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喂养质量促进宝宝的发育?这是父母们最关心的问题之一。在宝宝的发育过程中正确的喂养对宝宝的健康非常重要。那么我们该怎样来提高喂养质量呢?下面随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 tulaoshi.com - 喂养 】
如何提高喂养质量促进宝宝的发育,乃是年轻父母十分关注的问题。重要的是要处理好以下八大关系。
母乳与辅食
时下提倡母乳喂养,但母乳也非十全十美,诸如铁质、叶酸、维生素A、K等含量少,若不添加其他食物,孩子不仅长不好,而且有罹患贫血、出血、弱视等疾病的可能。因此,当孩子长到4~6个月(7公斤左右)时,可以添加辅食。原则是由少到多,由稀到稠,由细到粗,由一种到多种,牛奶、米粥、蛋黄、肉末、肝泥、蔬菜汁等宜根据宝宝的消化能力逐渐安排,切忌贪多而喂出毛病来。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www.tulaoshi.com/weiyang/)主食与零食
宝宝在周岁左右断奶,在供给主食的同时不可忽视零食的作用,一概不给或滥给都非明智之举。美国一份调查资料显示,孩子从零食中获得的热量达到总热量的20%,获得的维生素与矿物质占总摄食量15%,故吃点零食能更好地满足身体对多种营养素的需求和营养平衡。不过,要注意品种选择、量的掌握及时间安排。例如,上午给少量高热量食品,如少量巧克力,小块蛋糕或2~3块饼干;午睡后喝1杯牛奶,几块饼干,少量水果;晚餐后不再给零食,有条件者可在睡前喝1杯牛奶。同时要注意卫生,吃前洗手,吃后漱口,以保持口腔卫生。
“贵”食与“贱”食
不少年轻父母习惯于用价格的高低来衡量食品的优劣,误认为价格越贵的食物对宝宝越有益。其实,价格普通的奶、蛋、肉、豆类、果蔬及粮食才是儿童生长发育所必需的。如奶、蛋所含蛋白质的氨基酸组成与人体细胞组织的氨基酸很接近,消化、吸收与利用率高。再如,肉食所含丰富的铁、锌等微量元素,其营养远远超过价格昂贵的奶油蛋糕。总之,选择食物必须遵循是否为小儿所必需、能否被充分利用的原则而定,与价格无直接关系。
水果与蔬菜
有些父母以为水果营养优于蔬菜,加之水果口感好,孩子也乐于接受,因而忽视给孩子吃蔬菜,甚至用水果取而代之。实际上,水果与蔬菜各有所长,差异甚大,总的说来蔬菜对宝宝的发育更为重要。以苹果与青菜比较,苹果的含钙量只有后者的1/8,铁质只有1/10,胡萝卜素仅占1/25,而这些养分均是孩子生长发育(包括智力发育)的“黄金物质”,更不用说蔬菜尚有促进吸收食物中蛋白质的作用,其碱度更高,能维持体液酸碱平衡。当然,水果也有蔬菜所没有的优势,故两者应兼顾,互相补充,但不能相互取代。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www.tulaoshi.com/weiyang/)软食与硬食
年轻的父母们常常担心宝宝乳牙的承受能力,因而总是限制或避开硬食。但医学专家告诉我们:婴儿出生后4个月,其颌骨与牙龈就已发育到一定程度,足以咀嚼半固体甚至固体食物。乳牙萌出后更应吃些富含纤维、有一定硬度的食物,如水果、胡萝卜、豆类、玉米等,以增加宝宝的咀嚼频率,通过咀嚼动作牵动面肌及眼肌运动,加速血液循环,促进牙弓、颌骨与面骨的发育,既健脑又美容。日本医学教授认为“咀嚼力强的孩子没有一个是笨蛋”、“喜欢吃硬食的孩子视力好”,这是对宝宝吃点硬食的科学肯定。
荤食与素食
通常把动物性食品称为荤食,虽然营养丰富,口感也好,但脂肪含量多,故应予以限制。不过,儿童例外,特别是2岁以下的小儿不宜限制,更不能像成人那样吃素,因为无论从脂肪的营养功能,还是从脂肪与其他营养素的相互关系上看,适量的脂肪都是宝宝发育所必需的,故儿童食谱中的脂肪量较成人高一些是应该的,家长应鼓励孩子适当吃些奶油、畜肉、鱼、禽肉。
进食与喂水
重视进食,忽视喂水是不少家长的喂养误区。他们不懂得水是构成人体组织细胞和体液的重要成分,一切生理与代谢活动,包括食物的消化,养分的运送吸收到废物的排泄,无一能离开水。年龄越小,对水的需求相对越多,如按每公斤体重计算,周岁内需150毫升,1~3岁需110~125毫升。故每天在进餐之余应给孩子提供一定量的水分。学龄前儿童每天应饮500~800毫升水;学龄期儿童每天应饮1 000毫升以上的牛奶、果、蔬汁与白开水为佳,茶水、可乐、咖啡均不宜,同时要把握好给水的时机,如饭前不宜喝水,以免影响食饮;睡前也不宜多饮,以免夜间尿床。此外,一次不宜饮水过多,同时还要养成一口一口慢慢饮水的习惯。
食品与情绪
平时家长安排食谱常从身高、体重乃至胖瘦等体格发育方面考虑较多,很少想到孩子的情绪状态。儿童心理学家已经阐明:食物以强有力的方式影响着儿童的精神发育,不健康的情绪与行为的产生与食物结构不合理也有一定关系。
例如,吃甜食过多者易多动、爱哭、撕书毁物,好发脾气;饮果汁过多易动怒,打架斗殴;吃盐过多者反应迟钝,贪睡懒觉。
再如,缺乏维生素C的易孤僻、抑郁、表情淡漠;维生素B缺乏者易烦躁、焦虑、健忘;缺钙者易受惊吓,手脚抽动,夜间磨牙;缺锌者精神涣散,注意力不集中,并出现嗜吃煤渣、报纸屑、粉笔等“异食”现象;缺铁者记忆力差,思维迟钝。(兰政文)
表达情绪为什么是有益的
表达消极情绪的行为使得孩子能够感觉到自己的消极情绪。通过表达消极情绪孩子才会了解到自己的感觉。感觉是感知自己内心活动的一种能力。了解自己的感觉可以使我们更清楚自己是谁,更清楚自己的需求和愿望。感觉的能力还帮助我们认可并尊重他人的需求和愿望。倾听孩子表达他们的消极情绪可以帮助他们发展这种感觉能力。
给孩子创造安全的机会,让他们表达愤怒、痛苦以及害怕等消极情绪,能使孩子们与其内心的基本需要——对父母的爱的需要——联系起来。突然之间,孩子们会感受到获得父母的爱会变得比导致他们生气的事情更加重要。当孩子因为得不到饼干而大发脾气时,他或者她只是暂时忘了谁才是主导者,忘了爱比得到饼干更重要。在孩子表达消极情绪时给予支持,总是会使他们重新感觉到需要父母的爱,感觉到强烈的与父母合作、让父母高兴的愿望。
随着他们更加了解到自己对爱的需要,突然之间,他们对饼干的需要就消失了,怒气也随之烟消云散,孩子会变得更加合作。这样,孩子再一次回归真实的自我,那是一个幸福、爱、自信以及平和的自我。他们会再次意识到需要父母的爱,意识到与父母合作并让父母高兴的内在愿望。所有这些都来自于为那些不能随心所欲的孩子创造一个安全地发脾气的机会,并且在这个过程中不会有受到惩罚或失去父母之爱的风险。
父母要向孩子传达“表达消极情绪没有关系”这个信息,最有效的途径是全神贯注地倾听以及对孩子进行“暂停(time outs)”。即使孩子反抗“暂停(time outs)”也没有关系。他们可以生气并说一些很难听的话。“暂停(time outs)”对孩子来说是一次全力反抗、最后顺从父母的控制的机会。对于孩子来说,知道自己反抗父母或者被迫接受“暂停(time outs)”并不说明自己坏是很重要的。这只是成长过程中很自然的一部分。
父母千万不要为了避免孩子发脾气而去安抚孩子,否则,当你没有机会让孩子用“暂停(time outs)”来处理自己的情绪时,孩子就会发脾气。孩子需要感觉到自己在父母的管束之中。当孩子感觉不到父母的管束或者感觉到父母无法管束他们的时候,他们就会强求或者大发脾气来寻求控制。
同情的力量
要在孩子表达消极情绪的时候提供帮助,父母必须要学会表现出对孩子的同情。光爱孩子是不够的,我们还必须要能够用有意义的方式表达出我们的爱。尽管爱是最重要的,但不同的表达却会产生很大的差异。向孩子表达父母的同情是父母能够给予孩子的最好礼物之一。
同情能使孩子说出自己的消极情绪并能使孩子平息下来。同情传达出这样的信息:你的感受是正当的。父母们总是急匆匆地安慰孩子,说一切正常。在孩子接受这个信息之前,他们首先必须感觉到父母在倾听。孩子必须在几秒钟之内感觉到你理解他们的想法,然后他们才能听得进你安慰他们的话。
同情是一把魔力钥匙,能打开孩子的心扉,使孩子容易接受安慰和指导。
当一个孩子因为没有得到想要的东西而生气时,很多父母会迫不及待地要让他心情好一点。这种方法阻碍了孩子体验丧失感。当孩子感觉自己的损失时,他才最容易接受他所需要的同情。记住,这可能只需要几秒钟。接受了同情之后,他的情绪就会改变。他要么陷入更深层次的消极情绪(从愤怒到悲伤到害怕)中,要么心情好转。这个孩子不仅得到了心情好转所需要的同情,而且还体验到了他有放下消极情绪从而使心情好转的力量。
如果父母总是迅速给出解决办法从而让孩子心情好转,孩子就会错过学习如何放下消极情绪去寻找内心深处的积极情绪的机会。如果父母给出解决办法,孩子会依赖解决办法才能使心情好转,且无从学会以积极的态度接受生活中的挫折。他们会变得过于依赖于获得想要的东西才能开心,而不是学会不管外界环境如何,只要有爱就能感觉到幸福。
如果父母给予的是同情,而不是解决办法,那么孩子就会培养出适应任何负面环境或者失望的能力,而不是非得解决问题。在帮助孩子解决问题之前,先给予他们同情,孩子就会培养出放下消极情绪,心情好转,进而解决问题的能力。大多数现在的成年人还没有培养出这种能tulaoShi.com力,因为他们在童年时没有获得所需要的同情。当孩子从父母那里只能得到问题的解决办法时,他们就不再到父母那里寻求帮助了。
我们的孩子最需要的是默默的理解、关心,以及认可他们的情绪的只言片语。
来源:http://www.tulaoshi.com/n/20151214/1060470.html
看过《如何提高喂养质量促进宝宝的发育》的人还看了以下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