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昂贵的早教班,没想到一个多月后,儿子却变得有些“木讷”了。南京市妇幼保健院的心理专家表示,不是每个孩子都适合过早地接受教育,过早地进行大脑刺激甚至是对孩子心理上的一种“虐待”,而父母多多陪伴孩子,亲
【 tulaoshi.com - 早教班 】
3周岁的强强(化名)本来是个聪明活泼的孩子,但是家人发现孩子最近变得不怎么说话了,总是双手交织,仿佛在思考。指个碗问他是什么,孩子也眨巴着眼,然后用不确定的声音小心翼翼地回答:“是碗吧?”昨天早晨强强更是站那里看着妈妈发愣,足足有几分钟才小声地问:“我该喊MUM还是妈妈呀?”
“我认为肯定是早教班的问题”,强强的爸爸在南京市妇幼保健院儿保所心理门诊直接对医生说。他们一家前段时间花了很多钱,送儿子去了一个早教机构,开始孩子一下子认识了60多个汉字,还有一些英语单词。“我们不在乎钱,也特想把孩子培养好,”强强的爸爸说,看到儿子的进步,一家人都很开心。可是上了一个多月之后,他们发现孩子有些不对劲了,变得有点内向了,总是试图记着一些东西,问他话也想半天再说,有时候一些简单的东西还会说错,原本认识的字也开始混乱了。
“早期的智力开发一定要有尺度,一味强调教育而忽视了孩子天性,会增加损害其正常心理发育的危险。”该院心理门诊的池霞主任指出,良好的早期教育,可使孩子的IQ更高,行为更加合理,眼手协调能力更强,听力、语言及阅读能力更高。随着孩子的成长,可表现出自发性增加,侵略性减少,与伙伴及父母的关系融洽,以及对社会的适应能力更强。但不是所有的孩子都能接受早期教育的。孩子的认知能力发展与脑部结构发育密切相关,过早的训练违反身心发展规律,会造成不良后果。很多早教过后的小朋友表现出了“不合群”、“口语交流能力滞后”等现象,就是由于对于孩子大脑的某些部分过度刺激导致,说句严重的,一些不正规的早教已成为了孩子的“心理虐待”。
记者了解到,目前南京的早教机构很火,尽管收费比大学还贵,但是一些年轻家长担心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还是心甘情愿地省吃俭用,把孩子送进早教班。而早教机构由于缺乏监管,教育质量良莠不齐。专家表示,她已经不止一次遇到因过早进行早期教育而认知上出现问题的孩子。
“只有不了解孩子的家长,才会凭自己的意志把孩子往早教班送,”池主任提醒家长,三岁前情感沟通更重于智力培养。现在很多青少年表现出“情感冷漠”,其实和早年“爱的缺乏”有关。孩子处于大脑和情感发育的重要时期,家长最重要的是在这段时间就要与其建立起情感纽带,取得宝宝的信任和依赖,这对孩子今后的身心发展都有深远的影响。
来源:扬子晚报
记者见闻:早教班里保姆替代父母
今年还不到两岁的永健已经在广州一所著名早教班上了一年多的课了。永健的爸爸妈妈经常出差,所以来陪他上课和照顾他生活的工作由保姆房姐负责。自从第一次来早教班,早教专家就提醒陪同的家长们“一定要经常鼓励孩子,对孩子说‘你真聪明’!‘你真棒’!”房姐也记住了。永健一爬上了游戏玩具,房姐就照着专家的话夸起永健来。但房姐只机械地知道要说,却不知道怎么说,语气又冷又直,像个机器一样复述,永健根本没听见。
家长看点:早教班,家长也要学吗?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www.tulaoshi.com)关于如何更好地让孩子在早教班中获益,家长们的看法不一。
困惑:早教不是给孩子报的吗?
上早教班,父母也要学?在广州做生意的陈磊觉得“早教,大人也要学”的说法有点不对劲。听说早教很有必要,陈磊最近也把两周岁的女儿送去了学习,可在陈磊看来,“早教班和幼儿园应该没有本质区别,家长已经给孩子花钱了,教育的任务就都是老师的,家长本来工作就忙,怎么还要学?那还要早教老师干什么?”
认同:家长是要多学习
和陈磊不同的是,同为母亲的素素就认同“早教班是教育家长的”这一看法。“自从在妞妞6个月报了早教班开始,每节课我都尽量亲自陪女儿上。开始的内容是比较简单的互动操、抚触等等,后来程度逐渐加深,老师会进行一些英语语言环境的创设以及对孩子的各种能力培养的教育。老实说早教不是在课堂上就够了的,回家和平时也要用那些方法去做。如果我没有亲自去,就不知道怎么做啦,所以一定要Tulaoshi.com学习的。”
顺其自然:和孩子一起玩得开心
今年67岁的黄阿姨负责每次陪小外孙上早教课。问起“早教课家长要不要学习”的问题,黄阿姨说“自己没这么认真地想过。”“女儿女婿工作都很忙,平时都是我负责照顾外孙的。总待在家里也没意思,跟外孙一起在早教班上课挺好玩的,虽然老师讲的英语我一个字也听不懂,一些深奥的早教理论也没十分理解,反正就跟孩子们混着呗,挺开心!”
早教就是教大人的
“那么小的孩子,在早教班能学到多少啊?我看,早教班就是教大人的。”小芸说:“小孩子就知道玩,哪里能真正在早教班里学到多少东西啊?我给儿子报班,为的是让他能从小有一个外界的社交环境,免得以后见了人太认生,难以适应幼儿园的环境。不过和儿子一起学了一年,我发现这早教班还是让我们做家长的了解了很多育儿知识的。早教班经常不定期地举办一些育儿讲座,请来的都是知名的专家,我从中获益匪浅。”
专家意见:家长应成为早教中的主导
记者采访广州金宝贝、爱尔贝等早教中心发现,早教课都鼓励家长参与到教学中来,大部分课程都是让家长和孩子一起上的。那么,早教究竟是教孩子还是教家长呢?哈佛大学心理学博士王涛认为:“早期教育,家长的学习最重要。”
家长应成为早教中的主导:据神经心理学专家介绍,人类大脑的发育80%以上是在三岁前完成的。“教育应该在胎儿期就开始,越早越有效。”现在大部分家长已认识到早教的重要,但对于如何科学地进行早教还知之不足。专家表示:“三岁前,早教班的教学时间再长也是有限的,必须和科学的家庭教育结合起来,才能发挥最大的功效。”“很多家长认为花钱报了早教班,孩子就可以‘与众不同’了,让孩子的隔辈亲人或保姆来完成‘陪读’的角色,其实有点舍本逐末。”广州金宝贝早教中心负责人表示:“其实早教班设立之初就是希望营建一个亲子之间有效互动的空间,而不是单纯地教孩子。”
提倡亲子共同参与:早教中心专家表示:“最好由父母来陪伴孩子参加早教班。”据了解,由于孩子的父母工作繁忙,现在有70%以上的早教班孩子是由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或是保姆跟来上早教班的。专家认为这种现状并不理想。“父母平时工作很忙,但孩子又需要很好的心理关怀,因此,抽出时间和孩子进行有效沟通是比较现实的选择。”什么叫“有效沟通”呢?专家表示:家长只是和孩子在家里各做各的事就不叫做和孩子相处的“有效时间”,因为事实上并没有沟通。真正的沟通需要家长和孩子在一起共同完成一个目标、共同关注一个话题并从中进行互动和交流。开设早教班的目的就是帮助家长营造一个和孩子有效沟通的环境,因此最好由父母和孩子一起上。
早教主要培养孩子的潜能:王涛表示:早期教育主要是培养孩子的潜能,通过言语、音乐、运动、游戏、图画和社会交往的环境使孩子的大脑神经突触得到良好的刺激,从而建立更多的神经连接,为未来的学习、记忆、思考能力的提高打下良好的基础。“从这个意义上说,早教班不是教知识,而是培养潜能。人类的神经突触连接越多就越聪明,而如果在三岁后大脑的生长没那么快的时候再来学习就事倍功半了。”专家提醒家长:在早教学习中不必要求孩子一定要记住什么,更为关键的是父母的参与,这可以让孩子以一种更愉快的心情得到最多的潜能开发。此外,家长还应该明确:教育无论何时都是父母的必修课,可以不花大钱读早教班,但要用爱心和适当的精力陪伴孩子成长。
上昂贵的早教班,没想到一个多月后,儿子却变得有些“木讷”了。南京市妇幼保健院的心理专家表示,不是每个孩子都适合过早地接受教育,过早地进行大脑刺激甚至是对孩子心理上的一种“虐待”,而父母多多陪伴孩子,亲子之间建立情感纽带比智力开发更为重要。
3周岁的强强(化名)本来是个聪明活泼的孩子,但是家人发现孩子最近变得不怎么说话了,总是双手交织,仿佛在思考。指个碗问他是什么,孩子也眨巴着眼,然后用不确定的声音小心翼翼地回答:“是碗吧?”昨天早晨强强更是站那里看着妈妈发愣,足足有几分钟才小声地问:“我该喊MUM还是妈妈呀?”
“我认为肯定是早教班的问题”,强强的爸爸在南京市妇幼保健院儿保所心理门诊直接对医生说。他们一家前段时间花了很多钱,送儿子去了一个早教机构,开始孩子一下子认识了60多个汉字,还有一些英语单词。“我们不在乎钱,也特想把孩子培养好,”强强的爸爸说,看到儿子的进步,一(www.tulaoshi.com)家人都很开心。可是上了一个多月之后,他们发现孩子有些不对劲了,变得有点内向了,总是试图记着一些东西,问他话也想半天再说,有时候一些简单的东西还会说错,原本认识的字也开始混乱了。
“早期的智力开发一定要有尺度,一味强调教育而忽视了孩子天性,会增加损害其正常心理发育的危险。”该院心理门诊的池霞主任指出,良好的早期教育,可使孩子的IQ更高,行为更加合理,眼手协调能力更强,听力、语言及阅读能力更高。随着孩子的成长,可表现出自发性增加,侵略性减少,与伙伴及父母的关系融洽,以及对社会的适应能力更强。但不是所有的孩子都能接受早期教育的。孩子的认知能力发展与脑部结构发育密切相关,过早的训练违反身心发展规律,会造成不良后果。很多早教过后的小朋友表现出了“不合群”、“口语交流能力滞后”等现象,就是由于对于孩子大脑的某些部分过度刺激导致,说句严重的,一些不正规的早教已成为了孩子的“心理虐待”。
记者了解到,目前南京的早教机构很火,尽管收费比大学还贵,但是一些年轻家长担心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还是心甘情愿地省吃俭用,把孩子送进早教班。而早教机构由于缺乏监管,教育质量良莠不齐。专家表示,她已经不止一次遇到因过早进行早期教育而认知上出现问题的孩子。
“只有不了解孩子的家长,才会凭自己的意志把孩子往早教班送,”池主任提醒家长,三岁前情感沟通更重于智力培养。现在很多青少年表现出“情感冷漠”,其实和早年“爱的缺乏”有关。孩子处于大脑和情感发育的重要时期,家长最重要的是在这段时间就要与其建立起情感纽带,取得宝宝的信任和依赖,这对孩子今后的身心发展都有深远的影响。
一样事物总是有人反对,有人赞。在风口浪尖的早教班更是如此,上不上早教班是每个家庭自己的选择,该如何做出最适合的判断呢?先看看认为上早教班没用的观点都是怎么说的吧!
1.早教市场混乱、效果无法考量
早教市场发展混乱,有钱就能开、收费没标准、教师资质没有部门审核,基本处于无序与自发状态。内容包括:各机构课程收费不规范、从业人员专职化程度低、课程设置随意无科学性、监管主体不明怪事连篇、教育场所不规范隐患多……
2.早教的时间、质量很重要
过早的训练违反身心发展规律,会造成不良后果。很多早教过后的小朋友表现出了“不合群”、“口语交流能力滞后”等现象,有些是由于对大脑某些部分过度刺激导致,一些不正规的早教已成为了孩子的“心理虐待”。
3.家长关怀更为重要
早教的含义包括感知、动作、语言、认知的训练,也包括生活习惯、自理能力、性格、品德的培养。千万不要迷信专家和特殊的早教方案,家长自己才是孩子早期教育最好的老师,家庭和大自然才是早教最好的课堂。现在无论哪一家早教机构或早教专家都不能代替家庭和家长。
在早教市场尚未规范化前,师资力量参差不齐,质量不好考量……似乎上面说的全是早教班的弊端,那么,为何还有那么多人对早教班乐此不疲呢?其实,早教班也有其独特的优势,总结起来有以下几点:
1.优秀的早教班拥有正确的教育理念和良好的文化氛围
优秀的早教班的老师在教家长和孩子做游戏的时候,并不是盲目的。游戏的目的是什么?为什么要做这个游戏?这些课程设置都要基于宝宝每个阶段的生长发育特点,抓住他们的敏感期进行培养。到早教机构学习,绝不是简单带孩子来玩,而是教给家长正确的早教理念,然后在日常生活中再教给自己的孩子。
2.早教班在宝宝黄金时间奠定良好基础
3岁前的孩子处于成长的巅峰期,一生中80%~90%的精细动作都在这3年中奠定基础,早教班专业的教育引导无疑对孩子的早期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3.早教班可以培养交际能力,也便于家长发现孩子不足
早期教育对孩子有积极意义,从一定程度上确实能弥补家庭教育自身的不足。在早教班所营造的特殊环境中,孩子能够学习到一定的交际能力,学会宽容对待别人,培养其乐观的态度,让自己变得大方不拘谨。并通过一些专业的早教教具,对孩子早期的思维能力、协调能力、团队协作能力、个人特长爱好进行培养。同时,还能让家长在孩子参与的过程中了解自己孩子与其他同龄孩子的差别。
主持人:菜菜妈
近期,信箱收到很多家长关于孩子多动问题的咨询,家长普遍感到困惑,孩子注意力不集中。一位妈妈带着3岁的儿子去上早教班,老师和小朋友们做游戏的时候,孩子总是坐不住,爱在教室里乱跑。被妈妈抓住后,没一会又跑掉了。可是看看其他同龄的孩子,有的孩子注意力明显集中,这位妈妈担心自己的孩子是不是患上多动症了。
专家支招: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www.tulaoshi.com)孩子越小越容易分散注意力
幼儿阶段孩子的注意力主要以无意注意为主,他们容易受到强烈的外界刺激或者变幻的外界刺激所影响,所分心。一般而言,孩子年龄越小有意注意的时间也就越短,小班大约在10-15分钟;中班大约在15-20分钟;大班大约在20-25分钟左右。因此,当一节主题教育活动需要孩子们集中注意力时间过长时,幼儿的大脑神经就会出现疲劳,从而出现走神做小动作等现象。
当然,也有些父母和老师会说,同样是一节课,一个老师,四十分钟,为什么有些孩子能坐定,有些孩子却很容易走神呢?这里就涉及到幼儿之间的差异性问题,从孩子角度来看这没有什么好坏之分,只是孩子应对环境的差异。因此在这里要求家长和老师首先不要站在成人的立场上给孩子贴上一个标签——好孩子、坏孩子,较好的心态是站在孩子发展的角度理解孩子之间的差别,因材施教。
在家庭中,不妨对孩子进行必要的训练。比如静坐,能安静地坐着,并能在兴趣衰减时坚持适当的时间,这是集体学习中的基本能力。父母可以在家庭的亲子共读时训练孩子的静坐能力和坚持性,甚至在做家务的时候当孩子耐心不足时提出适当的要求,让孩子能够坚持下去。还有就是最直接的,父母和孩子比赛端坐在桌旁,看谁的时间长;慢慢可以发展到在头上顶着一杯凉开水,这样既锻炼了耐心更锻炼了孩子臀部背部等肌肉,有利于孩子肌肉的耐久力。提醒一句的是,要循序渐进,不宜操之过急;要通过游戏吸引孩子而不是运用家长的权威去控制孩子。轮流说话,倾听:这个能力也是集体学习和生活必备能力。在家庭生活中可以通过家庭聊天的方式,如吃过饭后的亲子聊天,一家人探讨一个话题,当孩子插入进来时,要求孩子听完别人的意见再发表自己的想法,不要有抢话等不礼貌行为,同时要求孩子能够安静地听别人说话。延迟满足: 孩子的(图老师整理)发展从随心所欲到适当控制自己的愿望,这是一个艰难的也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在集体生活中每个人都需要控制自己的欲望而与周围的环境相适应。当孩子进入集体环境中的时候,父母可以尝试在生活中有意识地训练孩子延迟满足的能力。
来源:http://www.tulaoshi.com/n/20151212/10391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