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不能打孩子?为何不能打孩子,虽然不能说父母一定不能打自己的孩子,他们打孩子的一切行为都是不对的,图老师小编来告诉你为什么不能打孩子
【 tulaoshi.com - 打孩子 】
小巫,毕业于北京大学,美国Rutgers大学教育学硕士,国际母乳会哺乳辅导,两个孩子的妈妈,素食者。近年来大部分时间致力于儿童发展、家长心理及亲子关系的研究和咨询工作,著有《让孩子做主》、《给孩子自由》、《和孩子划清界限》等书。
我们都知道不能打孩子,可是很多时候父母在盛怒之下往往管不好自己的巴掌,把怒气释放在宝宝的小屁股上。让我们看看小巫怎样看待打孩子这件事,也许家长们会从中学会——我们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而不是用武力去控制小孩。
打孩子会对孩子造成什么伤害?
显而易见的是身体方面的伤痛,父母盛怒之下往往掌握不好分寸,非常容易给孩子带来生理方面的损伤,比如扇耳光造成鼻腔出血、牙齿脱落、听觉神经损伤,打屁股则会因皮下淤血而导致肾创伤,严重的会通过坐骨神经影响脊椎,造成脑干损伤。孩子非常娇嫩,用力推一把撞到什么硬物上,就很可能导致悲剧的发生。
更加严重的伤害则是心理方面的,打孩子伤害的不仅仅是孩子,也是孩子和父母之间的亲子关系。伤害了亲子关系,对于父母和孩子来说,都是后患无穷的。
首先,打孩子会给孩子带来极大的恐惧,而这恐惧的制造者又是自己最亲近的父母,这使得孩子丧失对父母的信任,继而丧失对整个环境和他人的信任,这是抑郁症的缘由之一。这种恐惧可能导致他们即便成年后也不敢跟任何人提出反对意见。这种心理阴影使得他们无法建立和维持健康良好的人际关系,也难以维护自己的各种权益。
其次,打孩子会在孩子心中产生极大的愤慨,如果得不到良好的心理辅导,这种愤慨会伴随他们一生,并且在每一个适当的关口都跳出来侵扰他们的生活。
这股怒火早晚会找到出口的,他们会通过其他方式来发泄愤怒。也许他们会在青春期的时候反抗父母(父母打不动他们了,他们也不需要依赖父母生存了),也许他们干脆把自己的生活弄得一团糟,以惩罚自己来惩罚父母。
尤其是女孩子,当父母不尊重她的身体时,她也会鄙视作践自己的身体。小时候挨打多,尤其是挨父亲打的女孩子,长大后很容易在性方面过于开放。在婚恋关系方面,她则容易找到脾气暴怒的配偶,甚至是暴力的、打老婆的男人,因为在她心目中,男人就是对女人施暴的。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www.tulaoshi.com)“纠正”孩子是一种误解
实际上,孩子的很多“捣乱”行为,都是因为他有心理需求没有得到满足,甚至是因为父母行为的不当而引起的。只要耐心倾听孩子,找到行为背后隐藏的心理需求,并且恰当地满足这些需求,孩子就不会跟你捣乱了。被充分倾听和理解的孩子,感受到自己生命的尊严和价值,是不会把跟父母较劲当作一门武器来使用的。父母怎样尊重他,他也会同样尊重父母和他人。
另外,很多时候,父母看孩子的行为不顺眼,不一定是孩子真的做了错事,而是父母怀有不切实际的期待和要求,是孩子达不到的。父母跟孩子产生矛盾,往往不是孩子跟父母较劲,大部分时间是父母跟孩子较劲,一定要孩子服从自己,否则就感觉没有尊严。说不服就动手打,总之是要求孩子遵从成年人的意愿,而不是尊重孩子的生命,平等地与孩子沟通和交流。
其他教育方式不起作用时怎么办?
所谓教育方式不起“作用”,是因为成年人设立了不切实际的目标。不起作用的时候,成年人需要退一步想一想,我为什么如此执拗于这个目标?如果放弃的话,又会怎么样?这个时候,内心恐惧往往就会跳出来说话,一件小事无限扩大,成年人的想象展翅高飞,飞向遥远的未来——“他如果这样下去,今后可怎么得了!”云云。正视自己的内心恐惧,看看自己到底害怕什么?
如果我们放下内心的纠结,真正把自己交给孩子,仔细观察孩子,了解他们的需求,并运用我们的智慧去满足他们的需求,就不会出现剑拔弩张的场面了。
如果家中别的长辈或学校的老师打了孩子,家长应该如何处理?
如果家人打了孩子,要跟他们沟通,并争取让他们对孩子道歉。如果他们固执己见,父母则需要跟孩子交流,告诉孩子“某某打你是不对的”,同时告诉他这个亲人是爱他的。孩子如果很伤心和生气,则不要急于平息他的情绪,容许他发泄,在一旁认真地倾听,等待孩子自行平静下来。过两天再问问孩子,是否已经原谅了那个亲人。
如果这个亲人时常用武力来对待孩子,则需要把他与孩子暂时隔离开,以保护孩子不受伤害为第一要事。尔后再去解决与这个亲人沟Tulaoshi.com通的问题,让对方知道,在这件事情上,你坚持原则,坚决不可以侵害孩子的身体。
如果学校的老师打了孩子,那决不可以忍气吞声。首先当然还是倾听孩子,让孩子倾诉情绪,你要安抚孩子,让孩子知道你是反对任何人以武力来对待他的。尔后则要与学校和老师沟通,告诉他们这是严重的错误,必须跟孩子道歉,而且保证今后不会再发生。如果老师不接受,则可以考虑给孩子换班。如果校方不配合,则可以考虑给孩子换学校。
孩子应该从父母这里确认:对任何侵犯我的暴力行为,我们的态度是“零容忍”。
1、孩子犯错误,是因为父母事先没有告诉孩子不能这样做,或者父母没有把话讲清楚。
2、孩子所犯的错误,父母自己也在犯。
爸爸妈妈自己都不知道这方面的事情应该怎么做,没有很好地在这方面以身作则时,不要急着去打孩子。等自己改正了这方面的错误,清楚地知道遇到这种事情该怎么做时,再去惩罚也不迟。
3、父母在暴怒之下不能打孩子。
因为这时打孩子往往只是发泄自己的愤怒,惩罚时往往会失去分寸,会忽视孩子犯错误的原因,也很难给孩子讲清楚为什么要打他,很容易失手打伤孩子。应等自己怒气平息了,头脑清醒了,再实施惩罚。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www.tulaoshi.com)4、孩子生理与心理具有以下特殊情况者不能打:行为亢奋有神经障碍的孩子,十分敏感的孩子,曾受过情感伤害的孩子。
5、不到3岁的孩子不能打。
根据心理学家埃里克森提出的人格发展阶段理论,3岁的孩子处于游戏期阶段,孩子的自主感十分强烈,同时孩子的良心、道德感也有了发展,自我统一性开始出现,而3岁前的孩子,这一切都没有出现,或者只是刚刚发展。即使是有的孩子过于顽皮,体罚他的时间也只能提前到1岁半,对于1岁半以内的婴儿是绝对不能进行体罚的。因为在这一年龄段,孩子的活动主要是满足生理上的需要,主要是一系列因为吃、喝、拉、撒、睡带来的条件反射,是无意识的。在这一阶段体罚孩子,会影响他们做出tulaoshi.com正常的生理与心理反应,导致孩子身心的不健康。
在1~3岁的阶段,孩子处在自主性与羞怯和疑虑之间摇摆的阶段。儿童迅速学会走、爬、推、拉和交谈等许许多多的技能,学会了如何抓握和放开。他们不仅把这些能力应用于物体,而且还应用于控制和排泄大小便。换句话说,儿童现在能“随心所欲”地决定做还是不做某些事情。父母必须按照社会所能接受的方向,履行精心保育儿童行为的任务,而又不能伤害儿童的自我控制感和自主性。如果父母使用体罚,儿童就会感到疑虑而体验到羞怯。
育儿小贴士:
在孩子3岁前的这一年龄阶段,面对孩子的无理吵闹,面对孩子帮倒忙,父母往往是最头疼的,既要管住孩子,又不能体罚他们。怎么办?您不妨采用以下办法来教育犯了错误的孩子:
.冷处理。当孩子无理吵闹时,不去搭理他,更不要给孩子以积极刺激,避免孩子在自己吵闹和大人满足要求之间建立条件反射。
.自然后果法。对于喜欢乱碰东西的孩子,在不造成肉体伤害的情况下,可以让他碰一碰煮热的食物,让他直接体会到其中的危害。
.用生气的表情告诉孩子他的行为不对。你可以把自己的愤怒写到脸上去,这一阶段的孩子,已经学会看大人的脸色行事。看到大人的愤怒表情,很多孩子会停止自己的错误行为。
.讲明道理。给孩子讲明一些简单的道理,说清楚这样做会给他带来的直接伤害。比如,你乱碰开水瓶,会被烫着的,到时候会像打针一样痛的。
6、6岁以后要尽量少打,12岁以后的孩子不能打。
一般而言,孩子6岁以后就应尽量减少体罚,而到了12岁就应完全停止了。6岁以后,多数孩子已经进入学校了,独立自主意识有了较好的发展,自尊心越来越强,开始努力地做事情,渴望着凭借自己的能力、勤奋,不断带来各种成就。这时体罚容易伤害孩子的自尊心,使他丧失成长所必须的成功体验,影响人格的健康发展,养成消极、自卑的人格;而且在这一时期进行体罚,孩子能够清楚地记住父母对自己的体罚,在心灵蒙上一层阴影。
进入青春期后,儿童在肢体运动、认知、道德感等方面日渐完善,逐步形成完整的统一的自我。他们强烈感到自己是一个独立的、独特的个体,具有认识自我、表达自我、张扬自我的强烈要求。如果这时体罚孩子,他会感到这是对自己人格的严重践踏,产生强烈的抵触心理,一些男孩子甚至还会产生某种报复与逆反心理;而且,随着知识的增多,他们会清楚知道父母的这种做法违反了《未成年人保护法》,是一种违反法律的错误行为,因而会对父母产生不良印象,认为他们不遵守法律。
虽然不能说父母一定不能打自己的孩子,他们打孩子的一切行为都是不对的,但是,做父母的还是要尽可能地在不打孩子的情况下,也能教给他一些必须遵守的规则。其理由如下:
首先,孩子是以自己的父母为榜样待人接物、从事各种各样的活动的。如果父母经常打孩子,那么以后当孩子和他的朋友们产生矛盾的时候,他也会使用同样的暴力方法来应对。
其次,当孩子因为挨打而感到非常疼痛或感到特别恐惧的时候,他就没有时间对自己的不当行为进行反省了。有时候,他不仅不会对自己的错误行为反省,反而会因为肉体的疼痛、情绪的恶化而强化了他对父母感到恐惧的记忆,从而影响到母子之间正常关系的形成。
第三,如果你试图通过打孩子来改正他的坏毛病,还会导致今后你每遇到类似的情况,就需要继续不断地用打孩子的方法来解决的后果,这是你意想不到的。相反,如果你通过劝说、诱导的方式使他们自我醒悟,孩子就会对自己的行为进行自我评价,并努力避免不再犯同样的错误。这一现象被称为“道德的内化”。如果你经常动手打孩子,试图通过外部的强制手段对孩子加以控制,你就会妨碍孩子“道德内化”的进程。
最后,如果孩子经常挨打,他对自我的认识就会降低。也就是说,你打孩子的行为会使他形成“因为我是一个坏孩子,所以才经常挨打。反正也好不了了,无所谓了”这样的想法,从而丧失自信心。
尽管如此,在有的情况下,该打孩子的时候还是要打。因为孩子的行为多种多样,在什么样的情况下才该打,在什么样的情况下不该打,应该由母亲根据具体的情况加以判断。但是,在你迫不得已、不打孩子就不能解决问题的时候,你一定要注意以下的事项:
1.千万不要在气头上动手打孩子。如果你感到确实有必要用这种方法教育孩子,一定要等到你的情绪完全平静以后再开始行动。
2.你要事先对孩子发出警告:“下一次如果你再这么做的话,妈妈就要打你的屁股了”。同时,你还要尽可能地在房间的某一个地方事先放好打孩子的工具,使你的这种行为对孩子来说是可以预期的。如果你没有任何计划就打孩子,那是不会有什么好效果的。
3.打完孩子以后,你一定要安慰孩子。另外,在打过孩子以后,你还要询问孩子的感受。
来源:http://www.tulaoshi.com/n/20151212/10437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