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在3—6岁时,脚丫每天承受的“压力”与上小学的孩子相同,因为,这个年龄阶段,是孩子通过跑、跳、联系平衡,发展运动能力的重要时期。
【 tulaoshi.com - 脚 】
宝宝出生时为什么小脚丫看起来怪怪的?到了学步期,宝宝走起路来怎么一拐一拐的?宝宝的脚怎么一个大一个小?……其实婴幼儿时期的骨骼异常多数属于良性骨骼问题,出生后不需要特别治疗就能自然痊愈。但是爸妈们也不能因此掉以轻心,因为一旦错过了治疗的黄金时期,就只能通过手术来帮助纠正了。
孕期第8周脚丫成形
理论上,脚的芽胞通常在受精后4周以后出现,在8周后脚掌形成雏形。周岁宝宝脚的大小约为其成人时期的一半。1~1岁半宝宝脚板成长的速度,是人一生中最快的时候。
女性在12~14岁时脚已经定型,男生则要到14~16岁时脚才会完全定型。因此,如果发现婴幼儿有足部骨骼异常问题,在1岁以前治疗都能取好的效果,而且很少造成后遗症。
9大婴幼儿足部骨骼问题
Part1.轻微型
在婴幼儿骨骼发育问题中,足外翻相当常见。根据统计,每千名婴幼儿之中有1~2人一出生就有足外翻问题。足外翻最明显的特征是新生儿的脚板整个儿不正常地紧贴着小腿,这是因为胎儿在母亲子宫时,足部受到长时间的挤压,造成跟骨背屈及外翻。这通常是脚的姿势问题,而不是骨头排列的问题,出生后挤压感消失后会自然痊愈。一般出生后2~3个月内会自然改善,如果没有明显改善就得尽早送医治疗。
Tips:父母如果发现宝宝有足部外翻的问题,可在医师的指导下,通过拉筋按摩的方式帮助宝宝的脚板尽早恢复正常。经过按摩后,90%的宝宝都能够自然痊愈。
2.屈趾
出生后脚趾有不正常的弯曲现象(大多数发生在新生儿的第3或第4根脚趾上,有弯曲和内转的现象),绝大部分不会对足部造成影响,在成长过程中也会自然改善。若有一个趾头跨上另一个趾头的现象(通常发生在第5根脚趾),则容易影响穿鞋,必须注意是否会造成宝宝穿鞋时的摩擦不适。此外,轻微的脚趾弯曲情况不会恶化,也不会对日常生活造成影响。
Tips:为了避免日后穿鞋时有脚趾被摩擦的问题,医师建议妈妈们可用柔软的小绳子将弯曲的脚趾固定在邻近的脚趾旁边加以纠正。此外,妈妈们也可以通过按摩帮助宝宝的脚趾早日恢复正常。
3.大拇趾内旋
这是一种动态的异常,主要是因为婴幼儿肌肉韧带过分活跃和紧绷,造成了大拇趾偏离另外四趾。如果妈妈经常给予适当的按摩,随着宝宝的长大就会自然痊愈。不过值得注意的是,即使进行纠正后的患者,在长大后仍有很大的几率会有大拇脚趾外翻的情况,可能在穿鞋时会有不适感,不过并不会对走路造成影响。
4.跖骨内旋
这是一种常见的骨骼异常问题,主要因为胎儿足部在子宫内受到挤压,造成前足位置内旋。一般来说,这是一种轻微及良性的骨骼异常问题,可以自然恢复正常,不必刻意治疗。但这类疾病有2%合并髋臼发育不良,出现这种情况不可掉以轻心。
Tips:在婴幼儿时期,母亲可通过按摩来帮助拉松脚筋。与跖骨内翻最大的不同就在于骨内旋的患者症状较轻微,跖骨的弹性较佳,自然改善的机会较大。不过,情况比较严重者长大后仍要通过手术纠正。
Doctorsaid
相较于其他婴幼儿骨骼问题,足外翻、屈趾、大脚趾内旋都算是良性的足部问题,不需要特别治疗也能够自然改善,只是改善的程度会受到个人体质影响而有差异性。至于形成原因,部分与家族史有关。此外,即使在孕期产检中通过超声波检查出来,通常也无法做积极治疗,以免对母亲及胎儿造成影响。
Part2.中度型
5.骨内翻
这是一种较不常见且较为僵硬的畸形,可能是患儿在子宫内受到的压迫时间比较长造成的。5个跖骨全部内翻,虽然不会产生足部的不便或拇囊炎,但是可能会有美观上的问题及穿鞋的困扰。通常在新生儿时期就必须以长腿石膏(从脚趾至大腿都用石膏包裹)慢慢纠正,5岁前做这样的纠正比较有效。如果情况比较严重,进入青少年时期骨骼发育定型后,就必须用手术来治疗了。
6.先天性距骨垂直症
这是一种严重的病理性扁平足,在足底会有明显的外突畸形,通常合并有骨骼发育不良。这一类型的脚病无法以按摩治疗,通常需辅助X光诊断,出生后就应手术纠正,否则会影响患儿日后走路。不过,即使手术后,仍有很大几率出现患处无力、扁平足等后遗症。
7.Z形脚
这种先天性畸形是非常复杂的,外观与跖骨内翻很像,它是合并后足掌屈、中足外展及前足内旋的复杂性先天异常。如果合并有跟腱挛缩,将会造成婴幼儿在练习站立或走路时的不适。如果没有及时且适当的治疗,将会导致青少年时期走路时的疼痛及后遗症。在X光的照射下,会发现小宝宝的前足、中足、后足呈现不规则的Z字型异常。
Part3严重型
8.马蹄足
马蹄足的情形容易被误认为是母体子宫内压迫造成的一般足部问题,因而容易错失治疗良机。这是一种较为复杂的先天性异常,包括足部下垂、内翻、内旋和内转等足部问题。若不及时治疗,到学步期脚板将无法完全着地。
孕期产检及早发现异常
造成马蹄足的原因是多元的,但是如果有家族遗传史的家庭,后代子孙罹患几率大约是一般人的30倍。有些还有合并神经、泌尿或肠胃道的先天性畸形。在怀孕前期,超声波可以看出胎儿畸形,通常经由羊膜穿刺分析会发现胎儿有不正常的基因。
致病原因及治疗方法
马蹄足的致病原因是发育不良。通常是距骨发育不良而变为较短或往内、往下偏移,造成中足内移、内翻和前足内旋,并导致最后的畸形和生长发育不良,甚至造成前后脚的大小不一。
依照程度不同的分类
姿势上的马蹄足是一种较为轻微的变形,主要原因是在母体内造成了挤压,用长腿石膏慢慢纠正就会变好。
不明原因的马蹄足这是一种较为严重的变形,除了石膏矫正外,还需要通过手术治疗。
畸形引起的马蹄足通常合并有神经或是骨骼先天性畸形、关节挛缩,大部分需要通过手术治疗。
Tips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www.tulaoshi.com)出生6~12个月是治疗的黄金时期,患者一出生就必须用长腿石膏矫正,一直到出生后第12周。治疗时通常合并跟腱延长术。患儿长大后还是可能会有大小脚的问题,但是不会影响运动和走路。
9.髋关节发育不良或脱臼
临床发现,孕期中有羊水过少、双胞胎、臀位等情形时,发生的几率会比较高。
典型症状
如果是脱臼,宝宝一边大腿的活动力会比较差,这类情况比较容易被发现。如果是发育不良,则一边的大腿可能有时正常,有时无法张开。
检测方法
1.为新生儿换尿布时,发现有一只脚不容易张开。
2.换尿布时,发现有一边大腿有时可以正常张开,有时无法正常张开。
3.换尿布时,可以感觉到宝宝一边的大腿关节有摩擦声。
4.一出生有长短腿的问题。
5.当宝宝开始学步时,走路有长短腿的问题。
只要符合上述任何一项,宝宝就有可能是髋关节发育不良或是脱臼,父母应该把握好治疗时机。
Doctorsaid
髋关节发育不良或是脱臼通常不会引起疼痛,因此很容易被忽视。新生儿至出生3个月内发现,可以通过穿戴脱臼吊带来矫正,预后效果也比较好。如果等到孩子到了学龄期才发现,就必须通过手术矫正了。
调查显示:尽管大部分孩子在出生时都拥有健康的双脚,但是在宝宝的成长过程中,却只有40%的脚丫仍然能保持健康。
专家表示:通常人的脚上有28块骨头,如果经常能保持有规律的脚部锻炼,就能使它们变得灵活,并能使相关韧带得到伸展,帮助孩子改善体态,保持身体的平衡。
专家告诫父母:孩子在3—6岁时,脚丫每天承受的“压力”与上小学的孩图老师子相同,因为,这个年龄阶段,是孩子通过跑、跳、联系平衡,发展运动能力的重要时期。
但是,他的脚部肌肉结构却还没有强健到能承受这些运动负担的程度。因此,孩子常常会出现脚部肌肉弯曲、扁平足、脚弓下沉、脚跟向外倾斜等现象。幸好,在多数情况夏,这些脚部的轻微畸形会随着孩子的成长不治而愈。
为此,父母非常有必要为孩子的脚丫健康发育提供额外的帮助。
比如:让孩子经常光着脚在沙滩、松软的土地或小鹅卵石上行走。通过这样的训练,能够清楚地发现孩子落脚的方式,并进行及时调整,以防止畸形现象的出现。另外,还可以训练孩子用脚抓东西,这种简单的游戏肯定对孩子拥有健康、灵活的双脚非常有帮助。
宝宝出生时为什么小脚丫看起来怪怪的?到了学步期,宝宝走起路来怎么一拐一拐的?宝宝的脚怎么一个大一个小?……其实婴幼儿时期的骨骼异常多数属于良性骨骼问题,出生后不需要特别治疗就能自然痊愈。但是爸妈们也不能因此掉以轻心,因为一旦错过了治疗的黄金时期,就只能通过手术来帮助纠正了。
孕期第8周脚丫成形
理论上,脚的芽胞通常在受精后4周以后出现,在8周后脚掌形成雏形。周岁宝宝脚的大小约为其成人时期的一半。1~1岁半宝宝脚板成长的速度,是人一生中最快的时候。
女性在12~14岁时脚已经定型,男生则要到14~16岁时脚才会完全定型。因此,如果发现婴幼儿有足部骨骼异常问题,在1岁以前治疗都能取好的效果,而且很少造成后遗症。
9大婴幼儿足部骨骼问题
part1轻微型
1.足外翻
在婴幼儿骨骼发育问题中,足外翻相当常见。根据统计,每千名婴幼儿之中有1~2人一出生就有足外翻问题。足外翻最明显的特征是新生儿的脚板整个儿不正常地紧贴着小腿,这是因为胎儿在母亲子宫时,足部受到长时间的挤压,造成跟骨背屈及外翻。这通常是脚的姿势问题,而不是骨头排列的问题,出生后挤压感消失后会自然痊愈。一般出生后2~3个月内会自然改善,如果没有明显改善就得尽早送医治疗。
Tips父母如果发现宝宝有足部外翻的问题,可在医师的指导下,通过拉筋按摩的方式帮助宝宝的脚板尽早恢复正常。经过按摩后,90%的宝宝都能够自然痊愈。
2.屈趾
出生后脚趾有不正常的弯曲现象(大多数发生在新生儿的第3或第4根脚趾上,有弯曲和内转的现象),绝大部分不会对足部造成影响,在成长过程中也会自然改善。若有一个趾头跨上另一个趾头的现象(通常发生在第5根脚趾),则容易影响穿鞋,必须注意是否会造成宝宝穿鞋时的摩擦不适。此外,轻微的脚趾弯曲情况不会恶化,也不会对日常生活造成影响。
Tips为了避免日后穿鞋时有脚趾被摩擦的问题,医师建议妈妈们可用柔软的小绳子将弯曲的脚趾固定在邻近的脚趾旁边加以纠正。此外,妈妈们也可以通过按摩帮助宝宝的脚趾早日恢复正常。
3.大拇趾内旋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www.tulaoshi.com)这是一种动态的异常,主要是因为婴幼儿肌肉韧带过分活跃和紧绷,造成了大拇趾偏离另外四趾。如果妈妈经常给予适当的按摩,随着宝宝的长大就会自然痊愈。不过值得注意的是,即使进行纠正后的患者,在长大后仍有很大的几率会有大拇脚趾外翻的情况,可能在穿鞋时会有不适感,不过并不会对走路造成影响。
4.跖骨内旋
这是一种常见的骨骼异常问题,主要因为胎儿足部在子宫内受到挤压,造成前足位置内旋。一般来说,这是一种轻微及良性的骨骼异常问题,可以自然恢复正常,不必刻意治疗。但这类疾病有2%合并髋臼发育不良,出现这种情况不可掉以轻心。
Tips在婴幼儿时期,母亲可通过按摩来帮助拉松脚筋。与跖骨内翻最大的不同就在于骨内旋的患者症状较轻微,跖骨的弹性较佳,自然改善的机会较大。不过,情况比较严重者长大后仍要通过手术纠正。
Doctorsaid
相较于其他婴幼儿骨骼问题,足外翻、屈趾、大脚趾内旋都算是良性的足部问题,不需要特别治疗也能够自然改善,只是改善的程度会受到个人体质影响而有差异性。至于形成原因,部分与家族史有关。此外,即使在孕期产检中通过超声波检查出来,通常也无法做积极治疗,以免对母亲及胎儿造成影响。
Part2中度型
5.骨内翻
这是一种较不常见且较为僵硬的畸形,可能是患儿在子宫内受到的压迫时间比较长造成的。5个跖骨全部内翻,虽然不会产生足部的不便或拇囊炎,但是可能会有美观上的问题及穿鞋的困扰。通常在新生儿时期就必须以长腿石膏(从脚趾至大腿都用石膏包裹)慢慢纠正,5岁前做这样的纠正比较有效。如果情况比较严重,进入青少年时期骨骼发育定型后,就必须用手术来治疗了。
6.先天性距骨垂直症
这是一种严重的病理性扁平足,在足底会有明显的外突畸形,通常合并有骨骼发育不良。这一类型的脚病无法以按摩治疗,通常需辅助X光诊断,出生后就应手术纠正,否则会影响患儿日后走路。不过,即使手术后,仍有很大几率出现患处无力、扁平足等后遗症。
7.Z形脚
这种先天性畸形是非常复杂的,外观与跖骨内翻很像,它是合并后足掌屈、中足外展及前足内旋的复杂性先天异常。如果合并有跟腱挛缩,将会造成婴幼儿在练习站立或走路时的不适。如果没有及时且适当的治疗,将会导致青少年时期走路时的疼痛及后遗症。在X光的照射下,会发现小宝宝的前足、中足、后足呈现不规则的Z字型异常。
Part3严重型
8.马蹄足
马蹄足的情形容易被误认为是母体子宫内压迫造成的一般足部问题,因而容易错失治疗良机。这是一种较为复杂的先天性异常,包括足部下垂、内翻、内旋和内转等足部问题。若不及时治疗,到学步期脚板将无法完全着地。
孕期产检及早发现异常
造成马蹄足的原因是多元的,但是如果有家族遗传史的家庭,后代子孙罹患几率大约是一般人的30倍。有些还有合并神经、泌尿或肠胃道的先天性畸形。在怀孕前期,超声波可以看出胎儿畸形,通常经由羊膜穿刺分析会发现胎儿有不正常的基因。
致病原因及治疗方法
马蹄足的致病原因是发育不良。通常是距骨发育不良而变为较短或往内、往下偏移,造成中足内移、内翻和前足内旋,并导致最后的畸形和生长发育不良,甚至造成前后脚的大小不一。
依照程度不同的分类
姿势上的马蹄足是一种较为轻微的变形,主要原因是在母体内造成了挤压,用长腿石膏慢慢纠正就会变好。
不明原因的马蹄足这是一种较为严重的变形,除了石膏矫正外,还需要通过手术治疗。
畸形引起的马蹄足通常合并有神经或是骨骼先天性畸形、关节挛缩,大部分需要通过手术治疗。
Tips
出生6~12个月是治疗的黄金时期,患者一出生就必须用长腿石膏矫正,一直到出生后第12周。治疗时通常合并跟腱延长术。患儿长大后还是可能会有大小脚的问题,但是不会影响运动和走路。
9.髋关节发育不良或脱臼
临床发现,孕期中有羊水过少、双胞胎、臀位等情形时,发生的几率会比较高。
典型症状
如果是脱臼,宝宝一边大腿的活动力会比较差,这类情况比较容易被发现。如果是发育不良,则一边的大腿可能有时正常,有时无法张开。
检测方法
1.为新生儿换尿布时,发现有一只脚不容易张开。
2.换尿布时,发现有一边大腿有时可以正常张开,有时无法正常张开。
3.换尿布时,可以感觉到宝宝一边的大腿关节有摩擦声。
4.一出生有长短腿的问题。
5.当宝宝开始学步时,走路有长短腿的问题。
只要符合上述任何一项,宝宝就有可能是髋关节发育不良或是脱臼,父母应该把握好治疗时机。
Doctorsaid
髋关节发育不良或是脱臼通常不会引起疼痛,因此很容易被忽视。新生儿至出生3个月内发现,可以通过穿戴脱臼吊带来矫正,预后效果也比较好。如果等到孩子到了学龄期才发现,就必须通过手术矫正了。
问:我儿子小脚丫很白嫩可爱,但就是有一点难以启齿的缺点,它太臭了,我都不敢带他去亲戚家玩。可我明明每天都给他洗脚啊。现在我还买来各种熏香给他熏小脚丫,但都没用。这究竟是什么原因呢?
答:小孩子的脚有很强烈气味的情况并不少见,因为他们非常爱活动,经常全身都是汗。由于脚常常包裹在袜子和鞋里,“呼吸”新鲜空气的机会很少,所以往往出汗最多,味道最大。所以,你要尽可能让宝宝的双脚保持清洁干燥。等他玩够了回到家后,让他把鞋和袜子脱了,这样双脚就能透透气,干一干。根据不同的天气,让他赤脚或穿上清洁干爽的袜子。每天都让他洗脚,去除脚上的灰尘或死皮。
另外,你可能还得洗洗宝宝的鞋子,因为鞋子里存留的味道、尘土、真菌或细菌也会导致孩子脚臭。很多非皮革的鞋子都可以扔进洗衣机里洗,加一点洗衣粉或发酵粉来去味。然后在宝宝鞋子里撒一点儿脚(www.tulaoshi.com)气粉或滑石粉去除残留的味道。
(美国儿科医生 戴维·杰勒解答)
大人逗孩子,常会挠挠他们的脚心,看到孩子咧着小嘴缩脚,就会发出会心的笑。这样一个简单动作在儿科医生眼里的价值可不一般,它是检验孩子神经发育的一种方法。
宝宝的小脚丫,可反映出很多神经系统的病症。比如脑瘫的孩子通常会脚尖发硬,脚跟不能着地,双腿交叉呈剪刀状。具体来说,可有以下几个评判指标:
托着宝宝的腋下让其光脚接触平面,这时宝宝会做迈步动作,看上去很像行走。这种反射会在宝宝长到8周后消失。
当宝宝的脚背碰到桌面边缘时,可能会做出像小猫一样的蜷缩动作。这种反射也会在8周左右消失。
用手指由脚跟至脚尖轻划宝宝的脚底外侧。脚趾应该像扇形样张开。6~9个月后,这tuLaoShi.com种反射消失。此后,再触划其脚底时,脚趾就会朝里弯曲。
如果你的宝宝对多种测试都没有反应,很可能是神经系统发育不良,应及时去医院做进一步检查。
光着脚丫子玩耍,是许多孩子的“嗜好”,可父母却不让,理由很多,也很有道理:不卫生、怕孩子踩到尖锐的东西、怕孩子的脚受冷而生病。
其实,孩子赤脚玩耍不仅是出于好奇,更是一种锻炼。在日本,“赤脚”已成为一门正式课程,登上了国立学校的大雅之堂。如著名的爱知大学附属幼儿园不惜耗资700多万日元,将院内的水泥地面撬开搬走,换上沙土,以便让孩子们在沙地上尽情地玩耍。
日本为何要为孩子打赤脚大开绿灯呢?因为赤脚训练可为孩子生理和智力的发育带来莫大的好处。
1、益智
赤脚锻炼的最大贡献在于能健脑益智,提升孩子的智力水平。
脚是由骨骼、肌肉、肌腱、血管、神经等组织组成的运动器官。双脚共有66个穴位,不少穴位与内脏器官特别是大脑都有连接神经反应点,医学上称为足反射区。孩子经常赤脚活动,可刺激并兴奋密布于足底的神经末梢感受器,通过中枢神经的反馈作用,发挥调节包括大脑在内的器官功能,从而提高大脑思维的灵敏度和记忆力。由此,科学家提出了“要使脑袋灵,每天走万步”的观点。
2、健身
孩子新陈代谢旺盛,脚部皮肤毛细血管和末梢神经十分丰富。如果整天穿着鞋子,会使孩子感到很不舒服。孩子活泼好动,脚汗分泌多,而潮湿的鞋子易生长、繁殖病菌,可能导致孩子脚部软组织发生炎症。赤脚锻炼恰恰避免了鞋袜的这些弊病,不同程度地避免了足癣、鸡眼和足部软组织炎症等脚病的发生。
同时,让孩子细嫩的足底直接与泥土、砂石接触,不仅有益于足底皮肤的发育、提高足底肌肉和韧带的力量,更有助于足弓的形成,避免或减少扁平足的发生,无异于脚的健美操。同时,赤脚运动对脚趾、脚掌心等部位也是一种良好的穴位按摩,能起到“健脾益胃消积、强心安神定志、补肾强骨明目、补髓益脑聪耳”等作用,对于小儿的遗尿、腹泻、便秘、疳积等治疗都有独特的效果。
由此看来,经常让孩子赤脚玩耍,确实是一种“寓健康于娱乐”的有益活动。
赤脚锻炼的方法应根据孩子的年龄来选择。
1岁-1岁半的宝宝适合于在床上训练;
1岁半以后可用布袋装满光滑的鹅卵石,扶着孩子在上面赤脚踏步;
3岁后,可带孩子在室内地板上行走;
5岁时,可带他到干净的草地、沙地上赤脚行走。
来源:http://www.tulaoshi.com/n/20151212/1039711.html
看过《小脚丫可检验宝宝神经发育状况》的人还看了以下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