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ulaoshi.com - 依恋情结 】
父母是孩子天然的“依恋人”
我遇到许多无助,甚至绝望的父母,对自己长大了的孩子,说不听,骂无用,打不过……当他们无奈地向我诉说孩子的问题时,我只有一个感受:“为时已晚”——他们错过了心理教育的最佳时间……
一般而言,孩子出现行为问题或心理问题,如:逃学、撒谎、网瘾、顶撞父母、离家出走、动辄自杀、打架伤害、参与抢劫等“发病期”多在12岁至18岁前后。但是,这一年龄段的行为问题和相关的心理问题都源于12岁之前,并且源于父母对孩子的抚养方式。
人在青少年时期,甚至在成年时期出现的情感问题,原因可能要追溯到幼年,从他早年的生活背景中找出解释。
心理学家曾做过一个有趣的实验,将一个出生不久的小猩猩放入一个大房间,房间内有两个铁架子,一个是光秃秃、没有任何装饰物;另一个铁架上缠满了绒布,形似一只母猩猩,地上还有吃的、玩的物品。然后,观察小猩猩是吃?是玩?还是要母猩猩?结果发现,小猩猩面对陌生的房间恐惧地叫了几声,然后就爬上模拟的母猩猩架上,紧紧地抱住。只有在饿的时候,它才下来,吃点东西后又会迅速爬上去,紧紧抱住那只毛茸茸的母猩猩。
这一实验证明:幼小的动物第一需要是食物,紧接着的需要就是对熟悉的抚养人的依恋。每当熟悉的面孔出现,再受到熟悉的抚养人的拥抱、爱抚,烦躁的婴儿会立即安静下来……这种依恋和安全感经常得到满足,婴儿就会出现愉快、轻松的感受,相反,婴儿就会出现烦躁不安的现象。心理学研究发现,若是人在生命早期长期没有得到这种依恋的满足,就容易产生不满足感,从而产生烦躁、敏感、神经质等性格障碍。
所以,专家建议,对于3岁以内的婴幼儿(尤其是1岁以内),应该保证一两个固定的有血缘关系的抚养人;父母不应该把孩子交给保姆就算了事,受雇于人的保姆不可能成为孩子的“依恋人”;父母才是孩子天然的“依恋人”。
孩子怎么会需“依恋人”呢?“依恋人”对孩子的心理发展真有那么重大的影响吗?
这是因为,只有建立了幼儿对抚养人的依恋,才能发生幼儿与抚养人一种“心理上的依赖关系”,这种含有感情色彩的心理依赖关系会使儿童自觉自愿地接受抚养人在管教和观念方面的影响。如果这一“依恋人”在孩子十岁左右离开儿童(如去世),那么,儿童就会出现心理依恋的丧失。这时,即使新的抚养人出现,也难以建立同前类依恋相同的心理关系。
如果人在生命的初期根本没有形成过这种心理依恋关系,那么,人的心理异常发生的可能性就会增大。这种儿童容易出现冷漠、拒绝人、无情残酷等表现。这种人,智力发展可能完全正常,但是,社会性发展,如:与他人交往、关心他人等性格方面容易出现异常的现象。犯罪心理学的研究发现:许多杀人恶魔,其冷酷无情的心态往往源于他们在幼年时就没有形成“心理上的依恋对象”,或者是因为他在10岁前后曾失去“心理依恋对象”。
因此,我要告诉所有年轻的父母: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www.tulaoshi.com) 在准备怀孕、准备养育孩子时,一定要做好思想准备,在孩子出生后的第一年不管如何辛苦、如何艰难,一定要自己带孩子,不要让孩子离开你!
在孩子12岁之前,不要隔绝了孩子与你的依恋关系;孩子年龄越小越需要你;你带孩子的时间越多,孩子对你的依恋越深。
父母对孩子的心理影响力与心理控制力,不在父母挣钱有多少,也不在父母多有知识,更不在父母的事业有多成功,只在你为他生命的初期付出的辛苦有多少;在你为他依恋时期(指12岁以内)的相伴时间有多少!
孩子的依恋期就那么短短的十几年,机不可失。
如何帮助孩子脱离依恋情结
恋父恋母是儿童早期情欲发展的重要经历,积极的意义在于:其一,儿童在恋父恋母的情感中寻求着异性情感和性欲望的双重满足,这种满足使儿童将精神和身体与爱恋对象结合,这是个体在发展自己身心合一地爱恋一个人的心理和行为的基础,是为成年后进行物种繁衍的早期准备。其二,女孩的恋父和男孩的恋母是孩子性别意识和性别角色发展的基础。女孩从了解父亲而了解男人,通过学习妈妈的行为,在爸爸这个男人面前塑造自己的“女人味”。男孩从了解母亲而了解女人,通过学习爸爸的行为,在妈妈这个女人面前塑造自己的“男人味”。在这样的过程中,男孩和女孩认识和发展着自己的性别角色。 然而,孩子情欲的发展过程是一个脱离恋父恋母的过程,使孩子的情欲脱离父亲或者母亲,以保证人类物种的健康繁衍,这个繁衍法则成为人类社会的伦理道德而维系至今。个体脱离恋父恋母的进程是漫长的,在两岁以前,幼儿的情欲对象主要是母亲,两岁以后,男孩对母亲更依恋,女孩开始依恋父亲。在2~6岁期间,儿童的情感在经历恋父恋母的过程中,还会经历与同龄人“恋爱”的过程,通过同伴间的过家家、结婚、生孩子等游戏,让儿童的情欲选择逐渐向同龄人靠拢,这是儿童脱离恋父和恋母的萌芽。6~7岁以后,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和活动范围的扩大,对家庭和夫妻关系的认识,父母的教化,孩子的性伦理道德观逐渐发展,情欲目标渐渐脱离家庭成员。在青春期的择偶中,个体完全脱离恋父恋母,选择家庭以外的人作为情欲对象。 当一种情感的发展被阻滞,这就形成了难以解开的结,这种情感的结就叫“情结”。如果恋父恋母情感的发展受到了阻滞,就形成了恋父恋母情结。恋父恋母情结表现为孩子6~7岁以后,依然沿袭着将父母作为自己的情欲对象的原始情感,继续在父亲或者母亲身体上寻求性满足,排斥同性父母。恋父恋母情结是孩子性心理发展受挫的结果。 孩子在什么年龄父母就要开始注意与孩子保持一定的身体距离,没有一个固定的年龄模式,父母把握的原则是:与孩子身体接触的时候,孩子有没有性满足感,有没有性冲动和性情绪被唤起。如果孩子与父母身体接触是有性的目的,孩子也出现了性唤起,父母就应该拒绝这样的身体接触。
恋父恋母情结形成的主要原因,以及父母如何正确帮助孩子脱离恋父恋母,我们通过案例来阐述。 原因一:母亲哺乳的时间过长,乳房成为孩子的情欲依恋,及时断奶有利于孩子对乳房情欲的脱离。 儿子7岁,现在每天晚上还要摸我的乳房,有时候还要叫着吃奶,我是在儿子5岁的时候断奶,断奶后儿子一直要摸乳房,现在儿子大了,我觉得很难为情,但是不给他摸他会很难受,会发脾气,哭闹,一摸到乳房他就很安静了,很舒服和享受的样子…… 原因二:男孩长期与母亲同床共枕,父亲被赶到小房间睡觉,使男孩潜意识中认为自己在与父亲争夺母亲的战争中获胜,父母要及时与孩子分房间睡觉,让孩子尽早认识到自己与父母在家庭中的位置关系。 儿子11岁了,几个月前他总想让我拥抱,而且希望贴得很近,有时会摸我的乳房,从小到大他时而会这样做。我也会陪儿子睡觉,一天深夜,孩子在睡到半夜时,手不知不觉在我的乳房探索,还触碰到我的下身…… 原因三:孩子长期触摸父亲或者母亲的身体获得性满足,这使孩子一直将父亲或者母亲作为满足自己情欲的对象。父母要阻止孩子随意摸弄父母的性感部位,抑制孩子对父母的情欲,当发现孩子与父母身体接触获得了性唤起时,要减少这样的接触机会。 女儿5岁,从小和我们夫妻共睡一床,我是孩子的爸爸,喜欢全裸睡觉,女儿也经常看到我的裸体,有时候还会摸一下我的私处。有一天早上,女儿突然爬到我的身体上,做类似成人性交的动作…… 儿子7岁半,我发现他和我亲热时“小鸡鸡”会有些小变化。一天,儿子问我,为什么他和我亲热时小鸡鸡会变大变硬…… 原因四:父亲在家庭中“缺位”,父亲长期不在家,或者父亲与孩子关系疏远,儿子潜意识中将自己作为母亲的“男人”,父亲的缺失让孩子在与父亲争抢母亲的过程中没有阻碍,母亲与孩子保持“暧昧”的关系,对孩子在自己身体上的性活动并未用行动来阻止,只是给孩子讲道理,没有拒绝的行动,这对男孩脱离恋母是极其不利的。 儿子11岁了,喜欢触摸我的身体,尤其是胸、臀、腿等较敏感的地方,还喜欢嘴对嘴强吻我。孩子睡觉时还要求我和他盖一个被窝,他会脱光衣服到我身体上摩擦,小鸡鸡会变硬,感觉他很兴奋的样子。我也觉得难为情,反复给孩子讲道理,但他还是不改。因为工作关系,孩子的父亲长期不在家,直到去年才回到我们身边。儿子很排斥爸爸,不愿意爸爸与我在一起…… 原因五:家庭中缺乏人际界限,“性关系”混乱,父母没有将孩子当作一个具有独立人格的男人和女人来看待,当青春期的孩子利用父母身体满足自己情欲时,乱伦就发生了。所以,父母要与孩子划清界限,保持性接触的距离。 儿子11岁了,天天都要捧我的乳房睡觉,爱抚我的乳房,还直夸我的乳房“好酷啊”。爸爸提议我们三人结拜为姐弟,直到现在我们三人还是横睡一张床,本来想让儿子单独睡,可儿子会抱怨“妈妈都跟爸爸睡,不跟我睡”…… 原因六:性伦理教育缺失。对于6岁后的孩子,要进行性伦理道德的教育。 我在小学研究期间,很多10~12岁的孩子都问过一个同样的问题:“胡老师,我长大后可不可以和父亲(母亲)发生性关系?”我问他们为什么会想到与自己的父亲或母亲发生性关系,一个男孩告诉我:“胡老师,我的妈妈爱我,我也爱她,等我长大后就成了一个男人,我在电视上看到,一个男人与一个女人相爱,就可以发生性关系了嘛。”女孩认为她长大后就是女人了,爸爸是个男人,她作为女人与相爱的男人发生性关系是正常的。由于他们不懂得人类社会的性伦理和性禁忌,在性对象的选择中,潜意识里仍然延续着童年时期将自己的父亲或母亲作为性对象tulaoshi.com。原因七:恋子情结。这个内容我们在单独的章节中讲解。
孩子太依恋母亲怎么办(上)
图老师育儿网友:我的儿子已经22个月了,刚刚送幼儿园2个星期,现在他表现得最突出的就是一切都说“不”,过于依恋我:家里的一切亲戚朋友他都不跟,以前他很热情,见人就能主动问好,而现在我若说:“快叫姥姥好。”他则说:“不姥!”见小朋友抬手就想打,而且不跟爷爷,甚至爸爸,只跟我一个人,我想这与平时家里人很少有时间与他玩所致,可是我又不能改变这种现状,请告诉我该怎么办?
茅于燕:先谈谈第一个问题“对一切都说不”。
这个行为是他这个年龄段典型的行为特征,是正常发展的一部分,是第一个反抗期的表现。
2岁左右,自我意识开始萌发,这个年龄段,他才是自己而不是你的延长,可以表示一些权力了,可以试试他的活动界限了。最重要的是他可以独自表达自己的意愿了。
虽然他常常说“不”、“不要”、“不给”,但实际并不那么强烈,或者简直不真是那么一回事,只是就是不能控制自己对“权威”意见的反抗,但绝对不是恶意的。
对待孩子的逆反行为,你不可能完全纠正,因为它是发展中的一部分,但是可以使它渡过得快些、平稳些、矛盾少些。下面的方法,可以试试:
1、 从思想上认识到这是正常发展行为的一部分。大约到3岁左右,就会减少,这时他懂得一些道理了,懂得别人,特别是父母对他的要求有许多是“合理”的,不会用不加思索的“不”来拒绝了。有了这样的认识,你就会更了解孩子,而不会怪罪孩子了。
2、 你自己要少讲“不”字。你仔细回忆一下你对孩子说的“不”字,是否比他说的多?他用的“不”字,有很大一部分是从你这儿学去的。你说得多,孩子脑子里就有一个“不”字的框架,所以在你说“不”以前,要想一想是否非这样说不行。
3、 对一些无关紧要的事,可以给他一些选择的权利,这样可以减少许多,逆反。比如穿衣服。你不要说:“宝宝,现在天有点凉了,把这件外衣穿上吧!”他很可能说“不”穿(这几乎是这个年龄段张口就来的回答语)。你可以说:“你愿意穿有小熊猫的那件外衣,还是穿有小白兔的那一件?”叫他来洗手吃饭,你不要说现在去洗手,该吃饭了“,你可以说你想在盆里洗手,还是在水池子里洗手?”
孩子太依恋母亲怎么办(下)
孩子太依恋母亲怎么办(下)
我的儿子已经22个月了,刚刚送幼儿园2个星期了,现在他表现得最突出的现象就是一切都说“不”,和过于依恋我:家里的一切亲戚朋友他都不跟,这与以前是截然相反,以前他很热情,见人就能主动问好,而现在我若说:“快叫姥姥好。”他则说:“不姥!”见小朋友抬手就想打,而且不跟爷爷,甚至爸爸,只跟我一个人,我想这与平时家里人很少有时间与他玩所致,可是我又不能改变这种现状,请告诉我该怎么办?
4、 当然,对有些事无法让他选择的,就要坚持你的意见。比如现在要回家吃饭了,就不要说:“宝宝,咱们现在回家吃饭了,好吗?”可以说:“宝宝咱们现在回家吃饭了,爸爸已经在等了”,说完,就把他领回家。
5、 不要给太多的命令,不要像老板一样,最好有点灵活性,有点鼓励的意思。比如在吃饭的时候,不要说:“你得坐在这儿”,最好说:“宝宝,你坐在这张椅子上,它高一点,我好看着你吃”。
6、 不能和孩子对着干,他说:“不”,你也说“不”,用不了两三个回合,你就败下阵来,这就糟了。对孩子说和“不”,要善于疏导、要转移注意,问题就会容易解决些。
7、 对孩子的服从行为要大力表扬,让他有对比。家长往往忽略这一方面,而这一方面更有用。
8、 不要失去冷静,不要惩罚逆反,尊重孩子说“No”的权利。
9、 当你决定对某一件事说“不”了,就要坚持到底。比如孩子要玩爸爸的手机,他已经拿在www.Tulaoshi.com手里了,你和他要,他不给,而这个东西他又不应该玩。你必须坚决地说:“宝宝,这个你不能玩,给妈妈,妈妈给你音乐盒子玩(这也是他喜欢的)”,他如仍不肯放下,则要把手机拿下,一边说:“刚才爷爷打电话来让我们星期天去玩,咱们现在就给他回电话,说我们去,好吗?”千万不能让他玩下去。
10、 有的时候要解释你说“不”的理由,简单的理由,他能听得懂。比如他不洗手,说“不洗”。你可以解释说:“你不洗手,沙子会弄到眼睛里去了”;又比如他要碰取暖炉,你不让他去,他说“不,去”。你可以解释说:“取暖炉是烫的,会烫着你,手会疼”。
现在再谈谈第二个问题:过于依恋母亲。
儿童对母亲的依恋行为是母子联结(mother-child bond)密切的表现,对一个儿童心理健康成长,有着重要的作用。但如果依恋母亲到“排他”(其他人誰也不要)的程度,那也不好了。
家长常常为孩子离不开自己而困惑。你以为他愈大愈少依赖你吧!他却愈来愈依赖你。他也想自己闯天下,但刚出去,马上又缩回来了。对于一个快两岁的孩子来说,他在一段时间内,要徘徊于独立-不独立、自己闯天下-在你身边更安全之间,这是成长过程中必然会出现的事。
这是一个很难的转折年龄,你要注意不给他太多的保护,也不能给太少的保护,要给他爱,也要给他鼓励,他才会放心离开你向外求发展。
对待过分依恋母亲的行为,可以这样试试:
1、 你出门以前,一定要向孩子保证肯定回来。有许多孩子以为一个亲爱的人走了,就消失了,所以缠住他,不让走。
2、 孩子得到的注意多了,他就会平静,所以当你在家时,应尽量花时间和他玩,这样,当你有时必须离开他时,他也可以接受了。
3、 你离开他不能太久,应该常常出现(出门买东西,赶快回来),同时,给他一个人可以玩的玩具(如积木、毛绒玩具等),鼓励他一个人玩。你回来后要对他说:“我回来了”,让他感到你没失言,以后即使你不在家,他也会感到“妈妈一会儿就回来了”,有一定的安全感。
4、 自己出去时,要自然,不要把自己的焦虑传给孩子,离开他时要微笑,声音要轻柔。
5、 家庭成员,包括孩子爸爸、奶奶、姥姥、爷爷、姥爷等,如果在家,应该把孩子推向他们,让孩子和他们多接触,有助于建立感情。
6、 平时尽量在他耳朵里灌输XX(爸爸、姥姥……)对他好、喜欢他的一些话,让他对XX有比较深的、好的印象,这比什么都重要。
7、 在假期或闲暇时间,尽量让孩子和大家在一起,所谓日亲日近,日远日疏也。有时孩子不理会他们,这也没有关系,只要家人对他表现出真爱、真关心,和他玩得多,他会喜欢他们的。
8、 他怕你离开后就消失了,不再看见了,所以往往很紧张。一旦看见你,就缠住不放,这是正常发展的过程,只要他感受到爱,这种情况会逐渐减少以致消灭的。
9、 这种依恋母亲的行为,在有的孩子那里消失得比较快,但在有的孩子那里却会延续到学前年龄或更晚,这不要紧,多接触人会有好处,孩子终于会达到社会化的。
10、 与爱人共享做父母的乐趣和责任,不要在爱人面前表示孩子喜欢自己,甚至骄傲。应该共享、尽量让孩子喜欢你们两个人,而不是你一个人。
11、 可以完全离开三五天,让爸爸照看他,有时会使爸爸和他建立紧密的关系,他就不那么缠你了。父亲来看他,也许由于不同的育儿方式,使孩子的生活更丰富、更充实,你回来以后,他甚至还会和爸爸更亲呢!
孩子为何对父母过分依恋
孩子对父母的过分依恋表现为“缠人”,不愿独处。其原因大致如下:
1、性格弱点造成这类孩子对家长有依赖心理,缺少自信心,独立性。
2、家庭影响。有些家庭,父母经常发生口角,造成孩子心理上的压力,害怕失去父母(特别是母亲),因而总爱“缠人”。
3、父母教育观点、态度不一致,一方教育,一方袒护,容易形成孩子的依赖心理,认为反正有人袒护,总爱缠着袒护自己的人。
针对以上原因,可采取以下方法。
1、对因性格弱点造成的,家长要注意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凡是孩子所能及的事,都应让孩子自己去做,帮助孩子克服依赖心理。
2、对因家庭影响造成有,父母应避免在孩子面前发生口角,(图老师整理)减少孩子心理上的压力,以免使孩子因害怕失去父母而产生对父母过分依恋的心态。
3、父母的教育观点要一致,要使孩子明白自己犯了错误是无人袒护的,从而消除孩子的依赖心理。
怎样防止孩子产生过分依恋?
在婴幼儿时期,宝宝的依恋对象主要为家人,特别是母亲。家人应当十分珍惜这种关系,尤其是与孩子生活在一起且接触频繁的亲人更重视。因为这种依恋关系的好坏将直接影响着孩子未来的发展。心理学家们还专门研究了人类婴儿的早期行为,发现如果家人(特别是母亲)对婴儿的态度十分冷淡,缺少交往,使孩子不能产生对父母的依恋,则孩子会变得呆板,不信任父母,以后也不会信任他人。
宝宝依恋的利与弊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www.tulaoshi.com) 宝宝依恋的利:
宝宝在早期形成的依恋关系会稳定地延续下去,并影响他之后与人交往的能力。当宝宝与妈妈建立良好的依恋关系时,他会认为人与人是能够互相信任,互相帮助的。当孩子长大后,他们同样会与其他人建立这种良好健康的关系,会用父母对待他的方式来对待其他人,会显示出更友好的合作,受到更多人的欢迎。所以,一个看似简单的依恋,其实对孩子将来的心理健康和行为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宝宝依恋的弊:
随着独生子女的增多,家庭中过度的宠爱自然少不了,衣食住行样样都由家长包办,宝宝容易形成过度依赖的坏习惯。这样不仅使孩子丧失自主的权利,长大以后生活的自理能力也会极差。
宝宝过分依恋的表现
1、紧张
一到陌生的环境,宝宝就会出现莫名的紧张,不知所措,一定要和爸爸妈妈有肢体接触才能稍稍解缓。
2、脆弱
宝贝受不得任何的批评,一旦有人对他说了重话,宝宝就会以大哭大闹来表示反抗,没有自我控制情绪的能力。
3、易怒
当有人想靠近宝宝时,他会表现出特别的抗拒,如果抗拒不成,很容易转化成愤怒的情绪,对试图接近的人进行攻击。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