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张教授,下班前又留下问题!谢谢!版权所有:凌妈原作提交时间:16:33:2206月10日张教授:你好!看了您的回贴很有感触。还想问得祥细些(我将上次问的问题和您的回贴贴在后面了)。凌儿一直是我们
【 tulaoshi.com - 钙片 】
中小学生减负,牵动了学校、家庭、社区。减负以后,孩子们最应该获得的是什么呢?是玩!
这里说的“玩”,指的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完全属于孩子的玩,而不是大人们的那种“有意义的”、“有组织的”、“寓教于乐的”玩法。去河边钓鱼、去野外捉虫、去爬树、去钻洞、打陀螺、放风筝、骑自行车,要不约上几个伙伴,胡吹海侃,或是制定一些永远也无法www.tulaoshi.com实施的冒险计划,诸如此类。每个人的孩提时代,都应该有完全属于自己的“玩”的时间。
怎么玩?大人们别替他们操心。
在一天里应当有一定时间(比方说一两个小时)由孩子支配。在这段时间里,孩子不接受任何带限制的安排,不要大人“给一个空间、给一个问题、给一个冲突”。父母、社会可以从外部对危险性、道德性等方面的问题进行规避,在场所上给以调整,但不能强制。
这一点完全应当看作儿童的基本权利,以法律的形式予以确认。这就可以从根本上杜绝超时的补课、背离教育规律的家教等掠夺孩子时间的恶习。孩子在充分享受“玩”这一权利的同时,就是一种自主、自立、自决意识的最初尝试,这种精神对于孩子的一生何其重要!谁能说这不是一种素质教育呢?
问:我2岁多的宝宝现在动不动躺在地上撒娇,无论哄、劝、吓都无济于事,我为这个问题头都大了,我该怎么办?
武汉 杨慧
答:几乎所有的孩子都曾经哭闹,耍赖,尤其是在他们还小,还不太会说话的时候,因为这是他们仅有的几种表达挫折和生气的方法。不论他们闹得多么烦人,父母应该理解,孩子不仅仅是希望得到你的反应(尽管这是哭闹和耍赖很重要的原因,甚至小学生有时也为得到父母的反应而哭闹),这也是一种释放自己情绪的方法。父母应该允许孩子表达他们的各种情感,我们不接受的是他们表达情绪的方法。如果父母因孩子哭闹而生气,对孩子喊叫,那么我们就是允许自己通过喊叫表达自己的气愤,用以压制孩子表达他们的气愤。这样是不公平的,也是无效的。叫喊、威胁、哄骗这些战术只能使你的孩子将来更经常、更厉害地哭闹。我们的目的是不压制孩子或我们自己生气的情绪,而是相反,接受情绪并且帮助疏导,达到建设性的结果。
首先,承认孩子的情绪(我知道你很生气,我们每个人都有不开心的时候),其次,批评孩子表达情绪的方式(你这样做我不知道你想要什么,没有办法帮助你,如果你一直这样,我只好去做我自己的事情),第三,告诉孩子应该怎样做(好好说你要什么,为什么)。
孩子大闹往往使父母束手无策,感到对孩子和情境都失去了控制。幸运的是,随着孩子长大,到了学龄期,他们就学会用更好的方法处理自己的挫折。
减少孩子闹的窍门是将它消灭在萌芽状态。如果孩子在公共场合闹,别管别人如何看你,把孩子带到角落,等他冷静下来。可以对他说:“我坐在这儿等着,直到你不闹了。如果3、4分钟后他还闹,带孩子离开那里。
如果孩子在家里闹,你可以说:“如果你不闹,我们就可以谈谈,看我们能做什么?”并带孩子走到另一个房间(如果你的孩子太小,你可以和他呆在一起,如果他要你抱,可以抱着他,但不要给他想要的东西,直到他冷静下来)。看看报纸或干点儿别的什么,让他知道,只有他冷静下来,你才注意他。大多数情况下,如果大人对孩子的闹不感兴趣,他们很快就能冷静下来。
闹有时预先没有征兆,孩子会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突然大闹起来:得不到他们想要的东西,做不好一件事,或仅仅是累了。尽管如此,你还是能避免一些易引发孩子闹的场合。如果孩子只有2岁,而他在玩6岁姐姐的蜡笔,就可能因为画不好而发火,你可以帮他画,或把他的注意力转移到适合他的玩具上。
不要对孩子期望过高,例如,幼儿不能较长时间自己玩,因此应避免带幼儿在商店人多的时候购物,排队时孩子很快就会不耐烦。如果你必须带着他排队,准备好他喜欢的玩具或吃的东西给他解闷。
当你的孩子发展了更多的自我控制,学会了以建设性的方式表达他的需要和挫折后,哭、闹和其他消极行为将会越来越少。教会你的孩子告诉你他的想法和感受,你和孩子的交流技能都能得到发展,并建立起良好的沟通,在你的孩子进入青春期时,这是很有用的。
主题:张教授,下班前又留下问题!谢谢!
版权所有:凌妈 原作 提交时间:16:33:22 06月10日
张教授:你好!看了您的回贴很有感触。还想问得祥细些(我将上次问的问题和您的TuLaoShi.com回贴贴在后面了)。
凌儿一直是我们两口子自已带的,从小,我们也很注意自己的方式,家庭气氛也较和谐、宽松,而且也经常开玩笑。比如我和她常玩角色变换游戏,她做妈妈我做孩子。有时她会称我为‘老爸的老婆’,然后哈哈笑。在家里有时她将话误说错时我和她爸善意笑她时她会哭,这时我会将她搂在怀里,而她似乎更委屈了。我马上转换话题引开她的注意力,往往总是起到让她又开心的效果。但在外面我不可能不让别人与她开玩笑呀,而这时她再哭时我还是抱着她的。还有,这孩子从小好象就很敏感,比如小时候给她读《白雪公主》、《小红帽》事时,在白雪公主被后母加害时或小红帽被狼吃掉时,她都急得哭,边哭边说:“太坏了!她妈妈找不到她会着急地呀!”往往这时我还是会搂着她,慢慢告诉她‘事的,最好白雪公主/小红帽多幸福呀!多用脑筋坏人是害不了聪明人的!’现在她这种情况很少以生了。现在我们在家玩五子棋时,下之前定下规则:谁赢谁输没关系,主要是积累经验。这时她输了她也笑哈哈地大叫再来。
除了这动不动就哭的毛病,她其它方面还可以。不管在幼儿园还是在市民广场,她都能找到朋友玩而且很快成为好朋友,这两个月,因为她自己交的朋友而带动我们家长经常往来的小朋友就有三个。在幼儿园里,老师反应她是不会被批评的,因为她属于出“坏”主意而从不用“亲自”动手的军师(老师原话)。在幼儿园放学后,只要她在哪里玩,总有两三个小朋友不愿意随家长回家而留下来跟在她后面玩。
我就是不明白她性格里是不是有自相矛盾的部分存在?
张仲华教授回答:
凌妈:你是不是很少批评孩子
更不用说打孩子,厉害她,吵孩子。给孩子发脾气等这样的事情你就没有过。你的性格很温和。
受欺负,容忍还是反击 佳佳是个文静听话的孩子,可在幼儿园里经常挨同伴的欺负,妈妈既心疼又恼火,常对佳佳说:“再有人欺负你,你就打他!”可是,佳佳总是摇头说:“老师说,好孩子不可以打人。”妈妈也犯难了:“按理说教孩子打人是不对,但面对未来的竞争社会,孩子的这种软弱个性将何以取胜?”
这个问题不少家长都遇到过—
家长:马先生 30岁
职业:自由撰稿人
宝宝年龄4岁
教孩子“打回去”是一种自我保护和正当防卫的方式,在竞争社会,教孩子学会反击是非常必要的。
当然,我们不能教孩子去欺负别人,但若别人欺负到自己头上来了,就应该反击。孩子将来面对的是一个竞争社会,如果事事都教孩子宽容退让,容易造成他形成软弱怯懦的个性,无法做到自强自立。所以,让孩子具有反击精神,学会自我保护是非常必要的。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www.tulaoshi.com)家长:骆女士 35岁
职业:公务员
宝宝年龄6岁
要从孩子身上找到问题的症结,教给他正确的交往策略。
如果孩子经常受欺负,起码可以说明一点:他的交往方式有问题,这对于孩子的成长是不利的。应该首先从自己孩子身上找到问题的症结,帮他调整与同伴交往的策略,比如礼貌、协商、主动关心等,决不能强行要求他“打回去”。因为孩子本身对交往就有畏缩心理,万一动了手也“打不回去”,他的心理压力就更大,交往也就更不自如了。
家长:马女士 32岁
职业:银行会计
宝宝年龄3岁
应该从爱的角度出发,正面教育,正确引导,让孩子学会宽容对人。
一般来说,孩子平时所受的欺负,无非就是被小朋友推了一把,如果没有严重的伤害,家长完全没必要大惊小怪,更不应该用“打回去”的方式进行反面强化。我们可以抓住这样的事例对孩子进行适时的引导教育,让他体会到这种行为会对别人造成伤害,是大家都不喜欢的,小朋友应该团结友爱,和气相处。我的观点是,要从培养孩子的爱心出发,尽可能地去淡化人与人之间的“敌意”,教孩子宽容待人。
家长:王先生 40岁
职业:私营企业管理者
宝宝年龄6岁
现代社会的竞争是知识能力的抗衡,暴力并不能使孩子取得成功。
我常教育孩子,对于小朋友间一般性的欺负行为,都应采取大事化小、息事宁人的态度。能够把大事化小就是一种处事能力嘛,完全不必用暴力去抗衡,应该把心思花在学习和能力的提高上。学习成绩好了,能力强了,别人自然也就不会看轻或轻易地欺负你了。至于对那些确实不讲理的孩子,少跟他玩就是了。
家长:陈女士30岁
职业:行政人员
宝宝年龄4岁
孩子间的纠纷让孩子自己去解决,才能让他们在实践中逐渐积累生活经验。
孩子间的打闹争斗是平常事,是他们交往过程中必然要经历的。孩子就是在今天吵明天好的过程中学会与人相处的,我们不能以成人的标准去衡量孩子的行为。父母应该有坦然的心态,顺其自然,相信孩子通过摸索实践,最终会找到交往的“度”,达到心理上的平衡。
家长:李女士28岁
职业:教师
宝宝年龄3岁
孩子不懂事,应该通过家长或老师来解决,以便帮助他们明辨是非。
确实有些孩子攻击性特别强,喜欢欺负别人,我认为这个责任主要在于家长的教育。因为孩子毕竟年龄小,要靠家长来言传身教,正确引导。我认为,如果孩子受了欺负,首先应该找对方的家长,让他去严格教育自己的孩子。
老师对孩子间的交往也应有一定的指导、教育责任。对孩子的纠纷,如果家长不便直接介入,可以通过老师找欺负别人的孩子或其家长谈话,协商教育。
编者的话:
上面几位家长有代表性的看法,相信读者也会有自己的分析和选择。不错,不少家长都希望孩子受到欺负时能够积极反抗和自卫,以免养成懦弱的个性。但是,大多数家长同时又理智地认识到,“打回去”的教育并不能解决根本的问题—孩子间的打斗基本上都是暂时性、代表性的,并不存在原则上的敌意,他们今天吵明天好,在这一过程中互相磨合,逐渐学会交往。如果轻易地教孩子以动手方式来解决问题,就容易使孩子的争斗升级,形成你不让我,我不让你的激烈局面,最终造成更大的伤害。更何况,成人社会中,暴力行为最终也要受到社会的谴责和法律的制裁。因此,教孩子正确的交往技巧,学会以智慧和能力取胜,才是孩子立足于未来社会,并在竞争中获得成功的根本途径。
文/马志国
我们是否意识到,父母自身扮演着三重角色──监护人、教练和朋友?如果我们在主观上认识到这一点,我们就会注意学习在生活中什么时候扮演什么角色。
在孩子刚出生和很小的时候,我们作为监护人的角色是占据主导地位的,但并不排除教练的角色。我们需要教孩子本领,怎么教、什么时候教、教什么,是新爸爸新妈妈要学习的。
我们需要思考,当监护人和教练两种角色在生活中出现的几率相当时,孩子应该是多大?我们又该如何把握?当监护人、教练的角色占据少而朋友角色占据多的时候,孩子这时多大?我们如何逐渐退出监护人、教练的角色,进入朋友的角色?我们如何学会放弃?随着孩子长大成人,我们要学会逐渐放弃自己对孩子的管制,放弃对孩子的权威,放手让孩子成长,做自己生活的主人。放弃是件非常痛苦的事情。如何战胜自己,学会接受孩子与我们分离自立?所有这些都是父母的功课。
不过,我们必须把握得体。与孩子做心灵的朋友,可以加强双方的沟通,增加家庭成员关系的和谐,但必须保证是在孩子敬重父母的前提下。做父母的不能一味地追求做孩子的亲密伙伴,我们仍需树立权威和管教者的身份。
在这所育儿大学里,父母的身份复杂,既是老师,又是学生;既是家长,又是朋友;既是探索者,又是实践者。爸爸妈妈要能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切换身份,使其发挥最佳效应。
是学生,因为需要弥补自己各方面知识的欠缺,为当好老师做准备;
是老师,因为肩负着育儿的天职;
是家长,因为具备着延续生命的本能和责任;
是朋友,因为要和不同年龄段的孩子成为知心者;
是探索者,因为没有一个标准的教学方法,因为存在着人类的个性差异;
是实践者,因为只有付之行动,才会有收获的季节。
小郭: 孩子真是越大越不听话了。
小金: 怎么一大早就愁眉苦脸的?
小郭: 他最近越来越不爱学习。一听说上学就愁眉苦脸,哪象小时侯啊!那时,他自己主动拿笔画画,还缠着我要听故事。
小路: 你儿子好象有一点厌学情绪。
小金: 是不是跟你们大人的态度有关呢?
孩子产生厌学情绪,是有很多原因造成的,但来自家庭的原因是无论如何存在的。家长要注意从自身开始检讨、改正。建议家长:
1、对孩子的学习在表扬鼓励的基础上,指出不足之处,与孩子共同学习,帮助孩子理解学习内容。
2、暂时忽略孩子的弱项,通过肯定孩子的强项,使孩子增强学习的信心。孩子在一方面取得好成绩得到肯定后,总希望在别的方面也能取得进步。这样,就会促使他主动弥补自己的短处。
3、培养孩子对学习活动本身的兴趣,即激发孩子学习的动机。少以功利tulaoshi的“长远”的目标来激励孩子学习。
4、关注孩子的全面发展及孩子发展的纵向比较。重视孩子的“达标”要求,而勿攀比。
在日本某小学的一堂美术课上,老师教孩子们画苹果。一位孩子画了一个方苹果,教师低下身来问:“苹果都是圆的,你为什么画成方的呢?”孩子回答说:“我在家里看见爸爸把苹果放在桌子上,一不小心苹果就滚到地上摔坏了。我想如果苹果是方的,那该多好啊!”
一位家长拿来一幅画,图画上有一个红苹果,要求还在上幼儿园的孩子照着它画。不一会儿孩子就画好了,高高兴兴地送给家长看。家长一看,图画上的红苹果变成了青苹果,于是就问:“是红苹果,为什么你把它画成了青苹果呢?孩子说:“这个红苹果掉地上弄脏了。”
喜欢想象是孩子的天性。
一位女教师画了一个圆圈儿问大学生:“这是什么?”大学生思考良久,才底气十足地说了一句:“可能是零。”又一天,女教师画了个同样的圆圈儿问幼儿园的孩子:“这是什么?”孩子们立刻七嘴八舌地回答:“是太阳!”“是烧饼!”“是铁环!”“是足球!”“是鸡蛋!”“是布娃娃脸上的小酒涡儿!”“是西瓜?!”“是老师的大眼睛!”……
孩子们在学校学到了知识,却失去了想象力。
飞机的发明者美国莱特兄弟,经常跟随着父亲去牧羊。一天,他们躺在草地上,仰望着蓝天白云,突发奇想,要是自己也能长出翅膀飞上天空,那该多好。这时,一群大雁飞过他们的头顶,他们从草地上一跃而起,跟随着大雁“飞”起来,可他们怎么也飞不起来。他们沮丧地问父亲,为什么大雁能飞,而他们不能飞?
“只要你们想飞,你们就能飞起来。”父亲鼓励他们。1903年,他们根据风筝和鸟类的飞行原理,制造出了人类的第一架飞机。他们真的飞起来了。
没有大胆的想象就不会有今天的飞机。
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想像力是创新能力的翅膀,社会需要富有想象力的创新人材,可我们的应试教育却把孩子们的想象力给扼杀了。保护孩子的想象力吧,那是为社会保护具有创新素质的人才。
明明又哭了,妈妈走到明明身边,轻声地问明明:“明明,怎么了,为什么哭呢?”
“妈妈,我画不好太阳,别的小朋友都画的好好,就是我画不好,妈妈,我是不是特别没用啊?为什么做什么都做不好。”
妈妈看了明明的画,其实明明已经画得不错了,但这孩子什么都追求完美,稍微有点不如意的地方就觉得自己这也不好,那也不好,总是喜欢否定自己,这么没自信的孩子,以后可该怎么办呢?
在现实生活中,类似明明的孩子并不在少数,这些孩子其实也都很聪明,但总是缺乏自信。自信一种重要品质,自信的孩子更快乐、更独立,也更容易成功。怎样才能让我们的孩子在人生道路上满怀信心,让我们一起看看“自信加油站”吧!
1 旧规则:提供大量的表扬
过去专家常常过多强调表扬对孩子自信心发展的作用。如果一个三岁的孩子给你展示他的绘画作品,我们往往要告诉他画得很好,并给予表扬;即使画得不好,也要发现闪光点给予适当表扬。
新规则:少表扬,但是表扬要更加真实
其实即使对于年幼的孩子,持续不变的称赞听起来也是空洞。如果孩子正在努力做一件事情,可以给他表扬。注意我们表扬的是他的努力,而不是结果。让他知道努力才能赢得表扬和称赞。
2 旧规则:批评扼杀自信
人们常常认为批评会损坏儿童自我意识的发展。家长于是就认为,如果不能表扬孩子的话,就最好什么也不要说。
新规则 用善意提供真实的反馈
当您的孩子给你一个他自己写的便条时,你注意到便条写的很潦草。当然可以说:“太糟糕了,重新写一遍。”但更好的表达方式是“我想这应该不是你最好的作品,你应该能写出更好的便条,为什么不再努力一下呢?”通过给孩子诚实的评价,让他知道你的表扬及评价都是可信的,用善意和爱表达的真实反馈更能鼓励你的孩子更努力的去做得更好。
3 旧规则:自我表现的机会越多,孩子越自信
儿童应该被鼓励说出他们的想法。孩子甚至被允许说诸如“你是个笨蛋。”或者“这真愚蠢”之类的不友善的怨言。让孩子适当表达自己的真实感受是应该的,但是如果没有节制的被允许说任何事情,让他们觉得社会或他人对自己没有什么控制,这样反而会加深他们得不安全感。
新规则:有些自我表现无论是对别人还是你的孩子是有害的
如果你听到你的孩子说了些不友善的话甚至是脏话,即使她生气伤心也应该立即要求他停止。不要给他找借口,如:他这么做是因为他真的受到了伤害;或者是他太累太饿了所以控制不了自己。接着父母应该给他的行为贴上“标签”,如:这样做很无礼。最后,告诉孩子你不希望听到他以那样的方式说话来结束讨论。这样做不但不会伤害到孩子的自尊,孩子反而会觉得自己是被控制的,从而有效增加他们的安全感。
4 旧规则:给他们选择的机会能增强孩子自我意识的发展
这种规则蕴含的逻辑是:当您让孩子对他的生活有发言权时,他能通过做决定而获得自信。这种观点可能部分是正确的,但往往让父母对孩子失去控制力。长期下去,父母会感觉到在几乎所有事情的选择上都被孩子的要求限制着。
新规则:有限制的选择能为孩子进入社会做准备
生活中有很多种可能,任何人都不可能让所有的事情按照自己的选择和要求进行,即使这些让自己很沮丧。家长应该帮助孩子发展有弹性的适应力,不是任何事情都听孩子自己的选择。如果你一切都让孩子说了算,如什么时候去学校,看什么电视,什么时候吃东西,那么你帮助孩子发展的不是自尊,而是权力。
5 旧规则:解释一切有关要求的原因
当要求孩子做一些事情时,父母往往要向孩子解释理由。并且认为给孩子解释要求的原因与简单的指挥相比,能有利于孩子自我的发展,所以很多父母很看重解释的重要性 。但是有时候过多的解释和理由会让孩子对谁来控制事情感到疑惑,带给孩子的是更多的焦虑,而不是自信。
新规则:有些时候,父母需要自己掌控
你也许会遇到来自孩子的“为什么我必须”之类的问题,你可以回答“因为我是你的父母——我这么说了,这个问题我们一会再讨论。”这就告诉你的孩子有些时候他必须做一些他不知道理由的事情。之后,他会明白你让他做的理由。比如:当你让他安静的到房间去,他会发现少了些疲劳和焦躁。这样的教训让他知道他能从依靠爱他的父母那里知道什么对自己来说是最好的。
6 旧规则:孩子会的事情越多,越自信
一些理论认为孩子越早接触各种活动,他们的发展就越好。所以,很多狂热的父母在孩子没出生前就给他们听莫扎特的音乐,当孩子还在婴儿床上的时候就给他们看各种各样的教育节目。这样做的结果是造就了一代忙碌着参加各种学习活动的孩子,对他们自我的发展没有什么好处。
新规则: 孩子应该少做事,多沟通
请停止支配孩子的生活吧,不要在孩子的日程表上排满他需要学习的英语,图画,钢琴……不停的操纵孩子的生活不会使孩子获得自尊,反而会剥夺孩子和你真实的、自然的接触。父母应该多安排些时间让孩子和家人在一起。轻松愉悦的家庭氛围是孩子自信快乐的基础。
“利萨·钱伯斯, 你的作业做完了吗?”卧室的房门那头有个声音咕哝了一下。虽然利萨的妈妈知道那是什么意思,她还是打开门又问了一遍。
“利萨,那意思是你做完了还是没有做完?” 她7年级的女儿坐在新的写字桌边,把头埋在双手里。
“我完成了。”
妈妈怀疑地看了她一眼。“你可能是完成了,但你究竟做了什么?”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www.tulaoshi.com)利萨哼哼唧唧地说,“噢,妈妈,我就是做不下去!”她站起来,扑通一下躺在床上。
钱伯斯太太坐在女儿刚腾空的椅子上,探过身去。“没事儿,利萨,有问题我们解决就是了。你的成绩在下滑,主要原因是你不做作业。我们给你买了新的写字桌和台灯,你要的笔记本也给你买了,我们也答应你,如果下学期你能得一个以上的A,我们就给你100美元的零花钱。可到目前为止,你的学习还没有任何进展。这该如何是好呢?”
利萨耸耸肩。“我不知道,妈妈,我就是集中不了注意力。”
“行www.tulaoshi.com,这点我能接受。但咱们得想想为什么。你现在在床上倒是挺舒服的。你认为你在床上做作业会不会比坐在写字桌前更好一点?”
利萨看着妈妈,很是吃惊。“我以为你要我用我的写字桌写作业呢。”
妈妈摇摇头。“如果对你不适合,就不用了。从现在起,我最关注的是你把作业做完了,而不是你在哪儿、什么时候做作业。你觉得还有什么别的能有助于你集中注意力吗?”
利萨想了想。“你不会喜欢的”,她断定,“这儿太安静了。我希望我做作业的时候有个CD机听着。”
钱伯斯太太退缩了。音乐肯定只会分散她的注意力,她想,但还是点了点头。
“利萨,我愿意你试一下,但你得保证听的时候一定要做作业。还有别的吗?”
利萨这下可高兴了。得到这么多有利条件,何不再争取点儿。
“我需要些吃的或喝的,”她说,“我的肚子在抗议,我饿的时候怎么能思考呢。”
妈妈在心里已经开始反对了。为什么她就不能做作业前先吃一点呢,她想,或者等她做完作业后再慰劳自己呢?但她还是点头同意了。
利萨热切地坐起来。
“如果我的成绩上去了,我还有零花钱吗?”她问。
“当然”,妈妈回答,伸出手来与她握了握。“你成交啦。”
当妈妈离开利萨房间的时候,她不敢肯定她和女儿谁对刚才的谈话更感意外。也许刚才我自己也做了一个很重要的作业,她想。
赏识长处
找个合适的学习环境的愿望对利萨和妈妈都有好处。有的孩子需要声音、强烈的灯光、食物或所有这些才能集中注意力。对有的孩子来说,坐在地上或四肢伸开、躺卧在大椅子上比坐在书桌前学习效果更佳。我们每个人在集中注意力学习的时候,对周围的环境都有不同的偏好。记住,很有可能你孩子所需要的学习环境与你所需要的就是不一样。
要点分析
家长和孩子的底线都是把作业做好。利萨成功的道路或许与钱伯斯太太很不一样。如果你有个像利萨这样的孩子,你可能需要从新评估一下他(她)是怎样完成作业的。如果场所、食物、音乐或时间对孩子注意力集中的程度或长度有很大影响的话,那就改变一下孩子现在的学习方式吧。如果你以提高孩子的学习效率和理解能力为目标的话,不妨多试几种方式来改变外部环境以适应孩子的需要。保持沟通渠道畅通,你就能在寻找的过程中逐一试验、评估所有你能想到的学习方式。
来源:http://www.tulaoshi.com/n/20151214/10601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