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孩子数数分类?孩子的语言能力、运动能力、记忆能力、想像能力等各方面都发展得很不错,可就是遇到数数、分类、排序等简单的数学知识时,孩子要么是没兴趣不肯学,该怎么办好呢?怎样教孩子数数分类呢?
【 tulaoshi.com - 数数分类 】
许多家长常常感到不解,自己孩子的语言能力、运动能力、记忆能力、想像能力等各方面都发展得很不错,可就是遇到数数、分类、排序等简单的数学知识时,孩子要么是没兴趣不肯学,再不就是感觉特别难,学不会。这是为什么呢?
其实,这是幼儿心理发展的特点之一。幼儿数概念的发展滞后于语言、动作等发展。瑞士著名的儿童心理学家、数学家皮亚杰的数学思维研究结果表明,数数、分类、排序在幼儿数学活动中,是必不可少的智力游戏活动形式,是形成数概念的基础,是幼儿进行运算的准备活动。家长应该重视幼儿在活动中的学习,充分调动幼儿的活动兴趣,在日常生活中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机会,用具体形象的物体和事例,引导孩子进行最基本的数数、分类、排序等活动。只要做个有心人,生活中的练习与活动内容随手可取,现举例如下。
数数活动
数数即口念手点,手口一致地点数出物体的数目,获得物体总数的概念。数数是数概念形成的基础,是运算的前期阶段。二至三岁的幼儿对数数兴趣不大,学习数数也较困难,但通过正确的引导,四五岁的时候,掌握20以内的数数以及加减运算是完全有可能的。在教幼儿数数时,还可以和分类、排序有机地结合起来。
数车子 上街游玩,可以指着开过面前的车子数一数,和孩子讲一讲开过去了几辆车。
数手指 坐在爸爸妈妈身上亲昵时,可以数数爸妈的手指头。
数图书 看图书时,先拿出自己的图书来数数有几本,再选出一本,开始阅读。
分类活动
分类即按物体的颜色、大小、形状、用途、数量等不同的特征进行区分。可先按一个特征分,再逐步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特征分;也可以先按某一大类分,再从大类中分出小类;或分成“是”与“不是”两类,分后再进行数数活动。
分餐具 吃饭之前,请孩子分发杯、盘、碗、筷,饭后再让他根据杯盘碗筷的不同用途分别将它们归在一起。
分家庭成员 请孩子按男女、胖瘦、老幼、戴眼镜与不戴眼镜、站着与坐着等不同特征区分家庭成员。然后再数出各类的数目。
分桌上的东西 请孩子将桌上的东西按吃的、用的、玩的等不同用途进行分类,并数一数每一类的数量。
分书本 阅读之前,或者阅读结束后,要清理书桌时,让孩子将书本按是属于谁的进行分类,也可以按书本的大小、厚薄等分类。
分玩具 让孩子将自己的玩具按品种、按质地、按自己喜欢与不喜欢、按爸爸买的、妈妈买的等不同进行分类。
排序活动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www.tulaoshi.com)即通过观察、感知、比较等,依据物体的差异如颜色、大小、长短、粗细、高矮、先后、多少等特征,按一定的规则或次序进行排列。开始时,可以由家长排出一个序列,引导幼儿发现排列规律,再由幼儿接着往下排。遵循由简单到复杂,由明显到隐藏、由少数到多数的原则。
排队走 在去公园的路上,爸爸、妈妈、孩子排队走,可按从高到矮或从矮到高,从胖到瘦或从瘦到胖地排队。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www.tulaoshi.com)排玩具 玩玩具时,以游戏的口吻,让幼儿将自己的玩具按从大(小)到小(大)、从高(矮)到矮(高)或大小高矮交错,进行排队。
排食物 吃糖果时,可以将糖果按软糖两颗、硬糖一颗循环排序;吃水果时,可以给苹果、梨子交错循环排序。
排图形 玩几何图形积木时,可以让幼儿按图形的大小、颜色、形状等特征排序。如家长先排出□△△△○□△△△○,请幼儿按此规律接着往下排,之后,还可进一步要求幼儿变换序列有规律地排,如△□□○△□□ ,或者色彩的排列▲△-□▲△-□,这类活动,并不要求孩子能找出所有的排法,而是侧重于培养孩子的观察、比较、分析、组合等能力。
总之,在生活中进行的诸如此类的活动,既不是机械的教授幼儿学会数数、分类、排序,也不是强制幼儿学会有关的数学知识,而是重在培养幼儿对数学的兴趣,发展幼儿的智力,帮助幼儿逐步形成正确的数概念、形概念、空间概念等,为将来学习数学作准备。
来源:http://www.tulaoshi.com/n/20151214/10526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