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孕 孕期 分娩 月子 新生儿 0-1岁 1-3岁 3-6岁 快速怀孕 怀孕初期症状 怀孕同房 宝宝起名 孕妇食谱 孕妇水果 孕妇感冒 孕妇便秘 月子餐 宝宝食谱 宝宝发烧 宝宝咳嗽 宝宝腹泻 疫苗 产后同房 幼儿早教 生男生女 婴儿湿疹

宝宝春捂要捂到啥时候?

2015-12-12 13:13 35 1 收藏

对孩子来说,“春捂秋冻”不好,尤其是那些反复感冒、咳嗽、腹泻的孩子更是不适宜。

【 tulaoshi.com - 秋燥 】

宝宝春捂,你“捂”对了吗?

  春天最常听到的老话就是“春捂秋冻”了,但是我觉得小孩子火气大,是不是不能捂得太厉害了?况且,捂得太多了,孩子流汗后不是更容易感冒吗?

  儿童对于温度的自身调节能力较差,一旦打破平衡的环境,病菌、病毒容易乘虚袭击机体,引发各种疾病。但的确如这位妈妈所说,孩子要“捂”也得“捂”得正确:

  把握时机许多疾病的发病高峰与冷空气南下和降温持续的时间密切相关。比如感冒、消化不良,在冷空气到来之前便捷足先登。因此,捂的最佳时机,是在气象台预报的冷空气到来之前24-48小时,再晚便是“雪后送炭”了。

  把握气温 15℃是“春捂”的临界温度。当气温持续在15℃以上且相对稳定时,才可以不捂。

  注意温差日夜温差大于8℃是“捂”的信号。面对“孩儿脸”似的春天,你得随天气变化加减衣服。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www.tulaoshi.com)

  持续时间 7-14天恰到好处。医学家发现,气温回冷需要加衣御寒,即使此后气温回升了,也得再捂7天左右。

  另外,我觉得,广义理解“春捂”的办法还有:户外活动,活动的适宜度应以宝宝舒适为准,宝宝面部潮红、微汗即可。

  “春捂”的重点是腿和脚,应为宝宝穿上袜子和舒适的鞋。春天风大物燥,应该多喝白开水,1岁以上宝宝最好每天清晨喝点淡盐水,既清洁咽部,又能预防便秘。早睡早起,养成定时开窗的习惯。

  老话正确率:90%以上

小孩多病 不宜春捂秋冻

  衣过肩,裤过膝。老话说的“春捂秋冻”,不过,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儿科副教授胡小英告诉记者,对孩子来说,这个方法不好,尤其是那些反复感冒、咳嗽、腹泻的孩子更是不适宜。在穿衣服的时候,注意盖住孩子的背部、肩部、腹部、脚部。如果是给孩子擦汗,也要注意除了背部外,肩膀是不能忘的。

  别玩太疯狂。秋天是收敛的季节,如果这个季节运动量过大,就会出汗过多,这样会损耗阳气。秋季可以运动,但(图老师整理)不要让孩子玩得太疯,多做一些轻松平缓的活动。如果孩子出汗了,最好及时擦干,别总是换衣服,一脱一穿最容易感冒。

  多喝水润燥。入秋以后,空气湿度降低,宝贝身体容易受燥邪侵袭而伤肺,出现口干、咽燥、咳嗽少痰、流鼻血等各种秋燥症状。此时应该适当增加喂水量和喂水次数,或将梨、柑橘、荸荠、藕、葡萄等水果榨汁,代替水经常喂给宝贝喝。

  回家多洗口鼻耳手。秋季腹泻可通过消化道和呼吸道传播,如果能养成好的卫生习惯,就能防病于未然。不仅要洗手,更要洗好口鼻耳,减少存在其间的细菌、病毒。一旦家中有人发生感冒就可熏熏醋,一天一次,连续3~5天。

孩子春捂秋冻不如春天补锌

  最近一项“补锌具有预防感冒作用”的研究结果,让很多人了解了补锌在感冒痊愈中的重要作用。报道称“患者在刚出现流鼻涕、咽痛等感冒症状的24小时内,服用糖浆补锌剂,感冒症状会减轻,大多数患者在一周内就能康复。研究还发现,连续补锌5个月以上的儿童,很少感冒,不易生病”。

  这项研究的意义不言而喻,它更新了人们对补锌的认知:助成人缓解症状,迅速提高免疫力;助儿童预防感冒,增强身体抵抗力。

  用“锌”照顾孩子。两年前忽然爆发的那场甲流令很多人至今仍心有余悸。眼下正是流感多发季节,防患于未然是家长应该重视的。家长不妨给孩子补补锌,抵抗力好、少得病,家长才安心。

  用“锌”照顾自己。孩子感冒,家长是心疼;家长自己感冒,则是头疼、嗓子疼、打喷嚏流鼻涕,一样也不少。一般来说,成人的感冒症状会持续一星期,不论服药与否;而感冒药的主要功效是缓解症状,但并不能缩短病程。此前,《传染病杂志》曾刊登一项研究结果称,补锌可以将感冒持续时间从7天减少到4天,成人不妨也学会通过补锌保护自己。

小孩“秋冻”防病有技巧

“俗话说‘春捂秋冻’,秋天冻一冻,不是对身体有好处吗?怎么我的小孩还没冻一天,就冻出感冒发烧了?”南宁市民韦女士带着孩子到医院看病时这样询问医生。近日,天气转凉,在南宁市中医院新华分院的儿科诊室里,不少小孩由于感冒发烧而来到医院。众家长认为,老话说的“春捂秋冻”能增强孩子体质,因此即使天气渐凉,仍旧给孩子穿着短袖、裙子。南宁市中医院新华分院中医儿科中医主治医师黄晓霞提醒道,秋天虽然是耐寒训练的好时机,但“秋冻”也不应盲目进行,尤其是小孩。

  秋冻原因

  小孩秋冻可防病

  很多家长在带孩子到医院看病时,会向医生咨询如何增强孩子的体质,使孩子少生病。黄晓霞表示,由于小儿的体温调节能力尚不成熟,所以在天气忽冷忽热时,比成人更易染病。不过这种体温调节的能力是可以通过日常对冷环境的逐渐适应加以提高的。

  黄晓霞说,中医上讲“春夏养阳、秋冬养阴”,是因为秋天是阴长阳消的季节,所以要养阴为主。同时,秋天主收,万物收敛,肺气内应,因此养生应以养肺为主。此时进行所谓的“秋冻”锻炼,不仅能提高人体抗病和抗寒能力,还能对呼吸系统疾病起到预防作用。“在初秋时节,暑热未消,气温较高,可以不必过早给孩子添加衣服;到了仲秋,气温开始下降,这时穿衣就要有所控制,TuLaoShi.com适当地让机体‘冻一冻’,以免穿衣过多出汗,伤阴耗气;而到了晚秋,秋冬交接,则更多强调的是防寒保暖。”黄晓霞说。

  因此,除了年老体弱和患有慢性病、体温调节功能差的人之外,对多数人来说,“秋冻”之说还是符合健康养生的科学道理的,特别对于身体健康的小儿尤为必要。

  秋冻方法

  循序渐进进行冷适应

  那么如何进行秋冻呢?广西区妇幼保健院儿科主任陈少科说,首先是让孩子有暴露于冷环境的机会,包括不要穿得过于厚实、严密。中医认为,小儿是阳气偏旺之体,过暖会助长阳气而消耗阴液。实际上,过早地让孩子过度保暖,会导致孩子在身体出汗时不易觉察,反而容易诱发感冒。

  其次就是进行冷适应。从秋天开始,父母就要逐渐培养孩子在“冻”字上做文章,少穿衣、多裸露,让肌肤接触空气和阳光,久而久之就增添了“秋冻”的底气。最简单的方法是养成用冷水洗手、洗脸及喝凉开水(以25摄氏度左右为宜)的习惯。由于这是一个逐渐降温的过程,小孩一般都能适应,并且效果显著。如能再坚持每天用冷水擦拭身体则更好。

  第三,在小儿耐寒锻炼中,一定要把握渐进和适度两个原则。小儿耐寒锻炼应循序渐进,防止“冻而不动”,这就要求小儿要多进行户外锻炼,但要注意的是,运动锻炼时不宜“动”得大汗淋漓,只要身体微热即可,否则凉气会通过表皮扩张入侵肌体。

  另外,在秋冬季节,由于早晚天气变化大,忽冷忽热,一旦受凉,则很容易引发感冒发烧。那么如何辨别宝宝穿的衣服是多还是少呢?陈少科说,穿衣,对于成人来说是以稍有凉意为好,而对于幼儿,则不能照搬成人的做法,而应以不打寒颤为宜。有两个方法可以判断,一是摸鼻尖,二是摸四肢,这两个部位只要摸着不凉就行。

  医生提醒

  小孩秋冻要分清体质

  为了提高耐寒抗病能力,只要天气许可,幼儿都要多到室外活动。体弱多病的幼儿,在多进行室外活动的同时,却不宜盲目地进行“秋冻”,而是要重点做好防寒保暖工作,以便平安度过“多事之秋”和严寒的冬季。

  黄晓霞说,小孩适不适宜秋冻要根据个人体质而定。秋季是锻炼孩子体质、增强其御寒能力的好时机。健康的小孩进行适当的秋冻,能很快地适应气温由暖变凉,帮助孩子迎接寒冷的冬季。不过,体质状况不同的小孩,要有针对性地采取不同的保健措施。

  如果是脾胃虚寒的小孩,这些小孩一般表现为瘦弱、脸色发黄、食欲不振等,则尽量不进行秋冻。黄晓霞说,这类小孩本身就容易得疳积,如果进行秋冻的话,可能会比其他小孩更易得病。如果脾胃虚弱比较严重,建议去医院让医生诊断一下,这样才能有针对性地对其进行调理。

  最近气温变化大,不少家长帮小孩穿上厚厚的衣服。不过专家表示,小孩在秋季应适当冻一下,提高其环境适应能力。

穿太厚致孩子发烧 专家:“春捂秋冻”别太过



  自古以来,中国都讲究“春捂秋冻”,尤其是考虑到孩子的抵抗力弱,许多家长更加喜欢在孩子身上来实践这句古语。不过,医生提醒“春捂”要有限度。日前,重庆就发生了一起因外公外婆给孩子春捂不适当引发孩子发烧的病例。

  穿太厚竟导致外孙女发烧

  案例:家住重庆大坪奥园康城的女婴妡儿(化名)因为外公外婆给她捂得太多,反而导致她生病发烧了。

  据悉,6个月大的妡儿,由于爸爸在云南工作,平时都跟外公外婆住一起。近日,天气反反复复,时冷时热,早晚温差也大,外公外婆害怕孙女受凉感冒,于是给妡儿穿得很厚。

  昨天晚上10点,已经睡在了自己小床上的妡儿,突然大哭起来,外公外婆立即赶来看她怎么了,哄了半天妡儿都没有停止哭泣。

  看到妡儿小脸通红,外公徐先生突然想到,孩子是不是发烧了,赶紧伸手摸了摸孩子额头,果然,烫烫的。看着妡儿难受的样子,老俩口立即把她抱到重庆医科大学儿童医院看夜间急诊。

  来医院之前,因为是晚上,外公外婆怕妡儿着凉,还为妡儿裹了一件小棉服。医生询问了妡儿的病史并仔细检查后,告诉徐先生,妡儿是因为穿太多了而导致发烧。最近这段时间,他们已经收到5名左右因为穿得太多而捂出病的小孩了。





  医院内科医生王兴勇说,春日里,由于冬天的“惯性”所致,人体血管还处在收缩状态,温度调节系统功能较低,只有适当多穿些衣服,才能适应忽冷忽热的天气变化,否则,容易发生呼吸道感染等疾病。但“春捂”须有一定限度,如果还如冬天般里三层外三层,就会超过身体的耐热限度,体温调节中枢变得无法适应。春季空气湿度较大,如果“捂”过了头,还容易诱发中暑,招惹“春火”。

  据悉,因为“捂”导致孩子生病,医学上叫“捂热综合征”,又叫“蒙被综合征”,每年11月至次年4月为发病高峰期。是由于过度保暖、捂闷过久引起孩子缺氧、大汗、脱水、抽搐昏迷,乃至呼吸、循环衰竭的一种冬季常见急症。1岁以内的婴儿,特别是6个月以内的新生儿,若家长护理不当,最易诱发此病,缺氧5-10分钟,就将会造成不可逆转的伤害。

  因为,婴儿体温调节中枢尚未发育完善,排汗散热功能弱,反应能力较差,包裹过暖时又无力挣扎,其结果常导致婴儿身体发热、出汗,严重的会造成脱水和电解质紊乱。此时室内若通风不良或空气污浊,还将会造成婴儿呼吸困难,出现呼吸急促或不规则、脸色发灰、口唇及指甲发青等呼吸衰竭症状,严重时可导致机体缺氧而发生惊厥抽搐或昏迷。若抢救不及时,可很快休克乃至死亡,即使存活下来,也可能会遗留有智力低下、运动障碍、呆傻、聋哑等严重的脑损伤后遗症。

  2013年11月,儿童医院就接诊了一名九龙坡白市驿的2个月大婴儿,因为捂热导致呼吸停止,最后家属放弃治疗而去世。



  俗话说:“若要小儿安,常须三分饥与寒”。专家介绍,冷出来的病很少,热出来的病很多,饿出来的病很少,撑出来的病很多。

  有些父母唯恐婴儿冷天受风着凉,常给其穿得厚实,包得紧实,盖得严实,甚至再用上电热毯、热水袋以御寒保暖,还有人给婴儿蒙被或搂着婴儿睡眠,认为这样既可防寒保暖,夜间照顾起来又方便。殊不知,这种过度保暖的做法,很容易诱发婴儿“蒙被缺氧综合征”。

  因此,在寒冷的季节,切忌把婴儿包盖得过紧、过严、过厚,更不要无限制地在婴儿被褥周围加热水袋等散热物;切忌给婴儿蒙被睡眠或用棉被堵塞其口鼻,以防影响呼吸;也不要把新生儿置于母亲腋下睡眠,或让婴儿含着乳头睡觉,提倡母婴分被睡眠。一旦出现婴儿闷热综合征,应速送医院救治,切莫掉以轻心。

  

宝宝春捂要捂到啥时候?

  俗话说:“春捂秋冻”。已是人间四月天,该怎么个“捂”法?要捂到什么时候?

  经历了2~3个月穿棉衣的冬季,此时宝宝的身体对产热散热的调节与冬季的环境温度处于相对平衡状态。现在由冬季转入乍暖还寒的春天,外界气温变化幅度较大。因此,不难理解老百姓说的“春捂”,大意是指气温刚转暖的春季不要过早脱掉冬装。

  春捂是硬道理

  春天的气候犹如“孩儿脸”,宝宝的机体调节能力远远跟不上天气的变化。在早春季节,宝宝的新陈代谢亢进,产热增多,同时散热也在增加,氧耗量也增多。如果保暧措施不得力,常会引起宝宝体温过低。

  同时,室内外温差加大且多风,一旦气温下降,体弱的宝宝常常会流鼻涕、咳嗽、发烧。

  所以说,春捂是硬道理。“捂”带有一点热的意思,让宝宝适当多穿一些衣服,起到保暖的作用。否则不“捂”着点,宝宝很难适应这种冷暖的变化,容易患上急性呼吸道感染(如感冒、肺炎、哮喘等病)。

  解除春捂的标准

  气象医学专家认为,解除“春捂”客观指标有两个:

  1.外界温持续在15℃以上且相对稳定1~2周,就可以不捂了。

  2.日夜温差大于8℃是该捂的信号。气温回冷需要加衣御寒,即使此后气温回升了,也得再捂7天左右。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www.tulaoshi.com)

  春捂如何捂

  早晚捂,捂下肢

  春季气温日差较大,早晚较冷。在给宝宝增减衣www.Tulaoshi.com服时,最好先听听当地的天气预报。早晚适当“捂”一会儿,而晴天的中午时刻,气温一般都在10℃以上,此时适当减衣服。此外,“春捂”的重点是腿和脚,最好给宝宝穿上较厚的袜子和舒适的鞋子。

  抓住“捂”的最佳时机

  春天适当捂一捂,可以减少疾病的发生。而“捂”的最佳时机,是在气象台预报的冷空气到来之前的24~48小时,重点给宝宝“捂”头颈和双脚。在春季传染病流行季节,尽量不要带宝宝去公共场所,以免染上疾病。

  “捂”“随时增减”

  “春捂”强调宝宝穿衣多少视天气变化而定,同时根据体能素质,因人而异。总原则是穿衣要“随时增减”,脱衣则要“递减”——衣服一件一件地脱。用手摸摸宝宝的手脚,温暖就好,而被盖比你的稍厚就行了。

  春捂不过度

  不能怕宝宝着凉生病,就用小棉衣把宝宝“捂”得严严实实,这样做往往会“好心办坏事”。“春捂”过了头,宝宝发生“中暑”(即婴儿捂热综合征)是有可能的。

  3岁以内的宝宝,正常体温极不稳定,容易随着环境温度变化而波动,常表现为体温过低(35~36℃),这与体温调节中枢功能尚未完善、对外界环境适应力差密切相关。该综合症会累及全身各个脏器,大脑最容易受伤,不易恢复,需引起高度重视。

  撰文/王小衡(湖南省郴州市第三人民医院儿科主任医师)《亲子》

哪些情况小孩不宜打预防针

预防接种虽然能增强人体的免疫力,有效地预防传染病的发生,但预防接种用的是生物制品,是微生物或用微生物的代谢产物制成的,这些物质,对人体来说是异性蛋白质。由于个体差异,人体对这些生物制品的反应也不相同。有的个体,在接种疫苗后,可引起某些组织或器官发生不良反应。因此,为了防止由于人体差异的原因而导致的异常反应,对预防接种规定了一些禁忌症。

婴幼儿有以下情况时,均不宜注射防疫针:①对于过敏体质的小儿,如患荨麻疹、支气管哮喘症、有严重的药物过敏史等,接种疫苗后,有可能发生严重过敏反应;②对有免疫缺陷的孩子,如先天性免疫缺陷病,接种疫苗后,会导致严重后果;③当孩子与某种传染病的患儿有过密切接触时,正处于该种传染病的潜伏期内,暂不接种疫苗,待潜伏期过后,可以进行补种疫苗;④对于患有各种急性病的孩子,如流行性感冒、急性肠炎、小儿肠炎等,接种疫苗可能使原来的疾病加重,还可能使疫苗反应加重,故应暂时停止接种。预防接种必须在孩子身体好的时候进行,或待孩子病愈后,再进行补种;⑤对患有结核病、心脏病、肾病等慢性疾病的孩子,在没有完全恢复健康前,也暂时不做预防接种;遇有低热或者高热者,应先查明原因,积极治疗,烧退后再补种;⑥正在接受免疫抑制剂如激素治疗,或需要放疗治疗的孩子不能接种疫苗,因为此时孩子的免疫功能差。

有些孩子不宜接种某种疫苗,如当孩子患有湿疹、化脓性皮肤病和丙种球蛋白缺乏症时,不能接种牛痘,否则可以引起湿疹痘和全身性牛痘;有癫痫史、抽风史者不能接种百日咳菌苗、流脑菌苗和乙脑疫苗,因为这类疫苗可能引起抽风,易使旧病复发;与结核病人有过密切接触或结核菌素试验强阳性的孩子,不可以接种卡介苗;对青霉素过敏的孩子,不能接种乙脑疫苗等。

本文摘自《宝宝的头12个月》,由北京中山响沙图书发行中心授权图老师育儿网独家发表,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来源:http://www.tulaoshi.com/n/20151212/1039104.html

延伸阅读
标签: 春季养生
民间流传的春不忙脱衣;二月休把棉衣撇,三月还有梨花雪;吃了端午粽,再把寒衣送等有关春捂俗语,是有科学道理的。 适当春捂有好处。 生活小窍门 冬去春来,天气由寒逐渐转温,人的阳气也从冬季的闭藏状态开始由内而外的生发出来。然而,春天孩儿面,一天变三变。对于气候多变,忽冷忽热、乍暖还寒的早春天气,给孩子捂着...
标签: 宝宝
宝宝适当"春捂"有好处  我们都知道虽然春季来了,但寒冷仍然会时不时的出来闹腾一下,这样气温反复无常的,别说孩子了,就连大人也受不了。所以我们还需要适当的春捂才行。母婴专家指出,宝宝适当"春捂"有好处。但要注意春捂是有讲究的,贵在讲究适度,不能过分的春捂,不要以为春捂就是一味的多穿衣服,而是根据气...
推荐阅读:秋冬交替 幼儿“冷锻炼”正当时 一场秋雨一场凉,秋季的天气早晚温差大,对于娇嫩的宝宝来说,这个季节容易引起发烧、感冒、呼吸道感染、腹泻等疾病,因此,做好各项保健措施,维护宝宝健康十分重要。 对于婴幼儿来说,特别是0-3岁的儿童,秋天是孩子快速成长发育的重要时期。孩子在饮食和护理方面都会有所不同,因...
标签: 春季养生
春季是由冬寒向夏热过渡的时节,正处于阴退阳长,寒去热来的转折期。此时人体经过一冬的收缩,开始变得舒展,毛孔也从封闭状态到开始张开。这时如过早脱去冬衣,往往会在不知不觉中感受风寒致病,如流行性 感冒 、急性 支气管炎 、 肺炎 等。从古至今科学春捂有助 春季养生 ,善于养生的医学家们都十分重视春捂的 养生之道 。民间常常流传...
标签: 育儿知识
在家怎么捂 中午开窗 大多数的家庭都喜欢在早晨打开门窗通气,但是早晨的空气比较冷,而且在太阳出来之前,空气里的二氧化碳的浓度很高,对宝宝的健康不利。所以,不如在太阳出来后或中午气温有所回升时再开窗吧。 且慢换单鞋 开春了,你不要急着给宝宝换上单鞋。让宝宝多穿几天棉鞋,以避免小脚受凉。袜子也可以穿得稍厚一点。 房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