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际交往能力也称社会交往能力,是指妥善处理组织内外关系的能力。包括与周围环境建立广泛联系和对外界信息的吸收、转化能力,以及正确处理上下左右关系的能力。
【 tulaoshi.com - 交往能力 】
案例
章先生,博士学历,年轻时做过高校教师,后来下海经营公司,目前已经是某大型企业高管。儿子15岁了,在重点中学上初二。孩子在上中学前,有什么事,孩子也愿意和自己说,沟通一直比较好。自从儿子上了初中,章先生就发现与儿子沟通越来越困难,自己说的话儿子不爱听,孩子总是坚持自己的意见,两人经常为一点小事不欢而散。
最近,父子俩一起看电视,没过一会儿,爷儿俩就开始有了分歧,儿子还说:“你懂什么啊!”儿子摔门而去,留下章先生怔怔地站在客厅里待了半天,百思不得其解。“我到底犯了什么错?孩子怎么这样对我?”“好歹我也是读过书的人,怎么与孩子的交流这么困难呢?”
家长意见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www.tulaoshi.com)姜女士(自由职业者):我也有这样的困惑,我的孩子还在上小学,我就发现她已经不那么听话了,跟她说什么,她都会反着,有时还故意说一些气人的话。我发现她现在还会用挑衅的眼神看着我。我想,是不是孩子大了都是这样?
黄先生(公司经理):现在上小学的孩子就开始有了逆反心理,我都不敢想象到了中学,要怎样交流?为什么孩子不爱理睬我们了?父母关心孩子的学习为什么会令他(她)反感?我也尝试着和孩子平等地沟通,可说着说着就想发火。
张女士(银行职员):孩子到了青春期后,越来越不听话了,我觉得他们现在越来越独立了,不依赖父母了,脾气也由温顺乖巧变得暴躁倔强,有时甚至显得非常逆反,和他们的沟通也变得越来越难了,冲突频频发生。
专家分析
蔡力
北京青年压力管理中心研发主管
在亲子沟通的过程中,以理解支持的心态来应对是最重要的原则。
美国心理学家约塞森将青少年与父母关系的发展分为四大阶段:第一阶段是分化阶段,即步入青春期的青少年开始意识到自己与父母有着不同的兴趣爱好和价值观,因此开始质疑父母等成人多年来指导自己的价值观念和行为。第二阶段是抗拒阶段,这个阶段青少年会过分高估自己,喜欢按自己的意愿行事,拒绝别人的建议和忠告。第三阶段是亲子关系和谐状态,这一时期的青少年对父母的指导采取尊重性的选择态度。第四阶段是自我巩固阶段,这个阶段的青少年已经懂得,作为自主的个体,必须面对生活做出选择,同时也意识到听取忠告的重要性。
可见,青少年在第一、第二阶段是亲子关系最为艰难的时期,能够顺利地度过前两个阶段,孩子与父母之间的关系就会变得和谐。在这一过程中,需要家长对原有的亲子沟通方式做出新的调整,以一种尊重、平等的态度与孩子交流,倾听孩子的想法,以适应青春期孩子的心理变化。 12
心理学家通过广泛调查发现,良好的人际关系对于生活的幸福感具有重要意义。心理学家大量研究证明,一个人如果长期生活在良好的人际关系当中,他的个性就会得到健康发展。所以,我们认为,孩子的人际交往能力比学习成绩更重要,绝不能等到上大学再培养。良好的人际关系对成年人也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如何有效提高人际交往能力逐渐引起多方的关注。
提高人际交往能力,除了培养对社会情境的辨析能力和提高对他人心理状态的洞察力外,借助艺术手段,尤其是音乐活动,也能促进人际交往。
早在1973年,瑞士弗赖堡大学法雷尔的研究就发现,教授音乐能够增强学生们的社交能力和学科技能。1994年,美国人艾杰顿进行了一项有意思的研究,研究者在对发育迟缓(包括患孤独症的孩子)和发育正常的6—9岁的孩子进行分别教学时,将音乐整合到孩子的社会游戏中。他们发现,音乐极大地促进了两个小组的理解力和参与社会游戏的能力。他们也注意到,发育迟缓的孩子面对压力时的焦虑水平也下降了。
研究还发现,对小朋友使用背景音乐时,他们出现了更多的同伴交往行为。研究认为,社交是对社交能力最好的培养方式,人们越是自我封闭,就越害怕与别人交往。
音乐活动的一大功能是调动人的情绪,“情商”的提出者———美国的戈尔曼博士研究证明,情绪系tulaoShi.com统控制着生活中大量的效能感和满足感。这些正面的感觉能减少人对社交的焦虑。所以,如果时间和条件都不允许的话,不妨多听听音乐,玩玩乐器,这也能建立与世界的连接。
带孩子到亲朋好友家做客,可以增加孩子的社会经验,锻炼孩子人际交往的能力,这一类活动对孩子说来很有益处。但有的孩子在做客时不能和小伙伴友好相处,至使聚会不欢而散,令父母难堪。那么,应该怎样指导自己的孩子在做客时与小伙伴相处呢?以下几点请参考:
一、做客前指导孩子
1、向孩子提出要求,明确在外做客时应有的文明礼貌举止。要让孩子知道在外面做客,和在家里做小主人不同,各家的生活习惯和规矩是有区别的,要守规矩懂礼貌,别人家的东西,未经允许不能随便拿、翻,有些事情不可自作主张。
2、给孩子介绍去做客家的情况,特别应介绍对方小伙伴的情况和如何称呼等基本情况,如对方是哥哥姐姐要尊敬,是弟弟妹妹要爱护。
3、指出孩子之间玩耍时的注意点:小客人一定要尊重小主人的意见,要多用商量、征求的口吻,如:“好不好?”“可以吗?&www.Tulaoshi.comrdquo;“我能玩一会儿吗?”……并可根据自己孩子的个性特征给予重点强调要求。如孩子平时好强,事先就要告诉孩子与小伙伴玩时要谦和、忍让;有的孩子较胆小,家长要鼓励孩子不要害怕,如“大哥哥很喜欢你,我相信你会和他玩得很开心”。
二、在做客中指导孩子
做客过程中父母也要关心自己的孩子,不能任随孩子自己玩,放手不管。可从侧面观察孩子在与小伙伴玩耍中的情况,作一些适当的指点、暗示,帮助孩子矫正一些不适宜的言行举止。如果小伙伴之间发生了争吵、矛盾,小问题,可以在大人的提醒下,让孩子自己去解决,如果发现是自己孩子做得不对,也可把孩子带到一边,慢慢讲道理,善意地提出批评,并指导孩子该怎么做。如需要道歉的话,也应鼓励孩子勇敢承认错误,言归于好。如果发现错误不在自己孩子,并吃了亏,大人也要心平气和地对待,告诉孩子“你没有错,但我们是客人,能谦让就谦让。”要真是没法一起玩,暂时可把孩子带开。
三、做客后及时作出评价
对孩子在做客时与小伙伴相处时的表现要及时地评价,明辨哪些行为是好的,加以肯定;哪些行为不应该,指出为什么,今后应该怎么做,让孩子改有方向。如果孩子的表现实在令人失望,再三告诫也不听从,也可以取消下次做客机会,并明确告诉孩子“等你知道怎样做客,怎样对待小伙伴时,我们才能带你去,否则主人不会欢迎你的。”带孩子在外做客,对孩子来说是他们喜欢的活动,这样的惩罚也可作正面教育的补充手段,相信也能起到一定的作用。
1、增加与孩子的主动接触
坚持母乳喂养,可以让孩子通过乳房或怀抱享受吃奶的快感,引发特有的快乐反应,由此体验最初的社会接触。妈咪还可以利用每次吃奶后精神好的时候,让孩子看着你的脸,然后慢慢移动头,以此吸引他的视线追随。
妈咪更应该经常和孩子面对面地对视着说话。要面带笑意,用轻柔和蔼的声音,逗孩子多笑、多动。这种笑与刚出生时嘴角浮现的奇妙的浅笑不同,那是一种自发性的笑,而逗引下的笑是一种“诱发性”的微笑,它体现了孩子与人交往的快乐。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www.tulaoshi.com)2、回应孩子的所有反应
当孩子咿呀自语时,妈咪应在孩子看得到的地方主动与他交流,即使你正在做家务,也要及时用声音回应他,这样可以提高孩子发音的兴趣。当孩子发出近乎“爸”、“妈”的声音时,虽然可能是出于无意识,并不具有语言的指向性,但此时也要尽可能回应、模仿,使他了解声音在与人沟通中的作用。
3、关注孩子的情绪变化
对于孩子的情绪变化,妈咪要有相应的反应。比如,注意观察孩子不同的哭声,尽量及时满足他的要求,以培养母子感情,促进孩子对人的友善和信任。
4、提高孩子的自理能力
给孩子穿上满裆裤,告诉孩子在大小便前要告知妈咪;训练孩子自己坐盆,尽量保持白天不尿裤子。这样做虽然有点麻烦,但有利于孩子自理能力的形成。也是社交活动的需要。
5、教给孩子应有的社交礼仪
平时应该教给孩子一些简单的社交动作,如挥手再见、摇头表示“不”、拍手欢迎等;妈咪离开时可以亲亲孩子,回来时向他问好;家www.tulaoshi.com人的礼貌行为也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
6、带孩子的参加社交活动
经常带孩子出去玩儿,这样有机会认识更多的人。但一定要确保安全,孩子可以自由自在地和小朋友玩耍。即使弄得浑身“脏兮兮”也不要大惊小怪。如果孩子一时还不能和小朋友玩得很好,那也不要着急,只要孩子还有兴趣来,慢慢地会和谐起来的。
7、理解孩子的特点及需要
当孩子参加成人的社交聚会时,可能会对身边的生人感到陌生和害怕,可以早去些,让他先对环境有个熟悉的过程,再把他介绍给客人;也可以将客人介绍给孩子,让孩子逐渐习惯。宗旨是不要太突兀,让孩子有个心理准备。
8、经常性地赞许和鼓励
当孩子对其他小朋友、宠物等表现出爱和关切时;或当家里人进门,孩子帮助拿拖鞋时,要及时给与鼓励并表扬,强化孩子表达爱意的行为。在对孩子好的“社交”表现赞许的同时,对不好行为的要从表情和言语上表示出不满。
来源:http://www.tulaoshi.com/n/20151212/10417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