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眠不足的孩子你知道有什么危害吗?一项新的研究显示,睡眠不足会使年幼孩子超重的危险加倍,并且日后患焦虑、抑郁的危险也会增加。
【 tulaoshi.com - 睡眠 】
睡眠不足者多动易怒根据规定,新生儿的睡眠总量应该在每天16~20小时,日间、夜间睡眠量相等。而婴儿的夜间睡眠应该为9~12小时,日间小睡,每次长度为30分钟至2小时。到9个月时,应建立起稳定的睡眠规律。
研究发现,晚间睡眠不足而白天嗜睡的孩子不仅发育缓慢,学习问题突出,注意力、记忆力、组织能力、创造力和运动技巧相对较差。特别是在行为问题上,夜间晚睡的孩子更容易出现好斗,同时还可能伴有多动症、自我控制能力差、精神不集中等症状,在情绪调节上,更容易激怒。
此外,在生长发育中,夜间睡眠缺乏还会扰乱生长激素的正常分泌,使得免疫系统受损、内分泌失调,代谢出现问题,易发胖。
睡眠习惯从0岁开始培养国际和平妇幼保健院儿童保健专家余文副主任医师告诉记者,儿童良好的睡眠习惯应该从0岁开始培养。现在很多不良睡眠习惯都是父母造成的。比如,不少年轻父母担心孩子半夜饥饿,硬是半夜把他弄醒进行喂食。入睡前抱着孩子又哄又拍,哄其入睡,甚至半夜里只要孩子一哭就抱起来。专家认为,这些做法都是错误的。宝宝半夜里惊醒4~6次完全属于正常现象,应该培养他惊醒后自动重新入睡的习惯。
专家建议父母,临睡前不要让孩子有兴奋的活动,从宝宝出生开始就可以训练其分床睡,半夜里不要过多给孩子喂东西吃。同时,临睡前,可以对婴儿进行睡眠前按摩,缩短入睡时间和夜间清醒时间。对于年龄稍大的孩子,还可以用拨快闹钟的方法,“骗”他早点睡觉。
哈佛大学医tuLaoShi.com学院的研究人员对美国马萨诸塞州的915名儿童进行了研究,研究人员发现,在出生头两年,每天睡眠不足12小时的儿童,到3岁时超重的危险是睡眠充足孩子的两倍。
研究人员说,幼儿往往需要更长的睡眠时间,此项研究中的孩子平均每天睡眠时间为12.3小时。看电视往往会使情况变得更糟,那些到2岁时每天看电视超过2小时的孩子,往往到了3岁时超重的可能性更大。
由伦敦大学研究人员组成的一个研究小组专门研究了儿童期睡眠不足对情绪的长期影响,他们收集了荷兰2076名、4至16岁青少年的睡眠数据,在过几年之后就各种情绪和行为特征对他们进行了提问。结果发现,儿童期睡眠不足的人,成年后更易出现焦虑、抑郁和好斗行为。
研究人员指出,如果在儿童房间里摆放电视、电脑和视频游戏装置,就很难保证孩子有充足的睡眠。而孩子睡眠不好会对身体健康产生严重的后果,即使是在年幼阶段。因此,帮助家长了解如何改善孩子的睡眠质量是很重要的。
对于年龄3~8岁的儿童来说,如果幼年时每天的睡眠时间每增加1小时,那么他们在5年后体重超重的几率就会从36%下降到30%,对于年龄8~12岁的少年而言,体重超重的几率就会从34%下降到30%。
即使考虑到像种族、民族、家长的收入以及受教育水平这些因素,与睡眠较多的孩子相比,那些在儿童期睡眠较少的孩子,5年后体重更易超重,更易肥胖。
睡眠专家曾建议,对5~12岁的儿童来说,每晚的睡眠时间应为10~11小时,青少年每天也要睡足8~9小时。不过,研究人员发观,接受调查的儿童在7岁前每天的睡眠时间往往不到10小时。
研究人员指出,家长们应该控制孩子们上床睡觉的时间,特别是那些需要每晚睡10~11小时的年龄更小的孩子,如果他们第二天必须在6点半或7点钟上学,家长们就应该让孩子晚上8点左右上床睡觉。
来源:瑞丽女性
世界卫生组织和世界睡眠研究组织联合发布的《睡眠与健康》报告认为:“睡眠和空气、食物和水一样,是人类生活的基本必需品。现在约占地球1/2的人口遇到若干种类的睡眠问题。”针对我国日益增多的睡眠问题,为全面提高公众睡眠健康水平, 减少精神和心理疾病的发生,中国睡眠研究会提出了2010年3月21日世界睡眠日的中国主题:“良好睡眠,健康人生”。
睡眠障碍侵袭各类人群
中医学历来重视睡眠科学,认为“能眠者,能食,能长生”。可见,睡眠与健康是“终生伴侣”。
我国2007年完成的北京、上海、广州、天津、杭州、南京6城市共2万人样本中,57%的人有睡眠问题,其中一半以上是由焦虑引发的。调查同时发现,睡眠障碍对生活质量的负面影响很大,甚至影响全身各种器官的疾病,包括心血管、呼吸、消化、血液、泌尿生殖、内分泌、神经精神系统,但相当多患有睡眠障碍的人并没有得到合理的诊断和治疗。最近的调查表明,睡眠困难的病人中,只有6%专门为失眠就诊过,70%根本没有当一回事,24%是在因其他疾病就诊时顺便提到了睡眠问题。
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老年病科许琰医生撰文表示,现在,睡眠障碍侵袭各类人群,白领、私营业主、学生是主要发病人群,还有一些是进城的打工族。有睡眠障碍的人群年龄段集中在15岁至45岁。究其原因,首先是“心境”问题,睡觉时心里总是想着这样那样的事;其次是被困难所困扰,诸如在生活中碰到一件困难的事一时间无法解决,也容易导致失眠。此外,不断增大的工作和生活等压力,环境的改变、生活琐事等,也会使人情绪跌宕难以入眠。所以,睡前不适合做一天的总结以及第二天的工作规划,应该使情绪保持在平静、乐观、祥和的状态。适度的瑜珈练习、听轻音乐、与家人聊天、阅读轻松的书籍报刊,都能帮助放松情绪。
睡眠不足可致矮小、肥胖
记者在采访湖南省儿童医院儿保科主任钟燕时,她特别强调,睡眠对于广大的儿童青少年来说,显得更为重要。当今大多数父母都十分关心孩子的生长发育。但父母们往往不太知道,促进孩子生长发育的一些重要激素,恰恰是在睡眠时大脑“积极”分泌的。
钟主任介绍说,儿童在清醒时每毫升血浆中的“生长激素”含量只有1至5毫微克。而睡眠时每毫升血浆中的“生长激素”含量可达到10至20毫微克,甚至高达40至50毫微克。孩子睡眠时间越短,体内生长激素含量就越低,天长日久当然会严重影响其生长发育,导致孩子矮小瘦弱。科学研究还显示睡眠能有效地提高机体免疫力,增强白细胞的吞噬功能。另外睡眠少还会引起青少年肥胖。
会影响孩子的智力和情绪
法国南锡市的一所防治研究中心十分关注孩子们的睡眠,并作过多年的调查研究。研究报告指出:儿童的睡眠与智力发展紧密相关,7至8岁小学生的学习成绩明显与他们睡觉时间长短有关。那些每夜睡觉少于8小时的学生,61%的人跟不上功课,39%的人勉强达到平均分数线。他们之中没有一个是名列前茅的。而另一些每晚睡觉在10小时左右的孩子,只有13%的人跟不上功课,76%的学生成绩中等,11%的学生则功课优良。该研究报告还指出:缺少睡眠的孩子常伴有语言障碍,如口吃等。若与正常儿童相比,还显得呆笨。
这是因为睡眠跟大脑发育、智力发展紧密相连。科学实验证实,睡眠对促进大脑的发育和增进大脑的思维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因为人体卧位能有效地改变脑的血流量,大大增强其血液循环。卧位时,大脑的血流量通常是站立位的7倍。从而使脑细胞获得极其充足的营养。那些长期睡眠不足的学生,由于脑细胞缺乏足够的营养并得不到充分的休息,故往往显得精神萎靡、脾气暴躁、食欲降低、身体状况和学习效率不佳。
据我国一项国家级调查研究课题显示,30%的小学生与35%的中学生,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其第一症状是焦虑。睡眠状况对人的生活、学习、心理都有直接影响,睡眠不足,导致神经衰弱,心理疾病就容易发生。所以,对于孩子来说,睡眠有着特别的意义。
睡眠疾病及时求诊
专家表示,睡眠障碍包括:难以入睡或者早醒;经常在夜间觉醒,睡眠浅、多梦;在保证睡眠时间的情况下依TuLaoShi.com然白天嗜睡;睡眠期间打鼾明显,有频繁呼吸暂停甚至惊醒;次日清晨醒来头昏、头痛、眼球发胀、口干咽痛;睡眠时出现双腿不停活动、梦游等异常动作。人们应认识到睡眠障碍也是疾病的一种,如出现以上表现应及早就医。
健康的睡眠法则是:守时、多做运动、减少兴奋剂的摄入、舒适的卧具、请别吸烟、只喝软饮料、追求睡眠质量而非数量睡前丢开一切计划、别在太饱或太饿时上床。 本报记者 吴岱霞
影响长高
少儿的成长除了与遗传、营养、锻炼等因素有关外,还与生长激素的分泌多少有密切关系。生长激素在人熟睡后分泌得多,睡眠充足有助长高。经常睡眠不足,会影响生长激素的分泌,影响长高。
降低身体的免疫力
睡眠是增强人体免疫力的过程,经常睡眠不足会使身体的免疫力降低,由此会导致种种疾病发生,如神经衰弱、近视、食欲下降等,还容易感冒。
影响大脑的创造性思维
睡眠不足会使人出现注意力不易集中,记忆力减低,思维迟钝等情况,这样就会影响少儿的学习。
影响心理健康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www.tulaoshi.com/shuimian/)睡眠不足的少儿易发生情绪低落、烦躁易怒,或焦虑紧张、抑郁孤独等表现,这样会严重影响少儿的正常心理发育。
从生理需要来看,小学生应该每天保证有9~10小时的睡眠,初中生应每天保证有8~9小时的睡眠。少儿的身心健康要从保证充足的睡眠开始,家长切莫等闲视之。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www.tulaoshi.com/shuimian/)研究人员随机选择了244名儿童,每半年就给这些儿童测量身高和体重,有时孩子们还被要求携带一种可记录活动情况的仪器,以帮助估计这些儿童的活动和睡眠时间。
分析显示,孩子3到5岁时平均每天的睡眠时间约为11小时,那些睡眠时间较少的孩子到7岁时往往更为肥胖,其影响程度可大概折算为,平均睡眠时间每减少一小时,会增加约0.7公斤脂肪。
研究人员说,儿童睡眠不足会增加肥胖风险的原因至少有两个方面:一是睡眠时间减少可能会导致吃零食的时间增多,从而增加肥胖风险;二是睡眠不足会影响体内的激素分泌,从而导致胃口大增,增加肥胖风险。
不过研究人员也表示,预防肥胖并非睡饱了就行,对于预防肥胖而言,最关键的办法是健康饮食和加强锻炼。
来源:http://www.tulaoshi.com/n/20151212/10429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