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心穿得太多捂出脓疱疮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爱婴病区近期发现多例新生儿因为家长养护不当而被捂出了脓疱疮。据该院爱婴病区孙蓉护士介绍,最近处于分娩高峰期,在医院娩出的小宝宝较多,但是每次给宝宝洗澡时就会发
【 tulaoshi.com - 新生儿 】
新生儿鼻黏膜水肿,鼻道中看不到有分泌物堵塞。可用湿毛巾热敷宝宝鼻根部,鼻塞可以得到临时缓解。如果有鼻涕,可用柔软的毛巾或纱布,沾湿,捻成布捻,轻轻放入宝宝鼻道,再向相反的方向慢慢转动布捻,边转边向外抽出,就可把鼻涕带出鼻道,这样不会伤着宝宝的鼻腔,比用棉签要安全得多。
如何处理泥膏体质的鼻塞?
新生儿眉弓、脸颊上有小红疹,或眉弓上有像头皮一样的东西,这属于泥膏体质,也称渗出体质。这种体质的新生儿一般较胖,经常腹泻,而且特别容易鼻塞。这种鼻塞多有家族遗传倾向。
解决的办法是室内空气新鲜,湿度、温度适宜,让宝宝逐步适应自然环境,接受新鲜空气,减少室内尘埃密度,每天用软布做成捻子,轻轻捻动带出鼻内分泌物。有鼻黏膜水肿的宝宝,清理鼻道一时也不能改变鼻塞症状,爸爸妈妈不要着急,消除水肿是个自然过程,一般不超过1个月,不必抱着宝宝到医院走过场。
臀红和尿布疹是新生儿常见的皮肤病,凡用尿布的婴儿都随时有发生本病的可能。因新生儿皮肤娇嫩,角质层薄,容易脱落,对机械性和化学性刺激耐受力差。
本病主要是由于潮湿的尿布经常与皮肤摩擦所致,轻者皮肤发红,重者可有丘疹、疱疹,继发感染或溃疡。因此,勤换尿布,避免湿布长期接触皮肤是最好的预防方法。
假如尿布粗糙,洗涤不净,异常大便产生的脂肪酸,亦可刺激皮肤而引起臀红或尿布疹,故预防中还需要考虑到尿布的问题。选择尿布时要考虑柔软、清洁、干燥、吸水力强等因素,用细软的旧白被单改制最为合适,少用橡皮布或塑料布;洗尿布时应将肥皂、洗衣粉涮洗干净,晒干后方用图老师。大小便后换尿布时,宜用纱布或软毛巾蘸温水由前向后将臀部及会阴部轻轻擦洗干净,涂以无刺激性的油脂或撒些爽身粉。
另外,尽量避免人工喂养及防止新生儿发生腹泻,对预防尿布疹也是非常重要的。
给7-28天的新生儿穿衣服不是件容易的事情,全身软软的,四肢呈强硬的屈曲状,更不会配合穿衣的动作,往往弄得手忙脚乱,其实穿衣方法得当,就很容地穿上了。
新生儿的衣服必须宽松,前面开口,穿起来就方便多了。先将衣服平放在床上,让新生儿平躺在衣服上,将他的一只胳膊轻轻地抬起来,先向上在向外侧伸入袖子中,将身子下面的衣服向对侧稍稍拉平,准备再穿另一只袖子,这时抬起另一只胳膊,使肘关节稍稍弯曲,将小手伸向袖子中,并将小手拉出来,再将衣服带子结好好就可以了。也可以先让新生儿躺在床上,大人的手从衣服的袖口伸到袖子里,从衣服的袖子内口伸出来,大人的另一只手将新生儿的小手抓住并送入大人袖子里的手中,再将小手拉出来,用同样的方法将另一只袖子穿上。在拉小手时要注意动作轻柔、慢慢拉,以免损伤新生儿的手臂。
穿裤子比较容易,大人的手从裤脚管中伸入,拉住小脚,将裤子向上提,即可将裤子穿上了。穿连衣裤时,先将连衣裤解开口子,平放在床上,让新生儿躺在上面,先穿裤腿,再用穿上衣的方法将手穿入袖子中,然后扣上所有的钮口即可,连衣裤较方便,穿着也较舒服,保暖性能也很好
当心穿得太多捂出脓疱疮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爱婴病区近期发现多例新生儿因为家长养护不当而被捂出了脓疱疮。
据该院爱婴病区孙蓉护士介绍,最近处于分娩高峰期,在医院娩出的小宝宝较多,但是每次给宝宝洗澡时就会发现宝宝的腋下、脖子等皱褶处有片状红色的脓点,有的脓颗粒很大,需要挑破治疗,孩子非常痛苦。
脓疱疮俗称黄水疮,是一种最常见的化脓球菌传染性皮肤病,属于接触性传染。天热特别容易发生脓疱疮,这是由于儿童的皮肤薄嫩,皮脂腺发育不成熟,皮肤表面缺乏脂质膜保护,所以对细菌的抵抗力差。而许多家长养护不当,担心宝宝受凉,给孩子捂得太多,盖得太过,导致皮肤多汗,细菌容易繁殖,引起脓疱疮。脓疮www.Tulaoshi.com疮如果不及时治疗,很可能会转为败血症、急性肾炎。
医生提醒说,家长应该掌握一些新生儿养护知识,不要给孩子盖得、穿得太多,更不能给孩子打蜡烛包。孩子的冷暖应该以鼻尖的温度为准,而不是手脚。家长要特别注意不要将被子盖在孩子的脖子上,以免捂出脓疱疮。出现脓疱疮家长不要紧张,如果早期脓疱少,症状较轻,可用消毒针头将脓疱挑破,吸出脓液后,局部涂上碘酒,周围皮肤可用75%的酒精擦洗。同时要勤换布料柔软而清洁的内衣,换下的内衣要煮沸消毒。如果全身脓疱较多时,应及早去医院治疗。
宝宝睡姿优缺点大比拼
“睡姿”对新生儿很重要,同时,“睡姿”也是各位新手妈咪十分关心的话题,自己的宝宝究竟该采取怎样的姿势睡觉?哪种“睡姿”最能塑造完美头型?如果宝宝吐奶了,该更换睡姿吗?本期我们走进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去听听专家对各种睡姿的优劣谈。
仰卧
优点:
1.宝宝仰睡时,爸爸妈妈可以直接清晰地观察到他的表情变化,及时了解孩子的需要,并作出相应的反应。同时,也方便爸爸妈妈逗弄宝宝,增进亲子间的交流。宝宝仰睡还有利于爸妈直接观察他的口鼻中是否有过多分泌物,有没有呕吐等,使护理更及时更细致。
2.仰睡时,宝宝四肢活动灵活不受限制,宝宝睡觉时比较放松、自在,可以自由地挥舞手脚而不受约束。
缺点:
1.仰卧总是朝着一个方向睡,就会形成扁头,影响头型美观。在新生儿期,宝宝的头颅还没有定型,所以特别要注意睡姿对头型的影响。
2.仰卧时,宝宝容易发生呕吐,由胃反流到食道的食物吐出后,会聚积在宝宝的咽喉处,不易由口排出,较易呛入气管及肺内,发生危险。所以宝宝仰卧时,必须有人看护,一旦吐奶,应立即将宝宝抱起,以免呕吐物流入气管中。
3.婴儿由子宫初到人世,往往需要一段时间来适应这个宽阔的空间。因此,仰卧容易使宝宝缺乏安全感,不易熟睡。
俯卧
优点:
1.胎儿在妈妈子宫里的时候,是腹面部朝内,背部朝外的蜷曲姿势,所以,俯卧睡姿容易让宝宝获得安全感。这种姿势是最自然的自我保护姿势,宝宝容易睡得熟,从而减少哭闹,提高睡眠质量。
2.俯卧时面部朝下,后脑勺朝上,不会导致头部变形,容易塑造完美头型。
3.宝宝在俯卧时经常会有抬头挺胸的动作,带动了颈部、胸部、背部及四肢的运动,有利于今后各种动作的发展。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www.tulaoshi.com)4.趴着时宝宝的胸部压迫床,床会给一个反作用的压力正好按摩他的胸廓,能提高宝宝的肺活量,促进呼吸系统的发育成熟。
5.趴睡时,即使宝宝吐奶,胃容物也会顺着嘴角流出,不必担心宝宝会将呕吐物吸入器官而导致窒息。
缺点:
1.宝宝俯卧时,面部朝下,不利于爸爸妈妈或养护者观察他的面部表情和身体状况,不能第一时间了解宝宝的需要。
2.俯卧时压迫宝宝的手脚,造成宝宝四肢活动不方便。
3.趴睡时胸腹部紧贴床铺,不利于散热,容易引起体温升高,或者由于汗液积于胸腹而产生湿疹。
4.因为宝宝的头较重,而颈部力量不足,在不会自如地转头或翻身时,口鼻易被枕头、毛巾等堵住,就会造成窒息,甚至危及生命。所以,尽管俯卧有诸多优点,国内还是不太提倡让宝宝俯睡。
新生儿安全知识手册
3个月以内的宝宝,连翻身都不会。只要出事故,百分之百是大人的责任。也就是说,他的安全全系在你的身上!
刚刚离开妈妈子宫的庇护,新生宝宝显得那么柔弱无助。在生命最初的几个月,宝宝的一切都得依赖养育者的照顾。我们搜集了生活中一些细微的安全常识,让你的宝宝能平安度过他的人之初。
1、睡眠的安全
刚出生的宝宝一天要睡十几二十个小时,大部分时间都是在睡眠中度过的,睡眠的安全也是父母最需要了解的。
2、宝宝睡觉时家长不能长时间离开
不要以为宝宝不会翻身,就放心地干自己的事去了。即使宝宝睡得很踏实,也要时不时地过去看看他是不是一切正常。
3、同屋分床睡
宝宝半岁以内,最好让他和你们睡在一个房间里,但不能同睡一张床。因为如果大人睡得过熟,压住宝宝,或大人的被子不小心堵住宝宝口鼻,会引起窒息。大一点儿的宝宝呼吸困难时能下意识地反抗,但一两个月的小宝宝是没有这种能力的。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www.tulaoshi.com)4、婴儿床也有安全指标
婴儿床的栏杆要高于60厘米,以防宝宝摔下来。栏杆的空隙应该在2。5~6厘米之间,间隙过小容易困住宝宝的胳膊和腿,空隙过大宝宝的小脚容易滑出来。
5、床垫不要太软
最好使用棉质毯子和被子,不要使用羽绒被,也不要用太软太大的枕头。不要在床上,尤其是宝宝的头部周围堆衣物和玩具,以免堵住宝宝口鼻,引起窒息。
6、在床头放缓冲垫
这样既可以保护宝宝的头部,又可以挡风。注意不要用枕头、毛毯等代替专用的床围,如果这些东西放不稳,会倒下来压住宝宝。
7、仰睡或侧睡
4个月以内的宝宝最安全的睡姿是仰卧位,这样宝宝不容易窒息,也不会重复吸入自己呼出的二氧化碳。如果宝宝经常吐奶,要让他侧卧,以免吐出的奶堵住口鼻引起窒息,或经鼻腔进入呼吸道引起吸入性肺炎。
8、喝奶的安全
无论你是母乳喂养还是人工喂养,都有一些安全问题需要注意:
9、不要用微波炉热奶
给宝宝热奶,最好是用热水浸泡或者用专门的暖奶器来加热,尽量不用微波炉加热。因为微波是通过使食物分子激化而产热的,瓶子并不烫,不好把握奶温。而且微波炉加热不均匀,很可能瓶口部分的温度与瓶子中央的温度不同。食道黏膜比皮肤更柔嫩,45℃左右就足以引起烫伤。
食道烫伤会引起疤痕收缩,使食道变狭窄,吞咽困难,宝宝就会拒绝喝奶。而且咽部是发音的部位,受到损伤还会影响到语言的发育。
照料新生宝宝不是件容易的事情,一些常规护理的任务也可能会使你觉得非常失败。绝大多数新手妈妈不知道如何护理宝宝的口腔,如何让宝宝口气清新。相信在专家的指导下,这些难题将迎刃而解。
口腔护理是日常护理的重要内(www.tulaoshi.com)容之一,对于新生宝宝来说非常重要。新生儿的口腔黏膜柔嫩,血管丰富,唾液腺发育不足,唾液分泌较少,黏膜较干燥,如果护理不当,不仅易发生口腔疾病,也常导致消化道和全身疾病,损害健康。
口腔有自净能力
新生宝宝的口腔不需要特别清洗。因为宝宝还没长牙,唾液起到天然的口腔清洗作用,即使喂奶后口腔黏膜上残留一些乳汁,也可通过唾液达到冲洗的作用。每次给宝宝喂完奶后,妈妈最好再给宝宝喝少量温开水,将口腔内残存的奶液冲入消化道,以免食物滞留在口腔中,引起病菌繁殖。
口腔护理两大误区
误区1:画蛇添足
很多妈妈会用新纱布蘸水给宝宝擦拭口腔黏膜,以为这样就可以达到清洁口腔的目的。
专家指导:新生儿的口腔黏膜非常细嫩,稍不留意,纱布就会损伤宝宝稚嫩的口腔黏膜,而且是肉眼看不到的损伤。细菌、霉菌随着侵入繁殖,引起霉菌性口腔炎,俗称“雪口”,霉菌在受损的黏膜上繁殖生长,出现一片片的白斑,又称为“鹅口疮”。
正确做法:
•清洁方法
宝宝睡醒后,先让他喝些温开水,起到滋润和清洁口腔的作用。如果宝宝吃奶后睡着了,难以喂水,妈妈可用消毒棉签沾水,轻轻地给宝宝口腔清理一下。
•鹅口疮的应对方法
如果发现宝宝口腔中有一些类似奶块的白色膜状物,用上述方法冲不掉,而且宝宝烦躁不安,吃奶时哭闹不止,流涎,甚至有低热症状,说明宝宝的口腔被霉菌感染,引发了鹅口疮。用小汤匙刮都刮不掉,这就是与奶渍的区别。
此时,妈妈千万别用纱布去擦拭,而用棉签沾少许龙胆紫涂在口腔内部,每日1~2次。或者将制霉菌素药片研成粉末,用白开水冲化成乳悬液来搽,每日5~6次。还可用野蔷薇花、鲜藿香、鲜竹叶等适量煎水漱口,每日3~4次,都可以达到很好的疗效。
爱心叮咛:给宝宝用药时,要在喂奶后立即进行,以免引起宝宝恶心呕吐。
误区2:自找麻烦
细心的妈妈,经常会观察宝宝的口腔,生怕有异常情况没有及时发现。很多新手妈妈并不知道,口腔中的 “马牙”及“螳螂嘴”都是正常的生理现象,如果听从别人的经验之谈,用尽各种方法去除异常情况,结果反而给宝宝增添了痛苦。
Q:什么是马牙?
A:“马牙”是齿龈的上皮细胞脱落不完全而形成的,看上去就像刚刚萌出的牙齿,有的像小马驹口中的小牙齿。对宝宝没有什么任何影响,几天后就会自行消失,不必处理。
Q:什么是螳螂嘴?
A:宝宝哭的时候,常常会看见他嘴巴两边的颊黏膜处有明显的鼓起,如糖丸大小,其实是两块脂肪垫,宝宝吸吮乳汁时就是靠脂肪垫的吸力造成负压,使奶汁流出,它有利于宝宝的生理需求,妈妈不需要做任何处理,等宝宝长大一点,自然会消失。
口腔清洁护理须知
1.整个新生儿期(初生至28天),应勤喂宝宝温开水,以清洗口腔。无论母乳或人工喂养,每次吃完奶,都要养成喝水的习惯,尤其是宝宝发烧、感冒时,更应勤喂温开水。
2.人工喂养的宝宝,如果吸奶速度较慢或者吃吃停停时,妈妈不能用橡皮奶头去顶宝宝的口腔黏膜,催促宝宝吸吮,这样频繁操作,容易损伤宝宝的口腔黏膜。
3. 严格保持奶头、奶具的卫生。母乳喂养的宝宝,妈妈保持乳头的清洁很重要,每次哺乳前,应用肥皂清洗双手和乳头,擦试乳头的毛巾要先用热水消毒。人工喂养的宝宝,奶瓶及奶嘴均要用清水彻底冲洗干净后再使用。
4.冲调的奶粉温度要适当,喂之前先在手臂上试一下温度。如果奶温较高,很容易烫伤宝宝的口腔黏膜。
5. 不宜用纱布擦试口腔。
用品推荐:
喜多指套型乳牙刷:
套在大人的手指上,斜抱宝宝,让宝宝稍仰头或平躺,即可清洁乳牙或口腔。
产品特色:
符合国家食品卫生检验标准,安全卫生有保障;
硅胶材质,柔软,好刷,保护口腔;
清洗简单,不会藏纳污垢,安全卫生,使用更安心。
贝亲去舌苔刷:
帮助宝宝把舌头上的奶垢及舌苔,温和地清洁干净。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新华医院 许积德(教授)
有的新生儿吃奶后容易吐奶,常见的原因是回奶,也叫“溢奶”。溢奶多发生在吃奶后不久、变换体位时。吐出的奶为流出而不是喷出,量可多可少,吐出的东西主要为刚吃下的奶或奶块,不含黄绿色胆汁或红色、黑色的血液等成分。精神佳,食欲仍好,不伴其它不适。
常见的原因有:食管与胃连接处的括约肌没有完全发育好,即胃的上口较松,尤其多见于早产儿;新生儿胃的位置较水平;幽门括约肌较紧,即胃的出口较紧;喂奶方法不当,如加奶速度过快,奶瓶洞眼太大,小儿躺着吃奶等等。
建议给宝宝喂奶时,妈妈不要心急,将小儿抱起来、头向斜上方躺在妈妈的怀里,妈妈一手托住宝宝背部、一手用拇指和其它四指分别放在乳房的上方和下方以托起整个乳房喂奶,如果奶流过急则可用拇指和食指分别放在乳头上、下方适当按住或夹住乳房以控制奶流速度。人工喂养时奶瓶的奶头应充满奶,洞眼以可有慢滴为好。喂完之后把宝宝竖直抱起,头趴在大人的肩上,轻轻的拍背,直到把嗝打出来再把宝宝轻轻放下,并且侧卧。这样可以减少吐奶,而且减少吐出的奶被吸入呼吸道的危险。
如果小儿吐奶很严重,呈喷射状,或吐出异常颜色液体等则一定看医生。
来源:http://www.tulaoshi.com/n/20151213/1050243.html
看过《从纱布擦嘴到宝宝口腔护理》的人还看了以下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