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生病,不少家长爱擅自施药,殊不知这样可能适得其反,虽然暂时缓解了不适症状,却可能导致孩子的胃黏膜损伤。
【 tulaoshi.com - 胃病 】
近来,儿科门诊上发烧的患儿很多,不少家长都有这样的困惑:“孩子使用退烧药一两个小时后体温又升高了,但退烧药说明书规定每次吃药时间要相隔4小时,这时究竟该不该吃退烧药呢?”
“同是发烧,宝宝有没有精神是判断用药的重要指标。此外,退烧药不能胡乱混着吃。”广东省妇幼保健院儿科副主任医生曾可介绍。
高烧反复 不同成分的退烧药可混用
曾可介绍,在给孩子使用退烧药之前,要先看清楚退烧药的成分。通常,儿科医生推荐的婴幼儿退烧药主要有两种成分:对乙酰氨基酚和布洛芬。
在给孩子服用对乙酰氨基酚成分的退烧药期间,如果未咨询医生,一定不要同时服用其他含对乙酰氨基酚成分的复方感冒药,因为对乙酰氨基酚的日常最大用量为每4小时一次,每次15毫克/公斤体重。
同样的,在给孩子服用布洛芬成分的退烧药期间,如果未咨询医生,也不能同时服用其他含布洛芬成分的退烧药。布洛酚的日常最大用量为每6小时一次,每次10毫克/公斤体重。
如果孩子吃了退烧药以后,体温很快又升到38.5℃以上,怎么办呢?“若两次发烧时间间隔不到2小时,可以吃另一种成分的退烧药。”曾可说,给孩子退烧时,最好不同成分的退烧药交替使用,这样可以减少每种药物24小时内使用的次数,还能减少药物的副作用。
孩子精神好 别急着吃退烧药
“家长不必太害怕孩子发烧,发烧是机体的自我保护反应,会充分调动孩子的免疫系统,一般只要不是长时间发烧都没有关系。”曾可建议,宝宝发烧在39℃以下时,如果精神很好,不要急着吃退烧药,先尝试物理降温,比如在脑门上敷凉毛巾、用凉水擦拭身体等,然后观察1个小时,若不能降温,再考虑吃退烧药。
“有些退烧药退烧效果很强,千万不能让孩子多吃,我在门诊上遇到一些家长没有掌握好,结果导致孩子的体温降到35℃以下,还伴有抽筋的情况。”曾可提醒,家长平时给孩子用药要注意积累经验,孩子的体质对哪种药物反应好、对哪种药物不敏感以及适合的剂量,都要逐渐摸索积累。
孩子生病,不少家长爱擅自施药,殊不知这样可能适得其反,虽然暂时缓解了不适症状,却可能导致孩子的胃黏膜损伤。小儿胃黏膜的血管丰富,但是各种消化酶的分泌少而且活力低,消化功能差。况且儿童的体质和胃黏膜的个体差异大,一些比较常见的抗生素和退烧药,成人服用问题不大,但是孩子可能受不了。区文玑提到,更有家长看这种退热药没效果,就换别的药来逐个用,无意中将孩子的胃当成了“实验室”。
儿童生病用药时应图老师该注意,尽可能选择对胃影响小的药物,以减少胃黏膜损伤。一些退热镇痛药可以放在餐后吃,或者同食一些护胃药,避免给婴幼儿空腹服药。给孩子去热也不一定非服药不可,还可以选择物理降温,但最保险的办法还是及时就诊,听取医生意见。
吃了退烧药仍然不退烧如何是好?
如果你也有这些困惑,一起进来看看━━
虽然我们都不希望、也尽量避免孩子发烧,但没有一个孩子能躲过发烧的侵袭。实际上,发烧是人体的一种自我保护机制,发烧可以有效抑制病原菌对人体的破坏。当病原菌侵入人体时,人体免疫系统会调动一切可以动用的力量来阻止它们,其中发热就是一种非常常见、而且非常明显的方式。
既然发热是人体自我保护机制之一,那为什么还要退热呢?通常退热是针对高热而言,也就是指体温超过38.5℃的体温。因为高热会使体内代谢过高,导致人体消耗明显增加。3岁以前的孩子大脑发育还不够成熟,高热有可能导致神经系统异常兴奋,出现高热惊厥,使孩子的神经系统受到损伤。所以,当孩子体温超过38.5℃时,应该采取退热治疗。退热治疗分为物理疗法和化学疗法。物理疗法包括:多喝水后增加多排尿、温水浴、甚至枕冰袋等。化学疗法主要是药物治疗。
但是,在用药物降温的时候,家长也遇到一些困惑和难题——
诊室回放镜头1:11个月的楠楠一天前开始出现高热,体温超过了39℃。家长在在医生的指导下,给孩子服用泰诺林小儿滴剂退热。药物服用后效果很好。说明书标明,药物应该间隔至少4个小时才能再次服用,但说明书上又提到,每天使用不能超过4次。这下家长左右为难了:吃药后退烧的有效时间是4个小时左右,如果孩子4个小时后又烧起来,这样算下来,每天使用退热剂的次数肯定会超过4次,这该怎么办?
诊室回放镜头2:1岁3个月的宝宝近几天发热,体温超过了39℃。使用泰诺林小儿滴剂将近1小时后,孩子的体温仍然没有减退。家长不知该如何使用退热药物了:是加量?还是再用其他退热剂?
选退热药,成分不同,用量也不同
在给孩子使用退热药之前,要先看清楚退热剂的成分。通常儿科医生推荐的婴幼儿退热剂主要有两种成分:对乙酰氨基酚和布洛芬,而含有阿司匹林的药物是不能给12岁以下的儿童服用的。那么,这两种成分的退热药有什么区别?怎么使用?在详细介绍使用方法之前,我们先通过下面这个表格来看看两类药物的使用剂量。
#1 表格中推荐剂量可能高于药品说明书标示。所以,依据这个表格服用对乙酰氨基酚期间,如果未咨询医生,一定不要同时服用其他含对乙酰氨基酚的复方感冒药。对乙酰氨基酚的日常最大量为每4小时一次,每次15mg/kg。(对应于泰诺林小儿滴剂为100mg/ml,儿童混悬液为160mg/5ml~32mg/ml)。如果孩子体重超过44千克,可参考成人剂量1000mg/每剂,或4000mg/日,连续服用不要超过7天。
#2表格中推荐的剂量也可能高于药品说明书标示。同样的,依据此表服用布洛芬期间,如果未咨询医生,也不能同时服用其他含布洛芬的复方感冒药。布洛酚的日常最大量为每6小时一次,每次10mg/kg。(对应于美林小儿滴剂为50mg/1.25ml~40mg/ml,儿童混悬液为100mg/5ml~20mg/ml)。孩子体重超过44千克,可参考成人剂量600mg/每剂,或2400mg/日,连续服用不要超过7天。
退热药,这么用效果好
1. 最好同时选择两种不同成分的药物,比如美林和泰诺林。
2. 给孩子退热时,最好两种药物交替使用。这样可以减少每种药物24小时内使用的次数,还能减少药物的副作用。这两种药物成分不同,对婴幼儿的副作用也不同。
3. 原则上,使用对乙酰氨基酚后4小时可选择布洛芬;使用布洛芬后6小时可选择对乙酰氨基酚。如果退热效果不理想,前期使用药物剂量不足的可以将剂量补足,也可以选择另外一种退热药物。如果孩子出现高热惊厥,两种药物可以同时选用,而且每种药物剂量依然照旧。
4. 服用一种药物如果出现呕吐,应该选择另外一种药物。
5. 如果孩子不能耐受口服药物,可选择直肠内使用的栓剂。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www.tulaoshi.com)6. 即使药物选择正确,剂量也适当,但要想达到理想效果,还要让孩子摄入足够的液体,这样才能保证机体通过散热达到退热的效果。
7. 退热剂只是针对退热而言。引起发热的原因有很多,要咨询医生,选择适宜的对因治疗。
小结
◆儿科医生推荐的婴幼儿退热剂主要有两种成分:对乙酰氨基酚和布洛芬。
◆给孩子退热时,最好两种药物交替使用。
◆要想达到理想效果,还要保证孩子摄入充分的液体,以达到散热、退烧的效果。
宝宝使用退烧药,稍有不当,就可能会危害到宝宝的健康。以下几种常见的感冒药应当慎用或不宜使用。
阿司匹林
(别名有:乙酰水扬酸、醋柳酸、巴米尔、威诺匹林、心湿林、爱茜灵、阿辛、施泰乐、力爽、东青等)。服用该药较易出现消化道反应,容易产生消化性溃疡、穿孔、上消化道出血等副作用。如果长期使用阿司匹林,还可能导致体重减轻,颅内出血以及对肝脏的损害。此外,由于阿司匹林能抑制环加氧酶,从而可生成白细胞三烯,此种慢反应物质可引起支气管平滑肌强烈持久的收缩,结果引起剧烈的哮喘。
消炎痛
(别名有:吲哚美辛、艾狄多斯、运动派士、迪克施、久保新、美达辛、意施丁等)。该药有消炎止痛迅速的优点。但婴儿使用后导致不良反应率较高。比如,常见有胃肠道反应,严重时可致消化道炎症、过敏反应、恶心、剧烈头痛、精神恍惚、抑郁等。此外,消炎痛还可对造血系统产生损害,严重者可发生再生障碍性贫血(白血病)。
保泰松
(别名有:布他(图老师整理)酮、布他唑拉丁、苯丁唑啉等)。是镇痛、解热及抗炎的老药,小儿服用可能产生较强的毒副作用。这些不良后果包括:引起恶心、呕吐、腹痛、便秘等;抑制造血功能,严重者造成再生障碍性贫血;对肝脏损害而引起黄疸及急性肝炎;有的婴幼儿服用该药还可能引起腮腺、舌下腺等腺体肿大、发炎等。
类似“感冒通”类
一种复合剂,主要成分含:双氯灭痛(别名有:双氯芬酸、双氯灭酸、二氯芬酸、诺福丁、戴芬、芬迪、芬迪宁、奥尔芬、非炎、扶他林、迪根、迪弗纳、依柯、英太青、天新利德等)、人工牛黄及扑尔敏等,有关小儿服用感冒通导致血尿已有不少报道。该药不仅易造成儿童胃肠道不良反应,如腹泻、胃育、恶心等,而且还会出现头晕、头痛和皮疹等症状。过量或过久使用还可能引起小儿造血机能障碍,甚至导致白血病,对肝肾功能也有损害。
类似“速效感冒胶囊”类
该药也为一种复合剂,主要成分含:乙酰氨基酚(别名有扑热息痛、泰诺、泰诺林、对乙酰氨基酚、斯耐普-FR、必理通、百服宁、醋氨酚、爱儿星、爱森、安加热、一粒精、达宁、静迪、帝安达、雅司达、宜利少等)、咖啡因及人工牛黄等。对乙酰氨基酚化合物可引起恶心、呕吐、出汗、腹痛等胃肠道功能紊乱,对药耐受性差的小儿还可引起肝脏损害,甚至引起昏迷等。有医生建议,一般3岁以下儿童及新生儿因肝、肾功能发育不全,避免使用该药。另外,常见的感冒药如复方感冒冲剂、感冒灵片中的主要成分也含有乙酰氨基酚,儿童也要慎用。
提示:
感冒是感染病毒引起,抗生素对病毒无效。医生用抗生素治疗,主要是为了避免并发细菌感染,现在不少医疗单位主张打吊针(静脉滴注)加用地塞米松以加速退热,但很快体温又会升高,有时2-3天能退热的感冒,用激素反而4 -5天都好不了,这是因为激素能抑制免疫,延缓抗体产生,而使病程拖长。 人的正常体温是36.5-37°左右,如果高于37.2°,则称作发烧。当人不能维持正常体温的时候,很多生理机能将发生障碍。3个月以内的婴儿,特别是新生儿,不宜盲目服用退烧药,因体温调节中枢尚未发育完善,新生儿的汗腺尚不发达,退烧药起不到多大作用,有时反而会引起虚脱。宝宝发烧服药,一定要遵循医生的指导。 一、如何选择退热药 从前很多的医生喜欢用“阿苯片”。它是阿司匹林和苯巴比妥的复合制剂,退热效果好,而且能够镇静,尤其是给容易高热惊厥的孩子更受到欢迎。但是由于阿司匹林可以引起新生儿青紫症,也容易引起婴幼儿出血(脐出血、呕血、便血),而且国外也有报道,因为服用阿司匹林造成孩子瑞氏综合征(是急性脑病合并肝脂肪变性的一种严重疾病),所以现在国外不少国家规定婴幼儿禁用。我国虽然没有明确的规定,但是需要慎用。 “安乃近”因为可以引起婴幼儿的粒细胞减少,造成肾损伤,容易引起过敏反应,注射和口服已经很少使用,国内已经限制使用,但是有的医院还采用安乃近滴鼻,用于2岁以下的孩子,不过需要慎重。因为滴鼻也会造成以上的损伤。 复方氨基比林又叫安痛定,其中含有的氨基比林可使血液中白细胞减少,如果反复使用,可以导致颗粒细胞减少征或急性溶血性贫血,因此婴幼儿是禁用的。 联合国卫生组织不建议给2个月以下的孩子使用退热药,可以采用物理降温。 二、新生宝宝发烧尽量避免吃退烧药 退烧药是儿科最常用的药物。家长们都很熟悉,也能说出这些药的名字。但许多家长对退烧药的用法、作用不完全了解,因此有时使用不当,带来一些不必要的麻烦。 退烧药不是万能药,并非什么原因引起的发烧一用退烧药后体温会从高热降至正常,而且就不再升高。退烧药的作用只是临时降温而已,而且也不可能完全降至正常,作用时间2小时,过时体温还得上升,这就是退热剂的应有效能。 有些父母把退烧药和其他药一样用,不论体温的高低,每4小时即服用1次。有时体温不太高也服用退烧药,这种做法是不妥的。退烧药只是临时性用药,没有必要定时服用。退烧药只是在高热时应用,婴幼儿体温超过39℃,大年龄儿童超过38.5℃时应用。 3个月以内的婴儿,特别是新生儿,不宜服用退烧药,因体温调节中枢尚未发育完善,新生儿的汗腺尚不发达,退烧药起不到多大作用,有时反而会引起虚脱。所以新生儿不宜服用,二三个月婴儿应慎用,或遵医嘱。 冬季气温寒冷,寒风不时“侵犯”大家的健康。尤其是免疫力和抵抗力都比较弱的宝宝们,冬季里一不留神,受到寒气的侵袭,就容易感冒发烧。宝宝发烧,倘若护理不当,会给宝宝留下一辈子的伤害。
选择退烧药,要遵循医生指导
选择退烧药,要遵循医生指导宝宝冬季发烧 退烧药该这样吃
宝宝发烧时,妈妈都会给宝宝吃一些退烧药,以减轻发烧症状。但宝宝发烧了,吃了退烧药仍然不退烧该怎么办呢?难道是吃退烧药的方法不对,还是根本就没有选对药,如何做才是正确的?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宝宝发烧时,退烧药tulaoshi怎么吃才最有效!
宝宝发烧了,妈妈该怎么办?
虽然我们都不希望、也尽量避免孩子发烧,但没有一个孩子能躲过发烧的侵袭。实际上,发烧是人体的一种自我保护机制,发烧可以有效抑制病原菌对人体的破坏。当病原菌侵入人体时,人体免疫系统会调动一切可以动用的力量来阻止它们,其中发热就是一种非常常见、而且非常明显的方式。
既然发热是人体自我保护机制之一,那为什么还要退热呢?通常退热是针对高热而言,也就是指体温超过38.5℃的体温。因为高热会使体内代谢过高,导致人体消耗明显增加。3岁以前的孩子大脑发育还不够成熟,高热有可能导致神经系统异常兴奋,出现高热惊厥,使孩子的神经系统受到损伤。所以,当孩子体温超过38.5℃时,应该采取退热治疗。退热治疗分为物理疗法和化学疗法。物理疗法包括:多喝水后增加多排尿、温水浴、甚至枕冰袋等。化学疗法主要是药物治疗。
12来源:http://www.tulaoshi.com/n/20151212/1040401.html
看过《宝宝反复高烧如何吃退烧药》的人还看了以下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