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新妈妈而言,如何给新生儿洗澡还成一个问题,觉得新生儿脐带还没脱落,无从下手。在此给大家介绍一下新生儿洗澡之五步骤法:1、出生后便可每天洗澡,应在早晨喂奶前或喂奶后一小时。夏季1-2次每日;春、秋、
【 tulaoshi.com - 新生儿 】
怎样预防新生儿肺炎
新生儿肺炎的感染途径和临床表现与年长儿的肺炎不尽相同,新生儿肺炎可以是母亲在产前患病,病原体经胎盘侵入胎儿血循环而感染;也可因羊膜早破或胎儿窒tulaoShi.com息时吸入污染的羊水而感染,生后感染多为护理不当、受凉、交叉感染等所致,其病因主要是细菌和病毒等感染,新生儿肺炎可以无明显的呼吸道疾病,仅表现为一般状况较差、反应低下,哭声无力、拒奶,呛奶及口吐白沫等。有的有发热,有的无发热,有些患儿出现鼻根及鼻尖部发白、鼻翼扇动、呼吸浅快、不规则,病情变化快,易发生呼吸衰竭、心力衰竭而危及生命。
因此,家长一旦发现新生儿有上述表现就应想到患肺炎的可能,应立即带孩子去医院就诊,一旦确诊应立即针对不同的病原体选用有效抗生素治疗。预防新生儿肺炎关键做好以下几点:
提倡母乳喂养
母乳,尤其是初乳中含有大量的分泌型免疫球蛋白A,这种物质可以起到保护呼吸道粘膜免遭病原体的侵袭,达到防病的目的。
防止胎内感染
如母亲有感染以及难产娩出的新生儿有可能患肺炎时可考虑选用抗生素预防。
环境卫生
家中卧室要经常开窗通风换气,尽量减少亲戚朋友的探视,尤其是患感冒等感染性疾病的人员不宜接触新生儿,家庭人员接触新生儿应认真洗手,以防将病原体传给新生儿而患病。同时最好天天给新生儿洗澡,避免皮肤、粘膜破损,保持脐部清洁干燥,避免污染,以达到预防新生儿肺炎的目的。
早产儿往往因为体重偏低,在保温箱里接受吸氧抢救,由于其视网膜尚未发育完全,如果持续处于高氧环境下,这些孩子的视网膜血管收缩,容易导致局部缺血或缺氧,为视网膜病变埋下隐患。因此,早产儿的父母一定要及时观察孩子的视力情况,在专业医生指导下,防止出现早产儿失明的悲剧。
据四川省人民医院眼科主治医生樊映川介绍,视网膜病变如果在早产儿出生4周至6周时被发现,是治疗的最佳时机。经及时治疗,孩子的视力发育基本与正常人无异。但这一时机只有两周时间,因此被称为“时间窗”。“时间窗”一旦关上,孩子就会坠入永远的黑暗中。
樊映川说,早产儿视网膜病变完全可以避免。如果医院能够做到科学用氧和实时监测,就会大大减少这一病变发生的概率。此外,建议早产儿的父母在孩子出院后,定期带孩子到专业眼科医院检查眼底,并随诊3个月至6个月。
对于新妈妈而言,如何给新生儿洗澡还成一个问题,觉得新生儿脐带还没脱落,无从下手。在此给大家介绍一下新生儿洗澡之五步骤法:
1、出生后便可每天洗澡,应在早晨喂奶前或喂奶后一小时。夏季1-2次每日;春、秋、冬1次/日或1-2次/周或常擦颈、腋下、臀部等皮肤皱褶处。
2、备浴盆、盆架、浴巾、小巾、爽身粉、婴儿浴液和润肤露等。
3、室温26—28℃,水温38—40℃,用手背或肘部试温。
4、抱洗时,防脱摔伤;头上鳞状斑块,不可强行祛除,耳、眼、鼻、口不得入水;盆洗时,托稳不可落水中,防止呛水生病。
5、患肺炎、呼吸心力衰竭、皮肤损害等严重疾病时不宜洗澡。
由于新生儿的脐带还未脱落,不能放水中洗,以免脐带感染。脐带脱落,坐躺在盆架上洗。先洗上身并包好下身,用左肘部和腰部夹住小屁股,左手臂托住背和头,拇指和中指分别堵耳,用小巾沾水轻拭洗。
顺序:上身—脸—眼—耳—颈下—前胸—后背—臂和手。下身(上身包裹,头靠在左肘窝,左手握左大腿)臀部—腿—脚。
洗完—擦干—爽身粉—润肤露—肚脐(擦干、消毒、脱碘)—穿衣服&tulaoshimdash;垫尿布—结束。
哈市开始启动新生儿听力障碍筛查,截至目前,筛查已进行了近三个月,在筛查的200余名新生儿中,发现2名可疑听力障碍新生儿。
据介绍,听力障碍是最常见的出生缺陷,正常新生儿听力障碍发病率为1~3‰,在重症监护病房抢救的新生儿听力障碍发生率则高达22.6%。早期发现、早期干预是有效预防新生儿聋哑和语言发育障碍的关键。如果在出生6个月内被及时发现患有听力障碍,可以使用助听器等人工方式帮助新生儿建立必要的语言刺激环境,减免或减轻语言发育障碍的发生。
据了解,出生3天后的新生儿均可在出生单位或到哈市妇幼保健院听力障碍筛查中心采用耳声发射法(OAE)进行筛查。
近日,国家食药监局发布药品不良反应信息通报,提醒医生和患者关注维生素K1注射液引起严重过敏反应的风险。记者从京城部分医院了解到,该注射液主要用于预防新生儿颅内出血,并非儿科常用药。
维生素K1注射液是2009版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品种,主要用于各种维生素K缺乏引起的出血性疾病的治疗。2004年1月1日至今年5月31日,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共收到维生素K1注射液严重不良反应/事件报告893例,其中过敏性休克328例,严重过敏是维生素K1最为突出的不良反应。分析显示,维生素K1注射液临床使用中存在不合理现象,如超适应症用药、超剂量用药、不适宜的给药途径等,加大了维生素K1注射液安全风险。
国家食药监局提醒,医生应谨慎使用该注射剂,对维生素K1及注射液所含成分过敏者禁用,过敏体质者慎用,严格按照药品说明书规定的用法用量给药。生产企业应对说明书相关内容进行修订,增加不良反应描述,尤其是严重过敏反应。
■马上就访
维生素K1是新生儿常用药
维生素K1是医院治疗新生儿颅内出血最常用的药啊。国家食药监局的风险提醒引发网友热议。
据空军总医院相关人士介绍,维生素K1主要用于预防新生儿颅内出血,但这种针剂并不是我们医院的常用药。
协和医院儿科主任王丹华教授则介绍说,该针剂是新生儿的常用药,凡是在该院出生的新生儿都会注射。颅内出血对新生儿有致命伤害,轻则脑瘫,重则危及生命,因此会给新生儿注射,以预防颅内出血。她表示,农村母乳喂养的新生儿常易缺乏维生素K,母乳中的这种维生素非常少,所以在新生儿出生42天的身体检查中,如果问明是母乳喂养,一般情况下,医院还会为其注射维生素K1。
王丹华表示,从多年使用情况来看,该院从未发生过一例因注射维生素K1而导致新生儿过敏的情况。她同时介绍,成人的出血性疾病也会用到该注射剂。
在谈及该注射液的使用时,王丹华有些许无奈,因为在多年前有维生素K1口服片剂,预防和治疗的效果同样很理想,但是药片太便宜了,100片才1块多钱,厂家因此停产。如果有口服药,何必打针呢?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www.tulaoshi.com/xinshenger/)至于协和医院是否会继续使用该针剂,王丹华表示,目前还未接到相关通知,但会尽快了解情况,确定下一步治疗方案。
新生儿的尿布与衣服同等重要,尿布的选择、制作是否得当,直接影响新生儿的健康,这是因为新生儿的皮肤娇嫩、排尿次数较多、护理不当,尿布不适宜,均可使新生儿发生尿布疹,俗称红臀,严重时可继发臀部皮肤感染,甚至尿路上行感染或引发新生儿败血症等严重疾病,影响新生儿的身体健康甚至危及生命。
新生儿的尿布图老师要求吸水性强、柔软、便于洗晒。尿布可以自己制作,也可购买。自己制作时应选用质地柔软、吸水性好的浅色棉布或旧床单、旧衣服、棉毛衣、裤等全棉布来制作。尿布作成正方形或长方形均可,如作成正方形的尿布,根据新生儿的胖瘦,将尿布裁成60厘米见方大小,用时将尿布对角折叠2次成三角形,也可折叠成长方形,注意折叠后不宜过宽,以免新生儿不舒服。如作成长方形尿布,可裁成长60厘米、宽40厘米,一般折叠4-5层,成12-15厘米宽的尿布,正适合新生而使用。一般尿布要准备20-30块,以备洗涤、更换。
如要购买尿布,应注意选择符合卫生要求的一次性尿布、尿裤。对一次性的尿布或尿裤的使用褒贬不一,最大的优点是省去了洗尿布的麻烦,在外出时使用较方便。在家中最好是使用自制的全棉尿布,只要清洗彻底,对新生儿的皮肤有益无害。这是因为经常更换尿布,不仅可以保持新生儿臀不皮肤干燥,还可在换尿布时观察新生儿皮肤有无尿布疹发生,可及早处理。从心理卫生保健角度来看,使用全棉尿布则有更大的优点,在新生儿每次大小便后均需更换尿布,这样换尿布的次数比使用“尿不湿”更换的次数多的多,也就是说母亲双手接触新生儿的机会也要更多,这种接触对一个新生儿来说是一个良好的刺激,能使新生儿有一种安全感,通过经常的接触,使新生儿与母亲的交流明显增加,不仅是皮肤的接触,还有声音、目光的交流,对新生儿的感知觉的发展起到促进作用。
另外还要准备为宝宝换尿布时使用的婴儿护肤柔湿巾和婴儿护臀霜,防止红臀的发生。
从宝宝哭声中判断身体状况
宝宝出生时的第一声有力地啼哭是一个很好的征兆,这说明宝宝已带着旺盛的生命力来到了人间。同时,也说明宝宝已成功地开始用自己的肺进行呼吸了。因此,这种哭声给年轻的爸爸妈妈带来了欢乐,同时也带来了责任。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www.tulaoshi.com/xinshenger/)啼哭是宝宝的一种生理现象,也是一种本能。啼哭能使呼吸加深、肺活量增加、全身血液循环加快,从而促进机体的新陈代谢,对宝宝全身各系统的健康发展都有积极地促进作用。因此,不要过于担心自己的宝宝哭得时间长,也不能一听到哭声就将宝宝抱起来哄。然而,在宝宝哭时爸爸妈妈要注意观察,仔细听哭声的音质及音调,以辨明哭的原因。
通常,宝宝哭一阵就停一小阵,这种哭大多是由于饥饿、困了、大小便了、过冷、过热或蚊虫叮咬等原因引起的。一旦去除了这些引起不适的因素,宝宝就会停止啼哭。如果宝宝是由于疾病而引起的哭闹,哭声就会有明显不同,表现为尖声哭、嘶哑地哭或低声无力地哭,而且还可能伴有脸色苍白、神情惊恐等反常现象,甚至将宝宝抱起来也不能使哭声停止,此时,应立即去医院检查。
还有一种哭声,就是宝宝在睡前哭一会儿就进入睡眠状态,或在刚醒来时哭一会儿就进入安静的觉醒状态,这属于正常现象。
吐奶是每个宝宝都可能发生的事情,但是不要因为常见就忽略事情的严重性。吐奶会危害宝宝的健康,吐奶时,大量奶水由食道反逆到咽喉部,如果误入气管会引起呛咳,严重时还可能造成气管堵塞,导致呼吸不畅。
吐奶容易使奶汁直接吸入肺部深处,造成吸入性肺炎,甚至会因为氧气供应不足而危及生命。根据宝宝吐奶时的症状找出对应的原因,对症护理,新妈妈就不会对宝宝吐奶手足无措了。
吐奶块
吐奶表现:
3个月内宝宝的胃呈水平位置,容易将奶存下。且胃的容量很小,宝宝出生后10余天胃内只能容纳12两奶,即使只是这12两奶,要想在胃内排空大约也需要23小时,所以每隔3小时左右喂1次奶比较合理。如果喂奶过于频繁,这必然影响下一餐的进奶量,或是引起胃部饱胀,上一餐吃进的乳汁还有部分存留在胃里,与胃酸结合,就有可能吐出奶块。
解决方案:
采用控量奶流的喂奶姿势
有的新妈妈喜欢躺着喂奶,采用这种面对面侧卧哺乳的姿态式喂奶,会增大宝宝吐奶的可能性。抱着的话宝宝的身体是倾斜的,当宝宝的身体处于45度左右的倾斜状态,胃的下口便相应有了一定的倾斜度,吸入的奶汁由于重力作用可部分流入小肠,使胃部分腾空。因此喂奶时可以把宝宝抱起来,让他头向上斜着躺在你怀里,新妈妈可以一手托起宝宝的背部,手呈剪刀状,一手用拇指和其他四指分别放在乳房的上方和下方以托起整个乳房喂奶,当奶流速快时可以用拇指和食指夹住乳房控制奶流速度。
喂奶后不要急于放下宝宝
妈妈不应立即把宝宝放回到床上。而是应该把宝宝贴胸竖直抱起,头趴在大人的肩上,轻轻地拍背,让那些随吸奶而吞入的空气排出,即让宝宝打嗝儿。气体在胃中停留,占据一定的空间是引起宝宝吐奶的重要因素,宝宝打完嗝儿,胃中气体排空,再把宝宝轻轻放下,并且侧卧。这样可以减少吐奶,而且减少吐出的奶被吸入呼吸道的危险。
吃完就全吐出来了
吐奶表现:
宝宝哭闹或者吃奶时的吮吸动作往往会同时吸进许多空气,气体停留在胃中形成气泡,哺乳结束后,随着婴儿身体的移动或被翻动(如给他洗澡或替换尿布时),宝宝胃中的空气会上升从气管里跑出来,而宝宝的胃部肌肉也很薄弱,支配胃部的神经调节功能发育不够成熟,也就是说宝宝还不会打嗝,无法将胃中的空气排出,加上胃的入口松出口紧,如果一次性喂奶量过多,奶会随着空气一起跑出来。
解决方案:
宝宝哭闹后不要立即喂奶
喂食前如果哭闹太久,可能会在哭叫当中吸入较多的空气到胃里面,此时喂奶就容易反溢。如果在喂奶前先帮他拍拍背、排排气,就会改善。
吃奶后应该避免的小动作
宝宝多采取仰卧位躺在床上。但吃奶后为防止吐,最好不要马上置宝宝仰卧位,应先右侧卧无吐奶现象后再让他仰卧。 然后尽量在半个小时内不要翻动宝宝或给他洗澡,就可以避免吐奶。不要让宝宝吃完奶后,吸吮空的奶瓶。
洗澡的顺序安排:
(1)准备好干净的尿布、衣物。
(2)先倒入冷水,再倒入热水,以免烫伤。水深15厘米左右。
(3)为避免孩子受凉,要把孩子用毛巾裹住,放入水中,等毛巾暖和后便可取下。
(4)将孩子泡3分钟后,用纱布沾点婴儿香皂或洗发露给孩子洗头。注意:不要让水流入孩子耳孔。
(5)换一条纱布,沾上婴儿香皂或沐浴液给孩子全身擦洗。别忽视了孩子的褶皱部、腹股沟、脚脖子、脚叉子和腋下等“隐蔽”部分。
(6)将孩子抱出澡盆后,用干浴巾包好,轻拍全身,以吸干身上的水分。
(7)用棉签擦干孩子鼻孔和耳内的水分;肚脐用酒精棉球仔细地、轻轻地擦净;双眼用煮沸过的棉球由里往外轻轻地擦拭。
洗澡的全过程最好控制在10分钟左右,而在热水中的浸泡时间最好不要超过5分钟。一定要避免让婴儿在洗澡时感冒。
如果孩子生病了就不要给他洗澡,以免消耗体力。可以在温暖的屋子里,给孩子轻轻地抹上一点儿婴儿香皂擦拭身体,然后用湿毛巾将身体擦干净。如果孩子病情过重,就只好用湿毛巾擦拭一下脖子、腋下、屁股等最容易弄脏的地方了。
但是,如果孩子只是鼻子稍稍有些不通气、轻度咳嗽,不发烧,精神也不错,还是可以给他洗洗澡。孩子泡一泡热水,有时反而可以恢复tuLaoShi.com健康。
洗澡后可在大人手上倒些婴儿润肤油或爽身粉,搓匀后抹在婴儿大腿根部、臀部、颈部、腋下等皱褶处。注意不要直接扑粉在婴儿身上,以免误吸;粉也不可涂得过厚,以免吸湿后硬结,刺激宝宝皮肤。
附:脐部护理。
在脐带脱落前,要保持脐部局部清洁和干燥,尤其要注意垫尿布时让出脐部,以免被尿液浸泡、污染。而当脐带脱落后仍应注意保持干燥;当有渗出物或渗血时,可用沾过75%酒精的消毒棉签擦拭脐根部,这样既可消毒杀菌又可保持局部干燥。以前曾有人用龙胆紫液涂脐部来作脐部处理,虽然也起到消炎干燥的作用,但结痂下的化脓感染容易被掩盖,现在这一方法已不再使用。
来源:http://www.tulaoshi.com/n/20151213/10501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