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如何指导孩子做好头脑体操?孩子的手脚和大脑的神经中枢相联的,手脚越灵活,也就代表着头脑越灵活、聪明。所以指导孩子做好头脑体操至关重要。接下来图老师小编来教各位父母如何指导孩子做好头脑体操。一起来看看学学吧。
【 tulaoshi.com - 头脑体操 】
手的神经与大脑中枢神经直接相连,手的活动越灵活,其头脑的活动越灵活,对手的刺激就是对头脑的刺激,动手是日常生活中的“头脑体操”。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www.tulaoshi.com)做父母的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多才多艺、成人成才。据报道:某市少年宫举办招生咨询会,艺术类的项目最热,舞蹈、影视表演、朗诵、绘画、唱歌等班都人满为患。希望孩子从小掌握一些艺术类的知识与技能是可以理解也是必要的,但是,从孩子的成长和发展过程看,除了必要的艺术类的知识和技能外,父母不要忽略一个既简便易行又可以促进孩子发展的环节--让孩子动手做事。
在做事中成长在成长中更好地做事
动手做事是孩子成长发展的基础,也是开发孩子智力、提高审美能力、培养品德的基础。父母要注重让孩子在做事中成长,在成长中更好地做事,指导孩子在做事中开智明理,使孩子成人成才。
做事,就是让孩子动手解决他生活中自己能解决的事情。这里强调两点:一是孩子生活中的、是孩子自身需要的事情;二是孩子亲自动手,经过努力可以解决的事情。强调孩子生活的自身需要,这是孩子动手解决问题的内在动力,强调孩子亲自动手,就是让孩子通过自己的付出、自己的行为满足自身的需要。
比如小孩子不会使用筷子和勺子之前,是成年人喂他吃喝,满足孩子饥饿的需要。有一天我们发现,喂饭时,孩子把头躲开,并伸手抢你手中的筷子或勺子。孩子的动作告诉我们什么呢--“他要自己吃饭”。作为智慧型的父母应该从孩子的动作中觉察到孩子的需要,并为孩子做好自己吃饭的准备,如准备好不怕摔坏的碗、适合孩子使用的筷子和勺子、适合孩子坐的椅子。当孩子再吃饭时,父母就不喂了,而是让孩子自己拿着勺子或筷子吃饭。尽管孩子的动作显得十分笨拙,但每一个动作都是那样认真。当他把第一勺饭放到嘴里时,你看孩子的表tuLaoShi.com情是那样的满足,他有一种从来没有过的快乐体验。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www.tulaoshi.com)亲自动手做事满足自身需要
研究表明:需要是孩子发展的原动力。任何孩子都有内在的需要,都想亲自动手来满足这种需要。作为智慧型的父母首先要区分孩子的需要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我们要满足的是孩子的积极需要,克制孩子的消极需要。其次,当孩子在正确需要驱动下表现出“我要做时”,父母要及时给予鼓励和赞赏,必要时还应创造一定条件使孩子亲自动手做事,满足自身的需要。
有个初中二年级男生的自行车脚蹬子坏了,回到家自己拿工具准备修理。母亲说:“你会修吗?修不好倒麻烦了,送自行车修理部吧,花不了多少钱。”这个母亲的话首先是怀疑孩子的能力,其次,通过花钱代替孩子解决问题。很多孩子的积极需要在父母这样的随意问话中被抑制了。将来一旦孩子不会做这件事情,父母又会说:“这点小事都不会做,真笨。”孩子的感觉是“做也不是,不做也不是”,最后什么都不想做了。
孩子需要有回到家里的感觉
开智,是指开发孩子的智力。我们强调的是:孩子在动手做事情的过程中,手的动作是在脑的活动支配下进行的,是孩子的观察、注意、记忆、想象、思维、言语等能力的综合运用过程,同时,手的动作又刺激脑的活动支配能力,促进观察、注意、记忆、想象、思维、言语等能力的发展,这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心灵手巧”。
在现实生活中,许多父母为了让孩子专心学习,什么家务都不让孩子做。有个初中一年级学生说:“妈妈挂在嘴边的总是学习学习,作业作业,除此之外没有别的。”当然,父母关注孩子的学习是不错的,但是,只关注孩子的作业就片面了。孩子的生活本应是丰富多彩的,学习书本知识只是孩子生活的一部分,是孩子学校生活的主要内容。回到家里,孩子需要丰富的家庭生活,需要有回到家里的感觉。他们应和成年人一样做他力所能及的事情,特别是让孩子干使用手指的细活,例如,让孩子剥圆白菜、洋葱皮、去掉豌豆荚的筋,这种细微的手指运动刺激大脑。可以说手是头的一部分,手的神经与大脑中枢神经直接相连,孩子手的活动越灵活,其头脑的活动越灵活,可以说对手的刺激就是对头脑的刺激,动手是日常生活中的“头脑体操”。
饼干筒带给我们的启示
无论孩子动手做什么事情,第一体验可能不是成功,而是失败。这时有的父母就要斥责孩子:“你怎么这么笨?”“还不如我自己干呢!”而智慧型的父母会鼓励孩子:“找找没有成功的原因,再仔细地想一想。”当孩子想做却又不知从何处下手时,父母给予必要的具体指导。
我曾经看到这样一个电视画面:一个3岁的孩子在屋子里玩,过了一会儿,孩子可能有些饿了,看见桌子上放着饼干筒,于是,他站起来伸出手够饼干筒。桌子高没有够着,孩子站在那里左看右看,看见桌子右边有一个塑料脸盆,孩子把脸盆拿过来放到桌子下,自己站到盆里面伸出手够饼干筒,还是没有够到。他从盆里出来,站在那里想了想,用手把脸盆翻过来,使脸盆的底朝上,自己站上去够饼干筒,一伸手够着了,坐在地上吃起来。孩子的行为过程留给我们很多思考,假如父母在孩子的身边,他们会做什么呢?把饼干筒递给孩子。父母的这个行为代替了孩子的什么过程呢?代替了孩子的智力发展过程。所以,我们不仅提倡让孩子动手做事,还提倡让孩子在做事中动脑,发展智力,培养能力。
“你真行,再来一次!”
明理,是指孩子在做事情的失败与成功的过程中明白道理,从自己的行为所产生的后果中体验对与错,从各式各样的体验中,明白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做什么是对的,做什么是错的,从而一步步明白做事做人的道理。
在现实生活中,成年人往往是给孩子讲做事做人的道理,忽略了让孩子去亲身做,更忽视对孩子做事情的具体指导。以至于出现这样的情况,父母滔滔不绝,孩子置若罔闻。我们常说:教育孩子的好方法是“言传身教”,现在,从孩子接受教育的角度来看,我们强调的是:“听进身做”,在做中明理。
例如:有个父亲说他的孩子做事不认真,常常丢三落四,已经批评很多次,还是没有效果。我们建议这位父亲要给与孩子积极的约束,也就是在孩子做事情时提出明确的具体的要求,同时让孩子把这些要求听进去,知道这些要求是什么,然后按照要求去做,在做的过程中要求孩子:“不做则已,做就做完美。”如果孩子做得很好,父母要及时给予肯定,如果做得不符合要求,必须重新做,直到符合要求。这样做的目的是使孩子体会到:我按照要求努力去做,我能做得很好,从中体会到怎样做是“认真”,从体会到什么是“认真”中使孩子出现“我行,再来一次”的需要和要求,父母要及时地捕捉到孩子的需要和要求,鼓励、肯定孩子:“你真行,再来一次!”从中培养孩子的自信心。
作为智慧型父母,首先要认识到孩子动手做事是孩子成长的基础,是孩子手脑结合、身心和谐发展的过程。如果您真正的爱孩子,就创造条件满足孩子“想自己做事”的需要,给孩子一个动手做事的机会,不要用您的“过度好心”剥夺了孩子成长的机会。(首都师范大学胡玉顺)
来源:http://www.tulaoshi.com/n/20151215/1061239.html
看过《父母如何指导孩子做好头脑体操?》的人还看了以下文章 更多>>