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剧作为促进儿童发展的手段,对儿童的认知、社会适应性和情感等心理的健康发展有其特有的教育作用。
【 tulaoshi.com - 戏剧 】
孩子“长不大”的症结在哪里?莱山一中的徐轶敏老师说,现在不少家长认为孩子缺少独立性是独生子女的“先天不足”,把原因归结为“独生子女”。事实上,任何一个孩子,无论是独生还是非独生,作为“自然人”来到世上,并没有本质的差异,而是在后天的社会化过程中,由于父母的教育和环境的影响,才形成了不同的人格品质和能力,是后天塑造的结果。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www.tulaoshi.com)孩子长不大,与家长教养方式有很大的关系,过分保护型的教养方式是独生子女独立性品质的最大障碍,过分保护型家庭的孩子大都独立性较差。调查显示,独生子女家长中有52.5%的人“为孩子安排课余学习内容”;26.1%的家长“经常检查孩子的日记或通信”;37.1%的家长“总是照料孩子的洗澡、整理床铺或收拾书包等”;34.6%的家长“经常陪着孩子做功课”;62.0%的家长“比其他家长管教孩子严厉”等等。在家长如此“周到”的服务,如此“严密”的保护中,孩子的自主行为大大减少,对家长的依赖性越来越强。
从孩子生长的家庭环境来看,现在的城市中小学生,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在家庭中,由于是“独生”,孩子没有竞争和合作的伙伴。在许多情况下,孩子与成年人的关系是不平等的。一些家长没有把孩子当作一个独立的社会成员,而是大人的附属物。所以孩子在与同龄伙伴交往中便反映出“以我为中心”的倾向,或者“人云亦云”的品格,不会与小伙伴和睦相处,不知道如何独立处理遇到的各种问题。
要培养孩子的独立性,需要有适宜其生长的环境和适当的教育。家长的责任是为孩子创造各种独立做事的条件,不当“拐杖”当“向导”,帮助孩子强化自我意识,激发孩子的主观能动性。
家长要放手让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凡是孩子自己能做的就让他自己做,不要代替他。孩子只要愿意做,我们就鼓励他,使他获得自信。
家长还应当注意培养孩子初步思考的能力。凡是孩子自己能够想的就应该让他自己去想,培养孩子独立思考的习惯和能力。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www.tulaoshi.com)另外,家长要培养孩子自己做决定的能力。凡是可以让孩子参加谈论作决定的事情一定要让孩子参加,比如双休日到哪儿玩,让孩子作为平等的一员参与意见,如果可行就采纳。
最后,在培养孩子独立性的同时,还需要培养孩子克服困难的品质。因为孩子在独立做事情的时候,很容易遇到困难,受到挫折而放弃努力,这时家长就要坚持,不能觉得孩子可怜而妥协。鼓励他,帮助他,要知道,孩子总是要长大的,未来的路要靠他们自己去走。如果我们爱孩子,就要从小培养他的独立性,让他自己去走路。
2岁的孩子自我意识及独立性开始萌芽发展,不喜欢大人把他当作什么都不会干的“小孩子”,喜欢有独立做事的机会。这种意识能增强孩子独立性,锻炼孩子的意志。大人应该理解并满足孩子这种心理,从小培养和锻炼孩子的独立能力,让孩子从小独睡,有利于培养其独立性。
这个年龄的孩子已能在大人的帮助和指导下,学习自己穿脱衣服,自己铺床铺被,自己关闭电灯,然后静静地睡觉。这是独立生活能力很好的锻炼机会,大人要及时给予鼓励,对于做的不适当的地方,也不应求全责备,关键是培养孩子的独立意识。
孩子毕竟年龄小,仍有照顾自己不周全之处,大人要给予关怀和一定的帮助。首先要保证孩子的安全与健康,小床应有栏杆,防止孩子从床上摔下来。冬季被子要宽大些,这样被子不易踢开,刚开始独睡时,大人要注意观察孩子的睡眠情况TuLaoShi.com,最好半夜起来看看孩子的被子是否盖好,以免孩子受凉感冒。也有些孩子可能比较胆小,刚开始独睡时有些害怕,大人可在旁边陪一会儿,等孩子睡着了再离开。时间长了,孩子就会习惯独睡了。通过锻炼,孩子的独立生活能力,将日益增强。
戏剧是一种艺术形式,西方儿童戏剧的文本是经过修改以适应儿童参与的需要,其目的不是娱乐,而是鼓励儿童思考问题,感受各种情感。这时的剧场成为教育的空间,儿童既是观众又是演员,他们不受限制约束可随时给演员提供建议,年龄愈小的儿童表演的会愈自然。这时的孩子就成为演员、观众、导演、剧作家、舞台设计者、评论家等。他们会在一个虚构的世界里探索和检(图老师整理)验自己的想法、同他人的各种关系,借用戏剧的表现形式积极地表达自己内心的想法。从这样一个有趣的领域中,孩子能够感受到世界、体验到快乐;并且在假装扮演中孩子能分享到别人的感受和认知,会逐渐改变他们对周围事物的偏见。可见西方儿童的戏剧教育充分关注到了儿童的参与性、主动性、创造性,最大程度地吸儿童的学习兴趣和探索欲望。
美国的儿童戏剧学者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提出了“创造性戏剧”。美国学者艾林纳·蔡斯·约克对创造性戏剧带给儿童的作用进行了总结,具体包括创造性、敏感性、流畅性、灵活性、想像力、情绪稳定性、社会合作能力、道德态度、身体平衡协调能力以及交流能力。就其中的创造性而言,儿童在创造性戏剧活动中,要把自己完全放置到某一个角色上,自由地表达自已内心深处的思想、感受,这样使得孩子自身的创造力得到了充分的发展。
美国儿童戏剧学者麦凯瑟林进一步强调创造性戏剧是通过戏剧培养儿童的批判性思考和创造性表达,即关注儿童在戏剧中面临各种矛盾、冲突、问题时的应变能力。比如在一次“冬天里的小鸟”的创造性戏剧主题活动中,设计了这样一个情景:一只受伤的小鸟遇到了自私的树和友好的树,由儿童设想接下来发生的故事情节,装扮成受伤小鸟的儿童面对伤痛、寒冷、饥饿,想办法寻找帮助,而面对受伤小鸟的大树也会有他们自己的想法。创造性戏剧正是通过儿童在戏剧扮演中尝试各种解决办法,促使儿童在“演戏”中思考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各种关系和问题,从而丰富了儿童的各种经验。因此,创造性戏剧的教育目的不是戏剧作品的创造,而是通过戏剧来培养儿童的批判性思考和创造性表达。
治疗戏剧在儿童戏剧教育领域的出现,更加有力地证明了戏剧的心理治疗价值,尤其对有心理障碍的特殊儿童。维也纳的莫利诺博士用戏剧来做儿童的心理疏导手段。他让儿童玩一种“即兴戏剧”的游戏,先确定一个故事,比如格林童话的“小红帽”,让孩子们各自扮演一个角色,他们不必背台词,而是根据自己扮演的角色,揣摸角色的心理,自己创作对白;指导者可以随时为其做些提示或引导,并对孩子们的活动进行心理分析,莫利诺博士发现,对许多孩子来说,随着表演次数的增加,攻击性强的孩子变得会越来越平和,胆小紧张的孩子则变得越来越勇敢了,并使孩子们的情感得到释放和宣泄。
戏剧作为促进儿童发展的手段,对儿童的认知、社会适应性和情感等心理的健康发展有其特有的教育作用。在家庭中,我们也可以尝试这种教育方式,设定一个主题,可以是童话故事,或者是身边发生的故事,由孩子和家庭成员担任不同的角色,让孩子在这种艺术表演的形式中学会思考、学会生活。
来源:浙江在线
想象一下:一个不到一岁,刚会坐的小不点,自己挥舞着小勺,一会儿把食物往嘴里填,一会儿往头上抹,他的周围、身上,汤汤水水、一塌糊涂……这恐怕是多数中国家长都不愿看到的一个混乱局面吧,但在日本,这却是非常多见的。
日本人一向推崇让小孩早早学会自己吃饭。在很多专家组织的新妈妈学习班里,老师都要求家长首先摆正观念,不要怕脏和乱,只要孩子会坐,或有了自己吃饭的欲望,就要将小勺交到他们手里。据说,这是培养孩子独立自主的第一步,对一个人今后的性格培养也有着积极影响,因为进食是人得以生存最基本的需求和本能。
记者在刚当上妈妈时,总觉得让宝宝一个人吃饭多可怜啊,而且收拾起来也太费劲了,比自己喂饭麻烦多了。所以,记者当时坚持喂饭,甚至为了让宝宝多吃一口,不得不跟在他屁股后面追。后来,大儿子进了幼儿园,吃饭慢、吃饭费劲成了他的一大问题。眼看着别的小朋友乐呵呵地自己吃完了饭,他却还在磨磨蹭蹭,露出嫌吃饭麻烦的表情。
于是,等到第二个孩子出生,记者就放手让他“造”,8个月就自己拿着小勺喝粥。虽然桌上真是惨不忍睹,但是与大儿子相比,小的这个明显不偏食,而且还很享受吃饭的过程。
日本女子营养大学老师山田裕子告诉记者,如果家长怕弄脏了周围,可以在桌子下铺上塑料布,并给宝宝戴好塑料围嘴,当然,大人也应该在一旁与他一起吃,看着太过分了,稍微掌握一下分寸,或者带汤水的由大人喂,比较干的由他自己吃就可以了。
《生命时报》 (2009-01-23 第05版)
对独生子女父母来说,不在幼儿时期培养孩子的独立的生活能力,是一个后患无穷的事情。社会心理学曾做过一项有趣的调查,发现:亲子之间的纠纷,大多源于子女过分依赖父母,使父母感到力不从心,子女则因为某些要求没得到满足,而埋怨父母无能。那些从小习惯于大小事都依赖父母的孩子,自理能力都比较差,独立性也差,遇事总是指望着父母一帮到底。随着子女的需求和父母的能力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相互间不满和怨言也与日俱增,以至出现纠纷和冲突。
独立生活习惯的关键期
心理学告诉我们:当宝宝学会了走,他就乐意走来走去,帮大人拿东西,一旦学会了用勺子去盛饭,他就不断地去练习这一技能,这就是培养宝宝独立的良好习惯的时机。
具体说,2—3岁,是幼儿期中形成各种习惯的最重要的时期,因为此时,幼儿身上同时有着事事都有要自己干的独立欲望和缠着妈妈撒娇的强烈依赖性,父母一定要利用好这一时机。
调整教育方式
风不能吹,日不能晒,雨不能淋,能坐着不站着,能躺着不坐着,一家人围着孩子转,什么活也不用干,即使孩子该干,能干的事情,也一律由父母包办代替……久而久之,孩子的自立意识、动手能力、劳动观念等逐渐泯灭,养成不劳而获、娇懒成性的恶习,并且依赖心理就会越来越严重,那么孩子就可能永远不能独自飞翔。
《哈佛女孩刘亦婷》的母www.tulaoshi.com亲刘卫华写道:她教育孩子的一个原则就是能自己办的事,绝不包办。刘亦婷在3岁时就开始做一些打扫家庭卫生的任务,每次吃完东西,桌面和地面的果皮和瓜子壳都有由她收拾,上街买东西时候,问路问价钱也都由她出面去办。她还利用做家务时教孩子许多知识,如教女儿洗袜子时,就谈谈肥皂和洗衣粉的去污原理,女儿帮助妈妈炒菜时,就谈论糖或盐的溶解、浓度与味道的关系等等。
来源:http://www.tulaoshi.com/n/20151212/10403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