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红花是幼儿童年最美好的回忆之一。小红花代表着荣誉,是激励孩子前进、鼓起孩子自信心的一味灵药。小红花要受到父母的重视,应该被粘贴在最显眼的位置,让孩子受到激励。
【 tulaoshi.com - 早教 】
第一次,幼儿园的老师说:“你的孩子可能有多动症,在板凳上连3分钟也坐不了,你最好带他上医院去看看。”回家的路上,孩子问她:老师说了些什么?她告诉儿子:“老师表扬了你,说你原来在板凳上坐不了1分钟,现在能坐3分钟了。其他的妈妈都非常羡慕妈妈,因为全班只有你进步了。”那天晚上,儿子破天荒吃了两碗米饭。
第二次,在小学家长会上,老师说:“全班50名同学,这次数学考试,你儿子排第49名,我们怀疑他的智力有障碍,你最好带他去医院查查。”回家的路上,她流了泪,然而回到家,对坐在桌前的儿子说:“老师对你充满信心,老师说了,你并不是一个坏孩子,只要能细心些,会赶上你的同桌,这次你的同桌考了21名。”说话时,她发现儿子暗淡的眼神一下子充满了光亮,沮丧的脸上舒展开来,她甚至还发现儿子变得温顺了,好像突然长大了许多。第二天上学,儿子比平时去得都早。
第三次,初中开家长会时,妈妈直到结束都没有听到老师点她的名字,临别去问老师,老师告诉她:“按你儿子现在的成绩,考重点高中有点危险。”她怀着惊喜的心情走出校门,发现儿子在等她。她扶着儿子的肩膀,心里有一种说不出的甜蜜。她告诉儿子:“班主任对你非常满意,她说了,只要你努力,很有希望考上重点。”
高考结束后,这位同学被清华大学录取,儿子跑到自己的房间大哭起来,边哭边对妈妈说:“妈妈,我一直知道我不是一个聪明的孩子,是您……”
正如美国心理学家詹姆斯说过的,人性最深刻的原则就是希望别人对自己赏识。每个人都有巨大的潜能,一般正常人所发挥出来的能力,只相当于他所具有的潜能的1%。因此,凭借内在的动力、坚定的信念、顽强的毅力等积极心态的推动,可以发挥出惊人的创造力,没受过激励的人仅能发挥其能力的20%~30%,而当他受过激励后,其能力是激励前的3~4倍。
小红花是幼儿童年最美好的回忆之一。小红花代表着荣誉,是激励孩子(www.tulaoshi.com)前进、鼓起孩子自信心的一味灵药。小红花要受到父母的重视,应该被粘贴在最显眼的位置,让孩子受到激励。
一天,桐桐是跳着进门的,我想:这孩子,今天是怎么啦,如此兴奋?
妻子随后进了门,补充了一句:“今天,桐桐得了一朵小红花。”
我听后,明白是怎么回事了。我对桐桐说:“宝贝,你今天做什么事啦,得到了小红花?”
桐桐说:“今天,我是全班表现最好的一个小朋友。我上课回答问题时,全答对了。
睡午觉,我没有吵闹,自己穿衣服、脱衣服。还有,莉莉把垃圾扔到地上,我捡起来了。”
我说:“是吗?那你今天还真不错,难怪得到小红花啦。”
桐桐翻开了课本,小红花夹在里面,整整齐齐的,一点儿也没有破损。桐桐又说:“爸爸,今天大家都很羡慕我,都要看我的小红花呢!”
我说:“是吗?是不是只有你一个人有?”
桐桐说:“是啊,刘老师说,小红花很珍贵,必须是表现特别好才能够得到。一天只给一个人,今天就是我啦。”
我和桐桐商量后,将这朵小红花粘在桐桐的奖状框里。自从桐桐上幼儿园后,我就给她准备了一个大相框,整整一面墙都做成了奖状框。当时,我就跟桐桐说:“爸爸希望有一天,桐桐能把它全贴满。”
今天,这儿开张了,第一个奖品,是这朵小红花。
桐桐也很兴奋。她帮忙涂胶水,我帮她粘。小红花成了这面墙上的第一道风景。
以后的几天,每个到我们家的人,看到了这朵小红花都会说:“哟,桐桐表现好啊,得小红花啦!”我笑着点头,桐桐在一旁也很高兴。
自从有一朵小红花高悬在墙上后,桐桐似乎着了魔,学习更认真了。每天,她一回家就写作业,字迹很工整。上课时,她积极地举手回答问题,课下还主动帮助同学,维护公德。当然,桐桐的表现,为她赢得了第二朵,第三朵……更多的小红花。
我们家墙上很快就有一片“小花园”了,红花们在争奇斗妍。
学期末,因桐桐表现出色,获得了一张小奖状。我看着墙上小小的一角,这是桐桐这一年的成绩啊。她在这一学期,是一个积极上进的小朋友,还处处表现出美德。我知道,这些功劳,小红花的召唤也是原因之一。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www.tulaoshi.com/zaojiao/)刚开始,妻子悄悄跟我说:“就是一朵小红花嘛,不用这样重视吧?别让她骄傲了。”
我说:“这可不是普通的红纸,它凝聚着的是荣誉,桐桐的自尊及自信全在这张纸片上了。我们不能小视,一定要张贴出来,这是对桐桐的激励,强过我俩的口头鼓励。”
其实,每个小朋友,无论是在幼儿园,还是在小学初期,都或多或少地获得过小红花,只是许多父母忽略了它。孩子也在短暂的兴奋后,就不知把花丢到哪里去了。小红花没有发挥它长期激励的作用,更没有维护孩子的自信心,这是很可惜的。
小红花,是幼儿童年最美好的回忆之一。小红花代表着荣誉,是激励孩子前进、鼓起孩子自信心的一味灵药。小红花要受到重视,应该被粘贴在最显眼的位置,让孩子受到激励。
我是有备而来的,早早地帮桐桐准备了奖状框。虽然我从不说“桐桐,你必须拿奖状,拿小红花”之类的话。相反,我常常说:“只要你努力了,得不得红花,得不得奖,爸爸都很高兴。”但是我相信,只要桐桐看到这一面墙,她就能感受到我的期待。
当然,当她看到自己的奖状和小红花,也会主动激励鞭策自己。这时,即使父母不开口,孩子也会充满斗志,愿意去追求积极上进的学习生涯。
激励,会在孩子身上会产生无穷的效应,德国教育学家迪斯多惠曾说:“教学艺术不仅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为此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激励是不可或缺的,但激励也需要讲究策略,只有这样才会发挥其最佳的效应,这一点作为教师都有体会。近日拜读了肖川主编的《大师谈教育激励》一书,其中《孩子需要激励》、《激励的效果》、《激励的艺术》,更让我们清楚激励是一门艺术。
激励,让孩子更自信。有的孩子可能平时与外界接触较少,胆子较小,在群体生活中就显得不够自信,在老师提问时,明知道答案却不敢举手回答,或者回答声音很轻,对这样的孩子,只要他能站起来回答,不管回答得如何,声音是否响亮,我们都要抓住机会激励表扬,让他以后更加积极主动、大胆发言,让他在一次次的成功体验中建立自信,不断进步。再如小班孩子刚入园时,许多家长都说自己的孩子不会自己吃饭,可在班老师的鼓励表扬激励下,不到半个月,孩子全都能自己吃了,而且吃得很干净,有家长从班级网页上看到自己的孩子象模象样地吃饭,很是惊讶。其实孩子的潜能是无穷的,只有我们相信孩子,放手让孩子自己尝试,并不断给予表扬激励,就会让他有信心学会更多的技能,变得越来越聪明能干。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www.tulaoshi.com/zaojiao/)激励,要保护孩子的自尊心。在幼儿阶段,也有一些孩子表现为过于自信,有些事做得并不好或不会做可很想表现自己,如:有一次做早操时,我说请做得好的小朋友来领操,可因临时代班不熟悉情况,无意中请了一个平时做得并不好的孩子来领操,结果,马上有好几个孩子说,他做不好的。
面对同伴的异议,这孩子很是尴尬,这时如果换人肯定有伤这孩子的自尊心,于是,我就说,相信他只要认真做肯定会做得好的,我们给他一次机会吧,在得到大家同意后他很开心,结果做得特别认真,早操结束,我问大家,他领操领得怎么样?是不是比以前有进步了?得到同伴的肯定,他的脸上露出了灿烂的笑容。这件事看似很平常,但处理不当,很容易挫伤孩子的自尊心,相反,及时激励,会让孩子做得更好。
激励是激发孩子内在学习动机的催化剂。但激励也是把“双刃剑”,孩子虽然都喜欢听好话,但一味的表扬激励反而惯坏孩子,使得他们骄傲自满。所以激励要适度,在教育中,我们要多一份教育的眼光,多一份教育的思维,多一份教育的感悟和启迪,因人而宜,针对性地运用激励策略,让孩子在激励中成长,在激励中感受快乐,也在激励中更加优秀。
怎样才能让孩子掌握自我激励的方法呢?爸爸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引导。
1.帮助孩子制定激励目标
要让孩子明白如果没有明确的奋斗目标,一句空泛的“我要成功”是毫无意义的。比如,孩子英语发音有问题,就可让他为自己设置一个目标——把每个音标都读准。
孩子能自觉地为读准每个音标而努力,那么他就迈出了自我激励的第一步。不过,制定这个目标,要注意目标的可执行性。如果给孩子制定一个不切实际的目标,目标不但会成为“空想”,还容易挫伤孩子的积极性和自信心。
如,让这次考试不及格的孩子,下次考试考100分,显而易见,这个目标脱离了孩子的实际,即使他再努力也不一定能马上达到目标,久而久之,他就可能自暴自弃。
所以,在制定目标时,应从孩子的实际出发,不可过大过高,最好先制定那些容易达到的目标,然后再逐渐增加目标的难度。
2.强化孩子的自我激励意识
自我激励的目的不依赖外部赏识,让孩子对自己进行肯定、鼓励和表扬,这就要求爸爸对孩子进行潜移默化的激励意识。在对孩子进行表扬时,可有意识地将主语“我”改成“你”,如,“你又有了进步,我为你感到骄傲”可改为“你为今天的进步一定付出了很多的努力,你会为自己感到骄傲的”。
久而久之,孩子就会内心承认自己,并且领悟到努力后tulaoshi获得的成功,就是对自己最好的奖励。
3.让孩子对目标产生紧迫感
光有目标没有努力,目标只能成为“空头支票”。自我激励是让孩子确定目标后,产生向目标靠近的动力。孩子的自我约束能力很差,可能刚刚确定目标的时候斗志昂扬,没过三分钟,热情就不在了。
爸爸在教孩子自我激励时,一定要让他有紧迫感。不妨建议孩子每天大声朗读自己的目标计划,在朗读的过程中,无形加强了他对目标的认知。光有认知还是不行,还有让他知道世上没有不劳而获的事情,付出和回报是成正比的,有多少付出才会有多少回报。
如,孩子想组装一个模型,你需要告诉他,成型之前的模型是什么样子的,经过什么样的努力,才能达到现在的样子。最后,还要对孩子的目标给予适时的时间限制。如果没有时间限制,孩子会觉得这个目标太过遥远,从而自我放松。
因此,孩子的每一个目标都要规定一个固定的时间,并要求孩子在规定的时间之前达到目标。有了时间约束,孩子的行动才会有紧迫感。
自我激励是孩子成长过程中不可缺少的环节。自我激励能提升孩子的自我形象,同时,这些好形象、好表现,又会成为他自我激励的理由。如此形成一个良性循环后,就能从根本上推动孩子取得更大的进步。
当然,教会孩子自我激励是一个长期、细致的过程,需要爸爸坚持不懈的努力。
现在的孩子一遇到问题就会退缩,就不会深入地去钻研,而是急于向周边的人求助,这就是对自己很不自信的表现,那么当遇到问题时该怎么办呢?应该要让孩子自己学会激励自己,一定要相信自己的潜力是无限的。自己一定能成功的。
怎样才能让孩子掌握自我激励的方法呢?家长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引导。
1、激励与提高孩子上进心
每个孩子身上都有长处和短处,都是优点与缺点并存。做为家长要细心的观察孩子的一言一行,要找出孩子身上的闪光点,加以肯定让孩子感觉到,使其产生自我良好的感觉,这样自我激励才会产生。孩子才会有前进的动力。为孩子提供一个宽松的环境,针对具体的事情,让孩子去尝试,有做的意愿,当孩子有一点点进步时,就要不断的给其鼓劲,使孩子突破自己的不足。
当孩子因自己的短处遭到打击时,父母要及时调整孩子的心态,让孩子全面看待自己,认识到自己的过人之处,这样孩子才能够从打击中快速恢复,不沉浸于负面的评价中,这有助于孩子自我激励的形成。
2、引导孩子制定目标
要让孩子明白光说不练是不会成功的。因此要制定一个明确的目标,并付诸于行动才会成功的。比如,孩子英语发音有问题,就可让他为自己设置一个目标——把每个音标都读准。
孩子能自觉地为读准每个音标而努力是他迈出自我激励的第一步。不过,制定这个目标,要注意目标的可执行性。如果孩子制定一个不切实际的目标,目标不但会落空,这就会导致孩子的积极性和自信心被挫伤。
如让一个不及格的小孩考90分以上。显然是不切实际的,即使他再努力也不一定能马上达到目标,久而久之,他就可能自暴自弃。
所以,在制定目标时,应从孩子的实际出发,不可过大过高,最好先制定那些容易达到的目标,然后再逐渐增加目标的难度。
3、强化孩子的自我激励意识
自我激励的目的不依赖外部赏识,让孩子对自己进行肯定、鼓励和表扬,这就要求爸爸对孩子进行潜移默化的激励意识。在对孩子进行表扬时,可有意识地将主语“我”改成“你”,如,“你又有了进步,我为你感到骄傲”可改为“你为今天的进步一定付出了很多的努力,你会为自己感到骄傲的”。
久而久之,孩子就会内心承认自己,并且领悟到努力后获得的成功,就是对自己最好的奖励。
4、孩子对目标产生动力
孩子的每一个目标都要规定一个固定的时间,并要求孩子在规定的时间之前达到目标。有了时间约束,孩子的行动才会有紧迫感。
光有目标没有努力,目标只能成为“空头支票”。自我激励是让孩子确定目标后,产生向目标靠近的动力。孩子的自我约束能力很差,可能刚刚确定目标的时候斗志昂扬,没过三分钟,热情就不在了。
家长在教孩子自我激励时,一定要让他有紧迫感。不妨建议孩子每天大声朗读自己的目标计划,在朗读的过程中,无形加强了他对目标的认知。光有认知还是不行,还有让他知道世上没有不劳而获的事情,付出和回报是成正比的,有多少付出才会有多少回报。
如,孩子想组装一个模型,你需要告诉他,成型之前的模型是什么样子的,经过什么样的努力,才能达到现在的样子。最后,还要对孩子的目标给予适时的时间限制。如果没有时间限制,孩子会觉得这个目标太过遥远,从而自我放松。
当然,人的一生不可能一帆风顺,父母帮助孩子的最好办法,就是让孩子学会自我激励,给自己喝彩。积极的心理暗示,为孩子提供了充沛的原动力,使他可以冲破重重障碍,成为一个自强不息的人生斗士。教会孩子自我激励是一个长期、细致的过程,需要爸爸坚持不懈的努力。
能够真正当家作主,你将在“零吼叫”之路迈出关键的一步。真正的当家作主意味着拥有驱动孩子成长的力量,而不是靠施压或威权来教养孩子,真正的当家作主意味着激励你的孩子自主成长。
我再强调一次,做“当家作主”的父母意味着激励你的孩子自主成长。
当家做主会让你发生重要的转变,从控制孩子的行为转变为影响他们的决定。你的目标不是去控制他们,而是去影响他们。切记,你不用“为孩子负责”。你应该不断地放手,尊重他们做选择的能力,哪怕你并不赞同他们的选择。只有当他们有为自己做决定的自由,他们才可能懂得选择与后果之间的因果关系。所以,请你一定要改变你的思维模式,也就是说,无论如何,你都不能强迫孩子顺从你。强迫只能在短期有效,却给未来播下了灾难的种子。
当我们想强迫孩子一味服从我们时,便把教养变成了战争。甚至我们还会真的使用战争术语:“战火是你挑起的。”我希望我们能把这句话从我们的字典里删除,因为语言能够塑造我们和孩子的关系。如果把跟孩子的交流看成是一连串的战火,那我们便不得不卷入战争。
在《养出你能够忍受的孩子》(Raising Children You Can Live With)这本书中,亲子关系大师杰米 莱瑟(Jaime Raser )说:“教养并不是用“方法”或者“手段”去控制子女,教养是父母与孩子之间的一种特别的关系。”
莱瑟在书中提到:
孩子们可以把与父母间的互动变成是对抗父母,而不是对抗由于犯错带来的惩罚。这样,双方关系就变成了一场战争,“比较强悍的”一方就能打赢战争。可是就算父母们赢得了战争,那也只是教会了孩子赢是最重要的目标,而武力与权力就是赢得战争的武器。最后孩子们学到的是,只要有足够的权力,他们也可以打赢战争,而且这就是世界运转的方式。
这场战争可能永无止境,在人际关系的战争中,没有胜利者,只有越来越多的受难者。当你要孩子看在你的份上顺从你,那你就是在转让权力,你就是在让他们来掌控你的情绪。
在人际关系的战争中没有胜利者,只有越来越多的受难者。
来源:http://www.tulaoshi.com/n/20151212/10447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