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ulaoshi.com - 另类饥饿 】
宝宝的“另类饥饿”
文/蔡颖 指导/ 骆宏(心理学专家)
当肚子饿的时候,饥饿感就会出现,如果你很容易理解这种“生理饥饿”的话,那么你知道吗,人类还有另一种饥饿,叫心理饥饿!或许对于成人来讲,心理饥饿并不难理解,那我们的小宝宝们也会有心理饥饿吗?
尽管此刻谁都能猜到答案是肯定的,可对于大多数人而言仍有不少困惑,试想:这些“小不点儿”只晓得吃睡拉撒……哪里会有什么心理需求?其实,出生后的宝宝随着大脑的迅速发育以及与外界的广泛接触,不仅身体在长大,他们的感觉、知觉、情感和语言等也开始萌芽并迅速丰富起来,如果此时的宝宝一直处在“心理饥饿”状态的话,就会累及他们的身心发育!
怎么?想了解你家宝宝的心理状况吗?接着往下看吧——
感觉饥饿感觉是我们心理活动的最简单的一种形式,或者称之为皮肤饥饿。正如宝宝胃肠,如果缺少了食物就会感到饥饿一样,他的皮肤缺少父母满怀爱心的抚摸,也会感到“饥饿”。胃肠的饥饿,会影响孩子身体的成长;而“皮肤饥饿”则会妨碍其智力的发育。因此,父母在工作之余要多与孩子接触,儿童保健专家认为,婴幼儿的生长发育离不开父母的亲密抚摸,具体可采用“抱、按、捏”等方式。
抱:是婴儿最轻微的活动。当婴儿在哭闹不止的时候,是最需要从抱得到精神安慰的。因为每当头与头、胸与胸贴在一起,伴随着父母充满爱意的表情,婴幼儿就可以感觉和领会到父母的爱,他的身体和情绪都会放松下来。所以,在孩子哭闹这种“特殊语言”的要求下,大人要多抱一抱你的小宝宝,这也有助于培养婴儿的感情思维。
按:父母用手掌对婴儿做轻微的按摩。可先取俯卧位,按摩从背部至臀部下肢;再取仰卧位,从胸至腹部,再到下肢,每行10-20次。按摩不仅能锻炼胸背腹肌的,减少脂肪细胞的沉积,促进全身血液循环,还可以增强心肺活动量和肠胃的消化功能。把孩子抱在怀中时也可做局部按摩,比如:用手摩擦婴儿手臂、手指,或用脸或手轻轻抚摸小儿的前额和脸颊等。
捏:是父母用手指对婴儿进行捏揉,捏比按稍用力,捏揉可以使全身和四肢肌肉更加坚实。一般先从两上肢至两下肢,再从两肩至胸腹,每次做 10-20次。在捏揉过程中,小儿胃泌素的分泌和小肠的吸收功能均有改善,捏揉对脾胃功能虚弱,消化不良的婴儿效果非常显著。
母婴世界提醒:按摩、捏揉不宜在进食当中或食后不久进行,否则易致食物吐出或呛入气管。最好选择食后2小时进行。操作手法要轻柔,稍用力时也要以婴儿感到舒适为度,注意不要让其受凉,以防感冒。父母在抚触孩子时,表情要自然大方,别做挤眉、歪嘴等怪诞动作,以避免婴儿模仿形成不良习惯。
情感饥饿 咿咿呀呀的婴儿不会象我们大人一样可以有多种方式来表达生气、愤怒、不满等不愉快的情绪,但这不等于他们没有负性情绪的体验。当他们需要母亲的拥抱时,或者他们的需要没有满足时,他们会用“哭声”来表达这种情感需要,如果他们需要搂抱的愿望得到了满足,哭声就会嘎然而止,脸色随之“由阴转晴”甚至“彩霞满天”。当然,宝宝的这种情感饥饿完全可以来自不同的情感需求:
生理需求的哭 生理需求的哭往往是以下原因造成的,尿布脏了或湿了、饿了,渴了、太热(会流汗)了或太冷(会手脚冰冷)了、太吵了、光线太亮了或是太暗了。宝宝这些基本生理需求的哭泣,是比较好解决的,只要满足宝宝的要求就可以了。
照顾需求的哭 那些所谓“磨娘精”、难带的宝宝,往往会发出需要别人照顾的哭。这些宝宝黏人、易受惊吓,性格上比较敏感,适应性差。照顾需求的哭声比较小,甚至会盯着大人或伸出双手,就表示他只是想要抱抱,想要有人陪他玩。
病理状况的哭 假如宝宝哭声比平常尖锐而凄厉,或握拳、蹬腿、烦躁不安,不论如何抱也无法搞定,就可能是生病了!当身体不适引起疼痛的感觉时,不会说话的婴儿一定用肢体语言和哭声来表达。此时他会握拳、蹬腿、烦躁不安,哭声特别尖锐或凄厉,这时就应该警觉是病理状况引起的哭泣。
所以为了满足婴儿的情感需求,妈妈应做到:
1、及时哺乳,哺乳时要将婴儿抱起,并且要一边哺乳一边同婴儿温柔地说话,使婴儿将饱腹感、被抱感、抚慰感同妈妈结合在一起。
2、18个月以前的孩子的基本心理需要是安全感,因此母亲应该尽可能地满足孩子对依恋的需要,至少在婴儿出生3个月内,婴儿一啼哭,母亲或保育员就应该马上搂抱他,给他温暖和安全感。这时大可不必担心因为过分的溺爱而把孩子惯坏了。
知觉饥饿随着宝宝的长大,他们开始对外界有了越来越多的认识,颜色、形状甚至空间位置都会被整合在一起,成为一个到处都十分新鲜的世界。可以想象,这时如果孩子的知觉发展没有得到满足,他们就会产生着知觉饥饿。抱着小宝宝走出家门,置身于大自然的广阔天地时,他们会表现出无比的高兴与激动,眼睛不住地看,小嘴不停地咿呀做声,两只小手不停地挥动。奥妙何在?原来大自然的声、光、色、形等新鲜事物,迎合了他知觉发展的需要,满足了他的“知觉饥饿”。
明白了这个道理,我们不妨借此“大做文章”,如在小床或摇篮前摆一只鱼缸、吊一只鸟笼、或悬挂彩色画片、或抱婴儿到室外直接观赏大自然,让小宝宝的视、听感官“吃”饱“喝”足,这样既满足了他们的感觉饥饿,又能健脑益智,可谓一举两得的美事哦。
*急转弯走:利用户外的树、杆等物体当作转弯标志,也可以带孩子去有迷宫隧道等设施的游乐场所。引导孩子做急转弯行走动作。训练宝宝的步伐控制能力。
*走小桥:用普通的书铺成一条“小路”,如果可能还可以垫高一点儿,也可以铺设成有弯道的“路”,让宝宝自己在上面走走。也可以利用户外的花台、比较窄的小坎引导孩子完成。训练孩子的身体平衡能力。
*走走停停:您可以和孩子边念儿歌,边做走路的游戏。 “宝宝妈妈走一走,走过大门口,遇到一条老黄 狗,吓得他们不敢走,停!”。在念“停”的时候,您的声音要特别提高,表情要显得突然、兴奋。反复几次以后,孩子就可以记住儿歌,会很好地配合儿歌来完成对自己步伐的控制。用儿歌的形式训练孩子学习控制步伐,增强孩子的肢体控制能力。
语言饥饿 从孩子呱呱坠地的第一串哭声到喃喃学语,直至说出一个完整的句子,期间只不过一、二年光阴。时间之短充分反映出小生命语言发育的迅猛以及表达需要的强烈。他们简直是在争分夺秒地观察、模仿、学习。其实,语言也是人的一种本能要求。
有人做过一个有趣的试验,将受试者禁锢在一间房子里,餐餐供给美味佳肴,但不能做任何事,不能与外界接触,也不许与人通话,结果这些人只坚持了短短3天,第4天便像逃犯似的逃出了实验室。这个试验证明了语言是人类交流思想的重要工具,任何年龄的人都离不开,故父母应不失时机地、主动地与宝宝对话。在宝宝体格与智力发育的过程中,满足孩子对语言的需求几乎与母乳有着同等重要的意义。
在生活中,小爸小妈们可以和宝宝玩些语言游戏:
*耳语传话您先在宝宝耳边说一个词汇,比如:孩子比较熟悉的“大高楼、塑料球”;孩子不熟悉的词汇“核战争”;四个字的词汇“儿童玩具、三维动画、科普教育、恐怖事件”;多个字词汇“中国的万里长城、昆明的茶花”,让宝宝传话给爸爸,看宝宝能否传对。
同样的游戏方式,您还可以尝试在宝宝耳边说一个简单的、有并列结构的句子,比如“我要吃苹果、香蕉,到商场买牛奶、蔬菜”;或者增加数字的句子,比如“天上有3只鸟、地上有2只小白兔”;或者增加空间方位名词的句子,比如“柜子上面是花瓶,桌子下面是皮球。”
益处:培养亲子关系,让孩子养成认真听人说话的习惯,提高孩子的语言瞬时记忆力和理解能力。
*听音完成动作妈妈说,宝宝做,并且提前准备好相关的物品充当道具。
A、拿毛巾帮洋娃娃洗脸(不是拿香皂,不是给小熊洗,是给娃娃洗脸);
B、拿盒子里的果冻给小熊(是盒子里的果冻,不是盘子里的果冻;果冻是给小熊,不是给洋娃娃);
C、拿茶几上面的书讲故事(不是床头的书)。
益处:在这类游戏中,父母结合日常生活过程来设计就可以了。当孩子比较配合的时候,我们在给孩子下命令的时候要想想用什么语句,才能收获好的效果。
* 过家家准备过家家的玩具,如果能有其他小朋友参与就更好。您在玩的时候可以做这样的引导:“能把你的小锅借我一用下吗?”看孩子怎么回答。孩子可能会说:“这是我的,不给您玩!”也可能会痛快地答应您:“好吧!”
根据孩子的年龄,您准备一些孩子可以听懂的话,穿插在游戏中。游戏最终的目的不是让孩子回答问题,而是通过引导的方式让孩子和孩子之间或是孩子和成人之间形成平等的交流关系。当然,这样的游戏最好是孩子之间玩耍比较好。
益处:创设游戏环境,让孩子在群体游戏中学会交际语言。
* 整合式交流当宝宝看到马路上来来往往的汽车而手舞足蹈时,父母可以说:“这是什么呀?汽车开过来喽!开过去喽!”;或是听到雨声,可以让宝宝学说“滴滴答,下雨啦”;或是吃美味的菜肴时,可引导宝宝说,“吃饭”、“香喷喷”、“真好吃”等。
益处:这样做不仅能增进良好的亲子情感,而且能促进宝宝由单词交流进入单句、短句的交流,开启宝宝的认知大门,让宝宝在学习语言的同时获得一些最简单的生活经验,锻炼他的记忆力和注意力。
作者简介:骆宏,男,1972年4月,浙江大学心理系在读博士,加拿大英属哥伦比亚大学高级访问学者(2003-2004)。专长:儿童青少年心理咨询,职业压力管理。
关注小宝宝的另类饥饿
在一般人眼里,“小不点儿”们只晓得吃睡拉撒……哪里有什么精神需求?错了!科学家告诉我们,小宝宝出生后随着脑的迅速发育以及与外界的广泛接触,不仅形体在长大,精神活动也开始萌芽,故在为其提供物质乳汁的同时,精神乳汁也不能少,否则将像大人一样产生“精神饥饿”,进而累及他们的体格与智力发育。
1.皮肤饥饿
美国心理学家哈特的猴子实验显示,动物与人都存在着皮肤饥饿的问题,小宝宝尤为突出。他们渴望得到大人的搂抱,即使长大了也喜欢扯着大人的衣襟或者靠着大人,这就是皮肤饥饿的表现。
皮肤饥饿有什么危害呢?临床医生发现,皮肤老是处于“饥饿”状态的孩子,往往性情抑郁、孤僻,爱咬嘴唇或啃指甲,有时甚至莫名其妙地用头或肢体去碰撞墙壁。研究显示,消除皮肤饥饿的最好“食品”就是父母的亲吻、抚摩等肌肤之亲。据外刊报道,欧美等国的儿童中近年来流行精神饥饿症,表现为动作迟缓、反应迟钝、表情淡漠、平均身高低于同龄健康儿童等,就是缺乏父母肌肤之亲的结果。
因此,父母在工作之余要多与孩子接触,如一边用手抚摩其头、背、颈、前臂、手掌等部位,一边讲故事、欣赏音乐,看电视,此乃促进儿童发育的又一窍门。
2.心理饥饿
宝宝的最高心理需求,莫过于父母之爱了,尤其是母亲之爱。你肯定见过这样的“镜头”,当他们一听到母亲的声音或看见母亲的微笑时,不是伸出小手就是呀呀呼喊,甚至用哭声来“要挟”,要求妈妈为他敞开怀抱。如果要求接抱的愿望得到了满足,哭声就会嘎然而止,脸色随之“由阴转晴”,甚至“朝霞漫天”。
对此,美国一位婴儿心理学家解释道:当宝宝被母亲抱在胸前时,母婴之间就建立起一种最具安抚功能的接触──胸对胸接触,宝宝不适的心境即得到母爱的最佳抚慰而趋于平静,心理饥饿便得以满足。英国科学家的研究进一步揭示了母亲早抱、多抱孩子的意义。研究人员观察到,出生后30分钟内即被母亲搂抱的孩子,以后比其他婴儿哭得少些、睡得好些、喂养也更顺利些。
不难明白,父母特别是母亲的怀抱称得上是小宝宝的一种“心理维生素”,对他们良好情绪与个性的形成大有裨益。因此,平时多抱抱孩子是“喂养”宝宝心理饥饿的最佳精神食粮。
3.感觉饥饿
带过孩子的人都知道,抱着小宝宝走出斗室、置身于大自然的广阔天地时,他们会表现出无比的高兴与激动,眼睛不住地看,小嘴不停地咿呀做声,两只小手不停地挥动……奥妙何在?原来大自然的声、光、色、形等新鲜事物,迎合了他们的好奇心与求知欲,满足了他们的“感官饥饿”。不仅如此,这些良性刺激又可通过视、听等感觉器官传入大脑,使脑发育获得更多的直接与间接的“能量”。
明白了这个道理,我们不妨借此“大做文章”,如在小床或摇篮前摆一只鱼缸、吊一只鸟笼,或悬挂彩色画片、或抱婴儿到室外直接观赏大自然,让小宝宝的视、听感官“吃”饱“喝”足,这样既满足了他们的感觉饥饿,又能健脑益智。
4.语言饥饿
从孩子呱呱坠地时的第一串哭声到哺哺学语,直至说出一个完整的句子,其间只不过一、二年光阴。时间之短充分反映出小生命语言发育的迅猛以及表达欲望之强烈,他们简直是在争分夺秒地观察、模仿、学习。其实,这也是人的一种本能要求,即对语言信息的迫切需要。
有人做过一个有趣的试验,将受试者禁锢在一间房子里,餐餐供给美味佳肴,但不能做任何事,不能与外界接触,也不许与人通话,结果这些人只坚持了短短3天,第4天便像逃犯似地逃出了实验室。这个试验雄辩地证明了语言是人类流思想的重要工具TuLaoShi.com,任何年龄的人都离不开。故父母应不失时机地、主动地与宝宝对话。科学家强调,在宝宝体格与智力发育的进程中,母亲的话语几乎与母乳有着同等重要的意义。
宝宝的另类饥饿 你懂多少?
肚子饿被我们称为物质饥饿,人类还有另一种饥饿——精神饥饿。宝宝有精神饥饿吗?有的!宝宝出生后随着大脑的迅速发育以及与外界的广泛接触,不仅身体在长大,精神活动也开始萌芽,如Tulaoshi.Com果宝宝有“精神饥饿”,会影响到他们的体格与智力发育。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www.tulaoshi.com) 心理饥饿
宝宝的最高心理需求,莫过于父母之爱了,尤其是母亲之爱。当他们一听到母亲的声音或看见母亲的微笑时,不是伸出小手就是咿咿呀呀地叫着,甚至用哭声来 “要挟”,要 求妈妈为他敞开怀抱。如果需要搂抱的愿望得到了满足,哭声就会嘎然而止,脸色随之“由阴转晴”甚至“彩霞满天”。
对此,美国一位婴儿心理学家解释道:当宝宝被母亲抱在胸前时,母婴之间就建立起一种最具安抚功能的接触——胸对胸接触,宝宝不适的心境立即得到母爱的最佳抚慰而趋 于平静,心理饥饿便得以满足。研究人员观察到,出生后30分钟内即被母亲搂抱的孩子,以后比其他婴儿哭得少些、睡得好些、喂养也更顺利些。
不难明白,父母特别是母亲的怀抱称得上是小宝宝的一种“心理维生素”,对他们良好情绪与个性的形成有很大的影响。因此,平时多抱抱孩子是“喂养”宝宝心理饥饿的最 佳精神食粮。
皮肤饥饿
美国心理学家哈特的猴子实验显示,动物与人都存在着皮肤饥饿的问题,小宝宝尤为突出。他们渴望得到大人的搂抱,即使长大了也喜欢扯着大人的衣襟或者靠着大人,这就 是皮肤饥饿的表现。
皮肤饥饿有什么危害呢?临床医生发现,皮肤老是处于“饥饿”状态的孩子,往往性情抑郁、孤僻、爱咬嘴唇或啃指甲,有时甚至莫名其妙地用头或肢体去碰撞墙壁。研究显 示,消除皮肤饥饿的最好“食品”就是父母的亲吻、抚摩等肌肤之亲。据外刊报道,欧美等国的儿童中近年来流行精神饥饿症,表现为动作迟缓、反应迟钝、表情淡漠、平均身高 低于同龄健康儿童等,就是缺乏父母肌肤之亲的结果。
因此,父母在工作之余要多与孩子接触,如一边用手抚摩其头、背、颈、前臂、手掌等部位,一边讲故事、欣赏音乐、看电视,此乃促进儿童发育的又一窍门。
语言饥饿
从孩子呱呱坠地的第一串哭声到喃喃学语,直至说出一个完整的句子,期间只不过一、二年光阴。时间之短充分反映出小生命语言发育的迅猛以及表达个体户的强烈。他们简 直是在争分夺秒地观察、模仿、学习。其实,这也是人的一种本能要求,即时语言信息的迫切需要。
有人做过一个有趣的试验,将受试者禁锢在一间房子里,餐餐供给美味佳肴,但不能做任何事,不能与外界接触,也不许与人通话,结果这些人只坚持了短短3 天,第4天便像 逃犯似地逃出了实验室。这个试验证明了语言是人类交流思想的重要工具,任何年龄的人都离不开,故父母应不失时机地、主动地与宝宝对话。科学家强调,在宝宝体格与智力发 育的过程中,母亲的话语几乎与母乳有着同等重要的意义。
感觉饥饿
带过孩子的人都知道,抱着小宝宝走出家门,置身于大自然的广阔天地时,他们会表现出无比的高兴与激动,眼睛不住地看,小嘴不停地咿呀作声,两只小手不停地挥动。奥 妙何在?原来大自然的声、光、色、形等新鲜事物,迎合了他的好奇心与求知欲,满足了他的“感官饥饿”。不仅如此,这些良性刺激又可通过视、听等感觉器官传入大脑,使脑 发育获得更多的直接与间接的“能量”。
明白了这个道理,我们不妨借此“大做文章”,如在小床或摇篮前摆一只鱼缸、吊一只鸟笼、或悬挂彩色画片、或抱婴儿到室外直接观赏大自然,让小宝宝的视、听感官“吃 ”饱“喝”足,这样既满足了他们的感觉饥饿,又能健脑益智,可谓一举两得的美事。
警惕BB遭遇4大“另类饥饿”
心理饥饿
宝宝的最高心理需求,莫过于父母之爱了,尤其是母亲之爱。当他们一听到母亲的声音或看见母亲的微笑时,不是伸出小手就是咿咿呀呀地叫着,甚至用哭声来“要挟”,要求妈妈为他敞开怀抱。如果需要搂抱的愿望得到了满足,哭声就会嘎然而止,脸色随之“由阴转晴”甚至“彩霞满天”。
对此,美国一位婴儿心理学家解释道:当宝宝被母亲抱在胸前时,母婴之间就建立起一种最具安抚功能的接触——胸对胸接触,宝宝不适的心境立即得到母爱的最佳抚慰而趋于平静,心理饥饿便得以满足。研究人员观察到,出生后30分钟内即被母亲搂抱的孩子,以后比其他婴儿哭得少些、睡得好些、喂养也更顺利些。
不难明白,父母特别是母亲的怀抱称得上是小宝宝的一种“心理维生素”,对他们良好情绪与个性的形成有很大的影响。因此,平时多抱抱孩子是“喂养”宝宝心理饥饿的最佳精神食粮。
皮肤饥饿
美国心理学家哈特的猴子实验显示,动物与人都存在着皮肤饥饿的问题,小宝宝尤为突出。他们渴望得到大人的搂抱,即使长大了也喜欢扯着大人的衣襟或者靠着大人,这就是皮肤饥饿的表现。
皮肤饥饿有什么危害呢?临床医生发现,皮肤老是处于“饥饿”状态的孩子,往往性情抑郁、孤僻、爱咬嘴唇或啃指甲,有时甚至莫名其妙地用头或肢体去碰撞墙壁。研究显示,消除皮肤饥饿的最好“食品”就是父母的亲吻、抚摩等肌肤之亲。据外刊报道,欧美等国的儿童中近年来流行精神饥饿症,表现为动作迟缓、反应迟钝、表情淡漠、平均身高低于同龄健康儿童等,就是缺乏父母肌肤之亲的结果。
因此,父母在工作之余要多与孩子接触,如一边用手抚摩其头、背、颈、前臂、手掌等部位,一边讲故事、欣赏音乐、看电视,此乃促进儿童发育的又一窍门。
感觉饥饿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www.tulaoshi.com) 带过孩子的人都知道,抱着小宝宝走出家门,置身于大自然的广阔天地时,他们会表现出无比的高兴与激动,眼睛不住地看,小嘴不停地咿呀作声,两只小手不停地挥动。奥妙何在?原来大自然的声、光、色、形等新鲜事物,迎合了他的好奇心与求知欲,满足了他的“感官饥饿”。不仅如此,这些良性刺激又可通过视、听等感觉器官传入大脑,使脑发育获得更多的直接与间接的“能量”。
明白了这个道理,我们不妨借此“大做文章”,如在小床或摇篮前摆一只鱼缸、吊一只鸟笼、或悬挂彩色画片、或抱婴儿到室外直接观赏大自然,让小宝宝的视、听感官“吃”饱“喝”足,这样既满足了他们的感觉饥饿,又能健脑益智,可谓一举两得的美事。
语言饥饿
从孩子呱呱坠地的第一串哭声到喃喃学语,直至说出一个完整的句子,期间只不过一、二年光阴。时间之短充分反映出小生命语言发育的迅猛以及表达个体户的强烈。他们简直是在争分夺秒地观察、模仿、学习。其实,这也是人的一种本能要求,即时语言信息的迫切需要。
有人做过一个有趣的试验,将受试者禁锢在一间房子里,餐餐供给美味佳肴,但不能做任何事,不能与外界接触,也不许与人通话,结果这些人只坚持了短短3天,第4天便像逃犯似地逃出了实验室。这个试验证明了语言是人类交流思想的重要工具,任何年龄的人都离不开,故父母应不失时机地、主动地与宝宝对话。科学家强调,在宝宝体格与智力发育的过程中,母亲的话语几乎与母乳有着同等重要的意义。
宝宝的心事谁能懂
你看到宝宝自己翻身了,你听到他咿呀学语了,可是,他害怕、生气或高兴的心情你能听到或看到吗?
在以前,很多人都认为,刚出生的小宝宝或几个月的小婴儿,还不能像大人们一样有实实在在的感情。他们在吃饱喝足睡够之后,对周围的世界只能做出无意识的反应,如果你看到他很高兴,可别一厢情愿地认为那是冲你来的。但是现在,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人相信,小宝宝的大脑里控制感情的部分可不是那么简单,它比单纯的随意的反应复杂多了。
很显然,婴儿的感情发展就像一个难解的谜,谜底很复杂。你能够看到一个四个月的小宝宝自己翻了个身,你也能听到几个月的宝宝开始咿呀学语了,但是,你能看到或听到宝贝的害怕、生气或爱吗?别灰心,只要多给宝宝一些必需的关注,你就能看到他的高兴或恐惧。想想看,当你的宝贝手舞足蹈时,他是不是在说"我高兴"?或者他声嘶力竭地大哭,你会不会认为这是因为他害怕了?
当小宝宝出生时,他们大脑中用以表达感情的部分一半已经建立起来。这就是说,他具备了表达感情的物质基础。他甚至已经可以识别其他人的面部表情,例如当你对小宝宝笑时,他就会知道"哦,妈妈现在很高兴。"
伴随着婴儿的成长,他的感情也日益复杂,并且他可以用更加复杂的方式把这种感情表示出来。婴儿的这种感情发展同他所说的第一个词同样重要,这是因为:一个孩子健康的感情发展是行为和智力发育的基础,(and vice versa.)
让我们来看看一岁内的小婴儿的感情是如何发展的。
0-6个月:快乐的小天使小宝宝也有个性,而且他们表达个性的方式很自然。他喜不喜欢房间的亮度,周围的声音对他有没有影响,这都可以从宝宝的反应上看出来。不管你是多么经常地抱他或让他紧紧地贴在怀里,宝宝喜欢就是喜欢,不喜欢还是不喜欢,这与你的怀抱无关。例如在出生几分钟之后,小宝宝就被抱到妈妈的胸前,紧紧贴着妈妈,这时,他会满足地蜷起身体。或许那表示他很轻松,但有时那是小宝宝在表达他纯粹的感情,"我喜欢妈妈,我爱妈妈。"
在4个月到8个月之间,宝宝的"伟大的微笑"出现了,这和以前下意识的脸部肌肉动作不同,这回宝宝的笑是有意义的,最有可能的是,他喜欢的人来了,比如父母到了身边。研究表明,即使宝宝失明,眼睛看不见,当他听到熟悉的人的声音或感受到他的爱抚时,他也会露出这种甜甜的微笑。
对许多初次品尝父母滋味的人来说,宝贝的这个微笑很及时,这不仅给他们带来自信,而且让他们和宝贝的感情更贴近了。新的父母角色可能正让他们手足失措,此时来自宝宝的一个微笑如同一种无声的鼓励,像是宝宝在说:"妈妈,爸爸,你们做的棒极了,我喜欢你们。"
当宝宝这样对你笑时,别忘了给他一个回应,因为如果父母在此时能给他一个轻松的微笑做回应,他就会更乐意这样做,并且开始知道了他的行为会有反应。能够感受到别人的回应,比他自己的感觉更重要。
伴随着成长,小宝宝与人的交流越来越多。高兴时,开始咯咯地笑出声,并且手舞足蹈,兴高采烈,甚至开始等着你逗他高兴。有试验表明,当一个5个月的小宝宝躺在床上时,妈妈走近她,并且藏在宝宝的床后,虽然宝宝看不到妈妈,可她开始兴奋地扭来扭去,等着妈妈和她藏猫猫。换一个陌生人,宝宝就不会有这种期待的表示了。因为宝宝知道妈妈是她生活中的重要人物,这是一种纯粹的感情的自我流露。
大约3个月时,宝宝的语言能力开始发展。小宝宝嘴里发出咿咿呀呀的童语,模仿他们喜爱的人的声音,这是他们另一种表达自我感觉的方式。和www.Tulaoshi.com微笑一样,交流是感情发展的关键。如果你的宝宝在对你"说话",你该学他的声音,也对着他说,宝宝会很高兴,并且继续与你"对话",这对将来的语言发展是一种很积极的体验。
气愤也是在婴儿出生不久就出现了。假如你从一个6个月的宝宝手里拿走他的玩具,此时他发出的声音与肚子饿时发出的声音是不一样的。虽然宝宝还不会表达失落和挫折感,但下次,你再想从他手里抢走玩具,可没那么容易了,他会抓得更紧,不让你拿。这种抓握练习可以发展他的肌肉力量,并且学会自我控制。
6-12个月,害怕与依恋想想看,还记得带宝宝去游乐园玩的情景吗?这是她第一次和卡通人物面对面,虽然没哭,但她一只手紧紧地抓住你的胳膊,另一只手甚至在颤抖。她盯着卡通人,但同时一直看着你,希望你能保证她是安全的,直到卡通人离开,你才听到她轻松地出了口气。这是婴儿的一种很正常的反应:怕生。这个年龄的孩子害怕他们生活的秩序被打破,因为他们对世界的认识和理解更复杂了。
在半岁到一岁之间,孩子开始急切地想知道谁是他们生活中最重要的人。当他们会爬,甚至可以扶着人踉踉跄跄地走几步时,他们渴望更加独立自由,想去哪去哪。但仍然强烈地依恋爸爸、妈妈或照料人,希望与照顾他们的人更贴近。
此时,一种新的分离焦虑的情绪出现了。当宝宝喜欢的人离开时,宝宝会表示出强烈的不安,他不知道这个他喜欢的人还会不会回来?往往是妈妈换衣服或爸爸拿起钥匙要出门时,宝宝就开始变得急度不安,甚至声嘶力竭地哭闹,这种普遍的分离焦虑现象说明了一点:她的大脑已经发展到可以预期损失。(Her brain is now developed enough to anticipate loss.)
当然,除了恐惧和气愤的感情,这么大的孩子也会表示出对周围环境的喜爱。他们希望与其他人分享他们的喜悦。当他看到一只可爱的小狗狗时,他会拉妈妈,让妈妈也看。他们把自己最喜欢的玩具拿来放到大人的膝盖上,让大人看他们的好东西。快一岁时,大多数宝宝可以说出第一个有意义的词,这些最早的词一般是用来称呼他们喜欢的人,例如爸妈或是经常哄她玩的小朋友。
文/小文
本文由《父母》杂志授权图老师育儿网独家发表,未经许可,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