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ulaoshi.com - 说教不 】
怎样让孩子接受父母说教?
生活当中,很多家长有一种误解,认为教育孩子就是“说”孩子、“训”孩子。在中国北方,有一个词语——“数落”,可能就是从“说”孩子产生的。论起“数落”,有的家长可谓达到极致,能够早晨说,晚上说,见孩子面就说,孩子已经表现不错了仍然找茬儿说;做作业前说,做作业时也说,做完作业还说,发了作业更说;考试前说,考试时说,考不好大说,考好了往高标准说。
父母应该做到让孩子轻松接受自己的说教呢?
我们是不反对说教的。教育孩子,“说”是一种重要方式。但是要想让孩子接受说教,必须做到:
1说得有理。道理正确,符合事物的发展规律,符合孩子实际。
2说得有力。话语不能干巴巴、枯燥乏味,要符合孩子的年龄特点,生动、形象,有实际例证。
3说得精要,不啰唆。重要的内容可以重复,但不能啰唆。
4说得适时。不能盲目地有机会就说,应该选择合适的时机。孩子最烦家长天天说,不分场合见面就说。
5说得有新意。最忌讳车轱辘话来回说,老一套谁也不爱听。说,应该有新的内容,新的信息,让孩子有新鲜感。
这几条要做到可不是那么容易的,需要家长经过一番努力才行。如果一时做不到,家长应该适可而止,少说些,能不说就不说。据我调查,要许多家长少说根本做不到,因为他们总是相信自己多说的力量。此外,讲一句结论性的话,天天进行说教的家长,绝不是高明的家长,也不会是高水平的家长。
家庭教育的一个重点是“渗透性”。孩子是家庭中的一员,与家长接触时间最多,我们对孩子的教育无时不在,无处不在。这种“渗透性”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身教,二是境教。
身教就是以自己的言行教育影响孩子,要求孩子做到的,自己先要做到。比如,要求孩子好好学习,家长在求知方面就应有积极的表现。如果你光要求孩子,自己不读书,不看报,不学习新的知识和技术,孩子的学习劲头儿就不会足。有一位家长,她的孩子学习习惯不好,自从这位母亲参加了成人中专的学习以后,每天晚上家里的气氛就变了。妈妈的灯下苦读精神感染了孩子,再也不用像以前那样总得催孩子了,有时妈妈睡得晚,孩子主动陪妈妈学习,这就是身教的力量。
那么,要求孩子有好的生活习惯,家长就应该严格要求自己,按时起居,整理床铺,打扫房间,讲究卫生。如果家长自己经常睡懒觉,东西乱扔乱放,床铺不叠,缺乏卫生习惯,孩子就会照家长的样子去做。有一句俗语说得特别好:“孩子是家长的影子。”还有人说得更直接:“孩子是家长的‘再版’。”尽管这种话不是百分之百的准确,也说对了一大半。有了身教的基础,再加上有理、有力、有节的说教,孩子就会更服从家长的教育了。
境教,就是以良好的家庭环境给孩子积极的教育影响。什么样的家庭环境有利于对孩子的教育呢?一是家庭的精神环境,主要是指家庭人际关系和谐,气氛融洽。这包括夫妻之间的关系、长辈与晚辈之间的关系、亲友之间的关系。夫妻关系是主导,影响其他关系。协调家庭关系的基本因素是家庭美德建设,一家人之间的爱心、尊重、互助、互谅、同乐、同苦是非常重要的。每个人都是家庭的主人,应该承担起自己的责任,该付出的,一定要付出,不能以自我为中心,私欲至上。
在良好的家庭环境中,孩子的身心舒畅,情绪稳定,易于培养健康的人格,学习也会踏实努力。如果家庭矛盾尖锐,夫妻反目,长幼无序,孩子就处在一个恶劣环境中,很难健康成长。二是家庭的物质环境,这主要是指家庭物质生活平实节俭,既保证基本的或较好的生活条件,又不奢华浪费,居住、饮食、行路、穿着,最好全家人都保持一种平常心。即使家庭富裕,也不可超量消费,高档攀比,更不能走进享乐主义的误区。
最近,有一篇数家报刊转载的文章,题目就叫《再富也要苦孩子》。其实,不光是苦孩子,大人也应保持吃苦耐劳的精神,从一定意义上说,境教也是身教。
家庭教育,必须走出单纯说教的误区,尤其要重视身教和境教。三者很好地结合起来,是教育孩子成功的基础条件。
如果父母能在对孩子进行说教的同时再加上一些行为的身教,相信孩子一定会明白父母的苦心的。
教育孩子不能只重说教
批评时,需隔离人与事
“你怎么又做错了”,“我告诉过你多少遍,你为什么不记住”……“这些话,是大多数父母在孩子犯错时的常用语。但他们可能不知道,这种表述方式除了宣泄自己的愤怒以外,既不能改变孩子犯错的事实,也不能帮助孩子改正缺点”,国内知名幼儿教育家与心理学专家孙瑞雪说,对孩子的一味指责,只会使孩子觉得“我不够好”,时间一长,孩子势必会产生恐惧和自卑心理,难以获得“成长的能量”。
她建议,在批评孩子时,一定要把孩子和事件隔离开,不能一味说“你这不好那不好”,而应该说“你不可以做这样的事”或者“你这样做不对&rdqu(图老师整理)o;。这样,才可以使孩子明确知道自己错在哪里。
“如果你爱你的孩子,那么,请控制你的废话。尤其是在孩子犯错时,不要对孩子宣泻自己的情绪”,孙瑞雪称,用最简单的语言,让孩子知道自己哪里错了就足矣。还有一点,请父母记住要蹲下来跟孩子讲话,这样,孩子会感到自己是受到尊重的。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www.tulaoshi.com) 启蒙时,切忌“喋喋不休”
“这是1,12345的1”、“这是红色,红旗的红,红汽车的红……”很多家长在给孩子启蒙时,总是喜欢不厌其烦地用不同方式对孩子说上N遍,但孙瑞雪称,这样的方式并不妥当,因为学龄前幼儿的理解能力有限,因此,在给他们传授知识时,语言要非常简洁,让孩子“一听了然”。
孙瑞雪表示,很多父母训斥孩子时“排山倒海”,教育孩子时则“喋喋不休”,但他们忘记了孩子的注意力集中时间有限,其理解能力也非常有限,使用冗长、复杂的语言,往往会令孩子感到困惑。因此,她建议家长在给幼儿启蒙时,也要控制自己的“废话”,在孩子看到数字或是颜色时,只需简单地告诉他们具体数字或颜色,先让孩子“对上号”,然后再考虑如何深化。
因此,家长们应该正确的教育孩子,不能盲目的教育孩子,正确的教育方式对宝宝的成长非常有利的。
教育孩子,父母要做的不仅是批评,更多的是鼓励和指点,不能一味的只是说教。
说教不如行为训练更有效
在儿童心理学中,有一个重要的原理,即12岁以下儿童的心理发展特点是以形象思维为主,他们对许多抽象的名词概念还难以理解,所以,儿童教育应以行为训练为主,少用说教、讲大道理的方式。也就是说,对儿童的家庭教育,应针对孩子的个性,注重培养他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www.Tulaoshi.com。一开始不必过多讲道理,而应通过实际操作与训练体验,激发儿童的兴趣和自觉模仿。当儿童形成行为习惯后,就会显现家教对儿童的正面教育成果。
个案一顽皮的男孩懂事了。
丁丁上三年级了,可生活自理能力很差。每天早晨起床要催促他很久,奶奶给他穿衣服、帮他刷牙,他却闭着眼睛,嘴里哼着动画片的插曲;爸爸送他上学,又要忙着上班,他还磨磨蹭蹭地吃早点;放学时,奶奶去接他,他经常与奶奶捉迷藏,让老人家又气又急……这个顽皮的丁丁真的让人很无奈。不久,奶奶生病住院,妈妈又要出国工作一段时间。爸爸动脑筋了:这可是训练丁丁的好机会!爸爸先和丁丁郑重地谈了一次话,让他知道家里面临的“困境”。然后,爸爸就开始了对丁丁的“强化训练”。早晨起床、吃饭动作要快,掐着秒表父子俩比赛;丁丁放学自己回家,要记录放学到家的时间;丁丁做完功课后有任务——买牛奶、买报纸,还要陪爷爷去看望住院的奶奶并送饭;每天晚上,妈妈打来电话时,丁丁要汇报自己一天的表现。不知不觉三个月过去了,当奶奶病愈时,丁丁竟然不用别人照顾了,他还会自觉帮爷爷奶奶做家务,并给老人泡茶、捶背。半年后,妈妈回国了,她发现,丁丁真的长大了,懂事多了。
个案二娇气的女孩坚强了。
粒粒聪明漂亮,学习也很好,可就是太娇气。一怕开水烫了手,9岁的她还不会自己倒水喝;二怕坏人“拐卖”小孩,从来不和邻居说话,上下学5分钟的路,必须由家人接送;三怕伤害皮肤,所以不做任何家务事,更糟糕的是,连削铅笔、收拾书包也要妈妈代劳,还说自己的理想是当电影明星。父母看在眼里、急在心里。通过咨询专家,他们开始改变对粒粒过度呵护的态度,制订了一套训练女儿的方案。一是父母逐渐减少对粒粒生活的包办代替,而让她自己动手,做到了就表扬;二是规定了粒粒必须做的家务事,包括打扫楼道、帮助邻居解决困难等,不主动去做就会适当给予惩罚;三是寒暑假期间,带粒粒去农村老家,让她与农村孩子一起放牛、喂鸡鸭、干农活。这样坚持了两年多,粒粒简直变了一个人,她不仅成了家里勤劳能干的小主人,而且身体强健了。粒粒上中学后,还成了学校电视台的小主持人,并当上了某报的少年记者。她经常利用课余时间采访,风里来雨里去,从不怕苦,娇气的女孩变得坚强了。
个案三淘气鬼创造了奇迹。是不是“淘淘”这个名字起坏了?淘淘的多动、调皮、恶作剧简直令人无法容忍。他6岁上学时父母就开始发愁,因他不守纪律,三天两头被老师罚站,这可怎么办?经心理咨询,专家为淘淘制订了行为训练计划,并进行长期追踪指导。主要措施是:
①满足淘淘爱动的特点,但要引导得法,做汽车装配工作的爸爸教他学会使用各种常用小工具;
②妈妈有条件地教淘淘学习电脑,但要控制他玩游戏的时间,将儿子旺盛的精力用在学习新鲜东西上;
③淘淘可以自己选择一项兴趣活动,参加少年宫的培训班;④培养淘淘对体育活动的兴趣,每天运动不少于两小时。
训练成效显著。淘淘选择了少年宫科技发明小组,8岁时就申请了一项小发明专利;9岁时参加全省儿童电脑创意大赛,竟然获得第三名的好成绩……这个当年的淘气鬼,如今正在国外读IT硕士学位,是不是一个奇迹?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独特个性,就像不同种属的动物,有优势,也有弱点。动物凭借本能训练幼崽,而人类却用知识和智慧培养自己的后代。但在知识和能力尚不成熟的儿童时期,针对孩子的个性对其进行行为训练其实比知识的传授更重要。这里将对儿童行为训练的方法归纳如下。
1.培养照顾自己的能力。教育的目的首先是学会生活,尽早训练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
2.训练做事的具体操作方法。不仅用语言,还要手把手教孩子正确的操作方式。
3.学会关爱他人。要会自我服务,还要关心别人,并为别人服务,这才是合格的“社会人”。
4.鼓励肯定为主,做事有始有终。不在于完成的结果好坏,而在于体验行为的过程。
5.意志训练终身受益。孩子必须学会克服困难,坚持不懈地做一件事,才能够承受挫折。
6.注意孩子的感受,让他说出自己的情绪和体验。这是一个在心理上“内化”的过程,认真体验人生的酸甜苦辣,是成长的必经之路,可达到心理行为的统一,以塑造健全的人格。
7.引导孩子的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孩子有自己的行为方式,应接纳他无限的创造力。
8.注重孩子的自我评价,成人不要对孩子作任何道德评价。成长的过程是必须的,有错误缺点也是正常合理的,要求孩子十全十美,才是家长最大的错误。因而不要用“是非”评价孩子,而应要求孩子进行正确的自我评价,他便能够明确奋斗目标,不断地完善和提升自己。
少一点说教,多一些行为示范,孩子自然会明白哪些是应该做的,哪些是要少做的。
对孩子说教要掌握方法
为什么孩子不愿意跟我说话了呢?”现在不少家长都喜欢说这样一句话。大多数的孩子成长到某一个阶段,会喜欢和同学在一起,而对父母的说教感到不耐烦,不愿意和父母沟通。其实道理也很简单,同龄的孩子说的话简单易懂,不会讲些大道理;而老师、父母总是喜欢说些指责他们的话,所以无形的压力一天比一天重,以后也就敬而远之了!
做孩子们的良师益友,不是一件难事。试着用他们能懂的简单道理,教他们明辨是非就对了。孩子的理解力有限,我们应该针对不同年龄的孩子的想法,以他能接受的方式告诉他。
一般家长工作都非常忙,而查阅这方面的资料需要大量的时间,那么,下面几个要领也许有帮助,不妨一试!
(一) 以委婉的方式取得认同:孩子回来,如果有异于平时的举动,这时,父母可以间接方式询问,让孩子说出心事。倘若孩子不肯说,不妨写便条、书信婉转了解,避免正面冲突、动不动就责备孩子,千万不要强迫孩子把情况告诉你。等了解情况后,父母再发表自己的看法。有时可以引述过去的经验,或对他说:“我了解你的心情,我以前也遇到过这样的事情,当时我是这么解决的……”这样才能让孩子认同你的看法、想法。
(二) 以同情和理解的态度接纳孩子:孩子有时会和父母商量,希望父母同意让他参加某些活动,这是父母要放下架子,和孩子站在对等的立场,为他解决问题;千万不要以强制的手段,或断然拒绝,毫不考虑她的感受。不要想当然地命令他怎么做。要知道:孩子也有自尊心,希望你接纳他的看法和想法。
(三) 让孩子明确地知道你的想法:看到孩子做错了一件事,或听到孩子说错了一句话,父母通常会生气地斥责。但是,这样的效果反而不好,会引来孩子强烈的逆反心理。倘若你改变了口气,对孩子说:“听着,只要给我三分钟就可以了。”“我只说一分钟,好吗?”撤除他的防卫线,然后告诉他:“如果你可以不要……我相信你一定可以做到!”“刚刚讲的那句话……你不会让我失望,对不对?”尊重的态度、和缓的语气、同等的地位,孩子会感觉到他被期待、被尊重,也会下定决心改正偏差行为。
其实,孩子不是不愿意把心事告诉家长和老师,只是担心会“惹”来责骂。因为没有掌握交流方法,家长和和老师往往丧失了很多与孩子们“交心”的好机会。以上的三种方法,建议家长和老师可以试一试!
教育孩子不要一味“说教”
批评时,需隔离人与事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www.tulaoshi.com) “你怎么又做错了”,“我告诉过你多少遍,你为什么不记住”……“这些话,是大多数父母在孩子犯错时的常用语。但他们可能不知道,这种表述方式除了宣泄自己的愤怒以外,既不能改变孩子犯错的事实,也不能帮助孩子改正缺点”,国内知名幼儿教育家与心理学专家孙瑞雪说,对孩子的一味指责,只会使孩子觉得“我不够好”,时间一长,孩子势必会产生恐惧和自卑心理,难以获得“成长的能量”。
她建议,在批评孩子时,一定要把孩子和事件隔离开,不能一味说“你这不好那不好”,而应该说“你不可以做这样的事”或者“你这样做不对”。这样,才可以使孩子明确知道自己错在哪里。
“如果你爱你的孩子,那么,请控制你的废话。尤其是在孩子犯错时,不要对孩子宣泻自己的情绪”,孙瑞雪称,用最简单的语言,让孩子知道自己哪里错了就足矣。还有一点,请父母记住要蹲下来跟孩子讲话,这样,孩子会感到自己是受到尊重的。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www.tulaoshi.com) 启蒙时,切忌“喋喋不休”
“这是1,12345的1”、“这是红色,红旗的红,红汽车的红……”很多家长在给孩子启蒙时,总是喜欢不厌其烦地用不同方式对孩子说上图老师N遍,但孙瑞雪称,这样的方式并不妥当,因为学龄前幼儿的理解能力有限,因此,在给他们传授知识时,语言要非常简洁,让孩子“一听了然”。
孙瑞雪表示,很多父母训斥孩子时“排山倒海”,教育孩子时则“喋喋不休”,但他们忘记了孩子的注意力集中时间有限,其理解能力也非常有限,使用冗长、复杂的语言,往往会令孩子感到困惑。因此,她建议家长在给幼儿启蒙时,也要控制自己的“废话”,在孩子看到数字或是颜色时,只需简单地告诉他们具体数字或颜色,先让孩子“对上号”,然后再考虑如何深化。
因此,家长们应该正确的教育孩子,不能盲目的教育孩子,正确的教育方式对宝宝的成长非常有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