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要鼓励孩子记账培养数字观念。记账除了可以让孩子了解自己的花费情形,还能培养孩子的数字观念,对于日后养成良好的理财纪律也很有帮助。而且,父母也可通过记账了解子女的生活与消费情况。
【 tulaoshi.com - 宝宝财商 】
目前,国外对儿童的理财商数(MQ)愈来愈重视,家长希望自己的小孩能早一步认识理财观念,并奠下财富基础。
德:童话打开金钱之门
一向以严谨著称的德国,面对孩子却有生动的一面。向孩子讲述理财童话故事的《小狗钱钱》风靡一时。让我们看看这本书讲些什么:“如果你只是带着试试看的心态,那么你最后只会以失败告终,你会一事无成。尝试是一种借口,你还没有做,就已经给自己想好了退路。不能试验,你只有两种选择,做或者不做。”“你能否挣到钱,最关键的因素并不在于你是不是有个好点子。你有多聪明也不是主要原因,决定因素是你的自信程度。
”这些生动有趣的话语,相信孩子们在树立金钱观念外,还会学到更多的人生道理。
美:卖玩具换收入
作为移民国家的美国,历史很短,所以美国人传统、保守的思想较少,在生活习惯上也不墨守成规。同样,在子女理财教育方面,习惯花未来钱的美国人也与其他国家颇有不同。美国父母希望孩子早早就懂得自立、勤奋与金钱的关系,把理财教育称之为“从3岁开始实现的幸福人生计划”。对于儿童理财教育的要求是:3岁能辨认硬币和纸币,6岁具有“自己的钱”的意识。他们有一句口头禅:“要花钱打工去!”美国小孩会将自己用不着的玩具摆在家门口出售,以获得一点收入。这能使孩子认识到:即使出生在富有的家庭里,也应该有工作的欲望和社会责任感。
英:能省的钱不省很愚蠢
提起英国人,给人们的印象是过于保守,这种作风体现在理财教育方面则表现为,英国人更提倡理性消费,鼓励精打细算。所以,英国人善于在各种规定里寻找最合适的生活方式。在英国,从幼儿起就开始理财教育,并针对不同阶段提出不同要求:5岁至7岁的儿童要懂得钱的不同来源,并懂得钱可以用于多种目的;7岁至11岁的儿童要学习管理自己的钱,认识到储蓄对于满足未来需求的作用。
日:管理自己的零用钱
日本人讲究家庭教育,他们主张孩子要自力更生,不能随便向别人借钱,主张让孩子自己管理自己的零用钱。日本人教育孩子有一句名言:“除了阳光和空气是大自然赐予的,其他一切都要通过劳动获得。”许多日本家长都鼓励孩子长大一点,就利用课余时间在外打工挣钱。在日本,很多家庭在给孩子买玩具时,都会告诉孩子,玩具只能买一个,如果想要另一个的话就要等到下个月。
在现代社会,理财能力已经成为一种生存能力,理财教育须从娃娃抓起,三步打造出孩子的高财商。
第一步,要让孩子懂得钱财来之不易。
理财专家建议,家长不妨让孩子了解家里收入支出情况,并适度参与家中投资决策,这样一方面让孩子了解家里的经济情况,增加孩子的责任感,另一方面也让孩子了解父母工作辛苦,同时想象自己的未来规划。同时,家长还可以向孩子介绍各种理财商品的特质与功能,如存折上的利息变化等,让孩子了解利率与利息的投资基本概念。
值得注意的是,购物是孩子学习理财的重要机会教育。父母不妨在购物前与孩子讨论要买什么,让孩子知道“想要”与“需要”的差别,在实际购物中教导他们了解商品的成分、质地和价格,让孩子参与购物的决定,懂得取舍。
第二步,要让孩子懂得花钱。
父母在生活中最好能给孩子一些实际花钱的机会,以周或是半个月为单位,一次性给孩子一定额度的零花钱。
同时,父母要鼓励孩子记账培养数字观念。记账除了可以让孩子了解自己的花费情形,还能培养孩子的数字观念,对于日后养成良好的理财纪律也很有帮助。而且,父母也可通过记账了解子女的生活与消费情况。
第三步,让孩子懂得投资。
除了教会孩子合理地花钱,家长也可以试着告诉孩子一些普及性的金融知识,做一些简单的投资tuLaoShi.com。若是年纪较小的孩子,家长先带他们玩一些“大富翁”的游戏,建立对投资的初始印象,然后介绍给孩子简单的投资知识,譬如带着他们在电脑前查看基金净值、股票价格变化,简单地告诉他们涨跌对自己的财富会有什么影响,潜移默化中告诉孩子投资的原则。
此外,家长可以通过银行理财教孩子简单的投资方式,例如儿童账户、基金定投、国债、银行理财产品等,让孩子学会财富的保值增值。理财师建议,家长可以引导孩子进行基金定投,以年为单位,将压岁钱、奖学金等投入进去,引导孩子长期投资。家长还可以定期拿出基金账单,为孩子讲解相关的理财知识。
理财专家表示,儿童从5岁开始就应接受理财教育;7岁到11岁的学生学习如何管理银行和储蓄账户,如何做预算;中学生应该明白信用卡、贷款以及与家庭财务和负债有关的知识。
全美最新儿童理财教育指南《富孩子》一书中写到,我们不知道多少钱可以毁掉一个孩子,但是我们应该知道如何教会孩子给予,从而使他们日后不至于迷失于一个日益被金钱所吞噬的世界。
国外家庭一直秉持“再富也不能富孩子”的观点,日本父母主张孩子自力更生,不能随便向别人借钱。
日本人教育孩子有一句名言:“除了阳光和空气是大自然赐予的,其他一切都要通过劳动获得。”同样,美国父母把理财教育称之为“从3岁开始实现的幸福人生计划”,美国家庭让孩子干家务换取零用钱,使孩子认识到:即使出生在富有的家庭里,也应该有工作的欲望和社会责任感。
金钱是把双刃剑。富裕的生活本身不会对孩子有害。但是如果缺乏健康完善的价值观的指导,那么它就会对孩子产生负面影响。随着孩子们的零花钱、压岁钱越来越多,中国的父母也正摆脱“再穷也不能穷孩子”的传统,积极变身为给孩子上好理财一课的新好家长。
那么,怎样才能为孩子开个好头呢?
“财商”教育要潜移默化
西方教育专家认为,儿童应从3岁开始就有经济意识。
“3岁开始辨认钱币,认识币值、纸币和硬币。4岁学会用钱买简单的用品,如画笔、泡泡糖、小玩具、小食品。最好有家长在场,以防商家哄骗小孩。5岁弄明白钱是劳动得到的报酬,并正确进行钱货交换活动。6岁能数较大数目的钱,开始学习攒钱,培养‘自己的钱’意识。7岁能观看商品价格标签,并和自己的钱比较,确认自己有无购买能力。8岁懂得在银行开户存钱,并想办法自己挣零花钱,如卖报、给领导买小物件获得报酬。9岁可制定自己的用钱计划,能和商店讨价还价,学会买卖交易。10岁懂得节约零钱,在必要时可购买较贵的商品,如溜冰鞋、滑板车等。11岁学习评价商业广告,从中发现价廉物美的商品,并有打折、优惠的概念。12岁懂得珍惜钱,知道来之不易,有节约观念。12岁以后,则完全可以参与成人社会的商业活动和理财、交易等活动。”
这段经典的西方儿童理财规划已引起了许多中国父母的注意,将其作为孩子理财教育的范本。这段话告诉中国的父母,孩子的理财教育要尽早开始,并需要不间断地让孩子在生活细节上潜移默化。
3、4岁时,孩子已萌发了花钱的意识。父母可以针对孩子的好奇心,从生活点滴上培养孩子对钱的认识。在孩子认识数字,开始数数的时候,给孩子讲一些花钱的常识,并结合数字的概念,与孩子玩购物游戏。比如说让孩子找到指定的价格标签,寻找等值的商品等。这样可以培养孩子的逻辑思维能力。
6到12岁是孩子人格发育的重要阶段,这个时期,孩子的价值观正逐渐形成,理财观念的培养正当时。在这段时期中,家长要对孩子严格要求,细心地进行引导,体验式的教育让孩子来得印象深刻,家长可以为孩子办理一张借记卡,让孩子定期存钱,交给孩子利息的概念,并领他们到银行,将银行储蓄的方法、种类、利率、计算利息等知识逐渐地教授给孩子。还可以让他们算算利息,使孩子意识到定期存钱就能增加财富,创造一种成就感。当然,通过劳动奖励零用钱也是一种好方法,通过让孩子做家务赚取零用钱,体验劳动的艰辛,体会爸爸妈妈赚钱不易。
假戏真做培养小投资家
其实,许多教育孩子的游戏家长可以自己发明,将成人金融生活缩小到孩子身上。比如让孩子制作“预算计划”,开列如学习用品费用等未来一年计划生成的大小开销,相当于一个小型的财务规划。这样孩子就会明白花钱要制定计划的道理。对于孩子花钱正确的地方,花钱花得物有所值时,可别忘了鼓励。
仿真投资的做法对孩子的成长也很有帮助,美国的一位教授在家开设虚拟股市,以每股交易金额按照百分之一的比例计算,股票的价格根据纽约股市每天的行情进行变动,孩子进“股票市场”投资,既可以通过买卖股票来获得回报,也可以通过“年终分红”来获得回报。
赚钱、花钱、存钱,与人分享钱财也是一门学问,家长从小处着手,让孩子生活在自力更生、劳而有得、多劳多得的环境中,形成善于理财的品质和能力,成为财富的主人。更能让他们今后的财富人生,白手起家、聚沙成塔、点石成金。
儿童理财产品助开发“财商”
其实如今的金融市场上,有不少理财产品可以帮助家长教育孩子如何花钱,如儿童卡、儿童基金、儿童账户都已先后问世。
东亚银行的聪明小当家儿童外币理财账户让孩子可以通过网上银行,实现父母与孩子账户之间资金划转。同时,账户具有独特的“智孝双全”教育账户理念,特别设计的“显卓儿童梦想成真”亲子游戏,帮助家长从创造力和孝心两方面对孩子进行日常教育。还可以帮助家长让孩子体会“劳动致富”的乐趣,孩子在实现梦想的过程中学会用劳动创造的“财富”回报辛劳的父母。
民生银行的“小鬼当家理财卡”内容更加丰富,结合了储蓄、保险、基金、信托等理财产品,一次性为儿童提供完整的理财计划。其中教育储蓄,让孩子在高中以后的每个学习阶段,享受每次最高2万元的教育储蓄利息免税。智慧型理财产品钱生钱A,帮助家长培养会理财的好孩子。“小鬼当家理财卡”除具有民生借记卡主附卡的全部功能以外,还可在全国的民生银行网点和带有“银联标识”的ATM、POS、特约商户进行使用,具有存款、取款、消费、转账、缴费、理财、网上银行、电话银行、账户即时通等各种功能。不仅如此,中国民生银行还特别为孩子配备了专门的收支账簿——“小鬼当家理财记账本”,将枯燥繁琐的文字信息变换成生动的图示,从而帮助孩子养成理财习惯,成为独立自主的人。据了解,通过这张理财卡家长们还可使用“账户信息即时通”功能,即时掌握小朋友们账户变动,从手机短信中了解到孩子的每笔收支,为孩子的理财提供指导和教育。
此外,不少银行别出心裁,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增加孩子理财的兴趣。近日,花旗银行携手非政府组织TheLearninSociety联合推出国内首本儿童理财教育漫画书《神探贝妮与威力哥哥历险记》,这本理财漫画书中,主角将带领小朋友一起游历包括财务预算、储蓄等理财世界。该书同名话剧也于“五一”长假期间在兰心大戏院陆续上演18场次,生动演绎书中所传递的理念。
不论多么好的理财工具,需要孩子与家长配合使用,才能共同开发出孩子的财智。
美国的石油大亨洛克菲勒认为,学会理财是孩子以后创造财富的基础,也是许多优秀品质的根本。
从小培养孩子的理财能力,可以让孩子终生受益。许多年轻人正是因为不会理财,有钱就一直花的两手空空,才让这些人很难事业有成。让孩子越早接触和学会使用零花钱,长大后就越容易赚到钱。
如今的孩子,口袋里揣着几十元或十几元零花钱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儿。孩子腰包鼓了,问题就出来了。父母给孩子零花钱的初衷是希望孩子购买一些学习用品。但事实上,很多孩子不懂得节俭,花钱如流水,把钱花在冷饮、零食上,花在打游戏上。由于孩子的自控能力差很多东西对孩子的诱惑太大,慢慢就养成了花钱大手大脚的习惯。而且一旦家长不给孩子零花钱或孩子手头紧张时,很容易出现偷偷摸摸的不良行为。如何让孩子正确的支配零花钱呢?
记得小时候,我的口袋里总是空空如也,从来没有零花钱,也没有想过要给家里人要零花钱,我想爸妈可能是不想让我过早的接触钱币吧。书上写的“父母这样管教孩子会导致孩子长大后不懂得如何储蓄、合理使用钱财,以至于在生活上不会安排,理财能力一塌糊涂”。我认为这条观念有点过激,不如说是大部分,因为我认为我是其中的一小部分,能把自己的钱财安排妥当。
那么我们应如何引导孩子合理使用零花钱、培养孩子的理财能力呢?
(一)让孩子了解家庭的经济状况
许多家长不让孩子知道自己家的经济状况,觉得这样容易让孩子缺乏自信,产生自卑心理。他们宁可省吃俭用,也要满足孩子的花费需求,即使家庭经济不景气时,也要有意隐藏,其实大可不必。家庭收入不好的就要及时告诉孩子,这样孩子就不会有攀比的心理,即使孩子想与别人攀比,做家长的也可以理直气壮的拒绝他:“我们家没有钱”。孩子的经济压力可以改变孩子的消费观,让他明白该如何花钱。
(二)给孩子的零花钱要适量
家长给孩子的零花钱要适量,要有一定的数目,对孩子过分的要求要坚决回绝。就像小时候,每次我帮家里买完东西,爸爸总要要回剩余的钱。
一方面锻炼我的数学计算能力,另一方面怕我乱花钱。不过后来,爸爸知道我养成了回家就上交零钱的习惯,也就对我管的不紧了。反而问我:有钱花吗?这钱你自己留着买自己想要的东西吧!虽然钱不多,怎么说也是在家长信任的情况下,有了属于自己的“小金库”。
(www.tulaoshi.com) (三)帮助孩子建立零花钱账目
在给孩子零花钱的同时,要给孩子一个帐目,让他把花的每一笔钱都记在账上。年幼的孩子不会写字,可以让孩子用简单的图形代替。家长根据孩子花费的合不合理,制定相应的奖惩措施。
(四)鼓励孩子打工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www.tulaoshi.com)鼓励有能力的孩子利用假期打工,让他们自己处理打工收入。或者鼓励孩子通过打工去完成自己的计划,比如想买一件名牌服装、新潮的自行车等。一方面在打工过程中,孩子可以体会赚钱的来之不易,知道了父母的辛苦;另一方面通过劳动,再花钱方面更加珍惜了。
对于年龄小的孩子来说,如果让他外出打工,家长一定是不放心的,这样家长就可以让孩子在家打工,比如说:去爷爷家干了一件什么事,受到大家的表扬,可以转挣角钱等。
一向以严谨著称的德国,面对孩子却有生动的一面。向孩子讲述理财童话故事的《小狗钱钱》风靡一时。让我们看看这本书讲些什么:“如果你只是带着试试看的心态,那么你最后只会以失败告终,你会一事无成。尝试是一种借口,你还没有做,就已经给自己想好了退路。不能试验,你只有两种选择,做或者不做。”“你能否挣到钱,最关键的因素并不在于你是不是有个好点子。你有多聪明也不是主要原因,决定因素是你的自信程度。”这些生动有趣的话语,相信孩子们在树立金钱观念外,还会学到更多的人生道理。
美:卖玩具换收入
作为移民国家的美国,历史很短,所以美国人传统、保守的思想较少,在生活习惯上也不墨守成规。同样,在子女理财教育方面,习惯花未来钱的美国人也与其他国家颇有不同。美国父母希望孩子早早就懂得自立、勤奋与金钱的关系,把理财教育称之为“从3岁开始实现的幸福人生计划”。对于儿童理财教育的要求是:3岁能辨认硬币和纸币,6岁具有“自己的钱”的意识。他们有一句口头禅:“要花钱打工去!”美国小孩会将自己用不着的玩具摆在家门口出售,以获得一点收入。这能使孩子认识到:即使出生在富有的家庭里,也应该有工作的欲望和社会责任感。
英:能省的钱不省很愚蠢
提起英国人,给人们的印象是过于保守,这种作风体现在理财教育方面则表现为,英国人更提倡理性消费,鼓励精打细算。所以,英国人善于在各种规定里寻找最合适的生活方式。在英国,从幼儿起就开始理财教育,并针对不同阶段提出不同要求:5岁至7岁的儿童要懂得钱的不同来源,并懂得钱可以用于多种目的;7岁至11岁的儿童要学Tulaoshi.Com习管理自己的钱,认识到储蓄对于满足未来需求的作用。
日:管理自己的零用钱
日本人讲究家庭教育,他们主张孩子要自力更生,不能随便向别人借钱,主张让孩子自己管理自己的零用钱。日本人教育孩子有一句名言:“除了阳光和空气是大自然赐予的,其他一切都要通过劳动获得。”许多日本家长都鼓励孩子长大一点,就利用课余时间在外打工挣钱。在日本,很多家庭在给孩子买玩具时,都会告诉孩子,玩具只能买一个,如果想要另一个的话就要等到下个月。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www.tulaoshi.com)不要羡慕当今的亿万富翁,不要只计划着给宝宝积攒百万财富,而是要从小开发宝宝的理财能力,让他学会把握“付出与收获”之间的关系,这样才能以后不会因为金钱而迷失人生方向。下面美国人是这样培养孩子的财商介绍给你。
干零工赚两份钱
圣路易斯州的唐恩·里士满的经验则是:我为我的11个儿女们每人设立了一个共同基金,他们每赚1美元,我就在基金里投入50美分。
他们给人看小孩子、整理草坪,还干一些别的零工。年纪大些的孩子现在基金金额已翻了3番,其中6个孩子已将自己的一部分基金用于支付大学学费。
培养理财耐心
新罕布什尔州的拉尔夫-布里斯托则讲了这样一件事:8年前,我那具有资本家头脑的女儿才16岁,作为露营队顾问她得到了一生中的第一笔收入,我马上把这笔钱放进她的个人退休账户,并详细地向她解释再投资的诸多好处,以及复合利率的优势等。
割草赚钱买股票
柏特里克·朗的大儿子瑞安要求在他12岁生日得到一台割草机作为生日礼物,他妻子明智地给他买了一台。
到那年夏末,他已靠替人割草赚了400美元。帕特里克·朗建议他儿子用这些钱做点投资,于是他决定购买耐克公司的股票,并因此对股市产生了兴趣,开始阅读报纸的财经版内容。并且赚了些钱。当瑞安9岁的弟弟看见哥哥在10天内赚了80美元后,也做起了股票买卖。现在,他俩的投资都已升值到1800美元。
吃麦当劳以致用
住在纽约的劳拉·舒尔茨说,我13岁的儿子最喜欢的餐厅是麦当劳,他对它忠心耿耿。他7岁那年,我开始送他第一股麦当劳股票,以后逐年增加。
现在他的资本已经在这家公司里占了相当比例的份额。每次麦当劳公司的年报寄至时,他都会仔细阅读:每次去麦当劳用餐他都要认真考查。这些股票不像过完节就扔的玩具,从中得到的经验将伴随他一生。
卖玩具换收入
美国父母希望孩子早早就懂得自立、勤奋与金钱的关系,把理财教育称之为“从3岁开始实现的幸福人生计划”。对于儿童理财教育的要求是:3岁能辨认硬币和纸币,6岁具有“自己的钱”的意识。他们有一句口头禅:“要花钱打工去!”美国小孩会将自己用不着的玩具摆在家门口出售,以获得一点收入。这能使孩子认识到:即使出生在富有的家庭里,也应该有工作的欲望和社会责任感。
从美国人教育孩子理财的经验中,中国父母可以学到很多。总结来说,美国人教孩子理财有以下11个金点子,中国父母可要学习了!
理财教育的11个金点子
1、设计一个系统,让孩子赚额外的钱。
2、给孩子设储蓄帐户,定期听取孩子对帐户的看法,鼓励孩子,表扬孩子。
3、让存钱的过程象花钱一样有趣。
4、如果在花钱上有什么闪失,不要为孩子开脱。让孩子们犯错误,承担决策失误的责任,并从经验中学习。
5、尽早开始!孩子一旦掌握“我要……”的概念,就开始让他理解“我要…”意味着一笔开销。
6、帮助孩子理解“我需要……”、“我要……”和“我希望……”之间的区别,这使他能在将来作出好的花钱决策。
7、孩子长大一些时,就让他共同承担家庭的财务目标,让他了解家里为什么存钱,怎样把钱攒多,又怎样聪明地花钱。
8、让孩子介入家庭的财务计划和开支过程,这不仅增强孩子的自尊心,也使他了解计划的重要性。即使一个小小孩也可以在计划中占一小部分,这样最终的目标也是他的目标。
9、设计一个简单的记录系统,孩子可以用来记下他赚的钱、花的钱和节省的钱。 宫外孕 湿疹 怀孕的表现 手足口病症状 宝宝感冒流鼻涕怎么办 孕中期注意事项 怀孕吃什么好 盆腔炎有什么症状 怀孕三个月胎儿图
10、要求孩子照管好自己的房间、玩具和个人物品,从而教会孩子“量入为出”。当眼镜、外套、书籍等因为粗心而不得不替换时,可以考虑要求孩子用其存款弥补这一开销。
11、时刻牢记父母是孩子的榜样,所以要实施、示范合理的花销理念,如提前作购买计划、买打折商品、检查单价、使用赠券、大宗购买前调查其质量等。
>>更多早教知识
来源:http://www.tulaoshi.com/n/20151212/10397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