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同事刚刚完产假就过来咨询她的宝宝上早教机构的事宜,感叹之余,也领悟到对于宝宝潜能开发,让他们赢在起跑线上,家长们真是不遗余力。
【 tulaoshi.com - 婴幼儿早教 】
3岁决定孩子的一生,没有一个家长愿意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正因为如此,现在针对3岁以下孩子的早教市场是异常的火爆,这些婴幼儿的早教机构大都是广告眩目价格不菲,他们能给孩子提供什么样的教育呢?
在节日期间记者特地来到了北京一家大型购物中心的儿童区,那里各种婴幼儿早教机构让人眼花心乱,他们大都打着国际早教理念的旗号,其中有引自美国亲子课程,来自韩国的艺术课程,还有源自亚洲的水域课程等等,但是当记者继续追问机构的国外背景的时候,他们大都含糊其词或者表现的非常的警惕。
记者来到一家著名的亲子机构,工作人员说他们开设了音乐课、艺术课等等,另外一家早教机构则声称开放了水域课(水中的早教课程),另外还有轮滑课和瑜珈课。他们非常肯定的说0-3岁的宝宝只要会走路后就能练轮滑,并不会影响宝宝的骨骼发育。亲子瑜珈课程说是可以促进宝宝的大脑发育,加强宝宝身体灵活性,促进宝宝注意力和感知觉等方面的发育,塑造宝宝良好的气质和品格。
这些早教课程一般是按课时计费,每课时40分钟-1个小时,收费是2、3百元不等,可以说是价格不菲。目前国内早教机构的资质主要有三种类型,第一种是幼教集团向前伸延至0-3岁婴幼儿的教育,他们的有一定的幼师与教育专业基础。第二种是各种培训学校像早教领域延伸业务,他们虽然不是专门针对早教的但是在培训场地,师资与管理上还是具备一些教育的基本条件的。第三种就是以咨询公司的名义来从事早教业务的,目前早教机构没有纳入教育部门的监管,工商税务等部门也也是间否它的经营和纳税情况,所以早教机构目前收费标准不统一,师资水平参差不齐,无证上岗的现象也非常严重。
一位同事刚刚完产假就过来咨询她的宝宝上早教机构的事宜,感叹之余,也领悟到对于宝宝潜能开发,让他们赢在起跑线上,家长们真是不遗余力。那么究竟该为早教投入多少钱才算适度呢?
虽然女儿只有3岁,但郭女士对她的教育开支已经达到了2万多元:早教班一周一次,两年来花费1.2万元;宝贝美术馆,课程共计18个月,学费8000余元;游泳课、钢琴课……女儿逐渐长大各种学习班的开销陡然增加了起来。郭女士告诉笔者,她希望孩子兴趣广泛,有健全的人格,有学习和交往的能力,因此抱着“多长见识总是没错”的想法为孩子报了这些班。
和郭女士有同样想法的年轻父母不在少数,笔者在某早教机构向四位母亲进行了随机访问,结果发现,虽然关注亲子教育、性格发展、能力发展和创造力发展的新妈妈、新爸爸越来越多,但大多对怎么教育并没有清晰的概念,因此挂着各种名目的课程成了他们的选择。
中国社会科学院去年发布的《社会蓝皮书》显示,子女教育费用在居民总消费中被排在第一位,超过养老和住房,尤其是早期教育的支出近年来呈现持续增长的趋势。银行方面的调查结果也显示,连续几年居民储蓄的首要目的就是“攒教育费”。那么,投入的费用越多,早教的效果越好吗?
目前早教界并不推崇盲目的为宝宝投入大量费用,潜能开发重在体验,家长与宝宝的交流、互动比单纯上早教课意义更大。宝宝的父母是早教成功与否的关键。专家说,父母是宝宝的启蒙老师,父母要把在早教课堂上学习到的知识应用于日常生活中,才能对宝宝进行真正的早期教育。
婴幼儿时期是孩子神经系统发育最快、各种潜能开发最关键的时期,确实是进行教育的好时机。但是,早期教育绝不只是学画画、练练琴、识识字、背背诗那么简单,早教的核心意义在于提Tulaoshi.Com供一个教育营养丰富、教育目标明确的环境,对孩子的大脑发育和人格成长进行“激活”,从而为其日后的发展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李园长提醒,早教不是万能的。很多家长希望自己的孩子通过早期教育变成超常儿童,这种思想是错误的。早期教育首要的是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引导孩子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不应过度强调技能。
专家们认为,对于一般收入家庭来说,培养一个优秀宝宝,成本并不高。家长们注重素质教育,经常带孩子去博物馆、展览馆、动物园等一些对他们身心有益的场所,经常陪孩子说话,培养孩子社会适应能力和观察思考的能力,同样可以促进孩子的潜能开发,但是家长适当学习早教与幼教的最新科学理论以及相关幼儿生理学、心理学的知识,还是相当必要的。
来源:大众网-齐鲁晚报
家长:乱“花”渐欲迷人眼
科学研究显示,婴幼儿在前3年大脑将完成80%的发育, 3岁之前接触的教育环境和观念将直接影响到宝宝今后的成长道路。麦肯锡全球研究所对国家统计局相关数据进行专项研究后得出结论:平均每个城市家庭花费在0-3岁婴幼儿身上的费用约合超过1000元人民币。以北京等一线城市为例,每个孩子月消费额的30%用于教育消费。
一位80后妈妈网友戏言:“如果你有‘钱’有‘闲’,那就去上课吧。”但更多普通家庭的80后父母们忙于工作,无时间精力带孩子,老人带孩子又担心太溺爱,耽误孩子智力开发,养成不好的生活习惯。
他们最先想到的解决办法是多买书和玩具。许多妈妈在宝宝出生尤其(图老师整理)产后上班后,习惯网购一堆宝宝玩具、书籍、光盘等来“爱”宝宝或“补偿”宝宝。80后父母们舍得为孩子花钱,给宝宝买东西,往往首先考虑产品的品质和品牌而不仅是价格,花费惊人,甚至不计成本。但大多数时候其实他们并不清楚选什么早教产品、如何选早教产品,真是乱“花”渐欲迷人眼。
“作为一个早教产品,品质、专业、关爱缺一不可,它需要多年专业经验的积淀,综合考虑生理性、系统性、科学性、延续性、民族性等因素”中国早教领导品牌东方爱婴创始人贾军女士表示:“早期教育相较于学前教育更要符合宝宝的身心发展规律。抱抱熊早教产品是市场上唯一针对0-3岁宝宝按月龄提供进阶套装产品的早教产品品牌。推出抱抱熊早教产品的初衷是帮助家长读懂0-3岁宝宝每月成长需求,提供父母们专业正确轻松育儿的方法和工具,从而告别过去带宝宝无所适从和无所畏惧的状况。”
市场: 少教育产品 多玩耍用具
据中投顾问《2010-2015年中国婴儿用品市场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显示,婴儿用品产业2010年消费额有望超过1000亿元,早教产品至少有300亿。面对商机,市场上打着“早教“大旗的产品令人眼花缭乱,尽管政府的大力支持和规范引导言犹在耳,但这不足以改变目前早教产品市场现状:少教育产品,多玩耍用具。
中国最大早教机构“东方爱婴“创始人、贾军女士不无忧虑的表示:“很多家长选产品的标准是书籍是否新奇、动画颜色是否鲜艳、音乐是否动听,这些“成人标准”不适合宝宝特别是0-3岁宝宝的实际需要。纵然这些产品能吸引宝宝一时半刻的注意力,而忘了去烦、去缠、去闹他们的父母,但这种忽视了亲子互动重要性的短视行为,不正忽略了 ‘给宝宝最需要的爱’的早教初衷吗?”
目前,以书籍、玩具、动漫为专业背景而推出的“早教产品”“不遗余力”的充当着宝宝“早教启蒙老师”的角色。但欠缺早教实战经验的积淀,在产品研发和设计过程中很容易将“教育表现”和“教育表演”混为一谈。例如不少产品在光盘中请4岁的孩子表演2-3岁孩子使用早教产品的场景比比皆是,这实质上已经违背了孩子身心发展规律,过犹不及。真正有益于家长的产品是展示宝宝在学习过程中的真实“教育表现”,而不是“拔苗”和“粉饰”过后的“教育表演”。
“这种只重视市场商机而忽略教育契机的理念制造出来产品其实不能算早教产品而只能算是学习商品了,”拥有23年专业经验的台湾早教专家林吉隆表示:早教首要在于爱心和责任。由于80后新手父母没有养育经验,往往不了解宝宝的真正需要的是什么,最后按照成人的理解来选产品;选择的标准往往是宝宝对产品的即时反应和短期效果,但往往忽视孩子身心健康发展。例如有的妈妈喜欢给宝宝买闪卡之类的产品,以孩子的“快速反应与记忆”为荣,殊不知父母用食指或小指指着书让宝宝逐行阅读才是最正确的阅读方法。既符合宝宝“视觉追视”规律并且让宝宝养成通过上下文理解的习惯。
“其实,不管是抱抱熊早教产品也好,其他产品也好,大运动、精细动作,交流、认知和社会行为五项能力的培养是给宝宝一个健康快乐自信人生开端的关键五环,缺一不可。”台湾早教专家林吉隆表示。目前80后新手父母工作压力大,普遍缺乏耐心、心态欠平和、带孩子有较多功利心态,又很难拿出更多精力来与宝宝交流、互动,并且过于侧重宝宝智力开发,缺乏如情商、性格、社会行为习惯培养等全方位的关注。
“只有真正具有专业积淀并且因爱而生的产品才能扛得起中国早教产品行业领导品牌的责任和使命!”业内人士表示:东方爱婴成长为中国早教领导品牌用了十年时间去积淀和提高。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目前的早教产品行业尚在起步阶段,一方面家长尚未建立健康的消费心态,缺乏早教产品选择标准;另一方面,市场上真正缺少的是有早教实战经验积淀的产品品牌。放眼未来,路还很长。
谁将成为中国早教产品领导品牌?答案或许在下一个十年。
中国目前的“早教”机构,不管是有海外背景还是本土成长,这些机构都有个公认的默契,名称中都毫无例外地回避“早教”这个关键字眼。
一位业内人士透露了其中原委:按照相关规定,公司注册名称以及经营范围中不得出现“早教、幼教”等字眼,否则工商部门将不予注册。此外,没有“早教”名分的“早教”机构跟幼儿园等正规教育机构也有很大不同,对于学龄前教育机构,作为职能部门的教委目前只负责幼儿园的准入和管理,对“早教”机构没有任何的监管职责。而“早教”的特殊授课形式,又让工商部门很难监管,披着“咨询机构、培训机构”等外衣的“早教”市场就自然而然地处在了一片监管空白地带。可以肯定的是,一个缺乏有效监管的市场,早晚会给消费者带来无尽的烦恼。
伴随“80后”孩子爸、孩子妈的闪亮登场,早教已然成为一种育儿的新时尚。而一堂不到一小时的早教课程,少则百八十,多则数百元。一般来说,完整的早教课程就得上万元,这个收费标准简直可以跟名校MBA课程有一拼了。
早教到底值不值这个价钱、效果如何?“3·15”前夕,记者前往京城某著名早教中心采访。
9600元换玩得高兴
坐落在北京宣武门的这家知名早教机构,价格不菲,恰好记者朋友的孩子就在这里上课。问及效果,这位两岁半孩子的妈妈寻思半晌,很认真地说:“应该比没有上强吧,反正孩子每次玩得倒是蛮高兴的。其他的,就不知道了。”
一个9600元早教课程就这个效果?“那我可不可以跟着去看看啊?”“行啊,就这周末吧,我们正好有课,十一点半开始,到时候见。”
3月8日上午,记者提前来到这家机构。大概50平方米的大厅中,站满了看上去基本都是1岁以上,也有才几个月大的宝宝。这家机构有五间大小不一的教室,最大的有100平方米左右,小的也有三四十平方米。每个教室的课程都不同,分别是游戏、艺术和音乐课等,还有间教室十几名年轻家长围坐地上听着讲座,不少人还认真做着笔记并且举手提问。游戏课上,宝宝们跟着老师在做各种游戏,而音乐课主要是接触一些很简单的乐器。艺术课上,几个孩子围着小围裙,在纸上涂涂画画。 12
从新生儿降生,年轻的爸爸妈妈就注入了全部的爱,恨不得把世界上最好的都给自己的宝宝,但是如果年轻爸妈爱的方式是错误的,不仅不会给宝宝带来任何的益处,反而会伤害宝宝。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分享一下专家提供的婴幼儿早教常见的十大误区。
误区一:新生儿要绑腿
胎儿在子宫里是呈蜷曲状的,双腿出生时略呈“O”型是正常的,而长大后“罗圈腿”的形成是因为缺钙或者错误的行为姿势所造成的,与是否绑腿无关。在新生儿出生后,他们需要挥动小手、小脚来认知自己的身体,而随着身体发育及钙质的吸收,他们的腿会自然长直的。新生儿绑腿是非常错误的做法,既妨碍婴儿的运动,也可能导致体温升高,甚至髋关节脱位等情况。所以要给小婴儿穿宽松的衣物,尽可能给他更多运动的空间。而且还要多俯卧,让孩子有更多的运动机会。
误区二:睡平头才好看
所有新生儿的后脑勺都是圆形的,有些老人说睡成平的才好看,但国际脑科学家认为,强行将孩子的头骨由圆型睡成平头,会改变大脑内部的空间,对大脑发育有一定的影响,所以切不可给新生儿刻意睡平头。6个月内的宝宝鼓励仰睡,但是要在有监护人的情况下定时左右轮换,6个月后的宝宝如果喜欢白天俯卧睡眠也是可以的。暂且不说平头是否美观,就单论美观和脑发育之间做选择的话,相信家长一定自有选择。
误区三:喜欢用左手要改正
婴儿在2岁半以前主要发育右侧大脑,所以很多婴儿喜欢用左手,家长误以为自己的孩子是左撇子,就强行要求孩子使用右手,这会导致婴幼儿的大脑发育混乱,而孩子形成左右利手基本要到上学以后才会定型,所以不要人为干预孩子使用哪只手。而如果人为干预有可能导致大脑功能混淆,形成口吃。而左利手的人在生活学习中,除了写中文字不太方便之外,不会有任何不便,而右脑发达的人,在想象力和创造力上也可能会发展得更好。所以千万不要矫正孩子使用哪只手(除写字应该使用右手)。
利手,是指一个人日常生活中做技巧性活动时习惯使用的那只手。习惯于用右手称为右利手,习惯于用左手称为左利手。中国在20世纪80年代对18593人的调查结果表明,右利者占91.51%,混合利者为8.26%,左利者仅为0.23%。低于西方国家的平均最低左利手比例。
误区四:跟大人同睡更好
中国家庭普遍会从一出生就把宝宝放在大人床上同睡,主要是觉得照顾方便、避免孩子踢被子、利于培养亲情等,却不清楚这种做法会有很多负面影响。
大人身上会携带细菌,可能大人不会感染,但是孩子免疫力低,很容易感染;晚上宝宝一醒家长就抱,孩子很难学会自己入睡,结果是孩子大人都睡不好;宝宝出生就跟大人睡,但是大了要分床时,孩子心理上很难接受,会有恐惧感;跟大人同床的宝宝依赖心理更强,独立性更差。
良好的睡眠习惯应该是:从出生就应该独睡(如果不能单独一个房间至少单独睡小床,并与父母大床保持距离)。
误区五:婴儿早走聪明
有些老人认为孩子走得早说明孩子聪明,其实目前没有此类的研究支持这一说法,但是却有研究证明,没有经过爬行阶段的孩子,他的运动能力、协调性、空间感、思维能力、语言能力的发展都会受到一定的影响。而婴儿从匍匐爬行到手膝爬行,由扶物行走再到独立行走。期间只有几个月的时间,但是宝宝却经历了从全身着地再到直立行走的飞跃,无论从肢体的支配能力再到平衡能力都有非常惊人的变化,所以这一阶段切不可错过,更不能让宝宝过早地用学步车或者牵手走路。
误区六:只有新生儿需要抚触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www.tulaoshi.com)新生儿对自己的身体和外部世界几乎一无所知,他们需要我们对他们皮肤的触摸去认识自己的身体部位,并且要轻轻的摸、捏、揉、拍等,使用多种手法和力度,让宝宝能够从自己的皮肤、肌肉、韧带都收到各种不同的信息。而抚触是非常好的情感交流手段,经常被抚触的宝宝更有安全感、更愉悦,所以如果可以,爸爸妈妈应该尽可能地延长抚触时间,至少到6岁。
误区七:制止吃手肯玩具
新生儿出生时不知道自己有手有脚,需要通过感觉去学习,而婴儿的口腔是非常敏感的,口和手之间还有着密切的关联,所以婴儿吃手是一个重要的学习过程。在1岁半之前吃手都应是被鼓励的,不能用打骂、涂黄连等手段阻止,否则将来孩子会在不该吃手的时候执著地吃手,而且成为心理依恋。所以应该把婴儿的手及玩具洗干净,让他们尽情地啃。
误区八:睡眠时间够长就行
很多家长认为孩子早睡、晚睡没关系,时间够长就行。但每天晚上十点到凌晨两点是宝宝分泌生长激素最重要的阶段,这四个小时分泌的激素是全天分泌总量的3/4,关乎孩子身体、大脑及免疫系统的发育,而生长激素要进入到深度睡眠才能分泌,所以宝宝最好9点入睡。
误区九:搂抱睡眠更好
很多家长知道宝宝睡眠很重要,所以每天定时定点哄睡,先是喂奶、然后是抱着溜达、然后拼命摇晃,所有办法都用尽了宝宝总算是睡着了,但大人也快累虚脱了,而半夜宝宝再醒来,所有的工作还要从头来过,大人受罪孩子哭累。其实不是我们的宝宝睡觉难,而是首先要保证白天充分的运动(这一点极其重要),白天不要过度睡眠,尤其午觉不能太晚;其次,不要把睡觉和吃奶、摇晃、走路变成睡觉所必需的刺激,否则宝宝会把这些辅助手段变成睡觉的条件反射,即没有这些动作他们不能睡觉,所以半夜醒来就全套重来。而正确哄睡方式应该是:
晚8点洗澡、抚触、喝奶、喝点水漱漱口;8点半让宝宝躺在自己的小床上,爸妈陪在旁边,尽量不进行身体接触,听音乐、讲故事;半夜宝宝醒来,开始翻腾或者哼唧时,爸妈检查宝宝是否需要小便并且解决后,将其放回原处,让他自行入睡。如果宝宝已经养成了不好的睡眠习惯,爸妈要适当地过渡一段时间。如果采取太过强硬的方式,宝宝可能很难立刻改善。但记住:长痛不如短痛,所以还是积极tulaoshi.com改善睡眠方式最重要,不要为了姑息一个晚上,而每天重复痛苦的催眠过程。
误区十:早教是孩子的
婴幼儿认知自我、认知世界、学习各种技能,都是需要大量重复的,每个动作、每个词汇、每个新事物都需要300次的重复才能完全掌握。所以,一周一个小时的早教课程对孩子直接的作用的确不大,因为即使是学习能力更强的成人,学习一个新单词后7天不碰,也会忘得干干净净的。因此得出一个结论——一周一次的早教主要对象并不是孩子,而是他们的父母。老师在课程中虽然带动孩子和家长一起活动,但是直接作用于孩子身上的效果毕竟短暂,而老师讲解的安全、科学的游戏方法及其重要的作用,恰恰是传达给家长的。家长充分掌握后,回家每天给孩子做重复性的训练,才能起到真正的作用。家长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图老师育儿网友切身体验:我眼中的早教的误区
专家解答:哪些能力培养是宝宝早教的重点
杨淼,著名早教专家、儿童心理学家、国际早期教育协会国际注册亲子教育专家(ICPEE)。目前是源自澳洲的0-6岁国际专业早教——KindyROO瑞德探知学堂大中华区教育总监,拥有多年的一线教学经验。
从新生儿降生,年轻的爸爸妈妈就注入了全部的爱,恨不得把世界上最好的都给他们的宝宝,但是如果他们爱的方式是错误的,不仅不会给宝宝带来任何的益处,反而会伤害他们最亲爱的宝宝,让我们历数一下,最容易被误导的十个教养方式: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www.tulaoshi.com)误区一、新生儿要绑腿
胎儿在子宫里是呈蜷曲状的,双腿出生时略呈“O”是正常的,而长大后“罗圈腿”的形成是因为缺钙或者错误的行为姿势所造成的,与是否绑腿无关。在新生儿出生后,他们需要挥动小手、小脚来认知自己的身体,而随着身体发育及钙质的吸收,他们的腿会自然长直的。新生儿绑腿是非常错误的做法,既妨碍婴儿的运动,也可能导致体温升高,甚至髋关节脱位等情况。所以要给小婴儿穿宽松的衣物,尽可能给他更多运动的空间。而且还要多俯卧,让孩子有更多的运动机会。
误区二、新生儿要睡平头才好看
所有新生儿的后脑勺都是圆型的,有些老人说睡成平的才好看,但国际脑科学家认为,强行将孩子的头骨由圆型睡成平头,会改变大脑内部的空间,对大脑发育有一定的影响,所以切忌不可给新生儿刻意睡平头。6个月内的宝宝鼓励仰睡,但是要在有监护人的情况下定时左右轮换,6个月后的宝宝如果喜欢白天俯卧睡眠也是可以的。暂且不说平头是否美观,就单论美观和脑发育之间做选择的话,相信家长一定会自有明鉴。
误区三、婴儿早走聪明,所以应该早牵手走路或者用学步车
有些老人认为孩子走得早说明聪明,其实目前没有此类的研究支持这一说法,但是却有研究证明,没有经过爬行阶段的孩子大运动能力、协调性、空间感、思维能力、语言能力的发展都会受到一定的影响。而婴儿从匍匐爬行到手膝爬行,由扶物行走再到独立行走。期间只有几个月的时间,但是宝宝却经历了从全身着地再到直立行走的飞跃,无论从肢体的支配能力再到平衡能力都有非常惊人的变化,所以这一阶段切不可错过,更不能让宝宝过早的用学步车或者牵手走路。
误区四、跟大人同睡更好
中国家庭普遍会从一出生就把宝宝放在大人床上同睡,主要是觉得照顾方便、避免踢被子、培养亲情。但是却不清楚这种做会有很多负面影响:
1、大人身上会携带细菌,可能大人不会感染,但是孩子免疫力低,很容易感染;
2、晚上宝宝一醒家长就抱,孩子很难学会自己入睡,结果是孩子大人都睡不好;
3、宝宝出生就跟大人睡,但是大了要分床时,孩子心理很难接受,会有恐惧感;
4、跟大人同床的宝宝依赖心理更强,独立性更差。
良好的睡眠习惯应该是:从出生就应该独睡(如果不能单独一个房间至少单独睡小床,并与父母大床保持距离);
误区五、宝宝睡眠习惯无所谓,时间够长就行
很多家长认为孩子早睡、晚睡没关系,时间够长就行。但研究证明,每天晚上十点到凌晨两点是宝宝分泌生长激素最重要的阶段,这四个小时分泌的激素是全天分泌总量的3/4,关乎孩子的身体、大脑及免疫系统的发育,而生长激素要进入到深度睡眠才能分泌,所以宝宝最好9点入睡。如果已经养成晚睡晚起的习惯,则从每天早上早叫醒15分钟开始,慢慢改变宝宝的时差。
误区六、睡眠重要,想尽办法弄睡着,又抱又摇,可以让孩子睡眠更好
很多家长知道宝宝睡眠很重要,所以每天定时定点就开始哄睡,先是喂奶、然后是抱着溜达、然后拼命摇晃,总是所有办法都用尽了宝宝总算是睡着了,但大人也快累虚脱了,而半夜宝宝再醒来,所有的工作还要从头来过,大人受罪孩子哭累。其实不是我们的宝宝睡觉难,而是首先要保证白天充分的运动(这一点及其重要),白天不要过度睡眠,尤其午觉不能太晚;其次,不要把睡觉和吃奶、摇晃、走路变成睡觉所必需的刺激,否则宝宝会把这些辅助手段变成睡觉的条件反射,即没有这些动作他们不能睡觉,所以半夜醒来就全套重来。而正确哄睡方式应该是:
1、 8点洗澡、抚触、喝奶、喝点水漱漱口;
2、 8点半让宝宝躺在自己的小床上,爸妈陪在旁边,尽量不进行身体接触,听音乐、讲故事;
3、 半夜宝宝醒来,开始翻腾或者哼唧时,爸妈检查宝宝是否需要小便并且解决后,将其放回原处,让他再自行入睡。
如果宝宝已经养成了不好的睡眠习惯,爸妈要适当的过渡一段时间。如果采取太过强硬的方式,宝宝可能很难立刻改善。但记住:长痛不如短痛,所以还是积极的改善睡眠方式是最重要的,不要为了姑息一个晚上,而每天重复痛苦的催眠过程。
误区七、婴儿吃手啃玩具一定要制止
新生儿出生时不知道自己有手有脚,需要通过感觉去学习,而婴儿的口腔是非常敏感的,口和手之间还有着密切的关联,所以婴儿吃手是一个重要的学习过程,在1岁半之前吃手都是被鼓励的,不能用打骂、涂黄连等等手段阻止,否则将来孩子会在不该吃手的时候执著的吃手,而且成为心理依恋。所以应该把婴儿的手及玩具洗干净,让他们尽情的啃。
误区八、只有新生儿需要抚触
新生儿对自己的身体和外部世界几乎一无所知,他们需要我们对他们皮肤的触摸去认识自己的身体部位,并且要轻轻的摸、捏、揉、拍等等,使用多种手法和力度,让宝宝能够从自己的皮肤、肌肉、韧带都收到各种不同的信息。而抚触是非常好的情感交流手段,经常被抚触的宝宝更有安全感、更愉悦,所以如果可以,爸爸妈妈应该尽可能的延长抚触时间,至少到6岁。
误区九、婴儿喜欢用左手要改正
婴儿在2岁半以前主要发育右侧大脑,所以很多婴儿喜欢用左手,家长误以为自己的孩子是左撇子,就强行要求孩子使用右手,这会导致婴幼儿的大脑发育混乱,而孩子形成左右利手基本要到上学以后才会定型,所以不要认为干预孩子使用哪只手。而如果人为干预有可能导致大脑功能混淆,形成口吃。而左利手的人在生活学习中,除了写中文字不太方便之外,不仅不会有任何不便,而右脑发达的人,在想象力和创造力上也可能会发展得更好。所以千万不要矫正孩子使用哪只手(除写字应该使用右手)。
注释:利手(handedness),一个人日常生活中做技巧性活动时习惯使用的那只手。习惯于用右手称为右利手,习惯于用左手称为左利手。中国在20世纪80年代对18593人的调查结果表明,右利者占91.51%,混合利者为8.26%,左利者仅为0.23% 。低于西方国家的平均最低左利手比例。
误区十、 早教是教孩子的,一周一节课的早教没用
婴幼儿认知自我、认知世界、学习各种技能,都是需要大量重复的,每个动作、每个词汇、每个新事物都需要300次的重复才能完全掌握。所以,一周一个小时的早教课程对孩子直接的作用的确不大,因为基本是学习能力更强的成人,学习一个新单词后7天不碰,也会忘得干干净净的。因此得出一个结论——一周一次的早教主要对象并不是孩子,而是他们的父母。老师在课程中虽然带动孩子和家长一起活动,但是直接作用于孩子身上的效果毕竟短暂,而老师讲解的安全、科学的游戏方法及其重要的作用,恰恰是传达给家长的,家长充分掌握后,回家每天给孩子做重复性的训练,才能起到真正的作用。家长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
来源:http://www.tulaoshi.com/n/20151212/1040048.html
看过《婴幼儿早教常见的十大误区》的人还看了以下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