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今社会,家长们越来越忙于自己的工作,竞争越来越激烈。甚至很多家长都没有时间跟自己的孩子在一起,更不用说跟孩子交流沟通了。孩子离父母也越来越远,没有父母的鼓励,没有父母的欣赏。孩子的世界里充满了焦急。
【 tulaoshi.com - 欣赏 】
拒绝别人是很正常的事情,没有什么不好意思的。
大多数父母都明白一个道理,即孩子最终要走向社会,要在群体中生活。与人分享,才能得到别人的信任、支持和尊重,因此,父母们希望自己的孩子学会与人分享,养成慷慨大方的美德。这一点没错。 然而,任何事情都要讲究一个度,若是轻易承诺了自己无法履行的职责,将会带给自己更大的困扰和沟通上的困难度,这就需要学会拒绝别人。 拒绝别人实在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有些人在拒绝对方时,因感到不好意思而不敢据实言明,致使对方摸不清自己的意思,而产生许多不必要的误会,同时也容易给自己心理造成压抑。 大胆地拒绝别人,是相当重要却又不太容易的事情。教会孩子学会拒绝别人,将使孩子受益终生。1.帮助孩子正确地把握自己的情绪 父母所要教孩子学会的拒绝,是一种经大脑分析思考后的有意识行为,是对人、对事作出的理智判断,它与孩子感情用事、耍脾气,或无端拒绝父母合理的要求是两回事。2.鼓励孩子独立做事情 孩子已具备独立处理生活中小事情的能力,父母没有必要再包办代替。只有这样,孩子才能从日积月累的亲身体验中积累经验、增长才干,才能有能力对父母或他人的行为做出接受与拒绝的判断。 3.帮助孩子学会做些心理指令 父母要帮助、促使孩子下决心开口,如“我认为应该拒绝她的要求”、“没有关系,解释一下,她一定会理解的”等。4.让孩子直接说出理由 父母要教导孩子,自己不愿意答应别人时,可以直接向对方陈述拒绝对方的客观理由,包括自己的状况不允许、社会条件限制等。 通常这些状况是对方也能认同的,因此较能理解你的苦衷,自然会自动放弃说服你,并觉得你拒绝得不无道理。5.让孩子学会用商量的语气和别人说话 告诉孩子,拒绝别人有时要和对方反复“磨嘴皮子”,直到对方认可。 比如同伴想玩儿自己的玩具,而自己还没有玩儿好,不想借出去时,可以用商量的语气和同伴说:“我还没有玩儿好,过半小时之后再借你玩儿,好吗?”如此,就巧妙地拒绝了对方,避免了一场冲突。6.让孩子学会间接拒绝别人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www.tulaoshi.com)开门见山,直截了当式的拒绝,犹如当头一盆冷水,使人难堪,伤人面子。父母要教会孩子学会先承后转的方法,这是一种避免正面表述、采用间接地主动出击的技巧。即首先进行诱导,当对方进入角色时,然后话锋一转,制造出“意外”的效果,让对方自动放弃过分的要求。 7.教孩子善用语气的转折 告诉孩子,当不好正面拒绝时,可以采取迂回的战术,转移话题也好,另有理由可以,主要是善于利用语气的转折:首先温和而坚持,其次绝不会答应,但也不致撕破脸。 比如,先向对方表示同情,或给予赞美,然后再提出理由,加以拒绝。由于先前对方在心理上已因为你的同情使两人的距离拉近,所以对于你的拒绝也能以“可以体会”的态度接受。8.教孩子学会推迟别人的请求 如果孩子不想答应别人的请求,父母可以教孩子用一拖再拖的办法,推迟别人的请求,比如说“我想好了再跟你说”、“我再考虑考虑”等,这都是一种委婉拒绝别人的方法,别人也会从孩子的推迟中,明白他的意图,也不会使双方过于尴尬。9.让孩子体验别人的感觉 孩子是最单纯、善良的,当他了解到自己的一句话、一个举动给同伴带来了不愉快,心里也会感到不是滋味。父母所要做的,就是给孩子解释清楚,他的言行在对方内心产生什么样的感受。 当体验到了他人的感受时,孩子也能设身处地地想一想,怎样让对方高高兴兴地接受自己的拒绝。10.教孩子自言自语地说出自己的想法 父母应让孩子知道,通常人们总是碍于面子,推拒的话不好正面说出口,如果我们装作自言自语说出心中所思所想,对方便会知趣而退。社会是一个巨大的关系网络,很多情况下,孩子在其中必须与他人共同分享许多权利,不能独占。 父母所要做的,就是教会孩子如何平和地、友好地、委婉地、商量地拒绝别人的要求;同时泰然自若地接受他人的拒绝。教孩子学会拒绝,是父母对孩子独立性和自主精神培养的一个方面。
首先,你跟儿子在一起应该很愉快。他们对待这件事情非常认真。但是在当前,书籍、杂志、新闻报道、研究报告、网站,以及博客,会给你提供海量的信息和意见,所以,自然所赋予你和你的宝宝的,并使你们得以在一起交流、学习、互爱,并成长的纽带很容易被遗失。
如果你在养育过程中过于严厉,你的孩子会感受到。孩子能体会父母的心情。我相信你儿子将会明白你在养育他的时候是否心情愉快,或者你将之视为一种无休止的繁杂工作,或者更糟的,你是否将之视为一个必须按照你所认为的正确方式进行的计划。完美主义是快乐养育的夙敌。
我想提醒你记住唐纳德·温尼柯特(DonaldWinnicott)的伟大思想:
拥有一个“持续发展”的孩子,做一个“足够好”的妈妈。如果妈妈知道她不必去设计一个婴儿或者人为地使其长大,如果她知道孩子已经由基因和发育程序确定好了成长的步骤,她就可以放松了。如果她能相信自己是一个“足够好”的妈妈,她就会不再焦虑,并快乐地对孩子的需要作出响应。除了“足够好”的妈妈以外,还会有“足够好”的爸爸、姐姐和哥哥。不一定所有的家庭都很完美,但是婴儿照样能够健康成长。
如果由于这样那样的原因,妈妈和孩子有点不搭调,孩子就可能会形成所谓的焦虑型依恋模式。有时候,这种关系很微妙,可是妈妈Tulaoshi.Com就是没有办法体会孩子的愿望和心境。她可能会因为他的兴奋而烦恼,当她喂他吃奶的时候慢了一点,他可能会愤怒,这时她可能会吓着。如果这些让她觉得自己不是一个合格的妈妈,她可能会对孩子产生排斥心理,无论是有意识还是无意识的。或者,如果她心里对孩子的需求有一个固执的理解,或者有一个固执的时间表,一个目标,从而使她对自己这个孩子的需要没有适时作出响应,气氛就会变得紧张。
焦虑型依恋也有各种不同的类型。一般可以分作矛盾型和回避型(虽然二者都不理想,但是都还在正常范围内),以及紊乱型,一般认为这种类型比较严重。有矛盾型依恋的孩子不能在跟妈妈的关系中找到像安全依恋型孩子那样的安全感。他们会变得更加依恋,希望找到他们需要的慰藉,而当他们感到没有找到的时候,就会愤怒。他们在依恋和愤怒之间摇摆,同样,他们的父母也在焦虑和挫折中摇摆。在这种情况下,妈妈和孩子很难协调互动。
回避型依恋的孩子通常有这样的妈妈:她们不愿意去关注孩子的需要,或者只有在她们心情好的时候她们才会去联系孩子。这些妈妈不能接受孩子自然出现的悲伤。这样,孩子就会明白并得出这样的结论:我不需要你,我会自己做。如果在孩子发育的早期,母子之间太过疏离,或者发生了创伤性的疏离,他就会变得回避。在10个月的时候他可能看起来不错,他可能看起来非常独立。但是,当他妈妈出去一段时间之后再回来的时候,他不会去找妈妈;即使去找了,他也不会朝妈妈伸出双手并要求妈妈抱,他也不会与妈妈对视。他在回避接触。
当然,所有的婴儿都会偶尔出现回避型反应。通常,妈妈们需要连哄带骗地让生气的孩子回归积极的心态,并重新确认你们之间的亲密关系,这是做妈妈的分内工作。绝大多数安全型的孩子很快就能恢复与妈妈或者看护人的友好关系,但是某些孩子在这样的情况下却做不到,那么,这样的孩子就是回避型的孩子。我们想象一下,这些孩子可能觉得:如果她们不跟我在一起,依恋还有什么用?
如果孩子在婴儿后期才被领养——例如,在7个月或者15个月的时候——并且,在早期没有得到充分的和良好的看护,他就会形成焦虑型或者回避型的依恋模式,这将会对他的领养父母构成挑战。一致的、值得信赖的看护能够克服很多依恋方面的问题。只有当孩子已经形成了紊乱的依恋模式的时候,他们的创伤才真的难以治愈。
紊乱型依恋的孩子通常来自不完整的,有时候是有虐待行为的家庭环境。在这样的家庭环境里,依恋的压力会达到几乎毁灭性的程度。这样的孩子从不知道还能指望从看护人那里得到什么,他们的父母对他们的态度经常从一个极端来到另一个极端,从极度溺爱到极度忽视,从过度安慰到极度虐待。孩子的反应可能反映了他们为了得到所需要的东西而作出的一种绝望的努力。这种反应是在一种不确定的和可能有威胁的环境中逐步形成的。
总之,欣赏孩子能让孩子充满自信,被欣赏的孩子会和父母建立牢固的亲子依恋关系。
偏食症、嗜食症、肥胖症怎么来的?什么食品应该多吃,什么尽量少吃,怎样吃才健康?……这些内容已成为浙江绍兴鲁迅中学学生学习的课Tulaoshi.com程。不久前,绍兴启动学校营养健康教育,使其和德智体教育一起,成为中小学教学的基本内容,这在全国尚不多见。
少年儿童阶段是人生发育高峰期,合理膳食营养很重要。然而,我国学生营养状况不容乐观,城市中小学生一日三餐普遍存在早餐“马虎”、中餐“凑合”、晚餐“丰富”的现象,恰恰不符合营养健康饮食。很多学生喜吃零食、爱吃“洋快餐”、不爱吃主食,营养不良者日益增多。加之许多家长营养知识缺乏,一味给孩子吃高脂肪、高蛋白食物,由于膳食结构不合理,学生中偏食症、嗜食症、肥胖症、性早熟等现象越来越普遍,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等中老年疾病发病越来越年轻化。
身体健康是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基础。保障青少年健康成长,不仅需要孩子积极锻炼身体,也需要普及学生营养健康知识。绍兴中小学开设的营养健康课程《让我们学会怎么吃》,涉及到食品的起源、合理饮食、吃的快乐、食物中毒知识预防、合理科学种植养殖等内容。比如,该市鲁迅中学自推开以来,同学们都反映不再像以往那样盲目,而多了一双选择健康饮食的慧眼,吃洋快餐的少了,注重营养均衡的多了。同学们再把所学的营养知识带回家,促进了家庭营养健康饮食的改进。
其实,一些发达国家在这方面积累了许多经验。如为促使青少年改正常熬夜、不正常吃饭的坏毛病,日本在中小学中提出“早睡、早起、吃早饭”的口号;新西兰禁止学校小卖部售卖容易导致体重超标的食品和饮品;西班牙某市市长向孩子们呼吁,要求他们告别那些诱人的香肠和糕点,多吃蔬菜、豆类和水果;美国某州法律规定,学校食堂供应的份饭每份脂肪总量不得超过8克,饱和脂肪含量不超过2克,学校食堂不得供应糖和以糖为主要原料的食品和饮料等。
少年儿童的健康关系家庭幸福、祖国昌盛。绍兴率先启动学校营养健康教育,有利于培养孩子树立正确的营养消费观念,帮助他们逐步改变不良饮食习惯,有效保障了孩子们的身体健康。这一做法给当前的学校教育以启示,营养健康教育不能缺。(沈峰)
亲爱的爸爸妈妈,我上学去啦。希望这不是永别,我要活着回家;
亲爱的老师校长,我来上学啦。您不能让坏人碰我,我要活着回家;
亲爱的叔叔阿姨,我在上学啊。您有不满去上访,我要活着回家。
越来越多的危险存在在我们的身边,越来越多的恐怖事件发生在我们的国家,当看到这许多的新闻后,我的第一意识就是,孩子,永远和妈妈呆在家里吧,我们不上幼儿园,不上学了!
可是,这永远都将只是一种美好的下意识的想法,或者说是一种牢骚,我们要做的是面对现实。
孩子,你长大了,需要学会保护自己了,不光是不能再让楼下的土匪姐姐再欺负你了,你需要面对的是这个社会,这个世界的坏事物!!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www.tulaoshi.com) 1.孩子,妈妈不能时时刻刻在你身边,大自然会有自己的灾难,就象你脚下的大地会发怒,会颤抖,比如咱们家楼上某一家会引发火灾,这个时候你要学会自己果断逃生。
如果是地震,孩子,请不要惊慌,如果你在外面,请找空旷的地方避震,如果你在家里,请尽快躲在洗手间或者桌子下面,如果可能,请带着水或者食物,这样可以保证你的体力等到救援。如果你在学校或者幼儿园,请听老师指挥。
如果遇到火灾,孩子,在家的时候请千万不要坐电梯,沿着楼梯往下跑。如果在公123
晚上,我像往常一样,帮四岁的儿子海旭睡前洗刷。小家伙坐在他的小椅子上,看我把水掺热,给他洗完脚丫、擦干,又开始自己洗时,突然很感兴趣地说:“妈妈,我给你洗吧。”然后,执意蹲到我的洗脚盆边,轻轻地捧起些水,洒在我脚上,嫩嫩的小手从脚面上滑过,顿时,一种轻柔细腻的感觉掠过心间。他又拿起肥皂在我脚上抹了两下,小手边来回搓着,边说:“真滑溜。”一会儿用水冲冲,抬头看看我:“好了,洗完了。”灯光下,他清澈的眸子里闪动的那种颇有成就感,又掺杂着些新奇、喜悦的目光,让我这个平凡的女人,一时竟被这平淡生活中的小小细节深深打动。忽然想起一则公益广告中儿子给妈妈端水洗脚时,劳累了一天的母亲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我此时的感觉与她多么相似啊!
“妈妈,你高兴吗?”见我微笑不语,海旭问道。我回过神来,忙回答:“高兴啊!妈妈以前还没有这么幸福呢。”他又一脸不解地问:“为什么你以(图老师整理)前没有这么幸福啊?”是啊,从他刚出生,大人小心翼翼地抱着喂奶、换尿布,到后来教他走路、说话,自己吃饭、穿衣,他那时,一直是被动地接受。慢慢地大些了,有了自己的思想,逐渐懂得“回报”了。于是,我就有意识地引导他,爱是相互的,别人对他关心照顾,他也应该体谅、照顾别人。比如,在生病后背他去医院的途中,我会问他:“将来你长大了,妈妈老了生病时,你会不会也背着妈妈?”老公经常加班,我便问:“爸爸天天上班挣钱给你买好东西、交托儿费,辛苦吧?”他若有所思地点点头,以后老公晚上一回家,海旭就抢着喊:“爸爸,快吃饭吧!”把老公美得不轻。周末吃饺子,我告诉他:“这是姥姥忙了一下午给你包的水饺,喜欢吧?”他会伸出大拇指说:“姥姥你真棒!”
当海旭在我们的引导下意识到大家对他的关爱后,他开始用自己的方式反馈,并逐渐形成习惯:有时我亲他一下,他也抱着我的脸亲我;我给妈妈捶背,他忙爬到椅子上站着,攥起小拳头敲打我的肩膀;给他带回好吃的,他会记得递给大人:“你们吃吧,吃吧。”有一次,他找到一小包糖(平时很少让他吃糖,所以特稀罕),填了好几块在嘴里,忽然想起什么,急忙抠出一块往我嘴里塞!一家人为此笑了好半天。今天,当孩子突然要给我洗脚时,不管他是出于好奇还是一时兴起,我都感到非常欣慰,一时间,往日教育他的点点滴滴涌上了心头,我更深切地体会到:爱是相互的,单纯给予或索取的爱是不完整的。让孩子认识到这一点比供给他锦衣玉食更为重要。
不由想起网上的一篇文章,是来自敬老院墙上的:“孩子!当你还很小的时候,我花了很多时间,教你慢慢用汤匙、用筷子吃东西;教你系鞋带、扣扣子、溜滑梯;教你穿衣服、梳头发、拧鼻涕。所以,当我想不起来,接不上话时,请给我一点时间,等我一下,让我再想一想……孩子!你忘记我们练习了好几百回,才学会的第一首娃娃歌吗?是否还记得每天总要我绞尽脑汁,去回答不知道你从哪里冒出来的问题吗?所以,当我重复又重复说着老掉牙的故事,哼着我孩提时代的儿歌时,体谅我。孩子,现在我常忘了扣扣子、系鞋带。吃饭时,会弄脏衣服,梳头发时手还会不停地抖,不要催促我,要对我多一点耐心和温柔,只要有你在一起,就会有很多的温暖涌上心头。……”看了这篇文章,我有种想哭的冲动。多么盼望,将来我年迈体衰时,我的孩子也能紧紧握着我的手,陪着我,慢慢的,就像当年,我扶着他一步一步地走。
所以,当孩子今天突然要给我洗脚时,不管他是出于好奇还是一时兴起,我都感到非常欣慰,一时间,往日教育他的点点滴滴涌上了心头,我更深切地体会到:爱是相互的,单纯给予或索取的爱是不完整的。让孩子认识到这一点比供给他锦衣玉食更为重要。
刚上小学的佩佩和小朋友玩猜拳游戏,石头、剪子、布。只要佩佩赢了,就会继续玩下去。但要是她输了,就会吵着说“不算数”,或是阻止别人赢她。其他小朋友都不高兴了,纷纷跑开,不愿再和她玩。
眼见大家都跑开各玩各的,佩佩跑到妈妈身边,忍不住大哭起来:“他们都不跟我玩。”
其实,妈妈早就看到佩佩和小朋友吵架的那一幕,明知理亏又霸道的是佩佩,但看到宝贝女儿伤心难过的样子,也是很心疼。妈妈真不知道如何对佩佩做出适当的反应。
佩佩的年龄正处于以自我为中心的阶段,她的行为也是可以理解的。孩子在社会化的过程中,有时要让他们自己去摸索,有时要给他们引导,如果两者搭配得当,孩子则会成为身心健康、为大家所接受的快乐小孩儿。对待佩佩这样的孩子,要有一定的方法。孩子自身的能力有限,面对挫折的忍受力差,一有不如意的事情发生,常会把责任归罪别人。这时,父母的情绪疏导是非常必要的。
家长应先接纳孩子的情绪,让她描述当时的场景然后告诉她:“佩佩想赢,别的小朋友和你一样,如果别的小朋友输了,不甘心,吵着说不算,或是阻止你赢,那你会不会生气,还和她玩吗?”用这样的方式与孩子沟通,提供给孩子一个自我反省的机会,让她发现自己错在哪里。
父母运用将心比心的方法来处理孩子的问题,孩子就比较能反省自己,提高学习动机,继而拓展各方面的能力。其实,每个人都是在和同伴大大小小的冲突中慢慢累积经验,学习与人相处的社会能力的。
玩游戏时,想赢又不服输的孩子,自尊心强且缺乏安全感。他们很害怕输,一输就无法肯定自己。同时,因为个性好强的缘故,使得他们在无法随心所欲地控制周围时,便以耍赖来否定既成的事实。
方淑自小兴趣爱好广泛,又聪明好学,在学校的各类比赛中屡屡夺魁,被老师和同学称为“常胜将军”。学校或校外有什么赛事,老师都乐于让她去参加,可谓“阵阵不离穆桂英,次次抱得大奖归”,父母也常常为此而沾沾自喜。
一天晚上,方淑做完作业后,父母和她一起做掷豆子的游戏。这种游戏是把一粒黄豆放在地上,然后再拿一粒黄豆从半人高的位置往下掷,要求尽量击中地上的黄豆。每人一次可掷豆10粒,击中次数多者为优胜。方淑说:“这还不简单吗!”拿起豆子就掷。结果,10粒豆子只击中了2粒,而妈妈和爸爸分别击中了5粒和6粒。方淑有些不服气。第二轮,她击中了4粒,而妈妈和爸爸又都比她多。方淑明显地沉不住气了,喊着:“再来!再来一次!我就不信赢不了你们!”没想到,在第三轮中,使出浑身解数的她仍然是最少。“胜利啦!胜利啦!”爸爸举臂欢呼着。只见方淑脸色突变,抹着眼泪:“不玩了!不和你们玩了!”转身就跑进了房间,关上了房门。
妈妈和爸爸这才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他们的宝贝女儿,已被种种荣誉和众人赞赏的眼光娇纵坏了,她已经输不起了!方淑小的时候,父母每次陪她做游戏,为了培养她的兴趣,调动她的积极性,父母往往有意识地让她赢。现在看来,这种不公正的比赛也助长了她只能接受成功、不能忍受失败的心理,使她不懂得如何面对挫折。
现代的社会竞争强,压力大,父母常鼓励孩子追求胜利和成功,却往往忽略了孩子在失败中也可以学习更多的经验。失败除了可以显露人们的不足之外,还可以让人们学习谦卑、顺服。孩子如果了解失败也有正面意义,可以平和处理失败的心情,加强承受挫折的能力,将来长大后,心态就会比较成熟,失败的机率就会相对少些,成功自然就会多些了。
来源:http://www.tulaoshi.com/n/20151212/10421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