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惩罚孩子应力戒讽刺挖苦,更不能自恃“孩子是我生的、是我养的”而随意用恶毒的语言指责、谩骂孩子。
【 tulaoshi.com - 家庭教育 】
在培养孩子的过程中,性别的差异需要有不同的养育方法吗?答案是肯定的。当你把一个女孩和一个男孩并肩放在一起,就会发现,女孩总是希望寻找一个面孔,然后盯着这张脸看,而男孩则容易被一个移动的物品所吸引,如一辆小汽车。可以说,性别带来的差异表现从出生就开始了,因而父母应该看见并接受这种差异,为孩子选择合适的教养方法。
男孩和女孩从出生起,各项生理指标就不一样。因而,男孩和女孩会以不同的方式加工信息,感知世界,并用不同的行为作出反应。
女孩
在骨骼发育上,女孩骨骼成熟更早,更不容易骨折。在触觉上,触觉最灵敏的男孩也比不上触觉最迟钝的女孩。视觉上,女孩更容易辨别色彩和质地的差异,更喜欢辨别不同的面孔。在身体健康方面,早产的女孩通常比早产的男孩发育得更好。
男孩
男孩在出生头一年,骨骼更脆弱,又多动,因而很容易受伤。在触觉上,男孩比女孩要迟钝得多。在视觉上,男孩更容易辨别方向、方位及移动物体的速度。在生命早期,男孩的健康状况普遍劣于女孩。
国外研究发现,即使对男孩女孩采取同样的养育方法,男孩和女孩仍有显著的差异。
女孩
女孩开始玩耍的时间比男孩要晚,她们更喜欢挑选洋娃娃之类的玩具,即使同样是搭积木,女孩也喜欢把积木一块一块并排着搭,好像一间房子。
在社交上,女孩在社会交往的感知上比男孩更活跃,在语言技能、小肌肉精细动作技能、辨别情感,对情感作出反应等方面都要超过男孩。
男孩
由于男孩的活跃,他们很早就开始玩玩具了。男孩喜欢那些比洋娃娃或动物跑得更快的玩具。搭积木的话,他们更喜欢把积木一块一块搭高,仿佛一座塔。在社交方面,男孩在自主感觉上比女孩活跃,玩耍中更有扩张性,在理解运动和空间方面比女孩更超前。人们都认为女孩比男孩更情绪化,但事实上,即使是年龄很小的男孩也比女孩的感情更强烈,男孩更容易激动,之后也更难恢复。
男孩和女孩对关心和信任的需求是不一样的。
女孩
无论哪个年龄段,女孩都需要更多的关心。当女孩独立完成一件事情时,如果你提供帮助,她可能会感觉到更多的爱。反之,当父亲过于信任女儿处理事情的能力,给她太多空间时,她可能会觉得遭到了拒绝、抛弃。而且,女孩喜欢向家人“抱怨”,实际上她只是希望受到关注,做父亲的不该只是提供一个解决办法,而应全神贯注地倾听,以满足她的需求。
男孩
和女孩相比,男孩需要更多的信任。当男孩独立完成一件事时,他会自我感觉良好,例如,在穿鞋的时候,他可能会固执地拒绝父母的帮助,想独立做好这件事。如果母亲过于关心儿子的某种需要时,他很容易把这种行为看成是“她不相信我能自己做好”的表示。当男孩遇到压力时,倾向于把造成压力的信息摒除在外。因此,爱唠叨的母亲需要注意:如果想让儿子记住你的要求,不妨用正面的方式提出要求,尽量减少唠叨给他造成的压力。
家长批评教育孩子,要讲究方法,点到为止,留下思考的空间,孩子才容易接受。
英国最近一项研究表明,家长既要对孩子严格要求,又要温柔关怀,这是培养高素质孩子的关键,尤其是培养女孩。研究人员认为,最佳方法包括:父母要求孩子的表现与年龄相符,制定纪律,监督他们的行为。同时还要非常了解孩子的需求,并作出回应,既善于倾听,又能与孩子温和地交流。特别是批评教育孩子,点到为止莫唠叨。
当孩子犯错时,有的父母喜欢翻旧账,把许多年前的陈芝麻烂谷子的事都拿出来说,把孩子的种种“恶行”全都数落一遍,往往越说越激动,越激动越来气,越说越多。其实,在生活中孩子犯一些错是正常的,孩子就是在犯错的过程中成长起来的。对于孩子犯的错,父母应当一事一议,犯了什么错就纠正什么错,不要加以引申。
有些家长训教孩子喜欢没完没了,而且还时不时质问孩子“我的话你听见了没有?”孩子慑于家长的威严,为了免受皮肉之苦,只能说“听见了”,其实他可能什么都没听进去,甚至左耳听了右耳出。家长唠叨太多,会令孩子分不清主次,不知道听哪一句为好。经常性的唠叨,也会导致孩子“失聪”,对家长的话产生教育心理学中的“0反应”,无动于衷,使训教失去效果。
惩罚孩子的目的是为了孩子的良性转化,惩罚的“量刑”必须合乎孩子的行为,要以达到目的为原则,不能小题大做滥用“刑罚”。家长惩罚孩子应力戒讽刺挖苦,更不能自恃“孩子是我生的、是我养的”而随意用恶毒的语言指责、谩骂孩子。这样不仅没有起到教育的效果,还会让孩子自尊心受到打击。点到为止,让孩子自己从错误中成长,这样的教育方法或许比鞭打与责骂要管用www.tulaoshi.com得多。
孩子四五岁时就能通过比较完整的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感受、描述个人的经历。此时,孩子们的表达欲望也会越来越强,不管家长愿不愿意听、是不是有时间听,宝贝们总是像个小麻雀一样说个不停。一些没有耐心的家长便会使出各种花招试图让孩子闭上小嘴。但事实上,在孩子的只言片语中饱含了他的各种情绪、感受和需求,父母要把孩子的话当回事。
场景1:爸爸和皓皓一起看电视,电视里在播放狗熊冬眠的节目。
“爸爸,狗熊为什么要冬眠?”
“因为冬天没有吃的。”
“那为什么猴子不冬眠呢?”
“因为猴子能找到吃的啊。”
“那为什么狗熊不去找吃的呢tuLaoShi.com?”
“怎么那么多问题!看电视吧!”
分析与建议:很多家长都知道,保护孩子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十分重要,也非常努力地解答着孩子的提问。但当“问题宝宝”们一连串稀奇古怪的问题摆在面前时考验就来了。首先的考验是耐心,就像皓皓爸爸显然就是因为没有耐心才终止了皓皓的提问。家长面临的另一个考验就是:不可能对孩子的所有问题都对答如流。遇到回答不上的问题该如何应对?孩子对“狗熊冬眠”的问题如此感兴趣,皓皓的爸爸何不趁热打铁,找出相关的书籍或上网搜索相关信息,然后和孩子一起分享、了解。或者鼓励孩子请教老师,和其他小朋友讨论。
了解孩子的需求
场景2:妈妈带萧萧逛商场,萧萧看到一辆小汽车很喜欢。回家的路上,萧萧的话题似乎就没离开过小汽车:“妈妈,你说小汽车能在水里开吗?”“妈妈,轩杰的小汽车是不是和这个一样啊?”……妈妈知道萧萧还惦记刚才的小汽车,为了打消其念头,索性等萧萧在一旁自言自语。没几天,幼儿园老师给妈妈来电话说萧萧偷偷拿走了小朋友的玩具汽车。
分析与建议:萧萧清楚地知道,如果直接让妈妈买小汽车显然会被断然拒绝,所以便采取了“迂回战术”。可妈妈对自己的“良苦用心”却毫无反应,于是就出现了老师告状的一幕。
在生活中,孩子总会有各种各样的需求,既有合理的,也有不合理的。无论如何,我们首先需要让他明确了解您的态度。妈妈对萧萧委婉的要求就采取了回避态度,这使得萧萧内心一直延续着拥有小汽车的愿望,直到自己找到“方法”。
分享孩子的经历
场景3:第一天:从幼儿园回来的佳佳很兴奋地给爸爸讲幼儿园的经历:“今天手工课可有意思了,甜甜把纸条贴在脸上学看门的刘爷爷。王老师说……”
“甜甜,自己玩去啊,爸爸在工作。”
几天后:
“佳佳,今天在幼儿园都做了什么呀?”
“没什么。”
分析与建议:在孩子的世界里每天总会有那么多好玩、有趣的事情发生,并想和最亲近的人分享。但如果像佳佳爸爸那样的确无法停下手中的工作又该如何处理呢?其实这并不困难:“是吗?那真是太有意思了!佳佳,爸爸现在有一个重要的工作要做,要不你自己先玩1个小时,1个小时后你再给爸爸,讲好吗?”
尊重孩子的心情
场景4:“妈妈,小企鹅被坏蛋杀死了,它真可怜。妈妈,你说会有医生去救它吗?”
“果果,傻孩子,那都是动画片编的,是假的!”
“可是小企鹅真的很可怜。”
“行了,别伤心了,吃饭了!”
分析与建议:在成年人看来,孩子们的喜怒哀乐常常会令我们难以琢磨。其实,孩子的内心世界非常丰富,情绪也更加敏感、细腻,更加需要家长的关注。您不妨尝试这样一种表达方式:先复述事实,然后表示理解,并给出您的安慰或鼓励。以果果为例,妈妈可以说:“是啊,小企鹅被杀了,真可怜,你一定很难过吧。不过坏人不是被抓住了吗?”
欣赏孩子的想象
场景5:周末爸爸开着车带阳阳外出,走到半路就堵车了。
“爸爸,怎么又堵车了?要是汽车有翅膀就好了,我们就可以飞起来了。”
“那不是乱套了!赶紧坐好。”
分析与建议:孩子在5岁左右的时候开始出现具有创造性的想象,就像阳阳所说的“会飞的汽车和警察”。由于孩子的思维水平所限,他们经常很难分清现实和想象的区别,会误把想象当做现实。因此,当家长对他们的想象表示怀疑或否定时,孩子甚至会认为是对自己本身的否定,从而感觉自尊受到伤害。爸爸为什么不试着引导他将想象更完善呢?“会飞的汽车是什么样呢?”
那么,当今的家长真的有足够的信心去了解自己的孩子吗?
据《健康时报》报道,一个关于“要不要提早教孩子认字”的问题在新浪亲子频道引发热议,几十位专家、上百位网友撰文发表看法,2453名网友参与了调查。调查结果显示,近七成父母对“要不要早教孩子认字”的观点没有明确的态度。调查结果从侧面反映了当今的家长在面对新老育儿观念的冲击时很不自信,不知道怎么教育孩子好。
杨晓峰的学习成绩一直很好,所以父母对他很放心。加上工作忙,他们很少与孩子进行沟通,在一起游戏、玩耍就更难得了。上中学后,杨晓峰迷上了电脑。什么PSP、微博、MSN、MP4等玩意儿弄得父母云里雾里的,偶尔怯怯地问上一两句,就被儿子的一句“你不懂!”给噎了回来。
妈妈说:“跟不上时代了!干好咱们自己的事情,给儿子多攒点钱吧!”
爸爸说:“咱们和孩子没话说,孩子和老师、同学有话说就成了!”
妈妈说:“有老师呢,咱家孩子没问题!”
孩子的成长需要自由,但自由到家长必须抓在手上的那根线都放松了,那孩子就会像断了线的风筝,很容易脱离父母的视野与期望。至于孩子的未来,父母也难以预知了。
罗曼?罗兰曾说,先相信自己,然后别人才会相信你。在孩子面前,家长得有走进孩子心里的信心,才能成为孩子的引路人。如果家长觉得孩子已经长大或者成长得很好,不需要自己做什么,自己也不知道该做什么,从教育者的岗位脱离,就会导致孩子出了状况,家长却全然不知情。
在初三的时候,杨晓峰每天放学后会先去网吧玩一两个小时。回到家后,如果父母不在,就和保姆一起吃饭。晚饭后,杨晓峰写完作业就上网聊天、玩游戏,每天都得玩到凌晨才睡觉。而这时,父母还不一定能回来。
玩游戏的时候,杨晓峰结识了一位网名“雪鹤”的女子,聊了一段时间后就有点难舍难分。特别是在网上结婚后,两人关系更亲密了。为此,杨晓峰还购买了手机,不在线的时候就和她短信联系。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www.tulaoshi.com)在杨晓峰眼里,“雪鹤”就是自己的知己,自己就愿意和她说话。后来,杨晓峰实在是按捺不住内心的渴望,就跟学校请了病假,赶往另一个城市和“雪鹤”见面。孰料,对方是一个大自己好几岁的待业女子,但在杨晓峰眼里却是一位理解自己、懂得自己的仙女。第一次见面,两人就发生了性关系。从那以后,杨晓峰欲罢不能,因为他感到很幸福,全然不顾成绩已经亮了红灯。
杨晓峰的父母得知儿子的情况后,很惊诧。他们搞不懂,别的孩子都好好的,自己的儿子怎么会变成这个样子呢?
孩子的成长是一个身心慢慢走向成熟的过程,这个过程中需要家长自信地与孩子沟通,帮助孩子矫枉过正,协助孩子产生正确的认知。具体要怎么做呢?
沟通技巧
1.掌握足够的家教知识
有的家长想知道孩子在想什么,但是害怕自己说出的话孩子不喜欢,唯唯诺诺的样子,显得很不自信,让孩子觉得家长没有足够的能力。
其实,做任何事情,只有坚信自己能够做好,才能产生做好的动力和希望,教育孩子也是如此。家长只有掌握了足够的家教知识,不断地接触新的家教理念,了解孩子的心理发展和成长规律,才能增强自己在教育上的自信心。
黎阳和许多青春期孩子一样,向往自由,做事情不愿意听从父母的意见。可是黎阳的父母并不知道这是处于青春期孩子的特殊心理状态,还以为孩子是故意在和自己作对,于是对孩子大加指责,关系弄得很僵。
不懂孩子,没有掌握足够的家教知识,就容www.Tulaoshi.com易在教育孩子上简单化、粗暴化,不利于孩子成长。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www.tulaoshi.com)2.做个与时俱进的家长
现在的孩子,更容易接触到最前沿的知识。如果我们不努力学习,就会在孩子面前落伍,失去和孩子沟通的主导地位。这就要求我们这些做家长的要不断地学习。
那天,陈杨的妈妈问他:“你天天说围脖围脖的,我怎么没有见着你围呀?”儿子脸一黑,说:“那是网络术语。什么都不懂,问什么问呀!”儿子一句话,让妈妈很郁闷。可这个要强的妈妈不服输,利用周末报了一个电脑班。虽然妈妈学得慢,但是她有股韧劲。三个月下来,陈妈妈有了自己的博客、微博、QQ,还会玩游戏、发电子邮件、下载电影了。
妈妈的变化让儿子惊讶,儿子也常常在妈妈面前撒娇,让妈妈给他下载动画片、歌曲。后来,这位以前只会坐车的妈妈还学会了开车,周末经常带儿子去听流行音乐会、去必胜客吃快餐。
现在,陈杨一有什么事,都愿意和妈妈在一起交流,而妈妈也趁着这些机会和孩子仔细沟通,根据实际情况指导、纠正或者鼓励孩子。
3.不以语言暴力掩盖内心的虚弱
很多家长的心底都埋藏着一股主宰孩子的欲望,一旦自己弱于孩子,这股欲望便会驱使家长对孩子施以语言暴力,比如,大声呵斥孩子、打骂孩子、吓唬孩子等。这些做法恰恰暴露了家长自身的不足和虚弱,呈现给孩子的是,家长为了维护自己的尊严而在无力地挣扎。
一个自信的家长在日常生活中能够温和、乐观地面对孩子,让孩子感受到轻松、快乐;对待严肃的问题时,能够掌握与孩子谈话的时机,使问题得到解决;当自己不如孩子的时候,能够虚心向孩子学习,做到教学相长。
在一部电视剧中,有位蹬三轮的父亲当儿子说出“长大要当知本家”这句话的时候,父亲笑话儿子说:“什么呀?那叫资本家!”儿子给父亲细细讲解,告诉父亲“知本家”不同于资本家。知本家,就是利用拥有的高新知识创造财富的成功人士。听完儿子的讲解,父亲脸上当即堆满了笑容,他为自己孩子的博学而欣慰,也为自己学了个新词语而高兴。
当自己被孩子比下来的时候,我们不要硬撑面子,呵斥孩子,应该为孩子的进步感到高兴。微笑地看着孩子,冲着孩子点头,夸奖孩子几句,这些举动都无损于家长的形象,反而会增加孩子的信心,也为自己的亲和力“加分”。
4.执行规则要彻底
我们给孩子制定规则,就是为了更好地规范孩子的行为,使孩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同时,孩子也需要有规则,因为规则能够给孩子带来一种秩序感和安全感,能够帮助孩子理解父母对他的要求和他不能超越的底线。
李阳洋5岁的时候,妈妈给他立下一条规矩:每天晚上睡觉前把袜子洗干净。那天,李阳洋看动画片看累了,就忘记了。妈妈很严肃地把已经躺下的李阳洋拉起来,监督他洗好袜子才让他睡觉。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规则令孩子做事有章可循,可父母如果执行规则不彻底,就达不到效果,甚至会有反作用。生活中,我们常常见到有的家长给孩子提要求的时候说话口气很弱,不管说什么,孩子都有理由对抗,搞得很被动。这就是因为家长在执行规则的时候不够严格、不够彻底而留下的后遗症。孩子摸透了家长的脾气,觉得自己即使犯了错误,爸妈也不会严加管教,变得肆无忌惮。所以在孩子面前,家长万不可因为自食其言而失去自信。
因此,家长们必须了解上面的内容,做好上面的事情,这样才能教育孩子的,这样才能帮助孩子顺利成长的。
来源:http://www.tulaoshi.com/n/20151212/10446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