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俗称的“兔唇”即唇腭裂,唇腭裂畸形已经成为先天性畸形中最为常见的病症之一。其发生率为0.182%。唇腭裂的主要表现有:1.唇裂(单侧或双侧),即单纯的唇部裂开。2.腭裂,上颚部裂开。3.唇及腭裂,
【 tulaoshi.com - 新生儿 】
“先天性巨结肠”是小儿时期常见的一种先天性疾病,也是引起孩子便秘的重要原因之一。
据统计,5000个新生儿中就会有一人患此病。严重的患儿在出生72小时内无胎粪排出,或仅有少量胎粪排出,并伴有腹胀、呕吐等不完全肠梗阻症状。多数患儿肠梗阻症状并不明显,以顽固性便秘为主要症状,数日至数周后排便一次,以后便秘越来越严重,腹部明显膨胀,胀得肚皮又薄又紧,甚至皮下青筋突出,腹大如鼓。
患儿常常哭闹不安、拒食、呕吐,灌肠或服用泻药后,可伴有较多的气体和粪便排出,腹胀随即减轻,但过后便秘又复如初。部分患儿还伴有肠炎,便秘过后又会腹泻。有了以上症状必须到医院进行直肠检查、直肠图老师内压测定、腹部X线检查及灌肠以确定诊断。
怎样会患先天性巨结肠呢?原来患儿在娘胎里,直肠及乙状结肠发育过程中出现了问题,其末端的肠壁内神经节缺少,缺少神经节的那部分肠道没有蠕动功能。这部分肠道和以上部分肠腔内的粪便和气体不能顺利通过和排出,逐渐堆积起来,使肠腔胀大,久而久之,造成结肠特别粗大、膨胀、肠壁肥厚。
纠正巨结肠的根治方法是手术。把没有肠壁神经节的部分肠管切除,将直肠末端与结肠吻合,保留肛门括约肌。随着现代小儿外科和麻醉技术的进步,新生儿时期
水分是身体不可或缺的一种成份,它可以帮助食物消化、促进肠胃蠕动,也可以调节体温、防止便秘、排除废物等;而蔬菜中富含纤维质、维生素及矿物质,可以促进肠胃蠕动,并改善便秘现象。因此,适当补充水和蔬菜对宝宝是很重要的。
婴幼儿更需要补充水分
根据医学统计,学龄前幼儿到小学一二年级学童,容易便秘。主要是因为感冒所引发的肠胃症状而导致的。另外,如果家中的小朋友平时不爱吃青菜,而且饮水量也少,也会持续发生便秘的症状。
婴儿比成年人体内含有的水分比例更高(约占体重的75%以上),因此需要补充更多的水分。有些食用母乳的宝宝会出现黄疸的情形,可以在两次喂食母乳之间,给予温水来补充足够的水分,以减轻黄疸的症状。而婴儿出生后至1岁,因其口腔功能及肠胃道机能尚未发育完整,所食用的食物大多为液体类或半固状类,含水量较高,一般不会缺水。
适合宝宝的蔬菜汤汁
让宝宝还在幼儿期时就多接触开水及蔬菜,可以降低日后对蔬菜的排斥感,以下的蔬菜食谱不但可以让宝宝增加蔬菜的摄取量,还可以额外摄取水分。
我们俗称的“兔唇”即唇腭裂,唇腭TuLaoShi.com裂畸形已经成为先天性畸形中最为常见的病症之一。其发生率为0.182%。唇腭裂的主要表现有:1.唇裂(单侧或双侧),即单纯的唇部裂开。2.腭裂,上颚部裂开。3.唇及腭裂,唇腭部包括牙床都裂开。
唇腭裂的发生原因
目前医学上还不能确切知晓唇腭裂的发生根源,通常有以下两大原因:
(一)环境因素:母亲怀孕早期(怀孕3个月以前)出现下述某种状况可能会导致宝宝唇腭裂:
①病毒感染:如孕妇上呼吸道感染、风疹等。
②药物作用:如服用抗癫痫药、类胆固醇、抗过敏、抗癌药物等。
③内分泌:精神性或损伤性的因素,如遭到强烈的精神刺激、身体外部遭损伤等。
④营养因素:早孕期的呕吐,厌食,偏食等导致维生素D、叶酸、铁、钙等的缺乏。
⑤其他因素:如照射X线,吸烟(主被动吸烟),酒精(酗酒),缺氧(麻醉或高山反应)。
(二)遗传:唇腭裂有相当部分是遗传的,一般唇腭裂发生在第一胎的概率为1/600,如果第一胎是唇腭裂的在第二胎发生唇腭裂的几率为3/100。唇腭裂的治疗
根据患儿单纯唇部裂开、腭部裂开、唇腭部综合部裂开、或唇腭部包括牙床都裂开的情况,唇腭裂患儿从出生到18岁整个生长过程中,要采取多种治疗措施有计划的进行治疗,在医学上称为唇腭裂综合序列治疗。目的就是在婴儿不同年龄阶段,根据畸形特点给予及时正确的治疗,使唇腭裂孩子能最大程度上改善外貌,重建吮吸、语音、咀嚼、听力等功能。
唇腭裂孩子的家长应分清软组织还是硬组织结构发生畸形,根据不同的情况及时得到专业医生的帮助和指导是很重要的。通常情况下,单纯唇裂的宝宝宜在3-6个月时手术;双侧唇裂的宝宝宜在6-12月时手术;腭裂手术在宝宝1-2岁内进行;牙床裂开或牙床修补手术,在9-11岁进行为宜;鼻唇部软组织二次整复应在硬组织重建后进行,一般女性患
宝宝兔唇的成因危害与治疗
兔唇又称为唇裂,俗称缺嘴、豁嘴,是一种口腔颌面部常见的先天性疾病。发病率为0.182%,即兔唇在1000名新生儿中有1至2名。在我国约有170多万兔唇患者。兔唇患者需要家庭和社会的关爱,李亚鹏和王菲成立嫣然基金资助兔唇患者就是一个很好的证明。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www.tulaoshi.com)形成兔唇的几种原因
遗传:裂腭唇若发生在第一胎,概率为1/600,如果第一胎是裂腭唇,第二胎发生概率达3/100。双亲之一有裂腭唇,子女发病率将会大幅升高。
感染:在母亲怀孕3个月内,如果患上了上呼吸系统病毒感染、风疹等,胎儿容易发生裂腭唇。
药物:在妊娠期服用了抗癫痫药、可的松、苯海拉敏、扑尔敏、利眠宁、抗癌药等。
营养:妊娠期呕吐、厌食、偏食导致维生素D、叶酸、铁、钙等缺乏。
创伤:包括精神或身体损伤,如受到强烈的精神刺激、身体外部受到损伤等。
其他:照射X线、吸烟、酗酒、缺氧等。
兔唇危害多多
唇腭裂患儿在吃奶时,奶液很容易误入呼吸道,引起气管炎、肺炎、肺不张等,若流到耳朵里则引起中耳炎。
由于不能正常喂养,久而久之患儿会发生营养障碍及营养不良。
唇是构音器官之一。唇裂患儿说话时吐字不清,影响语言发育。腭裂患儿口腔与鼻腔相通,会出现开放性鼻音,造成发音不全。
语音发育障碍会受到周围小伙伴的嘲笑,会使患儿形成自卑感,从而引起心理障碍。
靠近唇裂的牙齿发育会受到抑制,出现排列不齐及异位。
怎样治疗兔唇
唇裂的修复手术在出生后3-6个月进行较好,因为此时患儿全身情况比较稳定,能较安全地手术。双侧兔唇手术宜在6个月之后进行,但最好也不要超过1岁。腭裂一般在学说话前,即2岁前治疗。在第一次手术后,随着患儿身体发育,上唇和鼻部可能会出现继发性畸形。如有畸形,患儿应在6-7岁前再进行一次手术。在手术修复后,还要辅以正确的语音训练。只有在家长教导下刻苦学习,才能逐渐改变已养成的不良习惯,取得较好的语音效果。
裂腭唇治疗是一个综合性工程,需要口腔科、外科、整形外科、儿科及心理医生通力合作。家长要配合治疗,包括患儿的喂养、语音训练及心理矫治,这三方面有机配合对治疗唇腭裂患儿是至关重要的。
2、有神经系统功能异常的表现,如对口鼻区触觉刺激出现回避反应;
3、在喂养时易于呼吸停止或屏气;
4、有异常的啼哭声,在同一次啼哭中有不同音调(可能与喉部发音管道的功能发育异常有关);
5、安静睡眠时有青紫特别是轻度呼吸道感染时,就有睡眠时青紫加重,而体格检查未见有心、肺、胸廓、神经肌肉等病因;
6、入睡后发生呼吸停顿,早期轻症仅为呼吸不规则,偶有暂停,重者呼吸长期停止,超过15秒以上,并有发绀、肌张力减退等。轻刺激不易使之苏醒,必须重力摇荡,或拍打足底才能复原;
7、入睡后有脉搏不规则,缓慢或停搏,并出现青紫或苍白。通常把有过窒息持续20秒或更长,或呼吸暂停伴有心动过缓等发作者称为"近婴儿猝死综合征"。
一旦发现婴儿有上述特征中的某些表现时,应及时到医院进行心肺功能检查,必要时进行血氧和二氧化碳浓度、电解质等测定,以及缺氧和高二氧化碳的反应性试验,以排除高危儿的可能。
如果发现某些造成呼吸道梗阻的病因,如腺样增殖体、鼻后孔狭窄等,可进行手术治疗。婴儿是否需服药物,应由医生决定。父母要学好育儿法,加强对婴儿脉搏、呼吸的监护,要特别避免呼吸道感染。喂食后,取坐位30~60分钟后,再让婴儿入睡。睡时抬高床头,避免仰卧。入睡后,如果发现有呼吸停顿要及时唤醒,轻刺激不能复苏者,要重力摇荡,甚至进行口对口呼吸。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www.tulaoshi.com)根据调查,这病与家族因素有一定关系。患儿的同胞弟妹的发病率为14~21‰,为一般人群的十倍。患儿的父母或近亲中常有对高碳酸血症、低氧血症反应低下的病史。怀孕时嗜烟也可增加发病率。
特别值得提及的是,母亲的育龄和胎次。母亲年龄大于25岁和第一胎出生的婴儿,此病的发病率要明显低于青春期孕妇和多胎儿。因此,保持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生活习惯,提倡晚婚,只生一胎,都可以看作为减少"婴儿猝死综合征"发病的有效措施之一。
小儿在不同年龄,尿量和排尿次数都不相同。
在刚出生头几天,由www.Tulaoshi.com于进食量少,宝宝尿量可能很少,一天只有4-5次。几天之后,排尿次数会迅速增多,6个月以前,一天可达20-30次,每次约30毫升。6个月后,随着半流质辅助食品的增加以及肾脏功能的逐渐完善,排尿的次数会逐渐减少,到周岁时,一天排尿约15-16次,每次约60毫升左右。但由于受宝宝个体差异、饮水量、气温等因素的影响,尿量和排尿次数都可有较大的变化。
出生后仅在最开始时排的尿液颜色可较深而稍显混浊,在整个婴幼儿期新鲜尿液几乎是无色而透明的,并带有一种淡淡的芳香,放置一段时间后,因尿中的尿素分解为氨,才出现较明显的氨臭。由于新生儿及婴幼儿尿液中的尿酸盐比较多,在尿布上分解时有可能使尿布红染,这是由于温度较低溶解度变小而析出的缘故。这些都属于正常现象。
小儿排尿异常,无论多尿、少尿或无尿,除受气温、饮水量多少等因素影响外,也可因心、肾或垂体等多种疾病引起;如果刚排出的新鲜尿液是混浊的,就要排除急性泌尿道感染的可能;如果刚排出的新鲜尿液即有异常气味,则提示小儿可能有病。此外,如果尿流断断续续,或排尿时出现疼痛、哭
【辨证】湿热熏蒸,胆汁外溢。
【治法】清热化郁,健脾和肝。
【方名】和肝散。
【组成】全瓜蒌60克,广郁金15克,片姜黄15克,神曲15克,生甘草15克。
【用法】共研细粉,3岁每次2克(可随年龄大小的而增减),每日3-4次,白糖水冲服。
【出处】马荫笃方
刚出生的婴儿很容易出现黄疸的现象,有时侯宝宝在出院前就有黄疸升高,有时是回家几天以后才出现。所以妈妈需要细心观察,一旦发生不正常的黄疸,就必须回医院检查。
黄疸是新生儿最常见的疾病之一,分为生理性黄疸与病理性黄疸,如果是生理性黄疸,妈妈就不需要担心,因为是正常现象。但如果发现超过了生理性的范围,就必须注意是不是有其他的病变,所以妈妈要特别注意宝宝回家后的肤色变化。
新生儿黄疸的基本类型
专家认为,黄疸一般分为生理性黄疸与病理性黄疸,只要超出生理性黄疸的范围就称为病理性黄疸。
一、生理性黄疸
通常新生儿在出生两天后,就可以用肉眼看出皮肤有点黄,在3~5天到达高峰,7~10天多半就会消失,这时黄疸指数(血清胆红素值)一般不超过15mg/dL就属正常范围。
二、病理性黄疸
病理性黄疸的原因很多,足月儿跟早产儿的标准不尽相同,妈妈只要发现以下情况就要送医院观察了:
1.新生儿在出生24小时之内就发现黄疸,是早发性黄疸。
2.黄疸指数一下子升太高,一天增加5mg/dL以上,这种情况比较常见的是溶血型黄疸(妈妈和宝宝的血型不合)。
3.黄疸指数升得太高,有15mg/dL。
4.持续的时间太长,一般生理性黄疸持续的时间是7~10天,如果超过两个星期就要注意了。
老刘的儿媳生了个孙子,全家人沉浸在喜悦中,孰料第三天孩子皮肤泛黄,连眼珠子也有点黄,急忙抱到县医院去看。医生说:莫不是感染了肝炎吧?更把一家人吓坏了,赶紧送成都找专家。诊断结果表明,孩子得的是新生儿生理性黄疸,指数略高,在医院做了两天蓝光照射,黄疸就退了。成都市妇幼保健院儿科罗红裔副主任医师说,黄疸是新生儿时期最常见的症状,大约有60%的孩子会不同程度地出现这一症状,家长遇到这种情况不要惊慌,可根据黄疸出现的时间、程度、发展速度作一个初步判断,生理性黄疸不必过于担心,如果黄疸程度严重、发展速度快,则有可能是病理性黄疸,应及时送医院诊治。
罗医师称,引起新生儿黄疸的原因有以下几种:
●生理性黄疸:是新生儿时期特有的一种现象,由于胎儿在宫内低氧环境下,血液中的红细胞生成过多,且这类红细胞多不成熟,易被破坏,胎儿出生后,造成胆红素生成过多,约为成人的两倍;另一方面,由于新生儿肝脏功能不成熟,使胆红素代谢受限制,造成新生儿在一段时间出现黄疸现象。
诊断:足月儿的生理性黄疸在出生后第2-3天出现,皮肤呈浅黄色,巩膜(白眼珠)以蓝为主微带黄色,尿稍黄但不染尿布,第4-5天最黄,2-3周消退,检查肝功能正常、血清未结合胆红素增加。早产儿的生理性黄疸会出现得较早、较高,持续时间也较久,大约要满月才能消退。
应对:生理性黄疸属于正常生理现象,孩子没有什么不适,一般情况下,不需治疗。
●母乳性黄疸:因吃母乳而发生,是一种特殊类型的病理性黄疸。由于母乳中含有孕二醇激素,可以抑制新生儿肝脏中葡萄糖醛酸转移酶的活力,使血液中的胆红素不能及时进行代谢和排泄,浓度增加,出现新生儿皮肤和巩膜的黄染。
诊断:孩子吃母乳,其黄疸程度超过正常生理性黄疸。如停止哺乳48小时,黄疸明显下降,若再次哺乳,黄疸又上升。
应对:出现母乳性黄疸,一般不会影响小儿的健康,也无发烧和食欲不好的症状。如及时停止喂母奶,黄疸大约在2-4天内减弱,6-10天内全部消失。出现母乳性黄疸也不必惊慌,停母乳时可用牛奶暂时替代,待黄疸好转后继续用母乳喂养。
●溶血性黄疸:最常见原因是ABO溶血,它是因为母亲与胎儿的血型不合引起的,以母亲血型为O、胎儿血型为A或B最多见,且造成的黄疸较重;其他如母亲血型为A、胎儿血型为B或AB;母亲血型为B、胎儿血型为A或AB较少见,且造成的黄疸较轻。据报道,新生儿ABO血型不合溶血的发病率为11.9%。
诊断:溶血性黄疸的特点是出生后24小时内出现,且逐渐加重。
治疗:如果是ABO血型引起的轻微症状,只要采用光照疗法即可。严重者早期可进行换血治疗。
●感染性黄疸:因病毒感染或细菌感染等原因,使肝细胞功能受损害而发生。病毒感染多为宫内感染,以巨细胞病毒和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最常见,其他感染有风疹病毒、EB病毒、弓形体等,较为少见。
诊断:细菌感染以败血TuLaoShi.com症黄疸最多见,特点是生理性黄疸后持续不退或生理性黄疸消退后又出现持续性黄疸。若母亲坚持产前保健、检查,孩子出现感染性黄疸的很少。感染性黄疸需送医院治疗。
●阻塞性黄疸:多由先天性胆道畸形引起的,以先天性胆道闭锁较为常见。
诊断:其黄疸特点是出生后1-2周或3-4周出现黄疸,逐渐加深,同时大便颜色逐渐变为浅黄色,甚至呈白陶土色,这种黄疸一般B超检查即可确诊,需到医院治疗。
罗红裔医生强调,不论何种原因,病理性黄疸严重时均可引起“核黄疸”,除了造成神经系统损害外,严重的还可能引起死亡。因此,新生儿病理性黄疸应重在预防,如孕期防止弓形体、风疹病毒感染,尤其是在孕早期防止病毒感染;出生后防止败血症的发生;新生儿出生时接种乙肝疫苗等。家长平时要密切观察孩子的黄疸变化,一旦发现有病理性黄疸迹象,应及时送医院诊治。 记者虹军
来源:http://www.tulaoshi.com/n/20151213/10500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