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入园后家长会给孩子报很多兴趣班培养宝宝各种才艺,但大部分家长不可避免走入兴趣班的选择误区。
【 tulaoshi.com - 才艺培养 】
宝宝入园后,大多数父母都会给孩子报这个那个的兴趣班,希望借此来培养孩子各方面的素养。确实,孩子在这个年龄段开始学些东西有好处,但望子成龙的心态有时又让父母不免走入另一个误区。静下心来想想,你已经或正在走入哪个误区。
误区1:只重结果,忽视过程
学琴的父母只注重孩子学会了哪支曲子;学画的父母只注重孩子是否画了一幅完整的画;学珠心算的父母只注重孩子算得是否快;学跳舞的父母只注重孩子是否学会了跳支完整的舞。
只看重结果,无论是给孩子还是给老师都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其实教孩子,学习的过程远比结果更重要。在学习的过程中,能调动他们多个器官、多种感觉,培养多方面能力。比如学习弹琴,手眼耳的协调非常重要,耐性、毅力、战胜困难的能力决定着他是否能学习下来,而经过自身努力战胜困难后的成就感也使他心情愉悦。贯穿在孩子学习过程中的这些品质,父母可能看不到,但却对孩子的未来影响深远。
再有,在学习过程中,一些基本功可能只是学习中的一个小节,比如跳舞,一个舞步要练好长时间,给父母的感觉是孩子几次课什么正经的也没学,但实际上,基本功的训练是为让孩子能完整跳下整个舞蹈而打下良好基础。基本功如果不扎实,学到一定程度可能就学不下去了。
误区2:周末上兴趣班如同赶场,没了亲子时间
有些父母不在乎花钱多少,在周末给孩子报了一个又一个兴趣班,英语、影视表演、钢琴、滚轴;孩子忙,父母也跟着一起忙。本来上一星期幼儿园就没多少时间陪孩子,而周末又全用来上兴趣班了。
孩子在这个年龄段是离不开亲情的,与父母在一起,是使他们心理发展正常的基础,如果忽视幼儿心理以及亲情的交流,你会发现孩子变得不听话、爱发脾气等等。今后容易与子女在心理上产生隔阂,难以沟通。
一味地给孩子报各种兴趣班,容易使孩子疲劳、厌倦。今后他可能对什么都知道一点儿,但对哪个都不精。不如只选择一两项重点学,学会了再学其他项目。孩子如果在哪个项目上特别有潜力,就要多花时间重点培养。
误区3:把自己的理想强加在孩子身上
有些父母小时候条件不好,没有条件实现理想,而有了孩子后,就把理想寄托在了孩子身上。比如一位父母,英语顶呱呱一直是他的梦想,他就让孩子从小上英语班学习英语,而成绩稍有不好就一通批评。
孩子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他有自己的想法。他知道自己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如果大人把自己感兴趣的强加给孩子,让孩子担负起父母的愿望,那孩子的负担就太重了,孩子学习起来就是一个痛苦的过程。因此,应该尊重孩子的兴趣,让他挑选自己感兴趣的东西,对于感兴趣的事,孩子能学得又快又好。而父母自己的理想,还是自己努力去接近目标吧!
误区4:认为坐在教室里才是真正的学习,忽视生活中的教育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www.tulaoshi.com)有些父母忽视自己的能力,认为只有带着孩子上这个班、那个班,让孩子规规矩矩地坐在小椅子上听老师讲课,才是真正的学习,对生活中的知识反而视而不见。
重视孩子的教育,无疑是最值得的投资,但不能一味地投资却忽视孩子的感受。既然是兴趣班,就一定要从兴趣出发,只要孩子有兴趣,就能自主学习,快乐地享受学习的乐趣。
每位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宝宝有一技之长,会唱一首歌、跳一支舞,最好还能弹几段钢琴曲,或者弈几盘围棋、甚至会冰,珠、心算之类的比赛再拿几个第一。在这样的早教氛围的空气里,各种各样的兴趣班,也就铺天盖地地应运而生了。宝宝在小时候多学一些各种技能,确实对以后的发展会有所帮助,但是望子成龙、望女成凤迫切愿望,又难免会让父母走进一个又一个的误区。
误区一:不了解宝宝的兴趣,盲目报名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www.tulaoshi.com) 镜头:贝贝的妈妈看到邻居家的宝宝报名上了钢琴班,听到隔壁每天传来叮叮咚咚的琴声,于是也兴冲冲地跑去给贝贝报名。过了几天,又听亲戚说,画画能锻炼宝宝的想象力,于是就到处打听哪里有绘画班,又给贝贝报了绘画班。又过了几天,看到贝贝能很专注地看公园里的爷爷们下围棋,贝贝妈妈便想到围棋能培养贝贝的思维能力,又张罗着给贝贝报名围棋班……就这样,妈妈为贝贝换报了5、6个兴趣班,花了不少报名费。其实,贝贝妈妈这时还没有真正的摸到贝贝的学习兴趣在哪里,不光浪费钱财,而且耽误了时间,由此造成的最大弊端是,无形中养成了贝贝见异思迁,做事没长性的不良习惯。
专家的话:留心观察,发现宝宝的已有兴趣
在平时的家庭生活中,父母要多留心观察宝宝,看准了宝宝对哪些事物感兴趣,然后从这些已有的兴趣下手。比如,贝贝妈妈发现贝贝对围棋感兴趣,那就每天带着贝贝去公园看爷爷们下棋。同时,妈妈可以买来围棋,让贝贝学习下围棋。在学下棋的过程中,应该从围棋的基本规则及入门知识开始,当宝宝碰到不懂或疑难问题的时候,妈妈一定要耐心地不厌其烦地进行指点,在开始的博弈过程中,要故意让宝宝赢棋,这样能更有效地激发孩子学棋的兴趣和深入学习的自信心。
误区二:忽视宝宝的年龄,要求过高
镜头:晶晶爸爸给3岁的晶晶报名上了钢琴班。一个月过去了,晶晶爸爸发现,晶晶丝毫没有进步。而他的同事有个宝宝只有4岁,同样学了一个月,却已经达到了第二阶段。所以,晶晶爸爸很生气,他觉得晶晶没有努力练琴,他还怀疑Tulaoshi.Com晶晶没有弹钢琴的天赋。
专家的话:循序渐进,放低对宝宝的要求
宝宝的学习效果和年龄有很大的关系,不同年龄的宝宝学习效果不同。晶晶3岁参加了钢琴班的学习,与4岁的宝宝比起来,进步缓慢,成效甚微,这并不能说明晶晶没有努力、没有学习钢琴的天赋。而真正的原因是,晶晶各方面的能力还没有达到4岁宝宝的程度,比如对音乐的理解力,手、眼、脑的协调能力等等。所以晶晶爸爸没有必要操之过急,这么快就给晶晶下定论。而是应该先了解宝宝在各个年龄层的特点,放慢学习进程,循序渐进,让晶晶快乐地学钢琴。等到晶晶4岁,各种能力达到相应的程度之后,自然而然就学会了。孩子的爸爸,你千万别小看这1岁的差距对孩子来说的多么地重要哦。
误区三:兴趣班如同赶场,累了宝宝,苦了父母
镜头:每个周末都是悦悦最忙的时候,因为她这一天要上3个兴趣班,如同演员赶场子一样,忙得不可开交。悦悦一大早就被叫起床,赶着去珠心算班上课,下课后又急急忙忙回家吃饭,准备下午的舞蹈班和表演班。一天下来,悦悦比平时去幼儿园上课还要忙。
专家的话:太多的兴趣班让宝宝腻烦
如果一味地让宝宝参加各种兴趣班,容易让宝宝感到疲劳、腻味,会引起宝宝的抵触情绪,不愿再学习。用赶场子一样的节奏去上兴趣班,会让悦悦失去了很多玩乐的时间,会让她觉得是珠心算班、舞蹈班和表演班夺走了她的游戏时间,从而不愿意学习,对正在学习的内容也会渐渐失去兴趣,使得原本很有可能发展的一些兴趣就这么被扼杀了。另外一方面,宝宝的年龄较小,需要父母的关爱。过多的兴趣班占据了原本的亲子时间,使得父母和宝宝交流的机会变少了,长此以往,容易让宝宝觉得孤单、寂寞,和父母之间产生隔阂,脾气也逐渐变得暴躁、不听话。
误区四:狭隘了宝宝的兴趣范围
镜头:依依最喜欢的事情是,跟在妈妈的后面帮着做这做那。看到妈妈在做饭,就主动帮忙择菜;看到妈妈在打扫房间,就拿起扫把扫地;看到妈妈在洗衣服,就跑去和妈妈一起洗,依依妈妈却不喜欢依依做这些。每次依依要帮忙,妈妈不是把依依赶去练琴,就是安排去学英语。
专家的话:正确认识,不要缩小了宝宝的兴趣范围
刚刚出生的宝宝对很多事情感兴趣,其范围远远超过了父母的理解范围。比如:“为什么会打雷?”“为什么糖果是甜的?”“爸爸为什么会长胡子?”等等。很多父母都认为,乐器、舞蹈、珠心算、围棋……这些才是宝宝的兴趣,却不知这样缩小了宝宝的兴趣范围,局限了他的潜能开发,忽略了他对于社会、自然和科学的探索能力,也不利于发展宝宝的动手能力。
创造条件,培养宝宝的多种兴趣
当宝宝对家务劳动产生兴趣的时候,父母不要阻止,而是让宝宝动起手来,充分参与其中。同时,引导宝宝仔细观察,引发思考,再适时传授一些通俗易懂的科学知识。比如,依依帮助妈妈择菜的时候,妈妈可以问:“依依,你知道蔬菜是怎么长大的吗?”然后用浅显的语言告诉依依蔬菜的生长过程,进而拓展到其他植物,乃至整个生物领域。
误区五:注重结果,轻视过程
镜头:婷婷参加了英语班,学会了如何说一口流利的英语;参加了钢琴班,学会了如何弹奏一首完整的曲子;参加了舞蹈班,学会了如何演绎一段完整的舞蹈。
专家的话:重视过程,让宝宝零压力学习
父母给宝宝报名兴趣班,自然希望宝宝学有所成。但是,如果只注重学习成果,而轻视了学习过程,则会造成一些不良影响。婷婷妈妈的注意力全部集中在婷婷的学习成绩上,只关心婷婷学会了什么,会说哪些英语、会弹哪首钢琴曲、会跳哪段舞,却不关心婷婷收获了什么,提高了哪方面的能力。比如,婷婷在学习英语的时候,提高了她的语言表达能力;在学习钢琴的时候,开发了她的手、眼、脑协调能力;在学习跳舞的时候,培养了她对音乐的理解力和肢体的表现力。而婷婷妈妈过度关注结果,无形中给婷婷增加了很多压力,让婷婷觉得,不管学习英语、钢琴还是舞蹈,都变成了不得不完成的任务。
误区六:父母的愿望强加在宝宝身上
镜头:小雨爸爸对美术充满了热情,一直都想成为一名画家,但是因为种种原因,这个梦想没能实现,于是把所有的希望寄托在小雨身上。自从小雨出生,小雨爸爸就给小雨报名了绘画班,不仅如此,回家后还不忘督促小雨勤加练习,一心想着靠小雨来完成自己的人生夙愿。
专家的话:宝宝也有自己的梦想
很多父母都认为,自己没有实现的梦想,就要靠宝宝来完成。但是宝宝有自己的想法,如果父母把自己的愿望强加给宝宝,那么宝宝的负担就太沉重了。小雨爸爸的美术梦想没有实现,把这个梦想强加给小雨,却没有问过小雨是否对画画感兴趣。如果小雨对美术并不感兴趣,那么学习过程就变成了一种痛苦,这段痛苦的过程会逐渐消磨小雨的学习热情,甚至会产生厌学的情绪。
宝宝入园后,大多数父母都会给孩子报这个那个的兴趣班,希望借此来培养孩子各方面的素养。确实,孩子在这个www.tulaoshi.com年龄段开始学些东西有好处,但望子成龙的心态有时又让父母不免走入另一个误区。静下心来想想,你已经或正在走入哪个误区。
误区1:只重结果,忽视过程
学琴的父母只注重孩子学会了哪支曲子;学画的父母只注重孩子是否画了一幅完整的画;学珠心算的父母只注重孩子算得是否快;学跳舞的父母只注重孩子是否学会了跳支完整的舞。
只看重结果,无论是给孩子还是给老师都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其实教孩子,学习的过程远比结果更重要。在学习的过程中,能调动他们多个器官、多种感觉,培养多方面能力。比如学习弹琴,手眼耳的协调非常重要,耐性、毅力、战胜困难的能力决定着他是否能学习下来,而经过自身努力战胜困难后的成就感也使他心情愉悦。贯穿在孩子学习过程中的这些品质,父母可能看不到,但却对孩子的未来影响深远。
再有,在学习过程中,一些基本功可能只是学习中的一个小节,比如跳舞,一个舞步要练好长时间,给父母的感觉是孩子几次课什么正经的也没学,但实际上,基本功的训练是为让孩子能完整跳下整个舞蹈而打下良好基础。基本功如果不扎实,学到一定程度可能就学不下去了。
误区2:周末上兴趣班如同赶场,没了亲子时间
有些父母不在乎花钱多少,在周末给孩子报了一个又一个兴趣班,英语、影视表演、钢琴、滚轴;孩子忙,父母也跟着一起忙。本来上一星期幼儿园就没多少时间陪孩子,而周末又全用来上兴趣班了。
孩子在这个年龄段是离不开亲情的,与父母在一起,是使他们心理发展正常的基础,如果忽视幼儿心理以及亲情的交流,你会发现孩子变得不听话、爱发脾气等等。今后容易与子女在心理上产生隔阂,难以沟通。
一味地给孩子报各种兴趣班,容易使孩子疲劳、厌倦。今后他可能对什么都知道一点儿,但对哪个都不精。不如只选择一两项重点学,学会了再学其他项目。孩子如果在哪个项目上特别有潜力,就要多花时间重点培养。
误区3:把自己的理想强加在孩子身上
有些父母小时候条件不好,没有条件实现理想,而有了孩子后,就把理想寄托在了孩子身上。比如一位父母,英语顶呱呱一直是他的梦想,他就让孩子从小上英语班学习英语,而成绩稍有不好就一通批评。
孩子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他有自己的想法。他知道自己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如果大人把自己感兴趣的强加给孩子,让孩子担负起父母的愿望,那孩子的负担就太重了,孩子学习起来就是一个痛苦的过程。因此,应该尊重孩子的兴趣,让他挑选自己感兴趣的东西,对于感兴趣的事,孩子能学得又快又好。而父母自己的理想,还是自己努力去接近目标吧!
误区4:认为坐在教室里才是真正的学习,忽视生活中的教育
有些父母忽视自己的能力,认为只有带着孩子上这个班、那个班,让孩子规规矩矩地坐在小椅子上听老师讲课,才是真正的学习,对生活中的知识反而视而不见。
重视孩子的教育,无疑是最值得的投资,但不能一味地投资却忽视孩子的感受。既然是兴趣班,就一定要从兴趣出发,只要孩子有兴趣,就能自主学习,快乐地享受学习的乐趣。
妈妈:吴女士,36岁
女儿:甜甜,8岁
育儿关键词:营造氛围、培养兴趣
“孩子有一项兴趣爱好,对他的成长很有帮助。尤其是对我们甜甜来说,通过上兴趣班认识了很多小伙伴,这对现在只有一个孩子的家庭来说,是非常好的一件事,而且对培养孩子乐观开朗的性格、增强孩子的自信心都很有好处。”吴女士对孩子的教育颇有心得。
“我们工作忙,女儿小时候就丢给爷爷奶奶带,也没什么小伙伴,一直到上幼儿园,她都要比班上的其他孩子更害羞,不爱说话。我开始也没太在意,后来孩子到了小学,我看到孩子总是不能很好地融入班级活动,我才意识到问题比较严重,于是看了很多书,也请教了许多老师,最后想出一个办法:给孩子报兴趣班。”可哪个班适合孩子呢?这让吴女士很头疼。
寻找兴趣班的过程持续了大半年,吴女士还从中得出一个结论:父母才是孩子最好的“兴趣班”。“我和她爸可是费尽心思,我们要让孩子自己提出来要学某项本领,要上某类兴趣班,而不能让孩子觉得是我们要求她这么做的。我和她爸是因为有着共同的爱好——画画,才走到一起的,所以一开始那段时间,只要有时间,我们就重新拿起画笔,两个人一起画画,有时出去写生,为完成一幅画我们总是会讨论……虽然我们一直没有要求甜甜也来试试,但看到我和她爸如此快乐的样子,她也禁不住好奇起来,主动要求画画。”等看到她确实喜欢上画画后,我又跟她商量:“爸爸妈妈没有时间教你,我们去找专门的老师教你,好不好?”如此一来,她很容易就接受了,并慢慢地体会到其中的乐趣,爱上画画了。“在后来的兴趣班上,她认识了很多一起画画的小伙伴,我于是经常鼓励她邀请同学到家里来玩。”
快报记者 袁永红
误区1:只重结果,忽视过程
学琴的父母只注重孩子学会了哪支曲子;学画的父母只注重孩子是否画了一幅完整的画;学珠心算的父母只注重孩子算得是否快;学跳舞的父母只注重孩子是否学会了跳支完整的舞。
只看重结果,无论是给孩子还是给老师都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其实教孩子,学习的过程远比结果更重要。在学习的过程中,能调动他们多个器官、多种感觉,培养多方面能力。比如学习弹琴,手眼耳的协调非常重要,耐性、毅力、战胜困难的能力决定着他是否能学习下来,而经过自身努力战胜困难后的成就感也使他心情愉悦。贯穿在孩子学习过程中的这些品质,父母可能看不到,但却对孩子的未来影响深远。
再有,在学习过程中,一些基本功可能只是学习中的一个小节,比如跳舞,一个舞步要练好长时间,给父母的感觉是孩子几次课什么正经的也没学,但实际上,基本功的训练是为让孩子能完整跳下整个舞蹈而打下良好基础。基本功如果不扎实,学到一定程度可能就学不下去了。
误区2:周末上兴趣班如同赶场,没了亲子时间
有些父母不在乎花钱多少,在周末给孩子报了一个又一个兴趣班,英语、影视表演、钢琴、滚轴;孩子忙,父母也跟着一起忙。本来上一星期幼儿园就没多少时间陪孩子TuLaoShi.com,而周末又全用来上兴趣班了。
孩子在这个年龄段是离不开亲情的,与父母在一起,是使他们心理发展正常的基础,如果忽视幼儿心理以及亲情的交流,你会发现孩子变得不听话、爱发脾气等等。今后容易与子女在心理上产生隔阂,难以沟通。
一味地给孩子报各种兴趣班,容易使孩子疲劳、厌倦。今后他可能对什么都知道一点儿,但对哪个都不精。不如只选择一两项重点学,学会了再学其他项目。孩子如果在哪个项目上特别有潜力,就要多花时间重点培养。
误区3:把自己的理想强加在孩子身上
有些父母小时候条件不好,没有条件实现理想,而有了孩子后,就把理想寄托在了孩子身上。比如一位父母,英语顶呱呱一直是他的梦想,他就让孩子从小上英语班学习英语,而成绩稍有不好就一通批评。
孩子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他有自己的想法。他知道自己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如果大人把自己感兴趣的强加给孩子,让孩子担负起父母的愿望,那孩子的负担就太重了,孩子学习起来就是一个痛苦的过程。因此,应该尊重孩子的兴趣,让他挑选自己感兴趣的东西,对于感兴趣的事,孩子能学得又快又好。而父母自己的理想,还是自己努力去接近目标吧!
误区4:认为坐在教室里才是真正的学习,忽视生活中的教育
有些父母忽视自己的能力,认为只有带着孩子上这个班、那个班,让孩子规规矩矩地坐在小椅子上听老师讲课,才是真正的学习,对生活中的知识反而视而不见。
重视孩子的教育,无疑是最值得的投资,但不能一味地投资却忽视孩子的感受。既然是兴趣班,就一定要从兴趣出发,只要孩子有兴趣,就能自主学习,快乐地享受学习的乐趣。
来源:http://www.tulaoshi.com/n/20151212/1043322.html
看过《父母是孩子最好的“兴趣班”》的人还看了以下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