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ulaoshi.com - 故事 】
神奇的手指
你的宝宝是不是缠着你想要揉面团,趁着你不备,把爸爸的剃须膏喷得到处都是,有时甚至还想用用剪刀?你千万不要因为这些而去责备他,是宝宝的小手正在发育,他需要更多的机会多多练习才行哟!
三岁的小明喜欢用大块的橡皮泥捏各种各样的东西。小明妈妈说:“他会一遍又一遍地捏这个又捏那个,然后把自己做的东西揉到一起,再重新捏起。”也许很多家长对宝宝的这些行为都已经司空见惯了,但像小明这么做绝不仅仅是因为好玩,他同时还在锻炼手的活动机能,也就是准确的转动手腕、灵活运用手指的能力。掌握这些能力是儿童发育阶段必不可少的步骤:这样的锻炼可以使儿童有能力参与更多的活动,并且开始做一些只有“大孩子”才能完成的事情,如自己穿衣、系鞋带等。这样的锻炼最终还将有助于孩子掌握更多技巧,发育得更好,将来在学校里表现更出众。
在提高孩子的动手能力方面有许多既简单又充满乐趣的方法。通过下面的介绍,爸爸妈妈们可以了解到儿童这项重要的身体机能是如何发育的,进而找到适当的方法帮助孩子提高这项技能。
牢牢抓住自从孩子学会走路以后,他会不停地跑来跑去、翻筋斗,并且爬高上低。这些活动都有助于孩子的躯干和肩膀的发育,从而使他们的胳膊具有更强的控制力和协调能力——最终,他们就可以灵活地使用双手。
当孩子两岁左右时,你可能会注意到这样一个变化:他可以更加精确地活动自己的手指了。从这个阶段开始,孩子可以用蜡笔、堆积木,甚至会使用儿童剪刀。这些新的游戏可以进一步锻炼孩子手部的肌肉,同时帮助他们开发其他的身体机能和认知技能。例如,把一个简单的拼图游戏中的一片拼图放入准确的位置,这个行为看似简单,但它却有深远意义。儿童教育专家指出:“这一活动要求孩子的基本运动神经具备整体协调性,要有手眼协调能力,视觉感知力,以及触觉。”
灵活运用双手甚至可以扩大孩子的词汇量。1岁的孩子可能只会抱着布娃娃,而2~3岁的孩子就能够模拟给布娃娃喂饭、穿衣服、盖被子等活动——孩子非常乐意谈论这些游戏活动。有关专家认为:“通过具体的事例,孩子可以更容易地学习语言。一旦孩子可以用手捏东西,叠东西,他们就能领会这一动作的具体含义及表达方法。”
寓教于乐父母应尽量让孩子多活动自己的双手。以下是一些教孩子活动双手的方法:
1、让孩子自己刷牙。儿童教育专家说,2~3岁的孩子应该试着自己穿衣、刷牙,只有在孩子需要帮助时,大人才予以协助。
2、不要一味宠着孩子。如果孩子希望自己搭积木,尽管让他玩好了。如果他遇到了难题,你可以给他一些小提示(“如果把这块积木放在这儿会怎么样呢?”),或者与孩子一道玩。只是家长要谨记,给孩子的玩具应该与他的年龄相适应,而且不要让孩子把玩具放入口中,以免发生危险。
3、不要因为家里乱成了一锅粥而烦心。蜡笔、荧光笔和剪刀等都可以帮助孩子锻炼双手的机能。因此,不要把它们都藏起来。在适当的情形下,尽管让孩子随心所欲:可以在洗澡时让孩子拿着剃须膏练习“涂鸦”。
4、尝试着做一些手指游戏。活动手指有助于孩子熟悉与手相关的各种活动。在他十个手指的指肚上都画上笑脸,并且让他用食指、中指、无名指和小拇指分别去碰大拇指。
5、创造各种机会让孩子活动双手。多让孩子做一些有趣的游戏或活动以锻炼双手,如用海绵清洗石头或贝壳等,或是用树枝在沙地上画画。
6、重复某些游戏。你的孩子是不是对某些动手游戏很感兴趣,经常毫不厌倦地玩了又玩?如果是这样的话,父母不要打断她。重复运动能够让某项技能臻于纯熟,直至成为一种主动的反应,孩子对这些运动的认识也会从“我在学习”变为“我擅长”。
孩子不愿意坐下来怎么办?许多两三岁的孩子宁可绕着桌子跑也不愿坐下来玩橡皮泥。如果你的孩子属于这种类型,你可以试试以下的方法,帮助他安静下来做一些动手游戏。
1、给孩子吃需要容器盛装的食物,例如,早饭的时候给他麦片,而不是吃面包。
2、邀请孩子和你一起劳动。有哪个孩子会不喜欢和妈妈一起包饺子?他可以揉面,用擀面杖擀饺子皮,也可以运用想象力把面团捏成各种形状。
3、创造一些可以让他站着玩的游戏。如果他喜欢汽车,你可以在桌子上铺一个轨道。
如果孩子对精细的活动始终提不起兴趣,或是对此感到无比沮丧,你可以征询一下儿科医生的意见。有些情况下,孩子可能需要接受专业医生的帮助,参加一些游戏课程,逐步培养起这方面的技能。
tips教会孩子学习自己穿衣服
从孩子2岁开始,你就可以慢慢地开始教他一些生活自理的方式了,比如如何穿衣服:
1、不要只是旁观。如果你光是看着,孩子也许会不知所措,半天穿不上,会让他很有挫败感,导致下一次他就不愿意尝试了。可以在旁边具体地指导他应该先系哪个扣子,胳膊应该怎么伸,慢慢地他就会掌握穿衣服的要领了。
2、允许孩子倒退。前几天还好好的,硬要自己穿衣服,怎么这两天反而倒退了,要妈妈帮自己穿。这时千万不能对孩子置之不理,这只是他的一种心理需求,应该满足他。你可以让帮助宝宝一起穿衣服。
3、应该让孩子从小养成好习惯。把脱下来的衣服和鞋摆放整齐,如果孩子做得好,别忘了夸奖他。
文/萧艾
本文由《父母》杂志授权图老师育儿网独家发表,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手指与智力
zhangshen转贴:(写于10/20/00 10:22:31 PM)
动手训练可以促进孩子的智力发展。心理学家研究认为,人的两只手越灵巧,就越有助于大脑的积极思维;人的思维逻辑越好,双手就更灵巧。幼儿更是这样。手脚并用的训练,是发展思维的良好手段。
因此,父母要从小培养孩子动手动Tulaoshi.com脑的能力。孩子1岁多时,要训练他拿勺吃饭;2岁左右要逐步训练脱简单的衣服及鞋袜;4岁左右要学会穿衣服及鞋袜,以及洗碗、拖地等一些简单的家务劳动……婴幼儿的思维属于动作思维,它的一切思维均来自动作的发展,在动手过程中,除了孩子通过视觉、听觉来了解世界,还让孩子通过手来触摸不同物体,感知不同物体的软硬度、温度、光滑度等。
在动手活动中,幼儿的想象力得到了发挥。思维能力得到了锻炼,同时也满足了自己的好奇心,对自己的能力更为自信,并能在不断的实践中积累经验。
手指兄弟
小布丁正在和妈妈学唱歌:
“小手拍拍
小手拍拍
小手拍拍”
“哈哈哈”
滴滴滴~~~
忽然电话响了
“小布丁妈妈去接个电话你先自己玩一会妈妈很快就回啦啊”
“恩小布丁等妈妈 妈妈你快点啊”
小布丁一个人坐在床上
“妈妈妈妈~~~”
瞧小布丁再玩自己的手指呢
忽然
“哎呦是哪个捣蛋鬼揪的我课真疼啊”
“啊是谁在说话呀”
“是我呀,我是你一直在拉的大拇哥”
“啊对不起,大拇哥,我拉疼你了吧 妈妈去接电话了,我在等妈妈”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www.tulaoshi.com/gushi/) “没关系的小主人,妈妈不在我叫兄弟姐妹陪你一起玩 嗨~”
小布丁看见他的手指自己动了起来
“咦~啊~哈哈哈”
“兄弟姐妹们都精神点,小主人要和我们一起玩,我们都介绍一下自己吧”
“嗯~那我先来,我先来 我先来...”
“你们别吵,从最小的开始说吧”
小布丁的话刚说完,之间一个又细有小的手指头跳了出来
“嗨~大叫好,我是小妞妞,你们看,我是手指头里最小的,我有什么本领呢,提醒你,当小主人要和别人拉钩钩的时候
哦,你说对啦,当小主人要和别人拉钩钩的时候就要派我去啦,呵呵”
“大叫好,我是四兄弟,我,我...”
四兄弟说着说着低下了头,挨着他的三姐妹忽然跳了起来
“嗨,你们好啊,终于到我了,我是三姐妹,手指兄弟里最高的,不信你把手指头伸齐了看看,嗯,我有什么本领呢,你想想平时扮小兔子的时候,兔子的耳朵是不是要用到我呀,啊”
“嗨~我是二拇弟我Tulaoshi.Com和三妹一起做兔子的耳朵,再考考你,我和三妹的另外一个本领是什么?哈哈,不知道啊,那你就伸出我们两个去问问爸爸妈妈”
“哼哼~我是大拇哥,手指里的大哥哥,我的样子大大粗粗的,你们可千万别小瞧我哦,我站好了你看看,是什么,大点声说,是不是,‘你真棒啊’”
五个手指头都介绍了自己,忽然,听到了一阵哭声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www.tulaoshi.com/gushi/) “呜呜~”
“四兄弟,你怎么哭啦?”
“兄弟姐妹们都有特别的本领,都可以向小主人显示自己,只有我没有,呜呜呜~”
“四兄弟,你不要哭,让我想一想吧”
小布丁使劲的想啊想,小朋友,你也帮小布丁他们想想吧,要不四兄弟还得哭呢
灵巧的手指
“把线再画直一些。”
“这是铁路线嘛。”
“铁路弯曲,火车也不稳呀。”
“火车可以拐弯嘛。”
“这列火车的窗户也是歪的。”
“我画不直嘛。”
“画弯了,太难看。”
“那么苹果和皮球呢?”
“它们当然可以是圆的啦!”
“这个画得怎样?”
“画得不像,弯曲得太厉害了。”
“这是印度苹果。”
“像个瘪了气的皮球。”
“行啦,这样就可以啦。”
“皮球是圆圆的,铁路是笔直的。”
儿童的心理分析:
“妈妈真是太罗嗦了,简直受不了。我努力想画成一条直线,可就是画不好。”是的,他是在拼命努力地画,但是尚不熟练,手指不够灵活,达不到妈妈的要求。
“妈妈说我将来写字会发生困难,要趁现在练好画直线和圆圈儿。可是我的手指老是不听使唤。”的确,进了小学以后,就要求把文字和数字写好,还要把图画画好。
如果老是批评孩子写得不对,画得不好,会使他失去信心,孩子心里就会逐渐产生相当严重的“我讨厌写字和画画儿”的情绪。
妈妈的高招:
母亲必须停止对孩子画的直线或圆圈儿过于挑剔。要求孩子灵巧地运用手指,尚为时过早。
儿童运动能力的发育过程,按“从头到脚”、“从中枢到末端”的顺序进行,这是身体发育的规律。所谓从头到脚的顺序,就是指从头、颈、肩、胳膊、背、腰、腿到脚。从中枢到末端是指从靠近中心的上臂、胳膊肘、手掌到指尖。
由此看来,在要求孩子灵巧地运用手指之前,必须先让他们做好使用胳膊的运动,以及使用手腕和手掌的运动,最后才是手指的运动。切莫操之过急。
婴儿认为手指最好吃
婴儿吃手事件
当然你也不能因此就当人家BB都是傻的:如果光吃手指,他们是没几天活头的。除了这一先天性的技能,每一个婴儿都会无师自通地以哭号来向父母要吃要喝,但是,此等嗟来之食虽然可以活命,毕竟比不上自己的手指那么美味,那么方便,那么自主,奶也好,糊也罢,没有甚么食品等比得上这顿举手之劳的超级自助餐。
婴儿吃手是很让父母恼火的一件事,咬手指和指甲已属家常便饭,在某些严重的个案中,做父母的更惊恐地发现BB本来就极其细小的嫩指居然像一根雪糕那样出现了越吸越细越吮越短的异象。情急之下,就会往婴儿的指头上涂抹辣椒酱(这种行为的残酷性在于:它看上去更像是一个口味偏重的成年人正准备吃掉小孩的手指)。在声嘶力竭的痛哭中婴儿会暂时中止吃手,但辣劲一过,照吃不误。
如何正确看待吃手事件
在这个问题上,有说与“口腔期”有关,有说甚么“触觉过分防御”,又有说是“触觉学习不良”?至于甚么缺乏母爱、不受关注、挫折感、压力以及空虚无聊寂寞等等,听起来更像是成年人自己的问题。我越来越倾向于相信,吸吮手指这一顽固的现象可能只说明一个问题:手指是最好吃的。
有一次,趁我女儿既不紧张也不郁闷,我认真地提问道:“告诉我,手指真的有那么好吃吗?”
黑暗中,这个正躲在被窝里吃手的小女人诚恳地点了三次头。
所以我只好相信、同时也奉劝各位父母相信,手指的滋味,乃属于一种道可道非常道的东西。医生说,婴儿从零岁到两个月大起开始频繁地吃手,这个时期,他们也学会了微笑。我认为,学会微笑是因为学会了吃手,而成年人之所以对此深恶痛绝,实在是不知鱼之乐tulaoshi也,或者说,我们已经彻底遗忘了早期饮食生活中最快乐的事件。我们可以正常地吃过手指饼干,吃猪手,吃凤爪,唯对于婴儿吃手一事,即使在观念上和口味上最包容最少禁忌的人恐怕也会正常地这样想:这东西,即使要吃,即使非生吃不可,多少也总得放点佐料吧。
总之,对于婴儿吃手事件应该正确看待,正确引导孩子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