
·最后,我们都是凡人,凡人难免生气,也难免情绪不稳定。处理情绪,最好的方法是:
第一 认知它。感受自己的情绪,不要视而不见,或故意忽略它。有情绪是正常的,也是健康的,我们不用觉得自己有错,或觉得自己不是个好妈妈。
第二 承认它。对自己承认,也对身边爱你的人承认。我们越不承认有情绪,情绪就会反扑的更激烈。我们可以说:“我知道今天我的脾气很坏,很抱歉,那和你无关,不是你引起的,只是今天办公室里的事情太多……”。
第三 处理它。找出把它发泄出来的方法。如果你需要安静,说明原因之后,就自己一个人待在房里;如果你需要陪伴,就清楚地要求陪伴;如果你想吃东西,就好好的吃点东西。总而言之,找出最能发泄情绪的方法,把它宣泄出来,不要捂着掖着,等发酵了之后更难清理。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www.tulaoshi.com)第四 离开它。宣泄完了之后,告诉情绪,该做的事我都做了,现在你可以走了。宣泄到离开的时间因人、因事、因情境而异,你只要认真以对,时候到了自然就会知道。
告诉孩子应该怎么做,哪些是不对的,不对的原因又是什么呢?为什么孩子会这么跟家长反着来有想受管教呢?
家里出现了难管教的孩子时,真的只是孩子的问题吗?我们会不会也是其中一个“不好控管”的因素呢?
从年龄的定义来看,青少年指的是12~18岁之间的孩子。从目前大多数的婚育年龄来看,一个12~18岁的孩子,他的父亲正好处于现今总是被渲染得沸沸扬扬的、很时髦的、充满着焦虑张力的一个新词汇——“中年危机”的四五十岁当中,而他的母亲则正在雌激素分泌水平猛烈震荡的前更年期或更年期之中,辛苦地经历身心和情绪的不稳定。
试想,一家三口,都处于或温和或剧烈的身心变化阶段中,就好像构成等边三角形的三个点,每一个都存在着发生剧烈摇晃的可能性。而且,只要有一个点确实发生了摇晃,另外两个原本就根基薄弱的点的稳定性就受到了威胁,被触发爆炸的概率也会大大增加。
所以很多时候我们会听见青少年的父母很挫折地说:这个孩子怎么会变成这个样子呢?他小时候很乖、很听话呀,怎么长大之后就像变了一个人似的。或者是:这孩子原本什么话都会跟我说,从学校回来以后总是黏着我、围着我转,可是现在问他什么他都是敷衍几句,而且现在翅膀硬了,动不动就冲着我喊,惹我生气!
其实,很多时候我们都只是抱怨孩子长大了、变了,但却忘了自己也许已经不再完全是从前那个年轻、乐观、敢于梦想、精力饱满、情绪平和的自己。也许我们自己也受到更年期激素分泌变化的影响,变得暴躁、不耐烦和容易被小事激怒;或者因为与日俱增的生活压力和体力不济的原因,而越来越没法安静下来。我们可能因为年岁的关系变得越来越爱唠叨,或者因为对自己的前途失望,而把更多的期望放在孩子身上。我们也许没有意识到,自己的改变可能比孩子的改变还要多、还要大,而这可怜的、半大不小的孩子,其实也正在忍受“爸妈怎么变成这个样子”的情绪压力和挫折!
我在一次巡回讲座中,就遇到了真实发生的例子。
他是个高中二年级的男孩,被妈妈拉来听我的讲座。(光凭这点,我就觉得他已经是个好孩子了。现在有多少大男孩、大女孩会听妈妈的话去听一场那么无聊的讲座啊!)他坐在面向我右手边第一排的座位中间,很专心地听我讲了一个半小时有关如何管教孩子的演讲。当我的讲座结束,开始进入问答互动的环节时,他的妈妈一马当先举手站了起来,用了两三分钟的时间,在会场内起码有300人以上的大庭广众之下,絮絮叨叨地描述自己的儿子是如何的不好好学习和喜欢玩电脑。
我一面听着那位妈妈慷慨激昂的陈述,一面偷偷地拿眼睛瞄着她的儿子,一面还吓得全身直冒冷汗。我很害怕那个几近崩溃的儿子会站起来拿块砖头砸向他的母亲。(如果他真这么做了,我也真的可以理解!)当我终于婉转地制止了那几乎歇斯底里的妈妈的陈述之后,真的很想立刻冲下台去,抱着那饱受羞辱的孩子,好好地安慰他。
会后散场时,我留意那妈妈满带着爱意地和男孩一起走出会场。她频频探身问孩子需不需要喝水,还轻轻拍打他外衣肩上的一些毛屑。她全心全意地爱着自己的孩子,只是不知道自己在表达这些爱意的同时,已经给孩子带来了多大的伤害。
我相信不是每一位正经历更年期的母亲,都会像这位妈妈一样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但我们仍然很有可能因为一件本来不需要大发脾气的事和孩子闹得不愉快,或抓住一件事就唠叨个没完。我向来以为自己是tulaoshi个很优秀、很懂得青少年心理的母亲,后来在一次和儿子的聊天中,才知道他觉得我有时候“蛮唆”的!
正处于“中年危机”的父亲,对孩子有时也有一些消极的影响。我曾经和一位少女的父亲有过一次长谈。在整个会谈的过程中,他不止一次地说:“太累了,我放弃了!我不想管了!交给她妈妈管吧!反正她也不听我的!”这位工作繁忙、在职场上承受很多压力的父亲,眼睛浮肿,眼角的皱纹清晰可见。我知道他很疲倦,睡眠质量很差,对孩子既失望又生气,他很挫折,完全不知道应该怎么继续下去,于是,选择了冷漠地走开。
选择走开的爸爸可能不知道,他的冷漠背影正“落实”了孩子的想法——“反正你们根本就不在乎我!”或:“好吧!反正我也准备放弃我自己,不管我更好,这样大家都省事!”
我不想在这里危言耸听,或事不关己地忽略做父母的疲倦和感受。我只是想实事求是,从解决事情的角度来说,因为我们比孩子成熟有经验,比他更坚强勇敢,比他拥有更多可应用的资源,而且,关键是,我们是他的父母,所以我们必须在解决问题上承担更多的责任,这是我们的义务,也是孩子可以向我们要求的权利。所以,我们得学会觉察自己的情绪,在把挑剔的眼光投在孩子身上之前,也同时检视一下自己身上所存在的问题。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www.tulaoshi.com)还好,在漫长的一生中,青春期、更年期或是中年危机,只是一个并不算长的阶段,内分泌水平也并非总是处在风雨飘摇的震荡之中,只要我们理解孩子和我们都正在一处不太平静、风浪有些大的海面上行船,彼此对对方在风浪中行进的辛苦有足够的认知和感同身受,那么,驶过了这段不稳定的海域之后,前方绝对就是风平浪静的美好景象了!
面对难管教孩子,不要放弃,只要给予充分的理解和尊重,孩子就一定会听父母管教的。孩子也会明白父母对自己的爱的。
来源:http://www.tulaoshi.com/n/20151212/10388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