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养儿防老,但如今育儿费用节节上涨,有人感叹“养儿催人老”。到底是社会经济发展让育儿成本骤增,还是“80后”父母攀比推高育儿花费?个中原因,引发社会关注与反思。
【 tulaoshi.com - 育儿成本 】
俗话说,养儿防老,但如今育儿费用节节上涨,有人感叹“养儿催人老”。到底是社会经济发展让育儿成本骤增,还是“80后”父母攀比推高育儿花费?个中原因,引发社会关注与反思。
武汉养伢至少要花32.9万元
“现在生个伢,真是养不起!”近日,网友在微博上贴出武汉育儿成本,该帖显示从怀孕生产到孩子大学毕业,总共花费至少在32.9万元,其中:怀孕生产1.2万元,0-3岁3万元,幼儿园(学前)3-6岁4.2万元,小学4.5万元,初中5万元,高中5万元,大学10万元。
网帖写道:还没算给儿子的买房首期呢,没35万元就别生了……
此帖一出,多名网友跟帖称,在武汉养伢实际还要贵。
一网友还现身说法贴出自家账单(0至3岁):怀孕生产1.15万元:孕期检查1500元,孕期买土鸡、水果及钙片等其他营养品等3000元;生产6000元;为孩子准备出生用品1000元。如果宝宝不生病,0-1岁的时候,奶粉钱加衣物等每月约1500元,如果不喝奶粉,那么每月约1000元,周岁内最少要花1.2万元。1-3岁,买各种早教资料及玩具约5000元,生活费加衣物等每月1000元,加起来约2.9万元。
“上学以后,支出只会加不会减少。”家住徐东的郭先生介绍,孩子明年上幼儿园,附近的公办幼儿园寥寥无几,民办幼儿园每月收费都在千元以上,每年支出就要一两万元。
徐女士正在华师一附中附近茅店陪读村租房陪读。她表示,女儿小学和初中阶段,仅校外培优和择校就花去数万元,现在上了华师一附中,每年在校外陪读租房都要花两三万元,整个高中下来花费8万元都不止。
上海社会科学院研究员、社会学家徐安琪对上海市徐汇区的一项社会调查显示,父母养大一个身体健康的孩子平均要花掉49万元。而成都媒体调查,当地育儿成本大概需要40万元。
在武汉,养大一个孩子到底要花多少钱?武汉曾有媒体进行随机调查,结果表明,孩子7岁前,武汉育儿成本约为每年2万元。上学以后,则随择校费、培优费不等,水涨船高。这意味着,孩子养到7岁,要花14万元。
不少年轻人不愿当“孩奴”
“那估计没人敢生伢了!”网友whqj001的回帖,无意间反映出当下不少年轻人的心态。
六年前,汉口某机关公务员小许和男友步入婚姻。婚后,两人一直享受惬意的“二人世界”。小许介绍,虽然每月家庭收入近1万元,但看到身边的朋友有孩子后,奶粉、纸尿裤、看病、早教样样都要给孩子最好的,每月开销巨大。
更让小许无法接受的是,那些同事动不动请假带孩子看病,还要面临复杂微妙的婆媳关系,或为请保姆月嫂苦恼不已,完全没有了自己的生活。于是,两人决定当“丁克族”。
然而,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对于高企的育儿成本,江城很多年轻父母并不认同。
武昌一所中学老师蒋女士认为,对孩子“富就富养,穷就穷养”,不必太多追求优越的物质生活。
汉阳一家公司的宋先生刚“荣升”父亲,他表示,现在生儿育女成本确实比过去翻番,但是孩子给全家人带来的欢乐却是无法用金钱来衡量的,调整心态,合理支出,完全可以避免做“孩奴”。
投入和育儿效果并非成正比
据报道,在美国,一个家庭将一个孩子从出生起抚养到17岁,低收入家庭所需要的费用是21.1万美元,中等收入家庭约29.2万美元,高收入家庭约48.4万美元。
上海社会科学院研究员、社会学家徐安琪表示,养孩子成本增长迅速是个世界性的普遍现象。近年我国育儿成本增长速度惊人,教育、医疗等保障体制的改革使家庭自费成本显著上升。
和过去相比,育儿方式在改变:生产方式从多数顺产变为多数剖腹产,不少新妈妈放弃母乳喂养改吃进口奶粉。一些社会机构的商业行为平添许多费用:拍孕妇照、宝宝百日照,动辄上万元的早教课和幼儿园,无形中增加育儿成本。
华中科技大学社会学系主任雷洪教授认为,一切都给孩子最好的,是满足成人的一种心理需求,既然承担得起,就不要抱怨育儿费用太高,因为这是家长的自主选择。
“当然,这些育tuLaoShi.com儿成本里确有不合理成分。”雷教授认为,择校、培优,是家长望子成龙给孩子的额外“滋补”,不少花的都是冤枉钱。
调查发现,对孩子的经济投入和他们的健康成长并不一定成正比。有些“牛娃”的家长表示,他们更注重和孩子沟通交流,把精力和经济更多放在培养孩子的观察、表达和生活自理能力,激发自信心、求知欲和学习兴趣上。
专家建议,从小在孩子身上多花些时间、投入更多的感情和素质教育成本,或许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要生育还是要生存”、“房奴+孩奴=一生为奴”--类似的苦涩调侃近来在中国80后群体中引发了空前共鸣,也催生了一个新名词--“孩奴”。所谓“孩奴”是指父母一生都在为子女打拼,为子女忙碌,失去了自我价值的生活状态。如今的“孩奴”恐慌症在中国的年轻人中迅速蔓延,不敢生、不想生已经成为一种社会现象。对此,一位中国学者对《环球时报》记者说,有的父母给孩子买保险,从7岁到70岁都要让孩子有保证。这表面上看是一种无私的爱,但实际上是一种自私的恐惧,是对孩子的能力、对社会的不信任和怀疑。与中国相比,国外的一些群体中也存在“孩奴”,但也有很多外国父母认为,要学会享受和孩子在一起的时光,而不要视其为一种负担或投资。
生儿育女进入高成本时代
居住在北京朝阳区的小黄是刚刚当上妈妈的80后。谈起自己养孩子这两个多月的经历,小黄对《环球时报》记者说,“现在养孩子确实特别贵,不过也要看你怎么养。”奶粉一个月就要花掉1000多块钱。因为小黄的孩子早产,为了提高抵抗力和体质,要给孩子喝牛初乳,一罐就要500块钱左右。等孩子再大些,还要加什么水果泥、蔬菜泥,一瓶就几十块。婴儿用的“尿不湿”一个月也要花掉2000多块钱。不过,小黄也找到了不少省钱的方法。比如孩子的衣服、玩具都是亲戚家的孩子不再用的小衣服、玩具;白天给孩子用便宜一点的尿垫子……“现在是6个大人养一个孩子,我觉得这应该不是很困难的事情”,小黄说。
在小黄看来,养孩子的主要费用在买东西上,而在美国人萨宾纳看来,请人照顾孩子是最费钱的。萨宾纳对《环球时报》记者说,她4岁的孩子每个月的开销是:食品120美元,衣服50美元,玩具和书100美元,医疗保险及医药费平均100美元,其他生活用品200美元,参加小朋友的生日聚会等活动送的礼物50美元,上游泳班100美元,有时请人照看孩子300美元。据她估计,每年用在她孩子身上的钱,大约占她家税前年收入的20%左右。萨宾纳告诉记者,在美国抚养孩子的基本费用,是普通的工薪阶层可以负担的。虽然美国的儿童食品、衣服价格都不贵,但人工很贵。如果要请全天保姆、送托儿所,每个月就要增加1000到1500美元的一大笔开支。在记者所在的城市圣迭戈,聚集了许多打零工的墨西哥移民,他们每年的收入是一两万美元,但三四个孩子照生不误,享受各种政府福利。美国最近的调查显示,养育一名2008年出生的孩子直到18岁,一个中等收入的美国家庭需要的费用是29万美元,低收入家庭则要21万美元,高收入家庭要48万美元。
小黄和萨宾纳所处的只是生儿育女的初级阶段,接下来就是受教育阶段。进入这一阶段,很多国家的父母都感到压力不小。史蒂夫家住英国伦敦,是《环球时报》记者的朋友。今年41岁的他有一个8岁的女儿。史蒂夫告诉记者,一年365天,最让他操心的不是自己的工作,而是这个女儿。“从幼儿园开始,我就不希望自己的女儿在公立幼儿园学一口粗俗的英语,于是我每天花一个小时开车送她去离家更远的私立幼儿园”,史蒂夫说,按照英国的教育传统,从私立幼儿园毕业的孩子一般还是会上私立中小学。史蒂夫虽然收入算得上中产阶级,但和妻子离婚后一个人抚养女儿,每年1万多英镑的学费还是让他感到压力不小。在英格兰的肯特郡,《环球时报》记者认识在这里居住的两户华人移民,其中一户邓先生是从加拿大移民来英国的,之所以移民就是希望自己的儿子能够在当地就读名声较好的私立男校。另外一户陈先生虽然不至于远赴重洋,但也是从伦敦市区搬到这里,夫妻俩辛苦搬家就是为了让女儿能够就读教育环境更好的女校。邓陈两人都对记者说,其实他们之所以下定决心为孩子而辛苦奔波,放弃原有稳定的工作,是因为身边老外朋友的推荐。他们说,他们周围的英国邻居也都是从各地搬家到这里的,换句话说都是“孩奴”。
“孩奴”问题引发各种社会现象
西方一直推崇“18岁自立”的传统,按理说不应该有“孩奴”,但事实上这个传统已经逐渐在西方一些国家的家庭中淡漠。以英国为例,英国爱把上世纪80年代出生的人称做“撒切尔的孩子”或是“自我优先”的一代。之所以孩子会备受宠爱,其实是因为越来越多的英国家庭目前只有一个孩子。英国虽然是一个福利制度较完善的国家,但养育子女的费用还是不小。生儿育女有国家的补贴,但就读幼儿园或是学前班却不得不每月自掏腰包至少400英镑。加上孩子的其他生活开销,让很多父母不敢再生第二胎。根据英国国家统计局的数字,在1972年,18%的英国孩子是独生子女,现在已经增加到26%。。英国有307万个独生子女家庭,比两个孩子的家庭多12万,比传统的四口之家多出50多万。英国的智囊机构Civitas早前发布研究报告认为,现在的英国夫妻就是想生一个孩子,而经济压力确实是一个强制因素。
英国的“孩奴”已经被认为正在摧残年轻一代。英国的儿童慈善机构“儿童视野”早前发表的报告措辞严厉地批评英国中产阶级家庭培养出一代“溺爱坏了的小家伙”。英国的兰卡斯特大学心理学系主任库珀尔教授认为,溺爱的孩子根本不可能为将来踏入社会做好准备。在“英国大学毕业生聘用协会”最近对多家著名企业所作的一项调查中,很多雇主都表示,刚刚迈出校门的年轻人缺乏人际交往能力,程度之严重让他们“感到绝望”。调查还发现,现在年轻人特别瞧不起所谓的“下贱”工作,他们根本就不理解、更不能接受干一些与自己的学历、经历和期待值“不般配”的活。有些人连最基本的职业技能———有礼貌地接听电话、尊敬办公室的同事都做不到。
观念是主要问题
在“孩奴”问题上,西方显然没有中国这么严重。对此,厦门大学人文学院院长周宁认为,产生“孩奴”现象的主要原因还是观念的问题。中国文化一直都是以家庭为中心。以前是向上的,以“孝”字为中心;现在是向下的,以“养”字为中心。虽然中国社会发生了变化,但是这种以家庭为中心的传统仍然没有改变。把孩子看成中心,认为孩子是现实生活中的一切,就是家庭为中心观念变本加厉的发展。其次,在中国,物质上的照顾被看成是爱的主要表现形式,因此缺乏对人的尊重,缺乏对孩子人格、价值的培养和尊重。父母们认为,一定要尽量满足孩子的各种物质需求,而且还要给他最好的,这就是爱孩子。一方面,中国的父母表现出对孩子超量的爱;另一方面,其实这些父母并不真正知道如何向孩子表达爱,给予爱。第三,很多负担其实也是父母自己加在自己身上的。
在欧洲,不少国家的情况很能印证周宁教授的观点。荷兰的孩子被评为是欧洲最幸福的,因为在荷兰,“让他们自由发展”是培养孩子的黄金法则。荷兰孩子年满12周岁后,就会被要求做力所能及的事情。荷兰一项权利法案规定,让孩子清扫自己的房间算是“合法”的劳动。而在瑞士和挪威,当地的父母更多地还是选择在孩子初中毕业后就逐步放开照顾的双手,让他们接触社会去打工或是接受其他磨练,用自己的能力去获取收入。在18岁之后,基本上所有的孩子都会从家中搬出去独立生活。在教育上既西化又保持东方特色的日本也是如此。日本孩子很小就能自己乘电车外出了,并不需要家人陪。每天下午两三点,记者也常在电车上看到穿着制服的小学生甚至是幼儿园的小孩,他们总是三三两两地在一起开心地说笑。
社会应该帮帮“孩奴”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www.tulaoshi.com)中国国务院参事、全国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委员马力认为,“孩奴”的现象主要集中出现在城市。中国的家族世袭理念浓厚,希望家族每一代都能光宗耀祖。家长们把自己没有实现的期望和理想都寄托在孩子身上。同时,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消费趋于多样化。基本的消费已经不能满足生活条件比较好的家庭,特别是城市里的家庭。城市中独生子女又占了大多数,家长也特别容易对孩子加倍爱护,为孩子的未来而加倍投资。中国处在转型期,社会机会不均,公共服务供给缺乏。政府应该大力投入公共服务的供给,并且鼓励全社会以多种形式共同投入。
周宁认为,要解决“孩奴”的问题,首先在制度上要有保障,比如教育、医疗、养老等,消除家长对未来的担忧。其次要在观念上有保障,80后的年轻人要学会当父母,学会表达爱。养育后代不只是一个经济命题,它更涉及亲情、伦理、对人的尊重等命题。“养孩子虽然苦,但是苦中有乐”。华中科技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的钟书华教授认为,家长们应该首先调整心态,考虑采取粗放式教育。这样家长也解脱了,也有利于孩子的成长。
A 生产花费5000多元
“账要从妻子生产算起。”吴宸艺不想回忆妻子怀孕时的开销,那些营养品和医院检查费已经记不清了。
去年9月初,妻子由于胎位不正不能顺产,只能提前住进医院等待剖腹产。经过一段时间思想挣扎,他们放弃了离家远的医保医院,住进附近的协和医院。“我们觉得大医院比较安全,离家近也方便照顾。”
“大约住了三天后进入手术室,那时的费用就超过3000元了。”吴宸艺回忆说,手术结束后,妻子恢复不太好,为了增强体质,吴宸艺为她买了大量维生素、蛋白质粉等营养品,加上住院检查的医药费,一个星期不到的时间花费了5200多元。
“幸好孩子争气,出生后身体不错。”吴宸艺说,和妻子同病房的产妇早产,孩子放温箱一天就是百把块。
B 奶粉、纸尿布是消费大头
出院后,妻子没有奶水,奶粉费又成了一笔重要消费。“一点都不夸张,一大罐奶粉,他吃一星期就没了。”吴宸艺的宝宝刚5个月,胖乎乎十分能吃,刚灌好的200毫升的奶瓶不一会就吃个精光。吴宸艺只买进口的高级奶粉,惠氏精装大罐每瓶300多元,一个月大约需要三到四罐,费用在1000元以上。
不仅如此,妻子担心孩子缺乏营养,在奶粉里加入鱼肝油、维生素等,宝宝4个月大以后,各种藕粉、营养奶糊及增强抵抗力的牛初乳类产品也成了消费的必需项目。几项算下来,孩子每月吃上就需要花费2000元左右。
“算完吃,该算用了。”吴宸艺拉开衣柜的大门,里面密密麻麻地放了数十包纸尿布。吴宸艺说,起初他们想让孩子用尿片,于是将家里穿过的内衣都撕成了块状备用,谁知半夜三更换尿布、大冬天洗尿布的生活没过两天,小两口就都扛不住了。“我洗尿布都生冻疮了。”就这样,每包百来元的纸尿布代替了传统的尿片。吴宸艺开玩笑地说,孩子能吃能拉,纸尿布用得飞快。“一个星期10多包。”
C 给宝宝买300元衣服不手软
除去长期投资,孩子的衣服和玩具也占了消费的一定比例。“上星期,妻子看中一件200多块的毛衣没舍得买,给宝宝买了300多元的衣服却毫不手软。”吴宸艺摇了摇头,自从孩子出生后,他和妻子就对自己十分苛刻,每分钱都要精打细算。妻子的所有化妆品和护肤品都换成了便宜品牌,生孩子后就没买过新衣服。他酝酿许久的买车计划也搁浅了,依然天天挤公交上下班,任何开销都以“便宜实用”为前提。
和自己的苛刻形成对比,夫妻俩为孩子掏钱时绝对堪称“奢侈”。穿的只买高级的纯棉质衣服,随便一套就是200-300元;孩子的玩具要高级材质,适合放进消毒柜消毒;跟孩子理发要到专门的护理处,一次30元;婴儿的护肤品和洗浴产品都是“只买贵的不买对的”,以免伤害皮肤……
D 家庭收入的50%给了儿子
“我算的育儿账,可以用‘瞠目结舌’来形容。”吴宸艺说着话,手里还忙活着为儿子的奶瓶消毒。他说,为了保证孩子的身体健康,奶具除了用锅煮一下以外,还必须放到消毒柜里消毒。为此,他们专门买了一台价值1000余元的消毒柜。“没买国产那种几百块的,要买就买贵的,孩子的事一点都不能马虎。”
吴宸艺翻开记账的小本,孩子出世后,他就养成了记账的习惯。 “生产消费5200元;奶粉每月1035元;纸尿布每周160元;宝宝衣服2600元;摇篮奶嘴等2420元……”
“差点忘了,孩子百天时还照过一套艺术照,花了3000块。”在记账本的最后,吴宸艺用红色的圆珠笔写着“截至目前的消费总额”,最新的数字记录是35042元。“网上有人算过账,20年前将一个孩子养到大学毕业需要50万左右,我这儿子才5个月就3万多。”家庭总收入,除去要交纳的2000多元房贷外,其他钱几乎全用在儿子身上。“我算过了,儿子的消费占了我们总收入的50%。”
谈话结束时,吴宸艺正好要出门上班,宝宝白天由他的母亲照顾。“儿子,爸爸去帮你赚钱了。”亲了亲儿子的额头后,吴宸艺笑着说,“帮儿子赚钱”已经成了他和妻子奋斗的全部动力了。用吴宸艺的话来说,只要能多赚回一分钱,都要用在孩子身上。只要孩子能健康成长,再苦再累也是值得的。
“孩奴”已经取代“房奴”“车奴”“卡奴”,成为最新流行词。不少“奔三”的80后父母倾尽所有精力,只希望孩子不要输在起跑线上。
一周以来,记者随机调查了50个月收入在3000—10000元的家庭,其中近90%有“孩奴”症状。许多“孩奴”过着没有娱乐、不敢生病、不敢高消费的“孩奴”生活,家庭收入的50%以上都用到了孩子身上,80%的“孩奴”养儿月消费在2000元以上。
一位被调查者表示,只要有孩子的家庭,都难避免出现“孩奴”情况,为人父母就是一心为子女,这是一种“血缘顽症”。
随后,记者又调查了20对结婚后还没要孩子的年轻夫妻,其中16对都表示害怕成为“孩奴”,暂时没有养儿计划。在问卷的“理由栏”,大多数被调查者表示“房贷压力已经很大,无法承担养儿费用”。
“孩奴”标准
孩子月花费2000元 你就是武汉“孩奴”
对于“孩奴”,武汉市心理协会心理咨询师范峰表示,在现在高压力的社会环境中,养孩子需要父母做好经济和精神的双重准备。
范峰认为,父母希望孩子处处优化的想法并没有错,但一定要建立在一定的经济基础上。对于一些已婚或有结婚计划的年轻男女来说,应提早进行理财计划,为下一代出生做好准备。另外,许多初为人父母的年轻夫妻虽有经济基础,却没有足够的心理准备,这样就Tulaoshi.Com会造成情绪焦躁不知所措,因此,在准备经济的同时,夫妻双方还必须和同龄人提早进行一些育儿交流,请教父母的育儿经验等,为当成熟的父母做准备。记者 王晴
“孩奴”测试题
A.家庭的50%收入都用在孩子身上;
B.全家没有任何休闲活动,孩子是唯一;
C.不敢轻易跳槽,不敢生病,不敢有任何高消费;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www.tulaoshi.com)D.为孩子的教育倾尽所有,花重金上名校,上兴趣班等;
E.精神状态极为紧张,孩子的一举一动都能影响大人情绪;
答案:选中3条以上则为“孩奴”。
什么是孩奴
近日先在网络出现,随后成为国人坊间热门词汇的新名词。大意是形容父母一生都在为子女打拼忙碌挣钱,而失去了自我价值体现的生活状态。孩奴父母有几个不敢:不敢生病,不敢高消费,不敢轻易换工作。
年底刚过,热衷亮出自己生活工作中各种账单的“晒一族”才刚刚开始在网络上活跃起来。在许多论坛上,不少80后网友晒宝宝这一年消费的帖子成为众人关注的焦点,“5000元?上好的幼儿园两个月就要这个数!”“明年宝宝就入托了,又要多支出1000元费用!”……各类帖子各有看头,但1234
80后的你,成为“孩奴”了吗?
珍爱生命,拯救“孩奴”
压在现代年轻人身上的N座大山中,房子和孩子或许要数最大的两个。“房奴”的日子自然是苦不堪言;而如今,“孩奴”又在不知不觉中流行开来。想想《蜗居》中的海萍,再想想更多年轻的父母们,自己的事业都还刚刚起步,却不得不把更多的精力转移到下一代身上。
从孩子降生那一天起,预算问题便成了“孩奴”的心头之痛。奶粉尿布以千元记,幼儿园赞助以万元记,长大之后上学和各种培训更以十万、百万记。现在,“孩奴”的阴影更是弥漫到准备要宝宝的准爸爸准妈妈们,为了孩子,要有领先一步的胎教,超人一等的产前营养,更要有一套为未来宝宝降生准备的舒适房子。
年轻的男女们,应该怎样才能让自己远离“孩奴”的阴影?
一:记账——每人心中自有一笔账
记账听起来似乎是个有点鸡肋的事情,但是对于缺乏理财经验的年轻小夫妻,这不失为一种了解自己资产流动方向的好方法。坚持记账一个月,看看自己花了哪些不该花的钱,仅能让你对每月的开支明细了然于心,更能有效地组织自己的消费计划。
应对策略:简单的一个记账软件,或者注册一个记账网,例如记账啦账客网、钱包网,不仅容易上手,更可以让生活更加节俭和清晰。
二:正确避孕——不被意外怀孕所困扰
不少人婚后容易意外妊娠怀上孩子,因为已婚,所以一般都会选择生下来,孩子可为家庭增添许多欢乐,但不在计划内到来时,却往往会打乱原本职业、理财的规划,令80后措手不及。坚持使用正确的避孕方式,不被意外妊娠乱了阵脚,积攒实力,让孩子在合适的时候到来,对于孩子也是更好的选择。
应对策略:避孕的方法有很多种,目前最适合年轻夫妻未育使用的是专家称作“比安全套更安全”的短效口服避孕药,正www.tulaoshi.com确使用时,99%以上的避孕可靠性可以最大程度摆脱意外妊娠的困扰。而像优思明这一类控体避孕药,还能够有效控制体重,改善皮肤,一举多得。
三:理财——积极投资增收入
物价飞涨,房价高升,工资跑不过通货膨胀是很多年轻人共同的感概。所以靠简单的积蓄,做加法累积财富已经很难应对这个时代。对于年轻人,“月光族”早已是一个不会孤单的群体。要是再提起应对养孩子的大笔花销,理财就更变得尤为重要。通过有限的工资,换来更多的收入,变得尤为重要。
应对策略:年轻人的投资经验尚处于磨练阶段,面对理财既大胆憧憬又如履薄冰。所以,心态至关重要,不要追求一夜暴富的幻想。稳健型基金等风险较低的理财产品都是很好的选择,如果对于自己的理财知识有信心,那么,股市也是可以闯一闯的。
四:发展事业——可持续发展是基础
事业是家庭的基础,更是养育子女的基础。如何让年轻的自己事业有成,让自己有底气向“孩奴”说不,已经成为年轻人们不得不考虑的问题。事业有成,一定要让自己在三十岁就成为邵逸夫或者比尔盖茨么?其实,多看一本好书、重回校园多听一堂课、多认识一位朋友,多一分钟思考,都可能让你受益匪浅。事业的关键,也不在于一时的“有成”,而是永不磨灭的希望。
应对策略:读一些成功人士的励志书籍,对于现在在信息爆炸的世界里几乎要失去主心骨的80后,不失为一条勇气与信念重建之路。《世界上最伟大的推销员》、《我的巴菲特财富之路》(不要下载电子版,买一本捧在手里,你会更了解他们的分量)
自从结了婚,办公室里的姐姐们就对我格外关照起来了:外出的饭局再不用我敬酒了,就连关窗户的动作大了点都会被马上叮嘱一句:“小心,以后怀孕时可不能有这样的动作,怕闪着了孩子!”眼瞅着我就要“被怀孕”了,却总也和姐姐们说不明白,每次还没等我把话说完,就被姐姐们从各个角度反驳回来,总而言之,女人不生孩子怎么行?!不过,不想生小孩,不要当孩奴却是个事实。于是只好在这里将理由一一陈述,希望各位好心的姐姐们能看到。 什么是孩奴?百度上的解释是:孩奴,是一种新名称,用来形容父母一生都在为子女打拼,为子女忙碌,为子女挣钱,而失去了自我价值体现的生活状态。不当孩奴,理由如下:
第一,我不是超人——家庭事业难兼顾。在大学毕业生满街跑的今天,找份工作不容易,想要保住饭碗且还能升职就更不容易了。以我们目前的状况来说,虽说工作都还算稳定,但每天几乎十小时的满负荷工作,回到家里已经精疲力竭,哪有精力再来照顾个活力无限的小宝宝呢?
第二,没有办法的办法——防止“二次啃老”。想当初结婚的时候,夸张的房价是刚刚工作的我们没有能力负担的,于是只能啃老,让父母为我们掏了买房子的钱,同时也使我们免受当“房奴”之苦。如今再生了孩子,又没有时间照看,请保姆也不放心,那么,这个任务无疑又落到了父母身上,使刚刚退休,辛劳了一生的他们又被牢牢地拴在了家里看孩子。但我们多么希望,为我们操劳了一辈子的父母,能利用现在这难得的属于自己的时间,安排一些他们自己年轻时想做,但又没有条件做的事情,比如出去旅旅游,散散心。买房子,是在经济上啃老;让父母帮着带孩子,是在时间上啃老。二次啃老,于心不忍。
第三,真的是“千金”啊——对孩子负责。我们曾不止一次地计算过,目前为止,我们两个人的月工资加起来是5000元。而不论是孩子的奶粉钱还是将来的学费,都是个不小的数字,远不是我们这区区5000元可以承受地起的。眼看着现在社会竞争日益激烈,连小学生都在业余时间报满了诸如钢琴班、剑桥英语班、古筝班、羽毛球班之类,在这样的大环境下,无论愿意与否,想来我们也不能免俗,而且,我们也希望自己的孩子健康快乐的成长,但是,这一切,都需要有强大的经济支柱。现在看来,我们还不具备这个条件,我们抱不起这个“千金”啊!
第四,谁来照顾谁——养儿防老成历史。俗话说:养儿防老。这也是中国人的传统观念,每当听到我们不打算要孩子的时候,总会有人问:“那你们老了怎么办呢?没有孩子谁照顾你们呢?”话虽然是这样说,但养儿真的就能防老吗?不是说我们的孩子不孝顺,而是到那个时候,作为独生子女的独生子女,他们面对若干个老人,只能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古时养儿防老,是四五个年轻人,供养两个老人;而现在,两个年轻人要照顾四五个甚至更多的老人,我们已经很茫然,那到他们那时候呢?现如今,社会保障制度越来越完备,所以,倒不如将培养孩子的钱积攒起来,将来为自己选个合适的养老院更实际一些。
第五,该怎么教育你,我的宝贝——对社会负责。都说80后是蜜罐里泡大的一代,心智不成熟,不要孩子是因为怕被束缚,是没有责任感的表现。其实不然,不要孩子,并不能说明我们没有社会责任感,相反,这正说明了我们很理智,能够看清自己。培养、教育一个孩子,不是件简单的事,俗话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所以就为人父母、教育孩子来说,在现代这样复杂的社会环境中,我想以我们的阅历和水平确实还不够格,一旦教育失败,无疑是给社会增添了负担,那么,就还不如不生。这是对自己负责,也是对社会负责。再说句玩笑话,中国如此13亿人口的大国,我们少生一个,应该也算是为生态平衡、为计划生育做贡献了吧!
来源:http://www.tulaoshi.com/n/20151212/1041574.html
看过《育儿费用高孩奴现象困扰世界》的人还看了以下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