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成员之间融洽的关系,是孩子建立安全感的重要基础。对于孩子来讲,父母就是他的整个世界,是他生活的楷模。如果孩子经常看到父母间的冲突,孩子会感到极大的不安与畏惧。幼小的心灵会埋下阴影。从这个意义上来讲
【 tulaoshi.com - 安全感 】
专家简介:祝捷-- 国家注册心理咨询师,中央电视台《心理访谈》特邀心理专家,北京电视台心理专家。中德联合培训项目第三期:精神分析专业毕业(历时两年);中德联合培训项目第四期:团体治疗高级组在读(2008年—2010年)瑞士荣格学院教师为期7天的《荣格心理分析》培训。北京大学方新为期7天的《现代认知行为疗法》培训。
主持人: 各位网友下午好!欢迎每天大家准时来到聊天室参与专家回答。今天我们的主题是如何给宝宝建立安全感。希望大家围绕主题提问,一点半开启后台,专家两点钟开始回答问题,请大家耐心等待,避免重复提问。尽量将自己的问题描述简练。谢谢!
网友yexin1981_2002 :宝宝白天睡觉总是突然就醒了,几分钟就醒一次,醒来见到大人在旁边又睡,没见人就使劲哭,请问专家这个是缺微量元素还是没有安全感呢?
祝捷: 如果微量元素缺乏,建议到医院查一下。感觉孩子有点缺少安全感。不知道孩子多大,建议大人在跟孩子玩的时候要在边上陪着,如果父母有事情要离开一定要跟孩子交待清楚,避免突然离开让孩子产生不安的感觉。
网友sallypo :您好,偶家宝宝(10个月)自从最近得了腹泻痛了三个晚上之后,感觉胆子上就变小了,感觉她好象总是缺少安全感,症状是,睡觉时,动不动就会表现出很害怕的样子,如果大人过去抱着她,她又会将大人推开,但还是会吓着一个劲的哭,这个问题将如何解决,谢谢?
祝捷: 可能因为孩子的躯体问题影响到了孩子的安全感,但从大人过去抱她她会推开,可能也反映出平常大人和她的一种交流状况,建议家长多注意和关照孩子的感受,平常多做一些搂抱、抚摸等包容的、接纳的肢体动作。
网友dorothy98cn :儿子24个月了,从出生到现在一直和我们睡。最近因我要出外旅游,不能在家陪他睡一晚,为了让他有心理准备,提前一周每天提醒他,妈妈某天的晚上不能陪你睡,问他要跟妈妈一起去旅游还是待在家,他选择待在家。我回来后,他爸说儿子靠在床上等了我整晚,天亮才合眼。请问这种情况正常吗?
祝捷: 这种情况也可以说不正常,也可能说正常。为什么这样说呢?当孩子跟妈妈的关系非常亲密的时候,他就会有这种表现,但是孩子的不同发展时期,在两岁的时候不应该这么粘妈妈,所以这又不正常。我们知道一岁前是安全感建立的关键期,这时候母婴的关系是非常紧密的,如果妈妈能够给孩子足够的安全感,那他以后人格特质就是一种安全的人格特质。一至两岁是控制感建立时期,这个时期如果发展得比较好,孩子以后不会是没有计划、没有控制感的人,两至三岁是人际关系建立时期,如果发展得好,孩子长大以后人际关系就比较灵活、健康。四至六岁期间是俄狄浦斯期,孩子心理上开始他的第一次异性恋,男孩子恋妈妈,女孩子恋爸爸,如果这个时期能健康渡过,孩子到真正青春期能比较正确的处理与异性恋的关系。
祝捷: 妈妈提前一周提醒要外出挺好的,但是只做对了一半,一定要让孩子知道妈妈什么时候会回来,2岁正好是孩子的控制感发展时期,当他觉得情况是他能控制的时候,他就会安心了,当然妈妈在跟他说这些事情的时候,要搂着他,或拉着他的手,很认真的跟他说,态度要和缓。
网友sunmiu :您好,我的宝宝85天,一直由我和老公带,昨天去她外婆家,她左看看右看看,然后大哭不止,是宝宝会认家了吗??怎样给予宝宝在不熟悉的地方产生安全感呢?因为我很快就要上班了,所以要把宝宝给她外婆带.
祝捷: 孩子确实是认生,这是孩子一个很关键的时期,其实在这个时期,孩子的心理还没有与妈妈真正的分离成两个个体,所以这时候妈妈要保护孩子的安全感,带到外婆家的时候妈妈要抱着他,带着他挨个房间去认,要跟他说是什么,当孩子与周围的环境熟悉了,与外婆等家人熟悉了,妈妈可以暂时离开一小会,当孩子有需求的时候要及时出现。慢慢给孩子做训练,一开始要固定外婆家的一个人经常在孩子面前出现,目的是让孩子建立亲密联系,这时候妈妈可以慢慢脱离时间长点。但最好妈妈上班以后也要每天让宝宝看到妈妈。
12345...
影响孩子安全感建立的因素与解决办法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www.tulaoshi.com)1、家庭生活不和谐,父母经常争吵
家庭成员之间融洽的关系,是孩子建立安全感的重要基础。对于孩子来讲,父母就是他的整个世界,是他生活的楷模。如果孩子经常看到父母间的冲突,孩子会感到极大的不安与畏惧。幼小的心灵会埋下阴影。从这个意义上来讲,父母能送给孩子最好的礼物,就是美好的婚姻,这会直接影响孩子安全感的建立,以及影响社会化、人际关系等诸多方面。
2、母亲没有足够的安全感,情绪多变
母亲是孩子最亲密的接触者,如果母亲经常怕这怕那,多愁善感,那么就会直接影响到孩子的做事与生活态度。只有母亲本人的安全感和价值感足够时,才不会常常产生焦虑。而自信、稳定、成熟、理智的养育态度,既能减少妈妈不必要的内心消耗,同时也会带给孩子安全而平和的状态与气质。
3、孩子的心理营养未得到满足
在日常生活中,孩子没有得到行动上的自由、独立与正常情绪的释放。通常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成人很少考虑孩子的需求与愿望,孩子只能围着成人的指挥棒、“晴雨表”来转,孩子想去的地方、想玩的东西,经常被严令禁止,如:“太脏了”、“太危险了”等等。当成人高兴时,拉过孩子不管是否愿意,又亲又抱。不高兴时,又嫌弃孩子话多,不愿理睬。有时还会拿“再不听话,我就不要你了”等话语相威胁,有时还拿“许愿”来敷衍孩子。长此以往,就损伤了孩子探索新事物的动力,使孩子失去自我,对成人不信任,自身失去安全感。
因此,家长应尊重孩子,放开孩子的手脚,不要过度干涉和妨碍孩子的自主尝试。跟着孩子的需要走,孩子想“自己来”,就给他空间,让他自己做。孩子没主动要家长帮助,无论孩子做成什么样,只要没有危险家长就不参与。但是在孩子表示需要帮助时,家长也要马上回应,当孩子觉得不需要的时候再停手让他自己做。从而,让孩子与家长建立正常的亲子依恋关系。当遇到孩子一些不合理要求时,可以同孩子协商,而不是强令。例如:妈妈刚刚做好了饭菜端上桌,可是孩子非要吃饺子。针对这种情况,就要同孩子商量一下,如告诉孩子,下一次你如果想吃什么,提前告诉妈妈。现在饭已经做好了,你如果想“吃饺子”,我们就要重新去买菜、擀皮、包饺子。你还要忍着饿,同妈妈一起来做这些事,你看可以吗?如果孩子还是坚持,那么就让孩子和家长一起去买东西,回到家后,与家长一起摘菜洗菜包饺子……让孩tulaoshi.com子学会等待。
12影响孩子安全感建立的因素与解决办法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www.tulaoshi.com)1、家庭生活不和谐,父母经常争吵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www.tulaoshi.com)家庭成员之间融洽的关系,是孩子建立安全感的重要基础。对于孩子来讲,父母就是他的整个世界,是他生活的楷模。如果孩子经常看到父母间的冲突,孩子会感到极大的不安与畏惧。幼小的心灵会埋下阴影。从这个意义上来讲,父母能送给孩子最好的礼物,就是美好的婚姻,这会直接影响孩子安全感的建立,以及影响社会化、人际关系等诸多方面。
2、母亲没有足够的安全感,情绪多变
母亲是孩子最亲密的接触者,如果母亲经常怕这怕那,多愁善感,那么就会直接影响到孩子的做事与生活态度。只有母亲本人的安全感和价值感足够时,才不会常常产生焦虑。而自信、稳定、成熟、理智的养育态度,既能减少妈妈不必要的内心消耗,同时也会带给孩子安全而平和的状态与气质。
3、孩子的心理营养未得到满足
在日常生活中,孩子没有得到行动上的自由、独立与正常情绪的释放。通常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成人很少考虑孩子的需求与愿望,孩子只能围着成人的指挥棒、“晴雨表”来转,孩子想去的地方、想玩的东西,经常被严令禁止,如:“太脏了”、“太危险了”等等。当成人高兴时,拉过孩子不管是否愿意,又亲又抱。不高兴时,又嫌弃孩子话多,不愿理睬。有时还会拿“再不听话,我就不要你了”等话语相威胁,有时还拿“许愿”来敷衍孩子。长此以往,就损伤了孩子探索新事物的动力,使孩子失去自我,对成人不信任,自身失去安全感。
因此,家长应尊重孩子,放开孩子的手脚,不要过度干涉和妨碍孩子的自主尝试。跟着孩子的需要走,孩子想“自己来”,就给他空间,让他自己做。孩子没主动要家长帮助,无论孩子做成什么样,只要没有危险家长就不参与。但是在孩子表示需要帮助时,家长也要马上回应,当孩子觉得不需要的时候再停手让他自己做。从而,让孩子与家长建立正常的亲子依恋关系。当遇到孩子一些不合理要求时,可以同孩子协商,而不是强令。例如:妈妈刚刚做好了饭菜端上桌,可是孩子非要吃饺子。针对这种情况,就要同孩子商量一下,如告诉孩子,下一次你如果想吃什么,提前告诉妈妈。现在饭已经做好了,你如果想“吃饺子”,我们就要重新去买菜、擀皮、包饺子。你还要忍着饿,同妈妈一起来做这些事,你看可以吗?如果孩子还是坚持,那么就让孩子和家长一起去买东西,回到家后,与家长一起摘菜洗菜包饺子……让孩子学会等待。
4、家庭对独生子女的溺爱,使孩子畏惧困难
家庭温柔的陷阱,特别是隔代疼,把孩子保护得太好,为孩子成长的每一步,准备好了“清道夫”、“铺路石”,剥夺了孩子面对困难的机会,使孩子胆小、畏惧困难,自然自身也失去了安全感。
因此,应让孩子学会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成人不要包办代替。如:让孩子适时学会自己吃饭、自己穿衣服、自己收拾自己的物品,自己解决与小朋友的纠纷等等,尝试成功,建立自信,只有让孩子多次获得成功的心理体验,才能应对失败的考验。
 www.Tulaoshi.com;12一岁三个月的布丁随地小便,完事后,刚想拍拍屁股走人,熟料一脚踩上,一打滑,哐当,了个腿朝天,头朝下,布丁爷爷快速跑过来,义愤填膺状,狠狠踹了两脚地板,抱着布丁颠了又颠,哄了又哄。某日,布丁在床上跳舞,旋转着到了床沿处,正自我陶醉状,我见状惊恐万分“啊...声扑过去抱住布丁,颤颤悠悠地说“妈呀,幸亏没掉下去”,布丁莫名其妙,其实人家完全能把握好度,知道啥时候该用华丽的转身,完全不用担心坠下舞台。还有,布丁曾被KFC的门卡过一次手,我当时一个人带着布丁在银广KFC门口,看到布丁的手硬生生的被挤进去,我有种万念俱灰的感觉,在布丁的手拿出来后,我惊慌失措的一边安抚布丁,一边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用颤抖的声音一遍遍喊老公的名字。布丁无大碍,但我六神无主、高度紧张的样子,吓坏了她,布丁紧紧搂着我不敢松开。
都是源于爱,源于对布丁无微不至的呵护,才希望布丁生活的空间里全是安全的东西,即使发生了不安全,也要从感情上淋漓尽致的把担心把心疼表现出来。
但更多时候,我们对布丁有些不在乎。刚会爬的布丁,喜欢向茶几底下冲刺,茶几的高度正好是她爬行时抬头达到的高度,我曾用手护住茶几边缘,防止她磕到碰到。她姥爷禁止我这样做,说“她碰到一回后,就知道低头出入了。”果不其然,布丁在被撞过几次后,能准确得把握好低头抬头的频率,顺利通过茶几底部。布丁现在知道开水,发光的灯泡,冒热气的粥都是热的,她不会轻易的去动,我们没有强制性制止她不许动,这些都是她自己靠触摸和观察摸索出的经验。
我们生活的环境不是绝对安全的,我们对孩子的保护也有限度。在我们能力范围内,为孩子提供安全的环境,余下的只有让她自己去体会去经历,给她足够的爱心支持,适当的放手,她才能体验到什么是安全感。“孩子需要的时候给予他支持,不需要的时候给予他自由”
还有种说法是,有安全感的孩子能正视分离。这点我赞同。分离时孩子的哭闹和平时的粘人是孩子表达感情的相似方式。布丁一直能正视分离,在她很小的时候,我就会告诉她,妈妈离开,要去干什么,什么时候回来,她都能欣然接受。布丁从小是奶奶带大的,在奶奶出门或回家的时候,只要给布丁说明,布丁就会摆摆手说再见,因为她知道我们是爱她的,是说话算话的,会准时回来,所以她放心让我们出去。
布丁是个不粘人的小孩,我很欣赏这个小孩通情达理的做派。
我听到许多妈妈讲,孩子是她一手带大的,所以特别粘她;孩子是保姆一手带大的,所以特别粘保姆;孩子是奶奶一手带大的,所以特别粘奶奶。
遇到这种情况,我一般都会说:对这句话,大家不是很理解,因为她们从来没有吓唬过孩子——在一个不用“如果不听话,大老狼会把你叼走”、“再不听话就不要你了”这样的话吓唬孩子早成为基本常识的年代,相信现在没有人这样做了,但孩子们为什么仍然没有安全感呢"?"这是因为我们太爱孩子了!
“爱”怎么会造成孩子没有安全感呢"?"这是因为心理不成熟的我们,会将自己的“爱”及“珍重”通过表情和语言一览无余地表现在孩子面前。孩子稍微磕拌一下,就会哎哟大叫;孩子被其他孩子推一下,就会噢地惊呼;尤其是那些保姆和老人,因为是给别人照看宝贝,心理非常有压力,为了告诉自己、也告诉宝贝的父母,就会将这种一惊一乍的行为表现得更为夸张。
我们的孩子正处在“吸收性心智期”,他们要从环境中的人那里获得对这个世界的认识,如果跟他在一起的人这样小心亦亦,他就会认为这个世界是不安全的——这就是没有安全感的根源。
这样的孩子一步都不能离开那个使他认为“这个世界是不安全”的人。如果父母、老人和保姆同时在带这个孩子,而保姆最具这种特征的话,孩子遇到不舒服和危险时,就会去找保姆而不去找自己的父母。在孩子“吸收性心智期”,我们最好不要让我们的孩子吸收没有任何内在建构的人的精神状态而形成孩子自己的精神状态。
儿童的理想生存环境
一个生命从母体中出来,降临在这个复杂的物质世界里。这个世界蕴涵着复杂的关系,复杂的心态,复杂的意识形态,而婴儿对此一无所知,他仅仅带着巨大的生命动力来到世界。母亲,是他与世界联系的纽带。
在知道母亲不在眼前也依然存在之前,他首先需要时时看到母亲,触摸到她,嗅到她的气味,听到她的声音,得到她的关注;痛苦时需要母亲迅速来到他的身边,帮助他,使他舒服。孩子能经验到这世界是安全的、好的,他便会将此关系延伸到家庭之外、母亲之外的环境中去。
原本,孩子小的时候,母亲不离开孩子,孩子永远在母亲的视线内,孩子的呼唤妈妈永远都能及时地回应;等到孩子长大些了,探索的范围更大,孩子需要的时候,也能在妈妈劳作的地方找到妈妈,不会产生离开妈妈的焦虑,直到他有足够的能力,不再时时依赖母亲的呵护。母子的分离,是一个自然、渐进的过程。但现实是,目前不可能达到这样的状态。
我(图老师整理)们的现实是我们必须去挣钱,要生存;或许,我们有的人自我也没有成长好,在刚刚获得自由的时候我们要去实现自己的愿望。她需要和接替妈妈的外婆建立新的依恋关系。在新的依恋关系建立之前,与妈妈的漫长分离让孩子产生不安全感。
安全感是儿童生存的基本需求。
儿童是否感到环境、他人对他没有威胁,通常取决于带养孩子的人同孩子之间的关系的质量,这个关系的质量决定了儿童同外人以及外在环境之间的关系,而不取决于成人的主观愿望。
首先,儿童是否能得到带给他安全感的爱,取决于他生活中那个客观存在的关系。理想状态下,带养孩子的是母亲。但是母亲本身不能保证孩子处在一种能给他带来安全感的关系氛围中,更根本的是,带养他的人能否为他创造一个安全的氛围。例如:带养她的成人,即便是亲生父母,如果经常吵架,儿童待在旁边也会感到害怕,感到惶恐,感到被抛弃,感到不明白,这是一种情感上的被抛弃,这种被抛弃在一边的同成人之间的关系,容易造就具有这样一种心态的儿童。
再比如:带养孩子的成人在孩子爬高时惊恐地说,“会摔”;使用一样东西的时候惊恐地说,“会伤”;走在某个环境中时,惊恐地认为,“会丢”;端杯子的时候惊恐地说,“会烫”等等。这种非常害怕出事,不给孩子空间的担忧的心态,以及这种担忧所派生出来的行为,都能被儿童感受到。成人这种对待事物的态度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让他感到外界是如此不安全。而这一切并不由成人是否认为自己爱孩子来决定。
平时,家长应该多给孩子爱,无私的爱,让孩子感受到亲情,正确引导宝宝安全感的建立。
来源:http://www.tulaoshi.com/n/20151212/1042707.html
看过《警惕!毁掉孩子安全感6因素》的人还看了以下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