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文化素质不高的家长盲目地相信民间流传的、但未被科学证实的教子俗语。如“打是疼、骂是爱、不打不疼那是害”、“三岁看小,七岁看老”等等。这些家长发现孩子三五岁时有不聪明的表现,六七...
【 tulaoshi.com - 家长 】
“孩子受欺负了怎么办?”不少家长都曾经遇到这样的问题,是替孩子去“出气”,教训对方一顿呢?还是交给孩子一定的社交技巧,避免此类事情再发生,对于家长来说,这是一个难题。
父母的苦恼:孩子“受欺负” 心里很窝火
女儿今年刚上幼儿园,在集体生活中,时不时会碰到一些小摩擦,最让我感到担心的是她受了欺负还不吭声。前段时间,她爸爸出差回来时买了一件漂亮的玩具,她很喜欢,去幼儿园的时候也带上,说跟小朋友一起玩。那段时间我工作忙,也没注意到一些细节情况,两三天后才发现她一直没把玩具带回来,问原因,女儿才支支吾吾地说,被班上的一个男孩拿去了,她要不回来。
听了后我很生气:女儿怎么这样没出息,自己的东西被抢了还不敢要。我想第二天找老师去了解情况,老公却劝说这是小事,没必要兴师动众,让孩子自己跟老师说。我也很矛盾,不知道在这件事上该如何教女儿解决。 ——圆圆妈
上个周末,贝贝和小区里的几个孩子聚在游乐场边玩耍,他们都是四五岁左右,家长们也比较放心,没有贴身跟随。我和另外一位家长在旁边闲聊起来,突然,儿子眼泪汪汪地跑过来,我一看,他的小脸上有一道红印,很明显是用手抓的。儿子哭着说,他正准备爬滑滑梯,可旁边那位比较高大的小男生要插队,还动手打了他,受了欺负的贝贝显得很可怜。
我真想教他勇敢地去跟对方“干一架”,可理智告诉我不能这样,只能是带着儿子找那个小男孩讲理去,因为都有家长在场,大家只是和和气气地说了一些大道理。表面上问题解决了,可我还是很担心,儿子以后再被欺负该怎么办? ——贝贝妈
专家说法:孩子的世界里没有“吃亏”
(指导老师:广州市某幼儿园梁院长)
孩子们之间的打闹跟成人之间的打斗是有本质区别的,他们之间的打闹更多的是带有游戏成分,是一种玩耍。在玩耍的过程中,孩子们慢慢学会与周围小朋友该如何交往,对他们来说,也没有“吃亏”与“不吃亏”的概念,很多时候,所谓“吃亏”其实是家长的想法。所以我们常常看到,两个孩子刚刚打架了,而且还是满脸泪水的,可一会儿又在一起亲密无间地玩。所以,只要能保证孩子的安全,家长没有必要把孩子们之间的打斗看得过于严重。如果只是偶然受到欺负,完全不必理会,让孩子用自己的方式去解决。家长千万不要给孩子传递一种受欺负的概念,那样,会使他原本没有负担的心理变得沉重起来。
父母理智做法:教会宝宝自我保护的方法
当家长遇到这种问题时,理智的做法是:如果孩子没当回事,继续高兴地玩耍,家长也就不要再追究;如果孩子很伤心,很委屈,家长就先问清事情的来龙去脉,公正客观地帮助孩子进行分析,在这件事上,谁做得好,谁做得不好,在批评别的孩子的缺点的同时,也要指出自己的孩子在这一事件中的责任,不要把埋怨都倾泻在别的孩子身上,要让孩子学会宽容、大度。然后家长要及时和对方孩子的家长沟通,提出问题所在,友好地商量解决方法。当双方家长意见达到一致时,可带两个孩子见面,这时候家长不需要再掺合,而是让孩子自己来解决,该道歉的道歉,该和好的和好,一场交际危机也就化解了。
此外,还应该尽量培养孩子活泼开朗的性格和勇于表达、敢于据理力争的勇气。要力劝孩子别在欺负他的人面前哭,哭泣只会导致对方变本加厉地嘲弄。教孩子表现出自信心,比如,告诉他注视着欺凌弱小者的眼睛说:“住手,我可不喜欢你所做的事情”,然后,昂首挺胸地离开。
网友支招:不服输 “以牙还牙”
对于“孩子受欺负该怎么办?”这个话题,网上的妈妈们也充分发表意见。爱子心切,在这个竞争的社会,家长们希望孩子从小就是强势的,很多妈妈认为,如果孩子受到别人欺负,一定不能服输,要还击过去。
“这是一个弱肉强食的社会,你一味忍让退缩,结果会更惨。”网友嘟嘟说道。也有部分妈妈认为不能简单地教孩子“以牙还牙”,那样会影响他们以后的人际交往。“你可以先向孩子征求意见,问他想怎样做?然后告诉他要学会自我保护,如果自己没办法解决,可以寻求老师的帮助。孩子间的玩闹不过是过家家,只要好好疏导,就不会产生太大的问题。”网友冉冉妈说道。
觉得自己如果毕业后不能多挣钱的话,真是太对不起父母了。可是现在的孩子再跟他算账,我们就得要好好掂量一下了。
我的儿子从学校回来跟我说:“妈妈,老师说你们为我花了很多钱,到底花了多少钱呢?”我想,和孩子“算算账”也许是有必要的,至少让他知道父母的艰辛,懂得养育之恩。于是,我就罗列了一大堆儿子自出生以来的各种费用,然后用计算器累加了一下,把结果告诉了他。
几天后,儿子突然对我说:“妈妈,是不是盈盈的爸爸妈妈更喜欢她一点?”我听了有点奇怪:“为什么这样说?”儿子说:“盈盈也叫她妈妈算了一笔账,她家花在她身上的钱比我们家花在我身上的多!”
和孩(图老师整理)子“算账”,虽然可以起到“感恩教育”的作用,但也会产生一些意想不到的“副作用”。小孩子喜欢攀比:“你看,我的父母已经为我花了20万元啦,你的父母才为你花了10万元。”“我比他少了2万元,今年我要我爸妈为我再多投入一点,否则太没面子了。”
有的孩子也许会因此感到委屈:“为什么我的父母就那么小气?”小孩子可能会因此错误地“悟”出:我的父母给予我的爱不及别人的父母。
对于“算账教育”,我认为,在培养孩子对父母抚养的感激之情方面,应着重于具体、生动、细微的事情上。比如,父母为了挣钱养家如何地早出晚归、不辞劳苦;在孩子生病时怎样地牵挂、担心、照料;在为人处世上为孩子做出榜样……
这些与孩子的成长息息相关的事情,反而在平时比较容易被孩子们忽视,但这些地方正是做父爱、母爱最真挚的集中体现。
其中的点点滴滴、丰富细节,经常讲给孩子们听听,比起一份流水账的枯燥呆板,显然更加动人,更贴近孩子心灵,更利于植在孩子脑海深处。
给孩子算账不如多给孩子讲讲生活当中的成长小事情,让孩子学会感恩不能用金钱来衡量的。
近日前,读者黄女士致电信息时报“早教视窗”栏目,反映自己3岁的儿子毛毛自尊心很强。如果父母的态度让毛毛觉得自己“没面子”,他就以不高兴、哭闹等方式表达自己的反抗。
比如,刚吃过晚饭,黄女士在厨房洗碗,毛毛就搬着小凳子过来,也要一起洗碗。如果黄女士坚持不让他洗,他就会很不高兴,甚至会搬来奶奶当“靠山”,一定要洗碗。
对此,广州市心早教中心的吴老师指出,2~3岁的孩子开始有了自我意识,独立性也一天强似一天。无论做什么事,宝宝总要说上一句“我自己”,言外之意是不用帮忙,自己独立完成,其勇气足以令大人们吃惊。
而这时的孩子,也开始注意别人对自己的评价,希望被人家说“好”。为了得到家人和熟人的夸奖,大有不达到目的绝不罢休的架势。就像毛毛求助于奶奶,这时孩子的心理是“妈妈总是对我说‘不’,还说我小做不好,可她越这么说我就越想试试。奶奶不一样,她几乎每次都能满足我的要求,有时还教我做,我能像大人一样做事,让我觉得很自豪。”
吴老师指出,孩子自尊心的萌芽,是他们向上的内在动力,父母一定要细心呵护才对。因为,“不让做”、“不放心”实际上是对孩子的不尊重,它会损伤孩子的自信心和自尊心,使之产生自卑感,并对家长产生不满情绪,甚至使双方的关系对立起来。
建议1 适当满足宝宝愿望
对于那些宝宝力所能及、没有危险的事情,如洗碗、洗菜、摆碗筷、拿东西、扔垃圾……则尽量让孩子去尝试,父母还应创造机会让他们多做。
当然,宝宝做这些事情时,有很大的游戏成分,但只要孩子玩得高兴,得到了“锻炼”,又满足了他们的自尊心,爸爸妈妈何乐而不为?即便是事后自己再麻烦一点“返工”,也是值得的。
建议2 温和语气解释原因
当然,也要让2~3岁的宝宝明白,确实有很多事情他们目前还不能做,比如独自搬比较重的东西、自己倒热水、自己安电插座、自己过马路等。
但父母在向宝宝说“不”时,最好同时向宝宝解释原因,并借助一些看得见或摸得着的事实,让孩子真正理解并牢牢记住。另外,爸爸妈妈的态度一定要温和、耐心,让孩子有被尊重的感觉。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www.tulaoshi.com) 现在都流行补钙,孕妈妈在补钙,婴幼儿也在补钙,可是您真的清楚您和宝宝是否需要这些钙呢?下面给你讲述一个真实的故事,请诸位妈妈以后在给宝宝补钙的时候请先咨询医生,不要盲目补钙。
章霆、薛莹夫妇,同在一家外企工作,两人不到30岁已“官”至部门主管,每月丰厚的收入,让他们有足够的能力安排自己的生活。春风得意的他们,最大的心愿是在而立之年迎接新生命的到来。他们把怀孕的时间定在元月初,为的是让孩子在当年中秋节前后出生(他们听信“秋天出生的孩子聪明”这一说法)。
如愿怀孕后,夫妇俩在注重“胎教”的同时,还不停地为薛莹这位“准妈妈”补这补那。那时,社会上风行“补钙”,他们不咨询医生,只是一路“跟风”,为腹中的胎儿大补而特补。这年农历八月十五,他们的儿子喜降人间。夫妻俩在分享了初为人父人母的巨大喜悦之后,便开始为宝宝的“美中不足”忙碌开了。
宝宝出生后,头发较稀,色泽也不是很黑。夫妇俩向医生咨询,得到的回答是:宝宝头发的多少有个体差异,出生时头发的多少和后来的头发无关,满1岁后会逐渐长出,一般不需要治疗。夫妇俩半信半疑,但经多次向不同医生咨询后,最终才放弃了为孩子“催发”的打算。
接下来,为了宝宝的健康发育,夫妇俩更是费尽心思。宝宝6个月大时,身体娇小孱弱的薛莹,奶水已明显不够。“母乳不够,咱就为孩子买最好的奶粉和营养品。”章霆的建议立即得到薛莹的认同(www.tulaoshi.com)。他们所在的外企,外国人占到一半,企业中的中方人员,经常托他们带些小商品。他们听说西欧的乳汁品质量很好,立即托付一位回国公干的朋友,为他们买回20袋。虽然每袋价格高达十几欧元,但他们毫不吝惜。小宝宝刚喝奶粉,毕竟有点不习惯,又哭又闹,而这样一来,宝宝体重势必会受到一些影响,表现似乎也没有以前那么活跃。
夫妇俩问过医生,医生说:“这很正常,宝宝由母乳换为奶粉,有一个适应的过程,会渐渐习惯的。”一个月后,宝宝果然适应喝奶了,但夫妇俩又想当然地以为:“奶粉远不如母乳营养丰富,这样一来,势必影响孩子的正常发育,应再给孩子补些钙才是。”于是,他们又自作主张,把以前的营养性奶粉全换成高钙奶。这样他们觉得还不够,每天又让宝宝加服钙片。
不知不觉间宝宝满1岁了,走路平稳,反应也较快,看上去与母乳喂养的孩子没什么区别。这时候,宝宝已可以适当吃些成人食品了,但章霆夫妇为让宝宝长得“更壮”一些,每天仍让宝宝喝高钙奶和服用钙片。
按说,一对有着企业管理硕士学历、从事科学管理的高级知识分子,不懂医学常识也算正常,但可笑又可悲的是,对孩子宠爱呵护有加的年轻父母,在如何饮食和如何补充营养这些关乎孩子生命健康的重大问题上,他们竟没想到,首先应该向医生进行必要的咨询,以掌握最起码的医学知识,而是想当然地盲目蛮干又不注意细致观察。 12
来源:http://www.tulaoshi.com/n/20151212/10453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