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生长发育大致可分为生长快速期、生长速度减缓期和青春期生长加速期3个阶段。从胚胎期到2岁为生长快速期。出生后第一年生长速度最快,可增长25厘米。从2岁开始至青春期前(女孩约10岁,男孩约12岁)为生
【 tulaoshi.com - 儿童 】
12个月:
特点:满周岁后你的宝贝的成长速度明显放慢。他整天忙着蹒跚学步, 一会儿爬到这一会儿爬到那, 根本就顾不上吃了。然而在他试图自己吃而不用你喂的的时候, 他还是得费九牛二虎之力才能嚼碎他的食物。另外,这个阶段他可以直接喝杯里的水和吃碗里的流食了。
妈妈们最担心的问题
问: 我的宝贝拒绝吃饭我该怎麽办?
答: 别着急, 你的宝贝现在反而比他以前在婴儿期需要的热量少了。他这顿吃的少或未吃,下面一两顿会自动补上的。继续坚持少量原则。每种食物给他吃一勺就够了。
问: 我的宝贝不喜欢喝牛奶, 那他怎样才能补钙呢?
答: 可以试一下给他喝酸奶和吃奶酪。但记住尽管她不爱喝牛奶, 但还是要把牛奶时常放在桌上。只要你不强迫他喝, 也许他突然有一天会变得喜欢喝了。如果你的孩子对牛奶蛋白过敏的话, 试一下给他喝加钙的豆奶、酸奶或橙汁。另外给他多吃绿叶蔬菜,例如西兰花等等。
问: 孩子病了,胃口不好的时候我还必须让他吃东西吗?
答: 不需要。但是为了避免脱水, 必须给他喝大量液体流食。当他病好一点时, 他的胃口自然会恢复。
该吃些什麽呢?
水果、蔬菜、肉。即使孩子只有几颗牙, 他已经可以用牙床咀嚼东西了。一岁左右的孩子什麽都愿意往嘴里放, 所以专家建议充分利用这个特点, 家里饭菜多做些花样, 比如说做一些较软的面条肉卷等 这时你孩子的饮食应该和大人的差不多了。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www.tulaoshi.com/ertong/)喝全脂奶,全脂奶中的热量对孩子的身体健康成长以及大脑发育尤为关键。所以2岁以前最好不要给孩子喝低脂奶。
进食规则:
1、继续保持警惕: 继续观察每次给他加新的食物后他的反应, 尤其是吃易过敏的食物如: 鱼、 鸡蛋清、 柑桔类水果、 西红柿、草莓、花生酱(抹在面包或饼干上的)等。医生建议如有家族过敏史, 等到孩子长到2-3岁时再给他们吃这些东西。
2、培养他自己动手的能力: 在做食物时, 大小最好做成便于孩子的小手去抓或用小勺去舀的那种, 把食物一定要切成小块, 以免孩子卡着。
3、限制液体和流食的摄入量: 在这一阶段, 孩子进食应以固体食物为主。奶应在早中晚吃饭时给他喝。平时他渴的时候可以让他喝水。
4、不要强迫: 如孩子开始不正经吃饭了, 很有可能他已经吃饱了。
参考食谱:
早餐: 半个香蕉, 半杯全脂牛奶或母乳
早上加餐: 1/4 个梨, 半杯全脂牛奶或母乳
午餐: 半片奶酪, 1/4片面包, 一勺煮好的胡萝卜丝
下午加餐: 一小块米糕, 半杯全脂牛奶或母乳
晚餐:胡萝卜肉末软米饭, 半杯全脂牛奶或母乳
延伸阅读:
健康喂养宝宝的关键期--12个月
健康喂养宝宝的关键期--18个月
暑假快到了,每年假期,都有不少家长因为孩子的生长发育问题到医院询问,我的孩子发育情况怎么样?身高够不够?体重是不是超了?想知道孩子是否正常需要做什么检查?等等。针对上述问题,我们走访了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小儿内分泌专家刘戈力教授。
刘戈力教授指出,儿童生长发育大致可分为生长快速期、生长速度减缓期和青春期生长加速期3个阶段。从胚胎期到2岁为生长快速期。出生后第一年生长速度最快,可增长25厘米。从2岁开始至青春期前(女孩约10岁,男孩约12岁)为生TuLaoShi.com长减缓期。进入青春期后头两年生长再次加快,男孩在整个青春期身高可增长25至28厘米,女孩身高可增长23至25厘米。家长应密切关注孩子的身高变化。
身高是生长发育的重要标志,身材矮小最为常见的是内分泌与营养代谢疾病。不过多数家长不知道矮小是病,而是把孩子偏矮的原因归结于“晚发育”和“挑食偏食”,于是错过了治疗的最好时间段。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www.tulaoshi.com/ertong/)身材矮小的六类原因
1、内分泌性矮小:此类疾病主要是内分泌激素分泌异常所致,包括垂体生长激素分泌过少、甲状腺功能低下、性早熟、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过多等。
2、骨疾病性矮小:骨发育不良引起矮小,包括软骨营养不良症、骨形成不全等。
3、营养、代谢性障碍矮小:个体患有慢性疾病、营养障碍、尿崩症、糖尿病等。
4、精神社会性矮小:又称情感遮断性矮小。医学家最近指出,精神障碍可影响身高。
5、伴有染色体异常的矮小:伴有染色体异常常可表现为矮小,如先天愚型综合征、先天性卵巢发育不全综合征等。
6、其他原因矮小:包括家族性矮小、特发性身材矮小(ISS)、体质性青春期延迟症等
我国青少年的身高标准:
5岁男童身高不低于1.01米,5岁女童身高不低于1米;10岁男童身高不低于1.27米,女童10岁身高不低于1.26米,不能达到这个标准的,就属于偏矮小或者矮小。
矮小儿童需要做的检查
1.骨龄评价;2.生长激素测定;3.甲状腺激素测定;4.头颅核磁12
一岁以后是宝宝学习自己走路的关键时期,同时也是自我解放和建立自信的关键阶段,就像一场独立运动拉开了序幕。宝宝对世界的好奇是他进步的动力,喜欢东奔西走是他前进的基础,不愿安静的坐下来是他能量的挥发,不再“惟命是从”是他发展的结果。
家长可以利用孩子喜欢参与生活事务又善于和乐于模仿的特点,凡是宝宝自己经过努力能够做到的事,就让他自己尝试尝试;凡是孩子能够配合家长完成的活动,就请他帮忙,让宝宝快乐的执行家长的指令。
一岁到一岁半的宝宝是展现活力和不知疲倦的宝宝,他会动来动去忙个不停难得坐下来安静一会儿,他对什么事情都充满兴趣但又转瞬即变,他的脾气似乎大了很多,稍不如意就会哭哭嚷嚷甚至就地翻滚……,面对孩子有时候真会让家长感到束手无策。
孩子这时似乎什么都能听个大致明白,夸奖他就高兴,听到批评的“坏话”就不乐意,同时宝宝也学会了更多的表达方法,尽管词语还不够丰富但已经能轻而易举的向大人表白自己的要求,令很多家长觉得跟宝宝交流比以前容易了。另一方面,家长也时常感到要求宝宝似乎比以前难了,因为他有了很多自己的主意和想法,开始变得我行我素了。买来的玩具宝宝不去欣赏,偏偏对电器遥控器和手机电话感兴趣,甚至什么危险动什么,什么贵重摔什么,家长使尽恩威并施的手段全然无效,宝宝俨然一个坚定的战士。
尽管忙于应付疲劳不堪,但我们凭着一颗慈祥的爱心是断然不能发牢骚的,不明原因的家长埋头于每天的劳作,使尽浑身解数引诱宝宝吃饭,追着宝宝的屁股清理大小便,跟在宝宝身后时刻准备着“救险”,威逼利诱的要求宝宝游戏,心里却难免会想“这辛勤的日子什么时候才算一站呢?”。
懂得孩子的家长知道,一场独立运动已经拉开了序幕,宝宝对世界的好奇是他进步的动力,宝宝喜欢东奔西走是他前进的基础,不愿安静的坐下来是他能量的挥发,不再“惟命是从”是他发展的结果。于是家长明白给孩子提供自由发挥的空间是多么重要,对孩子进行积极引导又是多么的必要,家长静心观察宝宝,用心学习新的育儿技巧,精心安排适宜的环境,带宝宝参加集体活动,并在心理上为直面接下来的造反斗争加紧准备。
在宝宝迈向独立的这一个关键时期,核心育儿任务是“家长有办法让宝宝执行自己的指令”。面对亲子交流的难题,最好的www.Tulaoshi.com办法只能是积极的顺应,在打理好环境安全的前提下,一方面给宝宝自由闯荡的机会,一方面对宝宝进行适度的引导,其中最重要的手段之一就是利用孩子喜欢参与生活事务又善于和乐于模仿的特点,让宝宝快乐的执行家长的指令。家长要千方百计的保证指令能够被宝宝快乐的接收而不是“逆来顺受”,同时要控制指令的数量防止滥用。
一岁以后是宝宝学习自己走路的关键时期,同时也是自我解放和建立自信的关键阶段。自如的在世上行走,自主的满足强烈的好奇,对每一个孩子来说首先是一种充满诱惑的挑战,他努力了、战胜了、成功了,就完成了一次惊人的心理跨越。相反,如果孩子妥协了、受挫了、退缩了,就可能蒙受难以抹去的心理阴影。
多数家长自然而然的反应是保护,谁都不想在安全问题上丢分,因为谁都承担不起“闪失”的责任。保护的难题在于把握尺度,如果怕孩子摔伤就始终拉着他,怕孩子玩儿危险的物件就哪儿都不让动,这类做法就好比因噎废食一般,安全的代价不仅是埋葬了智慧的潜能,更可怕的是可能窒息心灵自信的火花。
这个阶段最让人担心的是宝宝的安全,因为他还不懂得危险的含义,我们又很难同他讲清道理,于是需要多留心,还可以通过讲故事或者形象示范等办法让他知道有些事情是不能做的,有些东西是不能碰的。宝宝的某些强烈表现虽然令人难以接受,比如摔东西、拉翻抽屉、咬人、抠眼睛、揪头发等等,但其冲动背后的本性要求却均属合理,对待这些行为只能事先预防而不能事后惩罚,最重要是防止不恰当的反应变成激励宝宝的信号。
洪水来了堵是堵不住的,必须进行泻洪引导,家长首先要坚持保护孩子学习探索的兴趣,同时创造更好的条件让宝宝在游戏中增长本领。让宝宝学走路不仅仅是会迈步,家长不能做宝宝的拐棍而需要放开手,开始的时候可以借助安全的小凳、高度适中的推车或者大大的龙球、光滑的抓握棒给孩子一些间接的帮助,逐渐让宝宝尝试独自行走。家长还要注意观察宝宝的步态,脚尖着地或者左右交叉的剪刀样步态往往提示严重的神经发育障碍,需要请医生检查判断。宝宝走好了还需要提高平衡的能力,创造机会引导他走直线、走曲线、走坡路和绕过障碍,还要学习转弯和停止。
学走路摔几跤是难免的事情,没有摔跤的体验算不上成功,家长不能一味地搀扶宝宝,而应该着力消除环境中的不安全因素。孩子摔跟头是难得的挫折教育,不仅能够锻炼自我保护的意识和技能,对意志和自立精神的培养也益处颇多。看到孩子摔倒家长不免心疼,其实宝宝并没那么疼,最大的冲击是会吓一大跳,他常常抬头观察家长的反应,如果我们脸上写满焦虑和惊恐,宝宝就会感到委屈难当,假如我们轻松的鼓励他站起来,孩子则明白这点事没什么大不了。
鼓励宝宝搭摆积木、握笔划一划画一画、准确放手装嵌玩具和盖瓶盖儿等都是提高手眼协调能力的好游戏,关键是孩子能否坐得住。试一试不成功立刻放弃了,看看你的示范没把握马上走开了,这样的负面习惯会影响宝宝学习能力的发展。帮助宝宝学着控制自己专心地作一些细致的活动是非常必要的,家长需要保持足够的耐心,找到宝宝感兴趣的操作性游戏活动,给他帮忙,请他帮忙,平等的相互配合一起玩儿。
频繁变换玩具是个得不偿失的办法,表面上把孩子留住了,实际上可能会把孩子弄得散漫了,因为对任何事物的学习都需要反复的实验和探索,浅尝辄止是学习习惯的大敌。吃饭的时候给宝宝玩具也是败笔,尽管我们应该允许孩子把吃饭当作游戏,但吃饭时只能做吃饭的游戏,挑选食物,动手抓捏,摆弄盘碗,这样的活动都有助于激发宝宝进食的乐趣,我们能做的是让宝宝上桌跟大人一起吃饭,教他练习自己用勺,并用家长良好的表现和进食的示范诱导宝宝主动模仿,等他主动要求大人帮忙的时候再伸把手也不迟。孩子坐累了想下地转转放松一下也是正常的表现,不仅限制不了也不应该,家长需要练就的本领是招呼和吸引宝宝重新回到饭桌上来,在限定的时间内填饱肚子。
凡是宝宝自己经过努力能够做到的事,就让他自己尝试尝试,比如自己拿勺吃饭,自己擦手擦嘴等。凡是孩子能够配合家长完成的活动,就请他帮忙,比如帮助爸爸找拖鞋、帮助爷爷拿报纸、配合妈妈穿衣服等。但宝宝自己有了具体的要求还是喜欢召唤家长伺候,只是这时候话还说不好,说不好还要急,急了还要耍赖,如果我们总是简单的满足他,不仅容易养成依赖和任性的坏习惯,还可能限制言语的发展。
这个时期是语言的集中储备期,也是言语爆发的前期,家长平时应该多向宝宝提问题,问问他这是什么,那是什么,家长只管适当提问就行了,而不必期望孩子一定能够回答,只需要在宝宝注意时把正确的答案用规范的词句告诉他,这样不仅能帮助宝宝学习词汇,还有助于培养探究和思索的好习惯。当孩子有明确的要求时,可以正八经儿地打打岔,等待宝宝努力说出来,一旦说对了就要立刻满足,说不出就在满足的同时讲给他听,这也是很好的语言储备方法。关键是打岔的时候不能露出破绽,这个时期的宝宝非常机敏,如果家长的招数被孩子识破那就被动了,再有就是别等把宝宝真惹急了再哄他,因为宝宝真急了就什么都听不进去了。
尽管宝宝喜欢自主活动,但他还特别需要家长的陪伴,自己一个人玩儿的时候,还非得家长在一旁观看,如果家长长时间离开,他会感到焦虑和恐惧,会感到做什么都不安全。说起来,其实这个阶段家长能把心放宽,对宝宝再攀高峰也是一种重要的支持。
来源:http://www.tulaoshi.com/n/20151212/1040203.html
看过《育儿关键期一岁到一岁半左右》的人还看了以下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