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孕 孕期 分娩 月子 新生儿 0-1岁 1-3岁 3-6岁 快速怀孕 怀孕初期症状 怀孕同房 宝宝起名 孕妇食谱 孕妇水果 孕妇感冒 孕妇便秘 月子餐 宝宝食谱 宝宝发烧 宝宝咳嗽 宝宝腹泻 疫苗 产后同房 幼儿早教 生男生女 婴儿湿疹

如何对待遇孩子的拖拉行为

2015-12-14 03:45 11 1 收藏

如何对待遇孩子的拖拉行为?有的孩子做事、走路、吃饭都很慢。家长们都知道有些是有孩子的拖拉行为不是故意的,而有些时候孩子的拖拉行为却是故意的。那么我们的家长们怎样面对孩子的拖拉行为呢?

【 tulaoshi.com - 拖拉 】

耐心对待遇孩子的拖拉行为

有的孩子做事、走路、吃饭都很慢。家长应知道,孩子拖拖拉拉不是故意的,孩子做事动作慢,问题不在孩子,大人以自己的心情去评估和要求孩子是不合理的。因为: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www.tulaoshi.com)

1. 孩子的精细动作还没有发育好,动作不灵活,做事、穿衣、吃饭所花的时间自然需要比大人多一点。
2. 孩子易分心,常被周围东西所吸引,因此动作更慢。孩子注意集中的时间短暂,听到大人说“快穿衣服”,可注意力很快转移到其他事情上而忘了大人的嘱咐。

3. 孩子缺乏时间观念,比如对去托儿所晚一些无所谓。他只看到眼前,不可以预计以后及与他无关的事情,如父母上班是否会迟到。

大人不妨可以这样做:

1. 孩子的动作有快有慢,除了个性外,还有训练的问题,对动作慢的孩子,平时要用鼓励的办法促使他样加快做事、走路吃饭、穿衣等。如果不是动作慢,而是由于注意力不集中、有病等原因,需按实际情况处理。

2. 生活有规律,早睡早起,做好上班准备,有充足的时间让孩子做他该做的事情。如果8点钟出门,那么一小时之前就要叫醒孩子,让他有充分的准备时间。父母牢骚责备越多,小孩压力越大,动作越慢。有些准备工作可隔晚做好,如留心气象预报,准备好雨具等。孩子的玩物,吃食等物品,都应隔晚准备好,可以不要在早晨做的事,尽量不要放在早晨做。

3. 取走或回避易使孩子分心的事物。在他的视野里,不要有玩具等东西出现,更不要边玩边穿衣服,养成拖拉习惯。早晨可放些活泼有节奏的音乐,不知不觉中加速孩子的动作节奏。留些时间给孩子以抚爱,不宜生硬地催孩子说:“快起来,不然又要迟到了!”应变为给孩子一些拥抱,给他以爱,孩子可因此而与母亲合作得更好。

4. 给孩子规定时间,让他完成穿、洗吃等事,可以用小闹钟提醒催促,让孩子抓紧时间。对孩子要有适当的期望值,不要期望太高,凡指望他配合合作的,应多表扬,鼓励。

在周末及假期,可以让孩子随时意些,放松些,因为每个人都有这种需求。
  
有的孩子做事、走路、吃饭都很慢。家长应知道,孩子拖拖拉拉不是故意的,孩子做事动作慢,问题不在孩子,大人以自己的心情去评估和要求孩子是不合理的。因为:

1. 孩子的精细动作还没有发育好,动作不灵活,做事、穿衣、吃饭所花的时间自然需要比大人多一点。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www.tulaoshi.com)

2. 孩子易分心,常被周围东西所吸引,因此动作更慢。孩子注意集中的时间短暂,听到大人说“快穿衣服”,可注意力很快转移到其他事情上而忘了大人的嘱咐。

3. 孩子缺乏时间观念,比如对去托儿所晚一些无所谓。他只看到眼前,不可以预计以后及与他无关的事情,如父母上班是否会迟到。

来源:http://www.tulaoshi.com/n/20151214/1053028.html

延伸阅读
如何对待宝宝的不良行为 宝宝的进步是突飞猛进的,不知不觉,那个摇摇摆摆、任人摆布的"小人儿"已经有了自己的主意,而且一天天地向世界展示自己的能力。不过,一些令人不悦的行为也有了苗头: 骂人 宝宝的语言能力有了很大发展,在家长的耐心教导下,宝宝已经掌握了一些礼貌用语,如"谢谢、您好、再见"等。不过,宝宝...
标签: 儿童
如何对待儿童的攻击行为 要纠正幼儿打人的坏习惯,首先要弄清幼儿打人的心理。通常,早期的幼儿打人并不是因为他们“天生本性很坏”。他们打人有时是因为他还不会与别的孩子相处,又不会以语言来表达,就以打人的方式来引起别人的注意。 还有一种情况。孩子打人,不会考虑到这样做会伤害别人,会引起别人不高兴,因为他们根本不知道考虑别人...
怎样对待孩子见什么问什么 1.家长应该认真倾听孩子的问题。无论孩子的问题,是属于对一些事物不认识而问“这是什么?”、“那是什么?”,还是属于要究其根源问“为什么?”、“怎么回事?”家长都要耐心地听完,如果听不明白,可以让孩子重复一遍。这个年龄的孩子,还不能清楚地用语言表达自己的要求、愿望,也不能清楚地提出问题。 家长遇到...
标签: 分娩
原则一:如果他做得对及时夸奖 孩子能按时完成寒假作业、自己穿衣服、与同伴分享玩具以及做家务等,这些都是因为他们想通过这些活动来获取父母的注意和各种奖励。作为家长,应经常、及时、充分地奖励孩子的良好行为。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儿童神经专科教授罗向阳说:“从某种程度上说,奖励塑造和决定了孩子...
孩子为何怕去幼儿园? “妈妈,你别走,我不想进去。”3岁的高原(化名)哭着拽着妈妈的衣角,死活不肯走进幼儿园大门。终于,在妈妈连哄带劝下,小高原脸上挂着泪珠,三步一回头地走进了幼儿园。这是一天早上,记者在海淀区某幼儿园门口看到的景象。 同一时间,这一幕可能在很多幼儿园门口上演着。这看似平常的场景是否隐藏着某些被...

经验教程

872

收藏

53
微博分享 QQ分享 QQ空间 手机页面 收藏网站 回到头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