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妈妈生出孩子在医院的时间一定要好好利用起来,可以向护士学习如何护理新生宝宝。哪些是可以向她们请教的?1、学习母乳喂养的正确含接姿势及乳房护理的方法。特别提示:·哺乳妈妈最好穿纯棉质地的内衣。内衣最好
【 tulaoshi.com - 宝宝 】
抱着宝宝睡觉的弊大于利
新生儿初到人间,身体肌肤需要父母的爱抚。躺在父母的怀中会感到温暖、安定,这是宝宝的正常心理需求,父母应尽量满足。这也是培养亲子关系的好方式。但是,父母如果总是爱不释手,只要宝宝一哭,就抱在怀里哄,尤其在晚上,常常抱到孩子睡熟后才把他放在床上。时间长了,就容易使孩子养成不抱不睡的坏习惯。
新生儿也需要培养良好的睡眠习惯。让宝宝独自躺在舒适的床上睡觉,不仅睡得香甜,也有利于心肺、骨骼的发育和抵抗力的增强。如果经常抱着宝宝睡觉,TuLaoShi.com宝宝睡得不深,醒后常常显得无精打采,影响睡眠质量;抱着宝宝睡觉,他的身体不舒张,身体各个部位的活动,尤其是四肢的活动要受到限制,不灵活、不自由,全身肌肉得不到休息;抱着睡觉也不利于宝宝呼出二氧化碳和吸进新鲜空气,影响宝宝的新陈代谢;抱着宝宝入睡还不利于宝宝养成独立生活的习惯。
总之,经常抱着宝宝睡觉对宝宝来说是弊大于利。
增强小儿免疫的五要素
入秋后,天气转冷,小儿感冒发热逐渐增多,怎样提高小儿的抵抗力成为家长所关心的话题。
免疫力分主动和被动
主动免疫 当小儿患病后,人体内便会产生对抗此种病原体的特殊抗体,当此种病原体再来侵犯时,抗体就会联合白细胞将病原体杀灭。此外,通过打预防针也可使机体产生主动免疫力。
被动免疫 新生宝宝接受了母体的抗体而产生免疫力,大约只能维持半年。另外,注射免疫球蛋白也可以获得短暂的免疫力。
小儿免疫力成长的四个阶段
-半岁前 新生宝宝可以从母体中获得免疫力,较少患感染性疾病。
-半岁至1岁半 婴儿从母体接受的抗体会逐渐消失,虽然自己产生抗体的能力已初步形成,但远未达到成人的水平,此阶段感染疾病增多。
-1岁半至3岁 宝宝体内的抗体水平已达到成人的70%左右,白细胞渐趋成熟,但是因为入托等生活接触面逐渐扩大,感染的机会愈来愈多。
-4至6岁 体内抗体已基本达到成人水平,免疫力提高,患病的次数逐渐减少。
五大要素增强小儿免疫力
-睡眠好 已知在晚间10时至晨2时是小儿生长激素分泌高峰,如睡眠好,生长速度会明显增加,同时免疫力也会得到相应提高。在婴儿时期,母亲可以把宝宝抱在怀里,使他听到妈妈的心跳声,不久就会入睡。也可在入睡前放一些轻音乐。室内光线不要太亮,室温及湿度要适合,一般在20-25℃。之间较好。
-吃得好 营养要平衡,不要一味摄取高蛋白、高营养食品。少吃煎烤食品、碳酸饮料、快餐、冷饮、盐等。多吃些菠菜、胡萝卜、油菜、卷心菜、番茄、苹果、猕猴桃、香蕉、豆制品、牛奶、鱼虾等。
-多运动 妈妈对婴儿可进行全身抚摸,从上臂慢慢向下抚摸,从臀部向上至颈部轻柔按摩。妈妈帮幼儿做做徒手体操。到了4-5岁起,可开始学习游泳,这不仅能提高孩子的心肺功能,而且可以使肌肉得到锻炼。
-补中药 一些中药可以提高小儿的免疫力。中药也需辨证选用:小儿易口干、手足心热、便秘,属阴虚,可用天冬、玄参、桑叶、生地、芦根;平时易疲劳、食欲不振、腹泻,属脾虚,可用党参、山药、白术、太子参、扁豆;常见头昏、心悸、面色苍白、睡眠不安,用党参、当归、黄芪、酸枣仁;平时手足冷、面色苍白、生长发育落后,用人参、桂枝、补骨脂。
-用食疗 取茯苓30克,山药60克,芡实60克,苡仁30克,小排骨120克,盐、味精少许。将茯苓、山药、芡实、苡仁加水煎煮半小时,再加入小排骨煮酥后,加盐及味精,食用,可用于脾虚小儿;取桂枝5克,生姜3片,甘草3克,红枣10只,粳米50克。先将桂枝、生姜、甘草、红枣洗净,加水煎汁去渣,加入粳米煮粥食用,适用于阳虚体弱小儿;取百合30克,枸杞子20克,花生30克,糯米50克。先将百合、枸杞子、花生煮半熟,加入糯米及水煮成粥服用,适用阴虚小儿;取黄精12克,黄芪10克,红枣15克。将以上三味加水小火煮30分钟,喝汤吃枣,适用于血虚小儿。
在妈妈生出孩子在医院的时间一定要好好利用起来,可以向护士学习如何护理新生宝宝。哪些是可以向她们请教的?
1、学习母乳喂养的正确含接姿势及乳房护理的方法。
特别提示:
·哺乳妈妈最好穿纯棉质地的内衣。内衣最好每天能换洗。
·喂奶前要洗手、清洗乳房。
·每次喂完奶后,在乳头上抹一滴奶。
2、学习五官护理的方法。
特别提示:
·眼睛
用棉球蘸着温水,由眼内角到外角轻轻擦拭。
·鼻子
把软纸捻成捻儿,伸到鼻腔里转一下,深度不Tulaoshi.com超过1 厘米,就可以把软的鼻痂带出来。如果是硬鼻痂,用温水或母乳往鼻腔内各滴1~2 滴, 等几分钟待鼻痂软化后再用棉棒将其拨出,或给宝宝翻个身,等打喷嚏的时候带出来。
·耳朵
新生宝宝的外耳道相对较狭窄,很容易出现湿疹,或因污水流入耳道深处,引起新生儿中耳炎。因此,给新生儿洗头、新生儿吐奶、洗澡或滴眼药时,注意不要让污水、药液等流入耳道深处。一旦发生外耳道炎症时,应及时去医院就医。
·口腔
正常新生宝宝的口腔护理只需要吃奶后擦净口唇、嘴角、颌下的奶渍,保持皮肤黏膜干爽就可以了。口腔内的“马牙”,实际上是脂肪堆积,会自然消退,不用处理。
3、观察宝宝的大小便。
特别提示:
·母乳喂养新生儿平均每天大便3~7 次, 人工喂养儿每日1~2 次;小便6次以上。
·如果大便的性状发生改变,或者24 小时尿量小于5 次, 或24 小时没有解大便,应该咨询一下医生。
4、给宝宝做抚触按摩。
特别提示:
·动作一定要轻柔,顺着宝宝的身体使劲,不要强拉硬拽。
·一边做动作,一边要和宝宝进行眼神和语言的交流。不用每次一定要做够10~15 分钟,什么时候宝宝表现出厌烦情绪,就可以停止。
·做抚触前妈妈一定要剪指甲,抚触油先抹到妈妈的手上,不要直接抹到宝宝的皮肤上。
5、定时测量体温。
特别提示:
·新生儿和妈妈最好能每天都测一次体温。最好能在固定的时间里测,下午体温要偏高一些,所以建议在下午测。
·吃奶、喝水、哭闹、洗澡后及周围环境温度高时体温会增高,最好延迟半小时后再测。发现有汗时,擦干后再试。
6、给宝宝洗澡。
特别提示:
·洗澡时间5~10 分钟。
·不要让宝宝的耳朵进水。
·脐带残端未脱落前最好分洗上、下身。
·妈妈事先一定要剪短指甲,防止刮伤宝宝囟门。
·尤其要注意腋窝、大腿根部、肘弯及大腿皱折处皮肤的清洗和洗后的干燥。
雾化吸入———通常用庆大霉素等药物加入生理盐水,经雾化器雾化后吸入呼吸道,发挥局部消炎和稀释痰液的作用,使痰液便于咳出。一般每次15分钟左右,每天2—3次。
蒸汽吸入———适合较大的儿童。可将开水倒入杯中,让患儿口鼻对着蒸汽随着呼吸将蒸汽吸入气管内,每次可持续20分钟。蒸汽吸入能使气管、支气管内的痰液稀释,还可减轻呼吸道黏膜充血、水肿,有利于炎症的消退和痰液的排出。
药物祛痰——西药常用棕色合剂。该药含氯化铵,能刺激胃黏膜,反射性地引起支气管黏膜分泌增加,使痰液稀释,易于咳出。必嗽平能使痰液中的黏多糖纤维分解与断裂,以降低黏度,使痰液变稀,便于咳出。中药或中成药化痰效果独特,但需辨证施治:如有发热、痰黄且黏稠、舌苔黄腻则属热症,宜用猴枣散;若患儿无发热、痰白黏、舌苔白腻则属寒症,宜用半夏露等。
食疗———主要是供给充足的水分和有食疗作用的食物。患儿发病期间,因发热和食欲减退,易致体内水分不足。此时若能及时补充水分,不仅有助于退热,而且可湿润呼吸道,稀释痰液,使之易于咳出。因此,患儿可在两餐之间或晚饭后进一些水,吃些水果或果汁,如鸭梨有清肺作用。此外,还可食用杏仁粥,做法:杏仁去皮30克,研成泥,加粳米250克煮粥,分次食用。陆明华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www.tulaoshi.com)未满3个月的宝宝,在吃奶的过程中最常发生的就是吐奶现象了。这是由于宝宝的贲门的收缩功能还未发育成熟,也没有很好地掌握吸吮技巧,吃得太饱的情况下,或喝奶时吞入空气又没有打出嗝来,就会产生吐奶。新妈妈也不必担心,正确帮宝宝拍嗝,就会缓解吐奶,而宝宝能否拍出嗝来也是受多种客观因素影响的。
影响宝宝打嗝的因素
每个宝宝都能拍出嗝,但并非每一次都能拍出来,其实,宝宝喝奶后是否打嗝是受很多因素影响的。
1、喝奶量:每个宝宝的食量不同,有时是宝宝没喝饱所以没打嗝,也有可能因为喝太多,气已经压在消化道,所以可能需要拍很久才会拍出嗝来。所以在喂奶喂到一半时就先帮宝宝拍嗝,再继续喂;如果宝宝仍然没有打嗝,不必勉强,保持直立抱姿,让气体自然上升排出即可。
2、吸入空气量:当宝宝并未吸入过量空气时,并不一定会在当次拍出嗝,对于瓶喂的宝宝来说,这跟奶嘴设计、奶嘴孔的大小也有关系。通常亲喂母乳的宝宝较不容易有吸入过量空气的问题,因为宝宝的嘴和妈妈的乳头形成一个真空吸附,空气不容易进入,而且亲喂母乳时宝宝必须用力吸吮,会随着妈妈的身体挪动位置,加上有时妈妈喂母乳的姿势采用直立式,这时宝宝的整个消化道是通畅的,所以亲喂母乳时不是必须要拍嗝。如果妈妈不放心,还是可以帮宝宝拍嗝,若没拍出嗝来,就尽量让宝宝保持右侧卧。
3、配方奶:一般来说,喂配方奶较容易产气,配方奶的分子大小、是否容易消化吸收都是原因之一,每个宝宝对配方奶的吸收程度也有不同,还有一点,在喂配方奶时,宝宝的位置几乎是保持固定不动的,照顾者都抱得紧紧的。所以,对于喝配方奶的宝宝,建议爸爸妈妈最好帮宝宝拍嗝,避免让宝宝没拍嗝就平躺或让宝宝平躺着喝奶,一定要将宝宝抱起来喂,这样较为安全。
4、体质:基本上只要喝进空气,宝宝就会打嗝,但有的宝宝似乎更容易打嗝、容易产生嗝气,这是体质问题,跟宝宝肠胃吸收能力有关,加上每位宝宝消化器官生理构造的不同,宝宝打嗝的快慢、频率情况也会不一样。
促进小儿听力发育的方法
1、多让小儿听生活中的丰富声音
丰富的声音如走路声、关开门声、流水声、扫地声、说话声、汽车声、飞机声、风声、雨声等,这些自然环境的声音对促进小儿的听力发育十分有益。因此,要让宝贝多听到这些声音。
贴心提示:
如果太过嘈杂的噪音,如工地施工的声音、机器的噪声等,对小儿的听力会造成一定的损害,生活中要注意避开。
2、平时多对小儿进行听力训练
·抱孩子时最好采用左手抱的姿势,让小儿尽量靠近妈妈的心脏,以便清晰地听到妈妈的心跳声。
·对于新生儿可以在小床上系上不同音质或音调的发声玩具,刺激听力细胞,促进听力发育。
·平时多和小儿轻声说话,哼唱或播放一些节奏舒缓、旋律优美的经典音乐。
·在家里的阳台上挂一只风铃,让风吹动风铃发出悦耳的声音。
·给小儿听各种物体落地的声音,如球、椅子、书本、铅笔、罐头、木盒、纸盒等。
·给小儿听各种玩具发出的声音,如拨浪鼓、八音盒、橡胶玩具等。
·让小儿听铃铛、(图老师整理)喇叭声,以区分它们的不同。
·分辨爸爸、妈妈及家里其他人的脚步声和说话声。
·分辨家里人和陌生人的声音,分辨男人和女人的声音。
·听某些动物的叫声,让小儿分辨是什么动物。
·让小儿重复简单的叠句或儿歌。
·在瓶子里灌上一些水,轻轻敲击瓶子,让小儿听瓶子发出的不同声音。
贴心提示:
选择的玩具不要音量过大,摆放时也要注意距离。强烈的声音刺激容易震坏小儿的鼓膜,过长时间的噪音也会引起小儿听力疲劳,反而使小儿对于语音差别的感受性降低。
出生后体重减轻是正常现象
相当一部分新生儿在出生后可能出现体重下降,一般在生后3~5天降至最低点,其体重下降幅度一般为比出生体重减轻3~9%,最多不超过10%,以后体重逐步回升,大多在生后7~10天内即可恢复到出生时的体重。这种现象称为生理性体重下降。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
小儿出生后要排出胎便和小便,还会吐出一些出生过程中吸入的羊水,经肺呼吸、皮肤蒸发和出汗也会丢失一些水分,再加上刚出生的新生儿食量较小、母奶可能也不足,最终导致了小儿体重的下降。另外,产程过长、室内温度过高或过低等,也会增加体重下降的程度。
目前认为,加强对小儿生后的护理和合理喂养,早开奶、勤吃奶、按照小儿需要喂奶,几乎可以避免体重下降的出现。
这种体重下降大多在生后7~10天内即可恢复到出生时的体重,一般不需要特殊处理。但是,如果恢复得较晚、体重下降得过多或者同时伴有其它异常表现,则要考虑可能有病理原因存在,应找医生诊治。
来源:http://www.tulaoshi.com/n/20151213/1050414.html
看过《宝宝吐奶学会拍嗝就OK吗》的人还看了以下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