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孩子感觉安全自在时,父母可以施一些小技巧,让孩子的脑筋“动”起来,迸出创造力。1、首先介绍“属性列举法”,这是由国际著名学者克劳福特所发明。他认为,一般创造品,都是从已有的物品改造...
【 tulaoshi.com - 动脑筋 】
当孩子对花花绿绿的图画感兴趣时,父母千万别错过给孩子讲故事的机会。这时孩子懂得许多东西的名称,也会用感叹词。他有能力回答爸爸妈妈提出的简单问题;他会提问,是关于人物、地点的问题;他的好奇心在发展,他每时都沉浸在想象中,他要了解他所见到的每件事。他把每件事都与自己联系起来,听到飞机在天上飞的声音,就立刻幻想自己正坐在飞机里;听到讲生病的事,就恐惧自己会生病。父母抓住时机给孩子讲故事,对于培养孩子的想象力、文学气质和人格有着下可低估的作用。孩子在两岁时,一般不太喜欢只给他看图画,或只给他讲故事。他更感兴趣的方式是父母一边给他讲故事,一边用图画加以说明。孩子听着看着,会对画面提出异乎寻常的怪问题,比如:“小鸭子的脚哪里去了?。父母若理性地回答:“小鸭子在游泳,脚在水下面,我们看不见。”如果孩子再问:“我们为什么看不见?”父母就感觉难以回答,因为在孩子的头脑中,水是透明的,什么都能看得见。给孩子讲故事,父母也需有儿童般的想象力。
父母在给孩子讲故事时,不可完全拘泥于画面上的内容和文字描绘的情节,而是根据孩子已有的知识和理解能力加以发挥。孩子很希望画面上画的就是他自己,或者他熟悉的爸爸妈妈。父母若把画面上的东西稍加变通,让书中的主人公改头换面,成为孩子熟悉的人和环境,以及孩子自己经历过的事,会大大提高孩子听故事的兴趣,孩子会为这个神奇的故事兴奋不已。
父母最初给孩子讲故事是用音调来吸引孩子。孩子天生喜欢有节奏的语言,喜欢爸爸妈妈的声音,他会目不转晴地看着父母嘴巴的张合,他会听得出神。至于故事情节,最初是次要的,他在慢慢汲取父母描述事物时所用词的意思,他在暗自学习父母的语言和表达方式。所以父母讲故事的语调一定要柔和而富有韵律。
培养孩子文学气质的最好方法是让日常一切生活情节化。这种情节化是父母在给孩子讲述中加以描绘的。让孩子感觉生活中发生的一切事情都是画面上的,都是可以通过画面表现、通过文字描述的。
给孩子讲的故事最好由父母自己编。故事不一定完整,也不一定有什么教育意义,有情节就可以。即景生惰,随手拈来。让孩子在故事中成为他所知道的一切事情的主角,让孩子感到一切都不陌生,他想象的天地是无比广阔的,他的力量是超人的。
宫外孕 湿疹 怀孕的表现 手足口病症状 宝宝感冒流鼻涕怎么办 孕中期注意事项 怀孕吃什么好 盆腔炎有什么症状 怀孕三个月胎儿图 孩子天生知道编故事的技巧,所以也应该让孩子成为编故事的作者。孩子在编故事时想象力是惊人的,他甚至自己也搞不清楚哪些是真实的,哪些是虚构的,他自己全身心沉浸在其中。父母千万不要打断孩子编故tulaoshi.com事,指责他的故事是胡编乱造的。孩子编故事是跟大人模仿来的,很容易千篇一律。父母可以跟孩子聊点别的什么,比如“你的朋友现在在哪儿?”“明天有些什么打算?”等等,以这种方式启发孩子,引导孩子另辟蹊径。孩子更喜欢讲他熟悉的故事,他总以为熟悉便是完美。他可能不厌其烦连续几天给别人讲同一个故事。父母应给孩子提供更多的题材,开阔孩子的眼界,方法之一是多读书给孩子听。
但是,如果孩子每天花很多时间讲他幻想的朋友与奇遇,而且自己还感到很可信,整日陷入冥想之中,父母就应该注意孩子的现实生活是否得到满足,父母是否和孩子相互处得和谐,孩子在恐惧什么、渴望什么。孩子在父母的故事中获得情感和智力的飞快发展,故事教育孩子的效果有:美妙的故事使孩子对阅读充满渴望。故事会减轻孩子学习上的痛苦。讲故事亲密了父母与孩子之间的情感。
当家长们还在为孩子肥胖、不爱运动犯愁的时候,一项发表于《美国预防医学杂志》2008年1月刊上的研究报告指出,其实让孩子们运动起来并不难,只要给他们准备好球类或跳绳这样简单的运动玩具就够了。
据美国《每日医学》报道,北卡罗来纳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的研究人员对北卡罗来纳州的20所幼儿园进行调查,并综合评定后发现,是否能提供更多的运动设备,是使孩子运动强度增大,运动时间延长的重要环境因素。
研究人员发现,在运动器械较多的幼儿园,孩子进行中等强度或高强度运动的时间,要比运动器械较少幼儿园的儿童超出80多分钟,而久坐的时间则减少了140多分钟。
公共卫生学院营养系干预与政策中心主任戴安妮?沃德博士说,让孩子们增加活动量最简单的方法莫过于为他们提供更多的运动时间,以及一些不太贵的运动玩具,比如球类和跳绳。
不过,对于年龄更小一点的孩子来说,可能类似跳绳这样的缠绕型玩具就不太合适了,因为这可能给他们带来一定的危险。
因此,美国儿科学会提醒,在给孩子选择玩具时,固然要考虑他们的“实用性”,安全性仍是第一位的。
首先,在购买玩具时,要注意玩具包装上的标签,同时要买适合自己孩子年龄段的玩具。那些适合大年龄孩子的玩具很可能会有锋利的边缘或者易碎,而且小孩子很难弄懂此类玩具的玩法,这容易令他们感到沮丧。
其次,要尽量避免让孩子玩能够射出小物体的玩具。这些玩具易弄伤他们的眼睛;要警惕那些已经有松动部位的玩具,以及会缠绕在孩子脖子上的玩具;同时,父母们要注意保护孩子的听力,避免让他们玩会发出刺耳噪音的东西。
最后,一些蜡笔和彩笔也是含有有毒物质的。因此,美国儿科学会推荐为孩子选择标注不含有毒物质的蜡笔或彩笔。
(来自:搜狐母婴)
尊重孩子的意见,培养孩子自主思考的能力,让孩子从幼儿期开始保持独立性与学会选择是非常必要的,但是如果孩子的自主选择与独立行为与家长的评价标准不一致的时候,你将如何引导孩子接受你的意见?“平等地对待孩子”究竟要做到哪种程度呢?
第一招:无声胜有声,道理“行”自明。
妈妈带果果逛商场,果果看中了一双红色的高跟小皮鞋,眼睛里全是喜欢与志在必得的神情。妈妈知道孩子还在长身体不宜穿高跟鞋,但是果果表示“非它不可”。妈妈说:“如果买了这双鞋,就不能再买别的鞋子了。”果果郑重表态,“只要给我买了这双鞋子,我什么鞋都不要了。”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坚决地对孩子说“不”,一味的讲道理只会让果果不开心,并不能让她真正明白高跟鞋并不适合她。
妈妈想了想,忍下了自己想要说的话,买下了那双高跟鞋。
第二天,果果上幼儿园,早早地就穿上了那双鞋子,还特意配了一条白色的连衣裙,站在镜子前面照了又照,“妈妈,你看我美吧。”
妈妈说“穿上它,很漂亮,但是脚会疼。”
果果想了想,“可是漂亮啊,我可以忍的!”
妈妈在果果的书包里悄悄塞上一双小布鞋。
幼儿园里,果果很开心地向老师和小朋友们展示她的新鞋。起初的时候她很高兴,但是在户外做游戏的时候,没过多久就觉得脚疼开始踮着脚走路了。快到中午的时候,便一瘸一拐地苦着脸坐到旁边休息了。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www.tulaoshi.com)老师拿出妈妈事先准备的小布鞋帮果果换好,“怎么样,穿高跟鞋不舒服吧?”
果果点了点头,脸上是若有所思的神情。
晚上妈妈来接她,果果看到妈妈说的第一句话就是,“妈妈,我以后再也不穿高跟鞋了。”
果果妈妈是一位很有心的家长,当孩子的选择与自己的意见相左时,她没有强迫孩子服从自己的意愿,也没有长篇累赎地讲道理,而是让孩子自己选择并在生活中面对“选择”所带来的结果。妈妈和老师适时地提供帮助,让孩子自己通过“对比”进行“反思”,取得预期的结果。
有的时候,道理是不需要用语言来讲解的,在具体的行为与实践中让孩子自己体会效果更好。然而前提是,果果的选择不能说错,只能说是现阶段对她来说不适合。在这样的情况下,给孩子空间,让她自己意识到什么才是适合自己的。这种方法适用于不涉及“事与非”、“对与错”的前提。
如果孩子本身的选择或言行不管是以成人还是孩子的标准来衡量都是错误、负面的,那么处理方法又另当别论。
第二招:事后沟通,意识最重要。
壮壮妈妈最近很苦恼,壮壮四岁半了,以前人人都说他是一个内向的小绅士,可是现在性格却很暴躁,动不动就乱发脾气。晚上跟妈妈下棋,第一局,妈妈让他赢了,他显得很开心。第二局,妈妈赢了,他立即摔了棋盘,大哭大闹起来。在路上看到喜羊羊电影的海报,也不管原来的计划是去做什么,就非要立即拉着妈妈去电影院看电影,搞的妈妈很狼狈。
听了妈妈的讲述,老师仔细回想了壮壮在学校里的学习和生活,认为壮壮自尊心特别强,虽然不爱表达,看起来很乖、很内向,但内心是很重视别人对自己的评价的。他觉得只有赢才能证明他的能力,一次失败就会让他产生消极的情绪。自尊心强、不够自信,需要外界的肯定。对于自己的要求非常坚定,如果得不到满足便会有强烈的失落感,反应激烈。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www.tulaoshi.com)面对壮壮的情况,当他大发脾气时,要对他暂时不予理睬,冷处理可以让他感觉到并没有人因此而特别关注他,从而停止哭闹。在他生气乱发脾气时,家长尽量不要责怪他,要正面引导或转移他的注意力,通过亲近让他感受到父母的关爱和温暖,帮助孩子稳定情绪。但不要出现,孩子一哭一闹一发脾气,家长就第一时间冲到孩子面前解决问题,嘘寒问暖,这样会给孩子一个暗示,今后遇到问题就以这样的方式来引导家长关注。
在孩子平静下来以后,心平气和地与孩子交谈,讲到不良行为的害处,教育孩子要学会自我控制,包容他人,理解他人。要清楚地告诉他哪里错了,愤怒是不能解决问题的,脾气发完以后还要道歉,还要继续做完。也不要一味Tulaoshi.com批评,要挖掘孩子身上的闪光点,进行肯定和鼓励。
12来源:http://www.tulaoshi.com/n/20151212/10410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