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在不懂得分享前,总是希望独自拥有一切。所以,学会分享,是他们与人交往的一种能力。
【 tulaoshi.com - 分享 】
案例:娜娜和乐乐是邻居。有一天,乐乐去娜娜家串门,刚开始两个小伙伴在地板上玩得不亦乐乎。忽然,一阵吵闹声传来,正在聊天的妈妈看见乐乐和娜娜,一个抓着泰迪熊的头,一个抓着泰迪熊的腿,尖声叫喊道:“这是我的!”“这是我的!”最后娜娜妈妈不得不采取极端的方式,把可怜的泰迪熊放在他俩都够不到的地方。
专家解析:以上情景,相信妈妈们并不陌生。这种情况特别容易发生在两三岁的孩(图老师整理)子身上。这个年龄段的孩子,自我意识和占有欲相对会更强烈些。而且,他对于要和别人一起玩玩具、看书,完全没有概念。美国儿童发展学的有关专家这样理解孩子的心理感受:“当你要求孩子和其他人一起玩玩具的时候,他会认为自己从此就不能再玩这个玩具了。”所以,很多时候,让孩子接受分享,并非是件容易的事。
商量比威胁更显效
情景:丁丁想玩多多最喜欢的玩具消防车,多多却把玩具消防车紧紧地抱在怀里,还不让丁丁碰桌上的故事书和积木。多多妈妈见状,对多多说:“你不给丁丁玩玩具车,以后他就不再和你玩了。”
专家认为:这样的威胁显然对孩子是不起任何作用的,因为他们还无法理解。对于三岁左右的孩子,此时,父母应该起一个沟通中介的作用。
支招:不如帮助他们通过语言来达到共享,譬如对丁丁说:“你问问多多:‘我可以玩什么玩具?’”如果能把范围扩大后,两个孩子分享玩具的概率就会提高很多。哪怕是多多让出桌子上的那本故事书,也算是走出了分享的第一步。如果多多完全不肯让步,那么妈妈可以说:“多多,你什么都不愿意拿出来和丁丁玩,这样可不好。丁丁,我很想给你一个玩具,但这些玩具都是多多的。”这样做,可以让紧张的气氛缓和下来。接着妈妈可以再与多多商量:“你看,能否让丁丁玩一下你的小汽车吗?”如果继续无效,就把丁丁从所在房子里带走,给他一些不属于多多的东西。很可能,多多会立即放弃他的不友好姿态,和丁丁一起玩。
诱导比独断更管用
情景:悠悠在院子里骑着果果的小三轮,果果想把车子要回去,但是悠悠不愿意。这时,悠悠妈妈上前拦住儿子,将他从车子上抱下来,把车子还给了果果。顿时,悠悠大哭起来。
专家认为:悠悠妈妈做了一个专段的裁判,但孩子从中并没有学到任何东西。此时,如果给予孩子循循善诱的引导,可能效果会更好。
支招:悠悠妈妈不妨这样问:“悠悠,你问过果果愿不愿意让你骑他的车吗?”这样说,通常能得到一半机会,悠悠可能会说:“好吧,我把车子还给他。”如果这种方法没有效果,悠悠妈妈可以继续尝试新的计策,对他俩说:“既然你们决定不了,就让我来决定,好吗?”一般而言,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容易接受大人这种诱导性的建议。
不要急于追问结果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www.tulaoshi.com)情景:菲菲从沙坑里“挖”出一个小球,蒙蒙把球抢了过去,两个孩子为此争执起来。在一旁忙乎的菲菲妈妈听见菲菲的哭声,赶忙上前问:“你为什么哭?”
专家认为:这时,其实最该问孩子的并不是“为什么”而是“发生什么了”,因为前一种询问往往带有很强的指责意味。
支招:不妨用询问事实的口气——“发生什么了,是谁先找到小球的”来缓和气氛,而且孩子也有能力对这样的问题做出回答。然后,在对蒙蒙说:“你是否问过菲菲你可以玩这个小球?如果没有问过,那你就先问问他,现在还是先把小球还给他。”如果蒙蒙不按你说的去做,可以逐字逐句地把刚才的话再说一遍,这样可以让蒙蒙学到,在遇到这样的矛盾时,应该怎样去做。
还可以用交换的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如果蒙蒙想玩那个小球,就让他把自己某个玩具让菲菲玩。尽管这是个应急的办法,但是可以让孩子学会有报偿的分享,这也是社会交换的规则。
学会与他人分享是孩子从小就该学习的美德,也是重要的社交能力。美国《父母》杂志最新载文,就“如何教孩子学会分享”为广大年轻父母支招。
1.从小开始教。美国儿童教育顾问莎拉·里斯拉夫博士表示,孩子5岁前还无法理解“分享”的概念。然而一些基本规则可以从小时候教起,比如:“玩具大家轮流玩”,“她先玩,然后轮到你”,“玩具你不玩了,就让别的小朋友玩吧”。
2.限制时间。克利夫兰儿童医院儿科专家琳恩·米里纳建议,可以采取限制时间的方法,他先玩10分钟,然后让别的孩子玩10分钟。让孩子明白,与别人分享玩具不等于永远失去玩具。
3.不强迫孩子分享。育儿专家米歇尔·拉罗维表示,与大人一样,小家伙也会有自己特别珍爱的玩具或图书,不要强迫孩子与他人分享。告诉孩子,与小伙伴一起玩的时候,不要把自己珍爱的东西拿出来炫耀。
4.家长以身作则。美国儿童关爱与教育组织专家劳拉·奥尔森表示,身教重于言教,父母的行为对孩子影响最大。因此,为孩子做出“分享示范”。比如,吃三明治的时候,问问孩子“你要吃一块吗?”父母做其他事情时候,也应注意让孩子观察到父母在“分享”。
5.选择一个主题。米歇尔表示,当孩子们在一起玩的时候,可以选择一个主题,比如,沙滩、农场、厨房等。如果玩具类似,颜色差不多,那么孩子就不太会挣抢,更容易学会分享。
6.角色互换。如果孩子经常对分享说“不”,那么不妨考虑与孩子互换角色。与孩子一起玩耍,当孩子想要你手中玩具的时候,你就说“不”。当小家伙感觉心烦时,你不妨晓之以理,让他明白“只有学会与小朋友分享玩具,大家才能开心地一起玩”。
总之,只有学会分享的孩子才会拥有更多的朋友,孩子的社交能力也才会越来越提高,才能更好的融入社会。
学会与他人分享是孩子从小就该学习的美德,也是重要的社交能力。美国《父母》杂志最新载文,就“如何教孩子学会分享”为广大年轻父母支招。
1.从小开始教。美国儿童教育顾问莎拉·里斯拉夫博士表示,孩子5岁前还无法理解“分享”的概念。然而一些基本规则可以从小时候教起,比如:“玩具大家轮流玩”,“她先玩,然后轮到你”,“玩具你不玩了,就让别的小朋友玩吧”。
2.限制时间。克利夫兰儿童医院儿科专家琳恩·米里纳建议,可以采取限制时间的方法,他先玩10分钟,然后让别的孩子玩10分钟。让孩子明白,与别人分享玩具不等于永远失去玩具。
3.不强迫孩子分享。育儿专家米歇尔·拉罗维表示,与大人一样,小家伙也会有自己特别珍爱的玩具或图书,不要强迫孩子与他人分享。告诉孩子,与小伙伴一起玩的时候,不要把自己珍爱的东西拿出来炫耀。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www.tulaoshi.com)4.家长以身作则。美国儿童关爱与教育组织专家劳拉·奥尔森表示,身教重于言教,父母的行为对孩子影响最大。因此,为孩子做出“分享示范”。比如,吃三明治的时候,问问孩子“你要吃一块吗?”父母做其他事情时候,也应注意让孩子观察到父母在“分享”。
5.选择一个主题。米歇尔表示,当孩子们在一起玩的时候,可以选择一个主题,比如,沙滩、农场、厨房等。如果玩具类似,颜色差不多,那么孩子就不太会挣抢,更容易学会分享。
6.角色互换。如果孩子经常对分享说“不”,那么不妨考虑与孩子互换角色。与孩子一起玩耍,当孩子想要你手中玩具的时候,你就说“不”。当小家伙感觉心烦时,你不妨晓之以tulaoshi理,让他明白“只有学会与小朋友分享玩具,大家才能开心地一起玩”。
来源:http://www.tulaoshi.com/n/20151212/1039100.html
看过《家长请学会分享宝宝的世界》的人还看了以下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